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具有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患者,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36周(每周1次)。计算临床有效率、真菌学清除率、治疗前后甲真菌病临床评分和甲真菌病严重程度指数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收集病甲组织行真菌培养。结果共招募68例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为66.1%;真菌学清除率为82.4%,第2~5趾甲受累患者临床有效及真菌学清除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除轻微脱屑、灼热及红斑外,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76.47%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结论5%阿莫罗芬搽剂是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抗拒或不适合系统用药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对引起甲真菌病的最常见致病菌-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的体外抑制/杀灭作用及活性氧簇(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改变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脉冲数(7次脉冲、9次脉冲、11次、13次脉冲),固定其他参数照射红色毛癣菌菌落,绘制生长曲线,确定有抑制作用的最小脉冲数。在此脉冲数条件下干预红色毛癣菌菌落及孢子悬液,比较菌落形态学改变,检测孢子悬液相对活力的改变,同时检测ROS在不同处理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激光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杀灭作用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强,相对活力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呈能量和时间依赖性;激光干预后,菌丝失去正常形态结构,孢子悬液的荧光强度及ROS含量较未照射的高,P=0.0157。结论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体外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杀灭作用,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在该激光治疗红色毛癣菌甲真菌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种激光在不同的能量下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Q开关Nd:YAG 532nm激光、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和强脉冲光分为不同能量组及未照光组,体外照射红色毛癣菌的菌落,观察第0、1、3、7天时菌落直径的变化差异,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激光照射后红色毛癣菌产生角蛋白酶的活性。结果与未照光组相比,上述激光在低能量时对红色毛癣菌的菌落直径与角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2~4J/cm~2能量Q开关Nd:YAG 532nm激光、4~8J/cm~2能量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4J/cm~2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能显著抑制菌落的生长,红色毛癣菌角蛋白酶的活性出现明显下降。结论 2~4J/cm~2能量Q开关Nd:YAG 532nm激光、4~8J/cm~2能量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4J/cm~2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生长及角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Nd:YAG1064nm激光治疗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0例,病甲共125个.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Nd:YAG1064nm激光治疗;B组予以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组均于第8周、第16周、第24周时随访,随访时予以真菌学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A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78.9%、52.6%、52.6%,B组第8周、16周、24周有效率分别为80.9%、66.2%、67.6%.A、B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肯定,且元不良反应.在轻中度甲真菌病患者中,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甲真菌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37例,病甲75个)采用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对照组(36例,病甲87个)单纯使用激光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6个月后随访评估。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有效率,观察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甲真菌病的总的临床有效率(74.67%)高于对照组(63.22%),3种临床类型在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近端甲下型(PSO)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9≤SCIO≤15时,联合组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9≤SCIO≤15的甲真菌病患者,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6.
威海地区547例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流行情况。方法对547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547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423例,阳性率77.3%,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295例(53.9%),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SWO)36例(6.5%),近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PSO)78例(14.2%),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TDO)138例(25.2%)。共分离出429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354株(82.5%),酵母菌61株(14.2%),非皮肤癣菌霉菌14株(3.3%)。结论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病原体的分布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临床类型以DLSO型居多,其他依次是TDO、PSO、SWO。就诊人群中以20~50岁年龄段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7.
中药浸泡联合甲开窗疗法治疗甲真菌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中药浸泡联合甲开窗疗法治疗50例病甲面积《50%的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单个指甲感染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6%.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637例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类、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按甲真菌病诊断标准收集近3a来637例真菌培养阳性甲真菌病患者并临床分类,按真菌学分类标准诊断致病菌种类,分析各菌种在临床病种、年龄段、性别等的分布。结果临床分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72.06%)。菌种构成为皮肤癣菌占69.39%、酵母菌占18.68%、非皮肤癣菌霉菌占11.93%。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353株(79.86%),酵母菌中白念珠菌67株(56.3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致病菌种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存在差异,但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甲真菌病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的疗效.方法 我们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新西兰白兔的后肢趾甲上,构建兔甲真菌病模型,感染成功后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真菌在甲内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并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4周,用真菌学半定量培养评估其疗效.结果 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须癣毛癣菌感染新西兰白兔的甲真菌病模型构建成功,接种1周后趾甲近端即出现白色、淡黄色云雾状的改变,与人甲真菌病的临床改变相似.组织学可以看到有隔分支菌丝穿入甲板,到达甲床.接种后2、4、6周,模型甲总体感染率分别为52.78%、77.78%和83.33%.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2、4周时真菌学有效率分别是22.22%和66.67%.结论 成功建立了甲真菌病的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评估了外用抗真菌药的疗效,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兔甲真菌病4周的真菌学有效率为66.67%.  相似文献   

10.
甲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甲真菌病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虽然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致病真菌种类的不同,临床疗效也有差异,且治疗时间长,价格又昂贵。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缩短服药疗程,我们于2007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短程口服伊曲康唑同时外用复方碘酊液联合应用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26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募集甲真菌病患者60名,总计223个病甲。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病甲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每两周1次,共6个月;B组患者病甲予每两周1次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联合每日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于病甲8h,共持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临床及真菌学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A组31例患者共计108个病甲,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50.9%,真菌清除率为38.9%;B组29例患者共计115个病甲,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69.6%,真菌学清除率为57.4%。B组临床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A、B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分别为87.1%和93.1%。两组治疗中,除激光治疗时出现轻微可耐受疼痛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点阵CO_2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甲真菌病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感染的统称,现估计全球患病率约为5.5%~[1],是一种疗程长且易复发的感染性疾病。根据侵犯甲部位不同,临床分为远端侧位甲下型、白色浅表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毁损型,其中以远端侧位甲下型最为多见~[2]。甲真菌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是自身其他部位和家庭成员皮肤癣菌病的传染源。目前甲真菌病的治疗大多数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外用和/或内服),但疗效不甚理想~[3,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石家庄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病原菌组成,对患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1年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疑似甲真菌病的患者,选取患者病损最严重的1枚甲作为靶甲,对靶甲进行取材及分型,对培养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汇总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6例甲真菌病患者中远端侧位甲下型50例(47.17%),全甲毁损型48例(45.28%),近端甲下型5例(4.95%),白色浅表型3例(2.97%).致病真菌111株,其中皮肤癣菌72株(64.86%),酵母菌34株(30.63%),非皮肤癣菌霉菌5株(4.50%).混合感染5例(4.72%),均为两种真菌的混合感染.106例培养阳性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程越长,病甲数目越多.结论 甲真菌病是一个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临床分型复杂,病原菌组成多样,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丹蛭降糖胶囊联合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糖和下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DPN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在2型糖尿病治疗基础上使用硫辛酸静滴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双下肢肌电图[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电流感觉阈值(CPT值)、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和治疗方案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肢体麻木、肢体末梢疼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失眠烦躁积分,FPG、2 hBG、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相同频率正弦交流电刺激下的第一脚趾远端趾节甲小皮基部近端的CP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腓总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口服联合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DPN,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下肢神经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