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卡泊芬净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3d以上的所有成年重症患者的念珠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卡泊芬净敏感性检测采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酵母菌液基稀释法(M27-A3)进行。结果共收集念珠菌菌株76株,白念珠菌37株,占48.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20株(26.3%)、近平滑念珠菌8株(10.5%)、光滑念珠菌8株(10.5%);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各1株。绝大部分念珠菌菌株对卡泊芬净敏感,敏感率为94.7%。其中,分离到卡泊芬净耐药的光滑念珠菌1株、卡泊芬净中介的光滑念珠菌2株、白念珠菌1株。结论我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念珠菌仍以白念珠菌最常见。非白念珠菌中热带念珠菌的比例较高。来自于重症患者的念珠菌对卡泊芬净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3.
328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医院念珠菌病原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从住院患者分离到的328株念珠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念珠菌种类主要为白念珠菌(68.6%)、热带念珠菌(13.4%)和光滑念珠菌(7.9%);念珠菌来源以下呼吸道为主(82.3%),其次为泌尿道(5.2%)、血液(4.0%)和肠道(3.4%)等;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耐药性较低(0.0%~7.1%)。结论医院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对白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念珠菌属开展耐药性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口腔黏膜科念珠菌病患者的念珠菌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2015年至2019年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就诊的27 162例患者的唾液培养样本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结果录入Excel表格后按照菌种、菌量、患者性别、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在2015至2019年分离自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所有念珠菌菌株中,白念珠菌所占的比例最高,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的阳性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感染的样本中均以菌落数≥200 CFU/mL的菌株为主,而克柔念珠菌、其他念珠菌菌落数≥200 CFU/mL的菌株比例低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而菌落数≤30 CFU/mL的菌株比例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口腔念珠菌各年龄段的占比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升高趋势,且在41~50岁年龄段及其后升高明显。结论虽然白念珠菌感染仍然是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的阳性比例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口腔念珠菌病患者菌株分布和流行趋势分析对于临床用药策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念珠菌血液感染的菌种比例、科室分布和体外药敏情况,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3~2016年间血培养结果为念珠菌的病例,统计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等。结果血培养标本中念珠菌阳性病例共有56例,其中白念珠菌比例为57%(32/56),非白念珠菌占43%(24/56)。非白念珠菌菌株主要为近平滑念珠菌(20%,11/56)和光滑念珠菌(15.8%,9/56)。念珠菌感染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科(23.2%,13/56)和肾内科(17.9%,10/56)。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对临床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敏感率差别最大,分别为93.8%和62.5%;56株念珠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55.6%的光滑念珠菌和72.7%的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所有克柔念珠菌株对氟康唑均耐药。结论本院近几年念珠菌血液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对一线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耐药性更高,临床上抗真菌的药物选择应充分考虑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所有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等,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97例念珠菌血症患者入选,其中男性6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9.6±16.8)岁。包括白色念珠菌51例(52.6%),非白色念珠菌46例(47.4%),非白色念珠菌中热带念珠菌17例(17.5%)、近平滑念珠菌12例(12.4%)、光滑念珠菌7例(7.2%)、无名念珠菌4例(4.1%)、其他念珠菌6例(6.2%)。念珠菌培养阳性后30 d内死亡37例,30 d病死率为38.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4,95%CI:1.041~1.170,P=0.001)、血液系统肿瘤(OR=63.256,95%CI:2.898~1380.833,P=0.008)、APACHEⅡ评分(OR=1.176,95%CI:1.053~1.313,P=0.004)、感染性休克(OR=12.032,95%CI:2.389~60.587,P=0.003)及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OR=26.016,95%CI:4.002~169.127,P=0.001)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拔除或更换深静脉置管(OR=0.118,95%CI:0.025~0.559,P=0.007)是念珠菌血症死亡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念珠菌血症患者分布科室范围广、基础疾病重、侵入性操作多。年龄、高APACHEⅡ评分、感染性休克及合并细菌血流感染是影响念珠菌血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拔除或更换深静脉置管是念珠菌血症死亡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口腔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念珠菌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美国CLSI推荐的微量稀释法测定75株念珠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75株吸毒人群口腔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4%、8%和13.3%(P0.01),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交叉耐药率为8%;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高于白念珠菌(P0.05)。结论吸毒人群口腔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高于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性。吸毒人群口腔念珠菌存在着对氟康唑、酮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天然耐药株和对唑类药物的天然交叉耐药株,且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及交叉耐药率高于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状况及菌种分布特点,为有效预防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解放军第44医院收治的894例住院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94例住院患者口咽部标本共培养出念珠菌121株,念珠菌定植率为13.5%,老年患者的定植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念珠菌定植以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大,占74.5%。年龄≥80岁、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及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率高于普通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口咽部念珠菌定植率较高,菌种分布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念珠菌定植与患者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3)
目的了解我院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类型、分布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真菌,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培养出的念珠菌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AUX进行鉴定,同时使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念珠菌2 725株,其中白念珠菌最多(64.73%),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3.64%)、光滑念珠菌(10.57%)和克柔念珠菌(2.35%);念珠菌检出构成比以痰液最高(45.39%),其次为中段尿(22.06%)和咽拭子(16.66%);4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2)
目的探讨贵州省某区域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念珠菌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贵州省某区域2055名女性病例,进行阴道分泌物念珠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非重复念珠菌543株,以白念珠菌分离率居首位,占40.5%,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位居第2、3位(35.0%、19.7%);感染患者以26~30年龄段最多见(39.2%),其次为21~25年龄段(25.4%)和31~35年龄段(19.2%),21~40年龄段患者占90.4%。不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相差较大,未见米卡芬净、制霉菌素和卡泊芬净耐药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P0.01),对5-氟胞嘧啶的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贵州省该区域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多见,不同念珠菌的耐药情况具有差异,临床应根据不同病原菌耐药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1.
12.
13.
【摘 要】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金华市中心医院2009年至2011年临床分离的1 693株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G-菌,占60.7%,G+菌占2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易感人群主要是血液系统疾病、肝病肝硬化患者,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放疗科、血液科。G+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严重,但对利福平、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敏感率相对高;常见G-菌对氨基糖甙类、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率较高。结论 医院感染监控应从感染科室、感染部位、易感人群等多方面进行,及时动态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利于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前后96 h内的G试验结果。结果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菌314例,阳性率2.1%,其中非重复分离株212例。检出率最高的是近平滑念珠菌(72株,34.0%),其次是白念珠菌(55株,25.9%)和光滑念珠菌(28株,13.2%)。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62株,29.2%),其次是新生儿科(39株,18.4%)和血液科(20株,9.4%)。检出的212株念珠菌除一株近平滑念珠菌为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株,其余均为两性霉素B的野生株。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超过90%。但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的前后96 h内,G试验的阳性率为73.7%。结论本院念珠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是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比较低,在经验用药时需要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G试验对念珠菌血症有较高的价值,需要对结果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5.
全球范围内,随着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其中念珠菌感染占到绝大多数。目前热带念珠菌已经成为非白念珠菌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我国热带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于白念珠菌,关于热带念珠菌的研究及相关临床信息相对较少。该文就侵袭性热带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老年免疫缺陷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免疫缺陷病(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血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结果 74例老年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共检出真菌50株(67.57%),包括马尼尔菲青霉菌31株、新生隐球菌12株、克鲁维酵母菌6株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1株;革兰阴性菌16株(21.62%),包括大肠埃希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猪霍乱沙门菌4株、人苍白杆菌1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株;革兰阳性菌8株(10.81%),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屎肠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和溶血葡萄球菌1株。真菌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为2.00%,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耐药率均为100%;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56.25%、43.75%;革兰阳性菌对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87.50%、75.00%、50.00%;参照药敏结果给予抗真菌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因败血症死亡10例(13.51%),其中4例感染大肠埃希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马尼尔菲青霉菌。 结论 本地区老年免疫缺陷病合并败血症患者感染菌以真菌为主,对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1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创面感染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 结果 81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60.18%),以铜绿假单胞菌(33株,29.20%)为主;革兰阳性菌30株(26.5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15.93%)为主;真菌15株(13.27%),以白假丝酵母(10株,8.85%)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对美洛培南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白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低。 结论 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来源的50株白念珠菌的基因型及其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白念珠菌rDNA 25S的Ⅰ类内含子包含区,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判断基因型(A型为450 bp,B型为840 bp,C型为450 bp和840 bp)。采用CLSI 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50株白念珠菌对上述6种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0株菌分为3种基因型:A型30株,B型和C型各10株。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和咪康唑的MIC值较低,MIC范围依次为0.25~0.5μg/mL,0.125~0.5μg/mL,≤0.03μg/mL,0.25~8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较高,MIC范围分别为0.25~8μg/mL,0.5~64μg/mL。B型和C型对5-氟胞嘧啶的MIC值均为0.125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4%、70%。不同族别来源的菌株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疆地区白念珠菌分A,B,C三种基因型。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6)
目的分析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鉴定结果为酵母菌的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抗真菌药的敏感性、阳性报警时间、科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中共分离非重复酵母菌206株。真菌瓶、需氧瓶和厌氧瓶酵母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2%(79/6003),0.43%(371/85855)和0.06%(47/77168)。排在前3位的念珠菌分别为白念珠菌72株(34.95%),热带念珠菌42株(20.39%)和光滑念珠菌39株(18.93%);少见菌包括季也蒙念珠菌、毕赤酵母菌、葡萄牙念珠菌、酿酒酵母、郎比可念珠菌、尼瓦利亚念珠菌、红酵母和希木龙念珠菌。我院酵母菌血流感染好发于60岁的老年患者(42.23%),男性115例(55.83%)。酵母菌血流感染前3位科室为急诊科41株(19.90%),内科ICU和外科ICU均为36株(17.48%)。阳性报警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光滑念珠菌(55.36±26.87)h,近平滑念珠菌(52.58±45.94)h,白念珠菌(49.17±35.37)h和热带念珠菌(23.38±19.32)h。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8.61%、97.44%、89.66%和71.43%。结论本院酵母菌血流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热带念珠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女性的常见病。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12月苏州地区VVC患者分离的289株念珠菌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和包括棘白菌素类、新三唑类药物在内的9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分析。本文采用核糖体RNA的D1/D2基因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参照M27-A3方法检测其对9种抗真菌药物(包括棘白菌素类及新三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表明,289株VVC念珠菌菌株中,白念珠菌259株、光滑念珠菌14株、克柔念珠菌10株、热带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259株VVC白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体外敏感性好,对米卡芬净敏感性高于另外两种棘白菌素类;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敏感性好;但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性差;对泊沙康唑敏感性好。光滑念珠菌株和克柔念珠菌分离株对卡泊芬净敏感性差,但对米卡芬净、阿尼芬净敏感性好;光滑念珠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体外敏感性好,对伊曲康唑敏感性差,对泊沙康唑敏感性好;伏立康唑对光滑念珠菌分离株MIC50/90为0.5/1μg/mL;克柔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0%耐药;4株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50%耐药,对卡泊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100%耐药,对其余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近平滑念珠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白念珠菌仍为苏州地区VVC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它们对临床常用药物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敏感性差。研究结果提示对VVC病人常规进行分泌物培养、菌种鉴定,对苏州地区临床医生制定VVC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尽管棘白菌素类、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新三唑类药物尚未应用到VVC的临床治疗中,但是这些药物对VVC病原体总体敏感性较好,未来有望成为氟康唑、咪唑类药物治疗失败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