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卡泊芬净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3d以上的所有成年重症患者的念珠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卡泊芬净敏感性检测采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酵母菌液基稀释法(M27-A3)进行。结果共收集念珠菌菌株76株,白念珠菌37株,占48.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20株(26.3%)、近平滑念珠菌8株(10.5%)、光滑念珠菌8株(10.5%);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各1株。绝大部分念珠菌菌株对卡泊芬净敏感,敏感率为94.7%。其中,分离到卡泊芬净耐药的光滑念珠菌1株、卡泊芬净中介的光滑念珠菌2株、白念珠菌1株。结论我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念珠菌仍以白念珠菌最常见。非白念珠菌中热带念珠菌的比例较高。来自于重症患者的念珠菌对卡泊芬净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包皮龟头炎患者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显微镜、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卡和Rosco纸片扩散法对包皮龟头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58例患者中153例直接镜检阳性,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共157株,念珠菌培养阳性率为33.4%(153/458),其中白念珠菌116株,占73.9%(116/157),非白念珠菌41株,占26.1%(41/157);120例对照组中有17例培养出念珠菌,阳性率为14.2%(17/120),其中白念珠菌6株,占35.3%(6/17),非白念珠菌11株,占64.7%(11/17)。包皮龟头炎患者组念珠菌的培养阳性率和白念珠菌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χ2=10.72,P均0.05)。157株致病菌株对制霉菌素和酮康唑的敏感率均90%,分别为97.5%和93.0%,对氟康唑敏感率为79.6%,而对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33.8%。结论念珠菌感染是本地区包皮龟头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感染的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分离的致病性念珠菌对多烯类药物敏感率较高,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其药敏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白念珠菌耐药性8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长征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近8 a中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上海长征医院ICU 2002~2009年从414例患者中首次分离出414株白念珠菌,对其中277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真菌中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变化趋势和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09年间,上海长征医院ICU白念珠菌分离株数从2002年的34株增加至2009年的92株,但白念珠菌占总真菌分离株数的百分比维持在34.6%~55.7%,P=0.03。白念珠菌对于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平均耐药率分别为4.0%和0.7%,对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咪康唑47.0%、酮康唑10.8%、伊曲康唑19.9%、特比萘芬42.6%、氟康唑14.6%及伏立康唑13.0%。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耐药率的8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海长征医院ICU近8 a来白念珠菌仍然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真菌分离株,但白念珠菌占总分离株数的百分比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体外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结果微量液体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3种药物MIC50均为0.06μg/mL,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的MIC范围均为0.015~0.125μg/mL,卡泊芬净为0.015~0.25μg/mL;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MIC值均为0.063μg/mL。琼脂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和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3种药物MIC值均为0.063μg/mL。结论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治疗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和分析本院念珠菌尿的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2016年住院患者尿沉渣中念珠菌培养阳性者为研究对象,检出的菌株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并通过ATB Fungu 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念珠菌株202例,其中白念珠菌最多(79.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0.7%),近平滑念珠菌(5.1%)及克柔念珠菌(5.1%)。临床检出量以急诊内科最多(83例),其次为泌尿外科和内分泌科(均为21例)。药敏结果示: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较敏感,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率处于波动状态,但2016年的耐药率明显升高。结论念珠菌尿分离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耐药性低,对唑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率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13例儿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近5年至我院就诊的113例儿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点、真菌学检查结果及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113例患儿年龄范围3个月~16岁,平均年龄10.96岁,其中76.1%的患儿为10~12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外阴瘙痒(47.8%)及外阴分泌物增多(36.3%)。共培养出念珠菌108株,以白念珠菌为主(91.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5.6%),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为1%。所有的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分别为11.1%、10.1%、8.1%,对氟胞嘧啶耐药率为1%。治疗上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结论 113例儿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所致多见,不同念珠菌的耐药情况具有差异,规范的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女性的常见病。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12月苏州地区VVC患者分离的289株念珠菌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和包括棘白菌素类、新三唑类药物在内的9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分析。本文采用核糖体RNA的D1/D2基因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参照M27-A3方法检测其对9种抗真菌药物(包括棘白菌素类及新三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表明,289株VVC念珠菌菌株中,白念珠菌259株、光滑念珠菌14株、克柔念珠菌10株、热带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259株VVC白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体外敏感性好,对米卡芬净敏感性高于另外两种棘白菌素类;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敏感性好;但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性差;对泊沙康唑敏感性好。光滑念珠菌株和克柔念珠菌分离株对卡泊芬净敏感性差,但对米卡芬净、阿尼芬净敏感性好;光滑念珠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体外敏感性好,对伊曲康唑敏感性差,对泊沙康唑敏感性好;伏立康唑对光滑念珠菌分离株MIC50/90为0.5/1μg/mL;克柔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0%耐药;4株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50%耐药,对卡泊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100%耐药,对其余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近平滑念珠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白念珠菌仍为苏州地区VVC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它们对临床常用药物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敏感性差。研究结果提示对VVC病人常规进行分泌物培养、菌种鉴定,对苏州地区临床医生制定VVC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尽管棘白菌素类、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新三唑类药物尚未应用到VVC的临床治疗中,但是这些药物对VVC病原体总体敏感性较好,未来有望成为氟康唑、咪唑类药物治疗失败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类型、分布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真菌,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培养出的念珠菌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AUX进行鉴定,同时使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念珠菌2 725株,其中白念珠菌最多(64.73%),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3.64%)、光滑念珠菌(10.57%)和克柔念珠菌(2.35%);念珠菌检出构成比以痰液最高(45.39%),其次为中段尿(22.06%)和咽拭子(16.66%);4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前我国侵袭性酵母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监测网(China Hospital Invasive Fungal Surveillance Net, CHIF-NET)2012年流行病学数据。方法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的22家三级医院,共收集到1619株念珠菌。研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合ITS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K-B)测定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药物敏感性。结果本研究标本类型中来自于外周血液标本的菌株626株,占38.67%,来自其他部位(包括腹水、脓肿、静脉导管、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胆汁、胸水、组织、关节积液和胃液)标本993株,占61.33%,其中分离自腹水的菌株354株占21.87%,分离自脓肿的菌株159株占9.82%,分离自其余标本类型的菌株数量较少(8%)。1619株念珠菌分离自除血液以外其他部位的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491株占49.4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64株占16.52%),其余种数量较少(11%)。检出侵袭性酵母菌患者中男性1006株占62.1%,女性612株占37.8%,年龄范围0~94岁,其中≥65岁患者498株占30.76%。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绝大部分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耐药率(R)1%],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R6%)及热带念珠菌(R7%)。另外,不同念珠菌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有分布差异。结论中国侵袭性酵母菌感染的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部位、地域、年龄等,故仍需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致病菌种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VVC致病菌1 083株,分子鉴定(D1/D2)至菌种水平,回顾性收集VVC患者临床信息,分析不同致病菌种所致VVC临床特征。结果 白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种(71.38%),非白念珠菌(NAC)占28.62%,其中,光滑念珠菌占19.02%。20~40岁、已婚、妊娠为VVC危险因素,孕期更易感染NAC。NAC致复发性VVC高于白念珠菌。结论 对VVC患者常规分泌物培养、菌种水平鉴定,结合体外药敏结果,对临床医生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检测及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STD门诊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取STD门诊疑似念珠菌感染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用沙氏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然后用ATB ID 32C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 Fungus3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50份标本中检出306株念珠菌,占32.21%,其中白色念珠菌226株,阳性率为73.86%;光滑念珠菌37株,阳性率为12.09%;热带念珠菌24株,阳性率为7.84%;近平滑念珠菌13株,占4.25%。药敏结果显示: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伏立康唑(VRC)耐药率〈6%;近平滑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FCZ)、伊曲康唑(ICZ)耐药率依次:9.29%、11.06%,光滑念珠菌药耐药率依次为37.84%,67.57%,热带念珠菌药耐药率依次为8.33%、12.5%。结论STD门诊患者阴道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妇科门诊患者,检出菌种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生殖道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性较高,对唑类药物有耐药菌株。因此,念珠菌鉴定和药敏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侵袭性酵母菌感染与重症监护室和器官移植等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感染率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酵母菌感染无菌部位的临床分布特征,同时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来自解放军302医院2012年至2017年间无菌部位分离的188株酵母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分析188株酵母菌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白念珠菌(45.7%)是导致肝病患者无菌部位感染的主要酵母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18.1%)和光滑念珠菌(16.0%),分离标本以腹水(39.9%)为主;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5岁(43.6%)之间,并且以男性(70.7%)为主,光滑念珠菌是导致50~65岁年龄阶段感染的主要非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MIC_(50)的值为0.25μg/mL而MIC_(90)的值达到了0.5μg/mL,同时卡泊芬净对克柔念珠菌的MIC_(50)的值为0.25μg/mL而MIC_(90)的值达到了0.5μg/mL,因此,除了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较低(19.8%)和克柔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的体外感性较低(33.3%)外,其他三唑类药物、棘白菌素类药物和5-氟胞嘧啶对酵母菌均有很高的体外抑菌活性。结论白念珠菌仍然是导致肝病患者侵袭性酵母菌感染的主要菌种,感染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不同,临床应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4例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为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2019年—2021年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94例念珠菌,主要分布于ICU和外科,占58.5%;排在前三位的念珠菌分别是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分别占48.9%、16.0%、13.8%;94例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死亡33例,死亡率为35.1%;死亡患者中检出最高的为白念珠菌(57.6%,19/33),主要分布于ICU(57.6%,19/33);药敏结果显示,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敏感率为100%,白念珠菌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率<7%,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对其耐药率为20%~26.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基础疾病≥2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与死亡率有关(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机械通气是与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念珠菌在念珠菌血流感染中检出率最高,机械通气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2012~2013年及2016~2017年侵袭性酵母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检出侵袭性酵母菌进行菌株收集和统计,采用科马嘉显色培养基、API20C AUX和VITEK-2 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用质谱对所有菌株进行复核鉴定。其中真菌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 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微量稀释)。结果 2012~2013年我院共检出侵袭性酵母菌62株,其中白念珠菌36株,占比58.06%;光滑念珠菌17株,占比27.41%;近平滑念珠菌5株,占比8.06%;热带念珠菌3株,占比4.83%;其他念珠菌1株,占比1.60%。2016~2017年我院共检出侵袭性酵母菌43株,其中白念珠菌21株,占比48.83%;光滑念珠菌11株,占比25.58%;近平滑念珠菌6株,占比13.95%;热带念珠菌5株,占比11.63%。真菌药物敏感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016~2017年侵袭性酵母菌未发现菌株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在我院侵袭性酵母菌感染中占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我院侵袭性酵母耐药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进一步做好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河北地区16家三级教学医院侵袭性酵母样真菌的菌株构成、分布及其体外药敏特点,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北地区2016~2017年侵袭性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的菌株,对菌种构成进行分析,采用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药敏板对9种抗真菌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侵袭性酵母样真菌260株,其中白念珠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占42.31%;非白念珠菌占57.69%,主要包括热带念珠菌19.23%、近平滑念珠菌18.08%和光滑念珠菌9.23%。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8%、1.9%和0.9%;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12.8%;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4.9%和10.6%;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对棘白菌素类抗菌物的耐药率几乎0%。结论侵袭性酵母样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感染,但是非白念珠菌感染已经超过50%。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仍然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在不同种的念珠菌中存在差异。棘白菌素类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四川省中心真菌血流感染数据,整理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情况,为四川省真菌血流感染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研究28家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数据,采用Whonet 5.6及Microsoft Excle数据透视表功能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信息。结果 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28家医院上报数据中的1 220株真菌中,念珠菌属占88.8%(1 083/1 220),以白念珠菌为主,占35.3%(431/1 220);新生隐球菌位于总分离株数的第5位,占8.3%(101/1 220)。男性占比56.6%(690/1220),女性患者相比较少(43.4%,530/1 220);其中中老年患者(>46岁)79.8%,34.8%来自于重症监护室。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最高(85.7%);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3.4%和43.3%,且逐年上升。分离的101株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均存在不同的非野生株,比例分别为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样本类型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等数据,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4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诊断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样本类型、科室分布和抗真菌药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非重复性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646例,男性355例,占54.95%,大于60岁患者占55.11%;其中白念珠菌314株(48.61%),其次是光滑念珠菌226株(34.98%)和热带念珠菌71株(10.99%);以2017年感染病例最多(141例,21.83%),之后呈下降趋势;感染样本类型以创口深部分泌物(229例,35.45%)为主;其次是清洁尿液(174例,26.93%)和血液(117例,18.11%),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前3位科室是内科(255例,39.47%),外科(214例,33.13%),儿科(78例,12.07%);所有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总耐药率分别为18.82%、36.15%和19.38%,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00%。结论本地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以老年患者和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占主要地位,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但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保持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北京朝阳医院侵袭性感染酵母菌菌种分布及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及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全院分离的非重复侵袭性感染酵母样真菌。采用MALDI-TOF质谱辅助ITS区扩增测序进行菌种准确鉴定。根据CLSI M27-A4文件,采用CLSI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研究共收集到符合入组标准的酵母菌398株,绝大多数为念珠菌属(n=383,96.2%)。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酵母菌(n=202)。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分别排第2、3位。白念珠菌虽然仍占绝对优势,但是所有菌对7种常见抗真菌药都保持100%敏感。本研究共检出的6株唑类耐药菌中,有热带念珠菌3株,光滑念珠菌2株,近平滑念珠菌1株。仅检出1株光滑念珠菌对米卡芬净中介及1株耐药。对于两性霉素B,所有菌株的MIC值都≤2μg/mL。有2株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MIC值64μg/mL检出。结论本院的常见念珠菌唑类耐药水平较北京市及全国都较低,但后续需要检测FKS基因突变验证光滑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CHIF-NET)2013年中国48家综合医院收集的1 562株酵母菌进行流行病学分布及唑类耐药性分析,为临床侵袭性酵母菌的唑类用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收集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48家医院共1 562株酵母菌菌株及其原始信息,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 MS,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结合核糖体DNA测序明确菌种鉴定;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44-A2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敏感性。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出酵母菌1 562株,其中白念珠菌分离率最高(38.4%),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18.4%)、热带念珠菌(16.4%)、光滑念珠菌复合体(9.4%)及其他少见菌种(<6.4%);患者性别中男性占比(60.7%)高于女性(38.9%);患者年龄中,65岁以上年龄段患者最多(34.2%),其次为50~65岁(30.6%)、15~49岁(29.9%)和0~14岁患者(<1.9%);标本来源中以血液标本(46.4%)为主,其次为腹水(10.2%)、导管(9.2%)及引流液(8.5%)、分泌物(5.2%),其他标本类型均较少(<4.7%)。住院患者分离率(93%)显著高于门急诊患者(7%);科室类型中以外科患者(33.8%)为主,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27.5%)、内科患者(20.5%)及其他病房(<18.2%);药敏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敏感性均较高(>94%),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伏立康交叉耐药率最高(21.9%),光滑念珠菌复合体交叉耐药率次之(15%),其次为季也蒙念珠菌(8.1%)和菌膜念珠菌(4.3%)。结论应持续加强中国地区侵袭性酵母菌监测,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合理控制其用量,防止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血培养鉴定结果为酵母菌的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抗真菌药的敏感性、阳性报警时间、科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中共分离非重复酵母菌206株。真菌瓶、需氧瓶和厌氧瓶酵母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2%(79/6003),0.43%(371/85855)和0.06%(47/77168)。排在前3位的念珠菌分别为白念珠菌72株(34.95%),热带念珠菌42株(20.39%)和光滑念珠菌39株(18.93%);少见菌包括季也蒙念珠菌、毕赤酵母菌、葡萄牙念珠菌、酿酒酵母、郎比可念珠菌、尼瓦利亚念珠菌、红酵母和希木龙念珠菌。我院酵母菌血流感染好发于60岁的老年患者(42.23%),男性115例(55.83%)。酵母菌血流感染前3位科室为急诊科41株(19.90%),内科ICU和外科ICU均为36株(17.48%)。阳性报警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光滑念珠菌(55.36±26.87)h,近平滑念珠菌(52.58±45.94)h,白念珠菌(49.17±35.37)h和热带念珠菌(23.38±19.32)h。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8.61%、97.44%、89.66%和71.43%。结论本院酵母菌血流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念珠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热带念珠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