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核细胞在微生物感染病灶处活化并参与炎症反应,但单核细胞具体的抗真菌作用仍然不太清楚。单核细胞具有异质性,存在多个亚群,其在感染免疫中的角色各有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单核细胞分类及不同表型单核细胞在念珠菌、隐球菌、烟曲霉等真菌感染中的作用,为了解抗真菌免疫机制、监控和治疗真菌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肝脏等免疫器官中含量丰富,而且免疫表型、功能等表现出器官特异性。在正常情况下,靶细胞表面的配体与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直接结合并释放细胞毒性物质,诱导活化靶细胞凋亡程序,从而发挥抗感染、抗肿瘤作用。然而肿瘤细胞仍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研究认为肿瘤细胞抗原异常表达、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及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等因素所引起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对于诱导肿瘤免疫逃逸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自然杀伤细胞在肝脏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参与免疫逃逸的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其作为抵抗病原体和癌变细胞的第一道机体防线,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随着糖组学的飞速发展,大量研究报道糖基化异常往往与细胞的病变相关,这为免疫学研究及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角度.NK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其活性及功能受细胞表面糖基化修饰及相关糖结合蛋白(例如siglec、selectin及galectin)的影响较大,siglec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上调的唾液酸化糖链结合以抑制NK细胞活化,selectin与其配体相互作用促进NK细胞的免疫功能,galectin结合β-半乳糖苷介导NK细胞免疫进程.因此,本文从糖组学的角度概述与NK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糖结合蛋白及与其相互作用糖链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讨论了病变过程中糖结合蛋白异常对肿瘤进程的影响,以及其在疾病治疗策略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自然杀伤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K细胞作为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的效应器,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NK细胞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治疗的关键性问题、及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可表达两类功能相悖的识别受体,即活化受体(KAR)和抑制受体(KIR)。KIR能识别自身细胞上的MHCⅠ类分子与自身或外来肽形成2的复合物,所产生的抑制信号可阴断KAR的活化,以此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如果靶细胞失去KIR所识别的配体,NK细胞即可通过KAR对靶细胞进行攻击。本文将介绍此类受体的结构及基识别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除了吞噬清除病原体外,还可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NET),这些纤维由染色质组成,染色质装饰有抗菌蛋白以捕获和杀死真菌这类难以吞噬的大型病原体。大量研究表明这种中性粒细胞功能与控制多种真菌感染有显著相关性。本文介绍了NET的形成机制及其作为固有免疫防御的一部分在真菌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增加。传统抗真菌药物存在耐药性、毒性、价格昂贵等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寻找抗真菌感染新策略迫在眉睫[1]。值得一提的是,靶向鸟枪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身体不同部位共生微生物群(microbiota)多样性的理解,使微生物群不再狭义局限于共生细菌,共生真菌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2]。随之而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群是影响宿主健康和疾病(尤其是感染类疾病)的关键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其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4]。其中,微生物群-宿主免疫-病原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许多新见解。本文对人体微生物群的组成以及微生物群影响宿主抗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atural killer enhancing factor,NKEF)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类蛋白质,与其它调节NK细胞的免疫分子均未显示出明显的序列相似性。该蛋白质家族具有两个特征结构域,分别位于氨基酸序列的N端和C端,两个结构域中均包含有氧化还原活性的Cys。NKEF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参与机体抗氧化调节,具有抗感染、抗HIV-1病毒活性,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在红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NKEF的分子特点、生物学活性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研究》2017,(5):466-470
蜕膜自然杀伤(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细胞是存在于母胎界面并与胎儿滋养层细胞密切接触的免疫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正常妊娠过程离不开dNK细胞分泌的相关因子的作用,如母胎耐受、子宫螺旋动脉重铸、血管形成等。现主要综述了近年来dNK细胞参与子宫螺旋动脉重铸及血管形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dNK在维持正常妊娠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使用,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数量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作为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联系枢纽,DCs在病原微生物抗原的识别与呈递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研究证明,DCs可通过其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有效识别病原真菌的抗原,并在诱导宿主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树突状细胞分类及其在抗真菌感染免疫中的识别作用进行系统叙述。  相似文献   

11.
母胎界面自然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亚莉  倪鑫 《生理学报》2021,73(1):103-114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母胎界面丰度最高的免疫细胞,在妊娠早期的子宫蜕膜中大量积聚.研究表明母胎界面NK细胞具有独特表型和功能,在妊娠期免疫耐受调节、子宫内膜蜕膜化、滋养细胞侵袭、子宫螺旋动脉重塑、胎盘形成和胎儿生长、发育等多方面都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其在妊娠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免疫功能缺陷人群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常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有三唑类(氟康唑)、多烯类(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等,然而这些药物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本文着重于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抗真菌感染新药,根据作用靶点不同依次介绍:作用于细胞壁的新型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尼可霉素Z、GPI锚定蛋白抑制剂APX001;作用于细胞膜的CYP51抑制剂VT-1161和VT-1129、破坏细胞膜通透性药物CAmB;影响细胞代谢的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以及生物制剂包括细胞表面凝集素样序列3蛋白疫苗(NDV-3)和抗真菌感染抗体Mycograb。本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临床研究结果等,为相关药物的研发与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的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易感人群逐渐增多,对临床真菌感染标本的快速检测及真菌培养的分离鉴定日益重要。所幸目前有新的检测方法用来辅助早期诊断及指导经验性的抗真菌治疗。主要的进展集中在对标本的真菌抗原直接检测方面(如半乳甘露聚糖和β-葡聚糖);假丝酵母产色培养基等快速培养鉴定法;微生物生化自动分析系统(VITEK2)和显微扫描(MicroScan)等生化自动检测平板;多肽核苷酸原位杂交,特异性的大范围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以及针对临床标本或培养阳性标本直接DNA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15.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 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g protein 9,CARD9)属于 CARD 家族中的一员,存在于脾、肝、胎盘、肺、脑等人体多种组织中,是高度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等髓系细胞中的一个重要衔接蛋白。CARD9可与Bcl-10、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转运蛋白1(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protein 1,MALT-1)结合并形成CARD9-Bcl-10-MALT-1(CBM)复合体,作为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CLR)等通路的重要媒介,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在抗真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报道14个国家共56例患者发生18种CARD9突变的报道,真菌类型涉及念珠菌、皮肤癣菌、暗色真菌及曲霉等。本文针对CARD9突变在不同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的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Toll样受体是一类保守的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家族,可识别众多微生物共有的保守模式分子——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通过某些信号转导途径,激发机体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应答,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数个真菌细胞壁成分可被Toll样受体识别,不同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Toll样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MyD88的相互作用,激活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诱导宿主抵抗真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18.
伍浩  孙娟娟  方婷  李立平  安毛毛  姜远英 《菌物学报》2020,39(11):2161-2171
近20多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死亡率高居不下。现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氮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等,存在品种少、真菌耐药性增加和毒副作用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研制新型抗真菌药物。单克隆抗体具有精准靶向的抗真菌作用,兼有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功能,是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可行且具有独特优势的药物。从作用靶点分类,可以分为靶向真菌表面多糖、毒力因子、蛋白和跨界抗真菌单克隆抗体。从抗体来源分类又可以分为天然抗体和重组抗体。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抗真菌作用,即对毒素中和或对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免疫增强作用,主要是补体的活化以驱动吞噬细胞清除或破坏致病真菌、中性粒细胞调理吞噬作用的激活以及诱导巨噬细胞调理吞噬。本文从药效学等方面总结了目前抗真菌感染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此外,针对抗真菌单克隆抗体的新型制备方法与传统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以及肿瘤放化疗、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增多,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0万例致命真菌感染,远高于疟疾、乳腺癌或前列腺癌[1-2]。在我国,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最主要的条件致病菌,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死亡率仍高达40%至50%[3]。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三类:抑制甾醇合成(氮唑类和烯丙胺类),影响细胞壁(两性霉素和棘白菌素类)和抑制DNA合成(氟胞嘧啶)[4]。  相似文献   

20.
LC3相关的吞噬作用(LC3-associated phagocytosis, LAP)是由LC3及吞噬了病原体的单层膜吞噬泡所介导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AP在清除真菌感染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经典的细胞吞噬和自噬。该文旨在比较LAP与经典自噬的区别,回顾LAP与真菌感染相关的新近研究进展,总结LAP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