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典型泛发性体癣误诊银屑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泛发性体癣。患者,女,44岁,以面、颈、胸、腹部及四肢散在、形态为指甲至钱币大小的不规则红斑。曾被误诊为银屑病,治疗1个月后,皮损增多。再次就诊,真菌学检查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伊曲康唑,外涂兰美抒软膏后治愈。  相似文献   

2.
毛孢子菌属是一类有“念珠菌样”特征,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条件致病真菌。该类菌可以引起人类皮肤浅部感染、过敏性肺炎,在免疫损伤患者中可引起侵袭性感染,其中阿萨希毛孢子菌在毛孢子菌属中最为常见[1]。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长期接受化疗药物并易行静脉置管,是真菌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文献报道,毛孢子菌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播散性感染的除念珠菌属外第二位的酵母菌[2],死亡率可高达75%以上[3]。  相似文献   

3.
报告两名幼儿同时感染犬小孢子菌。例1男,3岁,以左侧头顶部圆形红斑、丘疹、脓疱、脱发伴瘙痒3个月而就诊;头皮屑真菌镜检阳性,经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例2男,5个月,为例1同胞兄弟;与例1同时出现两处面部红斑,边缘隆起、绕以炎性丘疹及脓疱,边界清楚,中心向愈,呈环形损害;常自行搔抓;刮取皮损处皮屑真菌镜检亦呈阳性,真菌培养亦为犬小孢子菌。最后诊断:犬小孢子菌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30例犬小孢子菌致体癣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城市犬小孢子菌病的常见感染来源及防治方案.方法 收集2012年6~7月就诊于我院有宠物接触史(猫、狗)的体癣患者30例,对其致病菌种做真菌培养鉴定,对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给予患者外用联苯苄唑软膏或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在发病前接触过猫或狗,病程不长,真菌培养结果显示均为犬小孢子菌,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30例犬小孢子菌致体癣患者皮损特征相似,外用抗真菌软膏可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女,79岁,农民。左上肢皮肤红斑结节线状分布,疼痛瘙痒不适两月余。皮损病理及PAS染色提示真菌感染,对皮损和脓液进行真菌镜检,结果为阴性。真菌培养、小培养及对培养阳性菌落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提示申克孢子丝菌。诊断: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0.2g/次,2次/d,治疗1个月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儿童以面部皮疹为主的体癣。患儿,女,6岁,以面部、胸前起黄豆至花生米大小圆形、类圆形水肿性红斑,上有丘疱疹、水疱、痒半个月来诊。曾被误诊为丘疹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皮疹增多来诊,真菌学检查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特比萘芬片、外用特比萘芬软膏后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例犬小孢子菌病的临床分析及近10a的文献复习,探讨犬小孢子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真菌学检查确诊的犬小孢子菌感染,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皮损特征、病程、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近10a报道的犬小孢子菌病总结回顾。结果门诊确诊及文献回顾共计302例患者,年龄为17d~83岁,男女比例约为1∶2,80%患者有接触宠物史。儿童患者多表现为头癣,成人多为体癣。依据真菌学镜检和培养可确诊。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犬小孢子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癣菌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一旦确诊,应及时规范治疗,同时给予宣教,杜绝传染源,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婴儿头癣。患儿女性,出生21d,头顶部环状红斑、丘疹、水疱、鳞屑7d。真菌镜检可见菌丝、SDA培养可见表面呈白色羊毛状、基底呈黄棕色,背面呈黄褐色,米饭培养可见呈纺锤形,顶点稍微弯曲,壁厚和棘状突起,有6~12个分隔。经真菌形态学确诊为犬小孢子菌导致的头癣。给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及特比萘芬乳膏外用,治疗1周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9.
犬小孢子菌病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小孢子菌病为亲动物真菌,感染人类致头皮、头发、皮肤及甲的传染性疾病,还可致头皮深在性感染引起脓癣等。以往均按其发病部位分别归人其他皮肤癣菌病如头癣、体癣等病种内报告。国内少有人将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病作为一独立的疾病来全面描述。为进一步认识犬小孢子菌及其所致疾病的特征,提高诊断、治疗、预防水平。作者在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观察了经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的67例癣菌病患者的真菌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现归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生活在同一家庭患有体癣的患者、家庭成员和所养宠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人畜共患癣病的常见致病菌种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因接触宠物而致病的体癣患者,对其宠物的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确诊后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未愈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结果共收集15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显示8例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为须癣毛癣菌,3例为犬小孢子菌。患者皮损真菌培养结果和所养宠物皮损真菌培养结果一致。按上述方法对患者及其宠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和10只(3只被丢弃)宠物全部治愈。结论 15例人畜共患体癣中,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治疗此类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11.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感染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和附近淋巴系统的亚急性和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损害。该病遍布全世界,我国孢子丝菌病主要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孢子丝菌一般生存在土壤和植物上,人的皮肤接触带菌植物或土壤后可引起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固定型和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少见。现认为机体感染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不同的临床型别与机体免疫状态、申克孢子丝菌的致病力及其基因差异相关[1-2]。我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被误诊为环状肉芽肿的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患者女,60岁,左腕部红斑2个月。外院曾诊断为"环状肉芽肿"治疗不佳,经真菌学检查确诊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导致的体癣。给予伊曲康唑200 mg/d,共1周,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外用,治疗1周后皮损痊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2011—2012年期间上海地区犬小孢子菌致病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据真菌学检查确诊162例为犬小孢子菌感染,分析患者资料、病程、动物接触史、家庭成员感染情况、用药史及治疗情况。结果1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15岁)39例,平均年龄6.3岁,男16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0.70:1,头癣21例(85.7%为白癣)、面癣11例、体癣7例。成人患者(〉15岁)123例,平均年龄36.6岁,男20例,女103例,男女比例为0.19:1,体癣91例、面癣28例、头癣4例。家庭成员同时患病16例(8对)。139例(85.8%)有确切的动物接触史,宠物为可能的传染源(猫、犬等)。结论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癣菌病在年龄性别分布和临床类型上具有特殊性:儿童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以头癣为主;而成人患者以体癣为主,21—40岁感染的患者最多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暴露处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经规范治疗,所有患者的犬小孢子菌均清除治愈。对家里的宠物也要同时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阴囊黄癣痂样皮损。患者,男,20岁,阴囊黄色痂皮3周。皮损取材真菌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培养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口服伊曲康唑200mg/d,连续2周。停药时皮损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15.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真菌感染,本病易侵犯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的淋巴管,当存在免疫缺陷时,可能出现播散型感染。最近我们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1例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1例铁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结节性肉芽肿及病理改变,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反复取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对皮损进行病理检查,将培养菌落进行rDNAITS测序鉴定。结果分泌物PDA培养基中可见灰色菌落,表面呈绒毛状,37℃生长良好,镜下可见分隔菌丝未见分生孢子。分子生物学ITS测序结果显示:病原菌与铁锈色小孢子菌相似率为100%。确诊后用伊曲康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头癣是很常见的皮肤病。对皮肤出现结节性损害且长期抗炎治疗不愈的患者,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时诊断并早期进行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患者,女,27岁,因前额、颈部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经真菌培养确诊为犬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体癣。予特比萘芬、灰黄霉素搽剂(商品名“止霉舒搽剂”)外用1周后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发生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以声嘶为首发表现的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声嘶为首发表现,3个月后出现全身散在皮下结节。结节逐渐增多,部分破溃伴脓血。咽部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黏膜急慢性炎伴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多核巨细胞,抗酸染色未查出阳性菌。皮损处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真菌培养见孢子丝菌生长。诊断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结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发病时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皮损表面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阳性率低。病变组织真菌培养有利于得到阳性结果,早日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报道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母女共患体癣2例,患者家中饲养宠物猫。因多发性片状红斑2周就诊。取患者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经外用联苯卞唑乳膏4周后治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免疫抑制剂、激素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侵袭性真菌,尤其是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曲霉、肺孢子菌等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致死率逐年升高[1-2]。由于深部真菌种类较多,感染症状无特异性,故常漏诊、误诊。同时,真菌感染传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如真菌涂片镜检、真菌培养、影像学检查等虽各有优势,但难以兼顾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和高效性的特点[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