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中国北亚热带次生森林植被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北亚热带植被的研究,可追溯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南京森林植物的调查工作"'和钟山森林之变迁的研究"'。受战争的影响,约有20年的停动期。50年代后,研究工作得以继续,而且研究内容日益广泛,研究程度日益深入,这些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1植被特征的研究曲仲湘'-"利用LUtZ树木结构图解首次对北亚热带的南京灵谷寺、琅郎山、栖霞山森林和林木进行了研究,并依据树种的耐阴程度探讨了其可能的变化过程。文中所用的划分树木生态年龄为5个等级的方法,确立了我国森林树种"年龄"划分的标准。虽然,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简化,但因…  相似文献   

2.
云南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 《广西植物》2018,38(8):984-1004
热带森林是云南的重要植被类型,虽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系统分类及研究在《云南植被》中有所体现,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但在植被类型的划分、命名及其解释上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对群系的记录很不全面。该文总结已掌握的研究资料,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类型、分类、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云南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3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季雨林、季节性湿润林。云南的热带雨林是在亚洲热带北缘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分为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其山地变型—热带山地雨林二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19个群系,后者包括12个群系。文中的热带季雨林是依据其原始定义指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一种热带落叶至半常绿森林植被,其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非纬向地带性植被;它们分为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2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7个群系,后者包括3个群系。把分布于云南南部石灰岩山地的在一些植物学文献中称之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热带森林植被,考虑其常绿至半常绿的外貌特征、特殊的植物区系组成以及乔木层没有一个明显的无叶(落叶)期(其落叶现象可能主要由于局部生境的干燥和历史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地区性气候干旱所导致),它们与季雨林的原始定义不符;该文使用名称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定义这类发生在石灰岩山中、上部,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的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季节性湿润林也分为季节性常绿湿润林及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2个植被亚型,各包括2个群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热带森林水文生态功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中国热带森林水文生态功能周光益(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510520)Eco_hydrologicalFunctionsofTropicalForest,China.ZhouGuangyi(TheResearchInstituteofTropi...  相似文献   

4.
热带森林植被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臧润国  丁易 《生态学报》2008,28(12):6292-6304
热带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和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植被类型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着多种多样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然而热带森林是目前生物多样性消失最快和生态功能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如何有效地保护现存的热带森林不再进一步退化,以及如何使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尽快得到恢复是生态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议题。不同方式、规模和强度的干扰对热带林的破坏程度及其以后的恢复过程产生的影响不同。除少数大型自然干扰事件外,采伐、刀耕火种、农业开发用地等人为干扰是造成当前热带森林植被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多种干扰交互作用、杂草与外来物种入侵、退化植被和土壤状况、残存植被组分及土壤种子库、退化植被周围的景观格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都能够影响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的速度和方向。基于功能群的研究思想将可能为物种丰富的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类群及其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王伯荪  张炜银 《广西植物》2002,22(2):107-115
对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回顾。讨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提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植被分类系统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可分为 2个植被型组 ,7个植被型 ,4个植被亚型 ,35个群系 ,2 1个亚群系 ,1 0 9个群丛组或群丛 ;并对代表类群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热带林植被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造成该地区热带植被概况及其被破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对该地区植被在 次生演替的各个时期植被种类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也被公认为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加拿大Alberta大学和中国台湾东海大学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补蚌村的望天树(Shorea wantianshuea)林中建立了一块面积为 20 hm2的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该样地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设技术是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的热带森林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CTFS) 1980年在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建立50 hm2样地的技术规范进行的。我们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树干胸径大于1 cm树木的胸围,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种名和确定坐标位置。并应用Ripley’s L-Function分析了样地内4种上层优势种和12个稀有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含有胸径 ≥ 1 cm的乔木95 834株,其中已经鉴定的有95 498株,占总个体数的99.65%;有乔木种类468种 ,隶属于213个属和70个科;另外有336个个体没有鉴定出来,仅占总个体数的0.35%。上层乔木中的望天树重要值排名第2,但具有最大的胸高断面积;中、下层的假海桐(Pittospo ropsiskerrii)个体数最多,占样地内已鉴定乔木个体总数的21.90%。样地内4个上层优势种的小径阶个体数量较多, 而大径阶个体数量较少,径阶分布呈倒“J”型,因此这4个种群可以维持自我更新。在分布格局上,样地内的4个上层优势树种的幼树和中龄树以聚集分布为主,而成年树则以随机分布为主。另外,大多数稀有物种也表现出聚集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热带与亚热带森林分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当前 ,植物学家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来从事植物学的研究 ,如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的方法、植物生理学的方法、分类学方法等。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研究植物遗传物质DNA ,从根本上揭示了生物体内涵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 7] 。因此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生态学的研究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方法既节省时间和资金 ,又比传统方法解决了更多的问题[6 1] 。例如在动物学研究中 ,用少许的毛发就可以分析高山土拨鼠 (MarmotamarmotaSciuridae)的交配系统[30 ] ;粪便所带的肠道粘膜细胞DNA也可以…  相似文献   

9.
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热带森林植被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造成该地区热带植被概况及其被破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对该地区植被在次生演替的各个时期植被种类成分的变化,群落结构,建群种生长速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A.自然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了下列6个价段:(1)尼泊尔桤木(Alnusnepolensis)阶段;(2)尼泊尔桤术单优群落阶段;(3)原生植被主要树种侵入阶段;(4)尼泊尔桤木林衰退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阶段;(6)原生植被建立阶段。B.人为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有下列5个阶段:(1)高大禾草或热带高草阶段;(2)野芭蕉侵入生长阶段;(3)喜阳树种侵入或恢复生长阶段;(4)杂木林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及建立阶段。最后讨论了植被次生演替规律对自然植物区系的影响和对治理山地,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及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热带季雨林及其与热带雨林植被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4):463-470
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 对热带季雨林的解释和运用是不一致的, 特别是易于把季雨林与热带雨林相混淆。季雨林是在具有明显干、湿季变化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植被, 是介于热带雨林与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之间的一个植被类型。云南的热带季雨林在分布生境、生态外貌特征、植物种类组成和地理成分构成上, 均与热带雨林有明显区别, 季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几大河流开阔河段两岸和河谷盆地, 其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乔木一般仅有1至2层, 上层树种在干季落叶或上层及下层树种在干季都落叶; 在生活型组成上, 季雨林的木质藤本相对较少, 大高位芽植物及地上芽植物很少, 但地面芽植物很丰富, 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也相对丰富; 在叶级和叶型特征上, 季雨林植物的小叶和复叶比例相对较高, 分别占到24%和44%; 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 季雨林的热带分布属合计也占绝对优势, 但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相对较高, 约占到总属数的30%,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属的比例也较高, 约占总属数的12%。季雨林的地理成分更为多样性, 起源与发展历史也更复杂和古老。  相似文献   

11.
植被志(vegegraphy)是基于植被调查资料, 全面记叙植被的群落外貌、种类组成、结构和功能、生境条件, 以及地理分布等特征, 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植被志”的英文译为“vegegraphy”, 是本文的新造词, 它是由“vegetation”的词头“vege-”和英文后缀“-graphy” (记叙之意)组成的合成词。《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是一项时间紧迫、内容复杂、工作量浩繁的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完成将极大提升中国植被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水平, 并为中国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文首先简述了植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外貌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动态变化等)和国内外植被调查的进展情况, 简要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研究历史, 并对以往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若干修订。在此基础上, 着重讨论并提出了《中国植被志》卷册编排体系和用于《中国植被志》研编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案。在对植被分类系统的修订方面, 主要对高级分类单位及相对应的英文名称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按照本文修订的分类系统,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及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是: 植被型组(Vegetation Formation Group)、植被型(Vegetation Formation)和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formation)、群系组(Alliance Group)、群系(Alliance)和亚群系(Suballiance)、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以及群丛(Association)。在植被型组中, 划分为9类: 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及无植被地段。关于《中国植被志》的卷册编排和“植被类型”划分, 首先按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划分相应的“卷”; 在此框架下, 模糊“植被亚型”、“群系组”和“群系”的概念, 确定“植被类型” (Vegetation type), 并将其作为植被志各卷中的“册”。这样处理不仅保证了研编工作的可操作性, 也保持了同一卷册中特定植被类型的完整性。《中国植被志》编排体系中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很重要, 它是指具有相同建群种及相同优势类群(如种、属)的植被组合, 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被分类单位。“植被类型”的划分遵循“优势类群及生活型的同一性, 生境条件的相对重要性, 植被特征及用途的差异性, 以及突出植被志的应用性”等原则。按该编排体系, 《中国植被志》将由48卷约110册组成。  相似文献   

12.
A novel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theory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in climate, topography, soil, vegetation and land use mode. Five basic units (zone, tract, province, region and type) and two assistant units (sub and group) were used in this system. The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in Hainan Island was regarded as a landscape province, belonging to global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zone, Asiatic (oriental)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tract and Chinese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subtract. Based on the grade system of region, sub-region, type-group and type, this landscape province (Hainan Island) is divided into 6 landscape regions (east moist forest landscape, west semi-arid forest landscape, central-south mountainous forest landscape, tropical evergreen needle-leaved forest landscape, tropical bamboo landscape and tropical plantation landscape), 11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sub-regions represented by tropical lowland valley rain forest landscape, 26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type groups represented by tropical lowland valley Dipterocarpaceae forest landscape, and 54 forest landscape types (FLT) represented by lowland valley Vatica mangachapoi forest. Generally, this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presents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of the tropical forest in Hainan Islan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of Hainan Island.  相似文献   

13.
Wang B S  Peng S L  Guo L  Ye Y H 《农业工程》2007,27(5):1690-1695
A novel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theory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in climate, topography, soil, vegetation and land use mode. Five basic units (zone, tract, province, region and type) and two assistant units (sub and group) were used in this system. The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in Hainan Island was regarded as a landscape province, belonging to global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zone, Asiatic (oriental)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tract and Chinese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subtract. Based on the grade system of region, sub-region, type-group and type, this landscape province (Hainan Island) is divided into 6 landscape regions (east moist forest landscape, west semi-arid forest landscape, central-south mountainous forest landscape, tropical evergreen needle-leaved forest landscape, tropical bamboo landscape and tropical plantation landscape), 11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 sub-regions represented by tropical lowland valley rain forest landscape, 26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type groups represented by tropical lowland valley Dipterocarpaceae forest landscape, and 54 forest landscape types (FLT) represented by lowland valley Vatica mangachapoi forest. Generally, this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presents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of the tropical forest in Hainan Islan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of Hainan Island.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不同森林类型的树洞密度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雁  郑征  董廷发 《生态学报》2019,39(2):494-501
树洞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许多动物提供栖息、筑巢、繁殖和躲避天敌的场所。因而,树洞的密度和特征通常被认为是限制树洞巢居动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子,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热带森林的树洞密度和洞口特征研究较少。选取西双版纳20 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面观测法调查了所有胸径≥5 cm的活体乔木上的树洞,分析其树洞密度和特征(高度、洞口大小、类型和洞口方位,并探讨树洞在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树洞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2)两种森林类型的树洞均以高度较低、洞口较小、干中部洞口为主,受盛行风的影响洞口朝向主要集中在东北方向;(3)树洞高度、类型和洞口方位在两种森林间的分布差异显著(P0.01),而洞口大小不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森林类型会影响树洞的特征,因而加强森林生境异质性的保护对维持树洞巢居动物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子午岭次生植被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次生植被群落类型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水分有效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地的土壤蓄水量最小,草地和灌木地的土壤蓄水量有所提高,增幅为17%~65%,而乔木林地土壤蓄水量最大,分别较撂荒地和草地、灌木地增加明显,其增加幅度分别达68%~79%、41%~50%和15%~20%;土壤田间持水量在0~20cm土层从撂荒地、草地、灌木林地到乔木林地,土壤田问持水量逐步提高,而20~50cm土层则变化不大;土壤有效水含量在两个土层中的变化均随着植被的进展演替呈现增加的趋势。讨论了植被与土壤互动关系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 four tropical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was investigated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ern China. These ar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monsoon forest over limestone. A total of 17 samples were taken and four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Shannon-Wiener's H, the complement of Simpson's index, d, Fisher's and evenness index E. The results reveal the long-tailed rank/abundance diagrams of these forests. However, this feature is greatly reduced in the samples of monsoon forest over limeston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shows the highest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 all four vegetation types. Owing to the variation of microenvironment, diversity values within the same vegetation type vary between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patches. Th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 single-dominant rain forest is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ixed rain forest, because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some single-dominant rain forests are principally in the emergent layer. This is composed of sparse and huge trees of one species and, consequently, creates a unique canopy architecture and more heterogeneous microenvironments for the more diversified species composition under the emergent layer. The occurrence of tree species with small population sizes, particularly of species represented by only one individual,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local forest vegetation. They are crucial elements in the richness of local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认知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植被志》的编写工作已经启动, 藉此征求修订《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意见之际, 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 1)贯彻原先制定的中国植被“高级分类单位偏重于生态外貌, 而中、低级分类单位则着重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分类原则。这一思想与当前国际上植被分类的发展是一致的。2)中国植被分类既要符合中国植被的特点, 又要适应全球植被分类的发展, 名词概念应尽量与国际上的广泛理解相一致。3) “群丛”是《中国植被志》描述的基本对象, 其概念需要统一, 以避免歧义和可能导致的南北“群丛”的不等质。资料不足的类型应组织野外补点调查。4)植被分类等级系统是严格的, 但各等级又是开放的, 可适当地增设高级分类单位, 以适应类型扩展之需要。该文附有从植被型纲到植被型的建议草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