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生理功能的调控已有大量系统研究。近几年来,不少报道指出,LH-RH及其类似物有显著的抗妊娠作用。根据Corbin和Beattie(1975)的报道,大鼠在受孕1—7或7—12天间,每天注射高剂量LH-RH,结果受试动物终止了妊娠。Lin等(1976)从大鼠受精第一天开始每日注射高剂量LH-RH,连续注射7天或9天,发现受精卵着床延缓。而如果在妊娠6—B天注射则无影响,或效果甚微(Humphrey等1977)。另外,Hilliard(1976)对家兔的实验指出,孕后3—6天每日注射高剂量LH-RH,并不妨碍受精卵着床;若在8—13天注射则可引起超排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大剂量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及其高活性类似物能抑制生殖系统的机能,并且有抗生育作用。我们实验室曾报道,给大鼠大剂量使用一种LH-RH的高活性类似物([D-Ala~(?)des-Gly NH_2~(10)]-LHRH-ethylamide)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袁其晓等,1978)。尽管许多研究者对于大剂量LH-RH抑制生殖系统及抗早孕作  相似文献   

3.
前文(刘以训,李树民1979)指出,在大鼠妊娠3—5天,每日注射高剂量LH-RH九肽类似物,可能通过血中雌激素水平上升而抑制胚泡着床和蜕膜分化;雌激素本身也有同样的抑制作用。最近有文献(Corbin等1975;Humphrey等1977;Rippel等1975)指出,LH-RH有可能直接作用于卵巢和子宫组织。为了澄清这一问题,并进一步阐明LH-RH的作用机理,我们在假孕和假孕去卵巢大鼠中进行了实验,尽可能排除通过卵巢内源激素的干扰,试图进一步探讨LH-RH类似物是否不经垂体卵巢轴而直接对于宫有抑制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前文指出,大鼠在妊娠第六天(D_6)血液和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含量明显上升;子宫胞质受体此时也达高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D_6细胞核雌、孕激素受体皆比D_5显著升高(刘以训、贾晓池1981;刘以训、贾晓池1982)。Dickmann等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在大鼠、小鼠、地鼠和家兔等动物胚泡中发现有△~5-3β-羟脱氢酶及17-β-羟甾体脱氢酶的活性,作者认为胚泡能合成孕酮和雌激素(Dey et al., 1976;Dickmann et al., 1976、1977:Sen Gupta,1977)。Psychoyos(1973)给妊娠大鼠子宫中注射3—5毫微克雌二醇,动物去卵巢后只要每天注射孕酮仍能着床。Dickmann等(1977)进而指出,胚泡雌激素能引  相似文献   

5.
中药穿心莲对实验动物的终止妊娠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穿心莲水煎液于腹腔注射后,对小鼠各个时期的妊娠,包括着床期和妊娠的早、中、晚期,以及兔的早期妊娠,都有终止作用,效果显著。不同途径用药也都有效,但以腹腔、静脉和宫内注射效果最好。宫内注射用药量小,是其优点。若将外源性孕酮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与穿心莲同时注射,则可防止早期流产。这提示,穿心莲可能具有对抗体内孕酮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产。  相似文献   

6.
家兔配后1天灌服抗孕-53(10.5mg/kg),第11天剖腹检查,对照组着床数为9.7±1.6(平均值±SEM),实验组为0.4±0.4;兔妊娠第7—9天连续灌服抗孕-53(每天5mg/kg),17天剖检,对照组活胎数为7.5±1.1,实验组活胎数为0.3±0.3,死胎数为7.0±0.5;兔妊娠第22天肌肉注射抗孕-53(1.25mg/kg)一针,30天剖检,对照组活胎数为12.2±0.2,实验组均为死胎11.9±0.5。说明抗孕-53有明显抗着床、抗早孕和终止中期妊娠的作用。抗孕-53对家兔抗着床时,血浆孕酮和雌激素变化不显著;抗孕-53对早孕家兔血浆孕酮水平明显下降,但对血浆雌激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能够干扰雌激素及受体相互作用的药物是否具有抗着床作用,本实验选用雌激素拮抗剂——羟泰米酚于小鼠胚泡着床前不同时间(孕1—4天)一次皮下注射给予,孕8天剖检,结果显示,当剂量在10μg—100μg时,均具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如在胚泡着床后(孕6—7天)给予,则抗生  相似文献   

8.
大鼠皮下注射TNT,以HPLC分析其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检测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发现在注射TNT后2h即可在晶状体内检测到为量极少的TNT及其代谢产物,第12h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达最高峰。鼠龄较小的大鼠晶状体内TNT及其代射产物高于鼠龄较大的大鼠。多剂量注射TNT时大鼠晶状体内一氨基二硝基甲苯于第2天达到高峰,TNT于第5天达饱和状态,第18天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125)I标记 LH-RH,观察了大剂量的 LH-RH 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自一侧颈外静脉注入0.2毫升的~(125)I-LH-RH(大约20微克,14—18微居里),对照注射等量相应放射活性的 Na~(125)I。3分钟后,断头处死,立即取肝、肾、心肌、卵巢、子宫、回肠及骨胳肌等组织,并开颅取垂体、松果腺、下丘脑及大脑皮质等。分别秤重及消化后,测各组织的放射活性。结果表明,放射活性不仅高度集中于垂体,也明显地集中于肝、肾、卵巢及心肌等垂体外的组织。这提示,某些垂体外的组织,特别是卵巢也选择性地摄取外源注入的大剂量的 LH-RH。  相似文献   

10.
对妊娠第7-16天Wistar大鼠连续给予口服蝉棒束孢子实体低、中、高3个剂量(0.85、1.70、3.40g/kg)10d,观察给药组对大鼠孕期体重、死胎率、吸收胎率、活胎数、每窝平均胎仔数、胎鼠重、胎鼠身长、前囟宽度、子宫连胎重及胎鼠外观、内脏发育、骨骼发育的影响,研究妊娠动物接触蝉棒束孢子实体后引起的致畸可能性。对正常小鼠、STZ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0.4、0.25、0.125g/kg),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评价蝉棒束孢子实体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各剂量组在大鼠孕期体重、死胎率、吸收胎率、胎鼠重、胎鼠身长和前囟宽度、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发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0g/kg BW)相比,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中、低两个剂量组均能降低STZ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给葡萄糖后0.5h血糖水平(P<0.05),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0-2h血糖曲线下面积,且对小鼠体重及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均无不良影响。提示人工培植蝉棒束孢子实体对大鼠无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对高血糖小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5-甲-PGF_(2α)和13-去氢-ω 乙-PGF_(2α)在相同剂量时均能使妊娠7天的大鼠血浆孕酮浓度下降。15-甲-PGF_(α2)组于用药后4、8和24小时血浆孕酮浓度下降,分别为用药前的56.6%、43.7%和13.3%。在给药后72小时所有动物子宫中胚胎已被吸收。13-去氢ω-乙-PGF_(2α)组于用药后4、8和24小时血浆孕酮浓度分别为用药前的63.5%、34.4%和51.9%,给药后72小时大多数动物子宫中仍有胚胎,但胚胎比对照组显著为小,且多游离于子宫中。在给15-甲-PGF_(2α)前30分钟和第二次给15-甲-PGF_(2α)的同时,肌注 HOG 20国际单位,能完全对抗15-甲-PGF_(2α)的降低妊娠大鼠血浆孕酮浓度和抗早孕作用,给药后24小时内血浆孕酮浓度与对照组相似,全部动物维持妊娠,胚胎大小和数目也与对照组相似。恒速静注15-甲-PGF_(2α)(20微克)于麻醉妊娠大鼠,30分钟后已使子宫卵巢静脉血中孕酮含量由用药前1.271±0.154微克/10分钟下降到0.279±0.083微克/10分钟,给药后60分钟仍维持于低水平。如预先静注 HOG 20国际单位,可使子宫卵巢静脉血中孕酮含量由用药前1.123±0.162微克/10分钟升高到1.496±0.018微克/10分钟,在 HCG作用的基础上再静脉恒速注入15-甲-PGF_(2α),虽可使子宫卵巢静脉血中孕酮含量下降到1.179±0.042微克/10分钟,但不能降低到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妊娠及哺乳期小鼠(Mus musculus)注射麻黄素后对仔鼠肝组织TGF-β1及c-Fos表达的影响,将30例受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麻黄素组。麻黄素组小鼠从受孕第3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6.0 g/L麻黄素溶液直到分娩后15天,每天注射2次,每次0.2 ml;对照组每天2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称量检测仔鼠体重和肝重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仔鼠肝组织中细胞生长因子TGF-β1和原癌基因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麻黄素组仔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体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或P0.01),仔鼠肝组织中TGF-β1和c-Fos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强(P0.05或P0.01),表明妊娠及哺乳期小鼠注射麻黄素影响仔鼠肝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细胞化学LSAB法,兔抗人孕酮受体抗体(适用于小鼠)显示小鼠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中的孕酮受体。结果显示:未注射RU486的动物的子宫与阴道内孕酮受体丰富,输卵管中含量较少,卵巢中未见阳性反应物质。RU486注射4天后,子宫与阴道中孕酮受体明显减少;注射后7天,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都为阴性反应。该结果显示了孕酮受体在雌性小鼠生殖系统内的分布特点,提示RU486封闭孕酮受体的最佳时间为用药后第7天。  相似文献   

14.
氧氟沙星对小鼠生殖毒性和致畸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氧氟沙星对昆明系小鼠胚胎和胎鼠发育的影响,确定其是否存在生殖毒性和致畸性。方法①雄鼠分别灌服各剂量氧氟沙星,连续10d,末次给药24h后与母鼠合笼,在妊娠第三天取胚胎,记录各剂量组胚胎发育率。②孕鼠妊娠零天给药,分别经口灌服高、中、低剂量[36、72和360mg(kg.bw)]氧氟沙星溶液,连续给药3d,在妊娠第三天收集胚胎,记录胚胎发育率。③孕鼠妊娠零天给药,分别经口灌服各剂量氧氟沙星溶液,连续给药10d,在妊娠第16天取出胎鼠,记录胎鼠体重、胎盘重、活胎数、胎鼠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等指标。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雄鼠服用高剂量组360mg(kg.bw)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而中等剂量和低剂量组对着床前胚胎发育的影响不显著(P>0.05)。雌鼠服用不同剂量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不显著(P>0.05)。氧氟沙星对受孕鼠的活胎数和吸收胎数均无明显影响,给药组的活鼠体重、胎盘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药物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也不存在剂量和效应关系。结论孕鼠服用不同剂氧氟沙星对昆明系小鼠胚胎和胎鼠发育无明显的影响,表明氧氟沙星对雌性鼠不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致畸性;但雄鼠服用高剂量氧氟沙星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染毒观察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ibulytin Dilaurate,简称DBTD)对子代胎鼠形态、体重、性别及骨骼发育状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对照组用玉米油,染毒组用DBTD玉米油溶液,浓度分别是2.5 mg/kg体重(1/72 LD50)、10 mg/kg体重(1/18 LD50)和20 mg/kg体重(1/9 LD50),采用灌胃的方式进行染毒,6 d/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染毒,共计染毒48 d。染毒第五周后,各组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以1:1的比例合笼,合笼期间不染毒,每只雌鼠查到阴栓为妊娠第0天,继续染毒,于妊娠第18天处死取胎鼠。结果1/18 LD50及1/9LD50剂量组中活胎及胎儿的体重明显下降,1/18 LD50剂量组胎儿的性别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DBTD染毒对大鼠每胎存活数、胎重、胎儿的形态及性别有影响,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6.
将50只同期怀孕的大鼠分为5组,在怀孕第7—18d,每天给两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1和20mg/kg体重2,2’,4,4’-四氯联苯(PCB47);给另两组分别注射0.25和1mg/kg体重3,3’,4,4’-四氯联苯(PCB77);对照组注射0.1mL芝麻油。幼鼠出生时记录每窝产仔数和性比;出生后每隔7d称体重直到第119d;出生后第15天时检查幼鼠的睁眼率。与对照组相比,PCB47和PCB77所有剂量组每窝产仔数和性比无显著差异;PCB47(20g/kg体重组)和PCB77(两个剂量组)雌幼鼠肛门一生殖孔距离显著增加,出生后15d幼鼠的睁眼率显著降低;PCB77(1mg/kg体重组)雄幼鼠从出生后第35至119天体重显著降低。提示PCB77主要影响雄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腹腔注射链佐霉素(Streptozotocin简称STZ)方法破坏小鼠胰岛B细胞以诱发高血糖,观察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4种胃肠激素对小鼠高血糖的影响。在每天腹腔注射STZ(60mg/kg)前10分钟分别经皮下注射上述4种胃肠激素,连续注射5天,在实验的第1,6,8,10,15天取血测血清葡萄糖浓度,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S)。结果发现:(1)预先注射SS和NT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由STZ引起的实验性高血糖,并呈剂量一效应关系,(2)预先注射GC和TRH,血糖浓度仍明显升高,与NS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取注射STZ后第15天的高血糖小鼠(血糖高于350mg%者)分为8组,分别以SS和NT作治疗性注射,每天一次共5日,并未见对小鼠高血糖有缓解效果;(4)正常小鼠单独皮下注射NS、SS、NT、GC、和TRH,每天一次连续5天,在注射后15天内未见对血糖水平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预防性注射SS和NT可显著抑制由STZ诱发的高血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参照酚—水法从马流产杆菌中提取出脂多糖,其纯度达到参考标准品的要求。用它对早、中和晚期妊娠小鼠进行腹腔或尾静脉注射,每只小鼠(体重25—30克)注射剂量在5—30μg均能产生终止妊娠的效果,有效率达93—100%。每只注射剂量25和25μg以下的妊娠小鼠全部存活,无明显毒性反应,而30μg剂量的8只小鼠中有2只死亡。  相似文献   

19.
Zheng HL  Wen HX  Liu GY  Ni J 《生理学报》2008,60(2):275-278
本文旨在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对大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的作用.将未成年(25~28 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颈部皮下注射50 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48 h后注射25 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gonadotrophin.hCG)诱导卵泡发育和黄体生成,第6天(hCG注射日为第1天)收集卵巢黄体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不加或加入不同剂量(0.1 μg/mL、1 μg/mL、10 μg/mL)PAF,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4 h.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培养液中孕酮的含量,流式细胞仪和RT-PCR方法检测黄体细胞凋亡以及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PAF促进黄体细胞孕酮分泌,1 μg/mL PAF作用最强(P<0.05);PAF促进黄体细胞凋亡无明显剂量依赖性,但10 μg/mL PAF显著促进大鼠黄体细胞凋亡(P<0.05):PAF刺激黄体细胞VEGF mRNA表达,1 μg/mL PAF效果最显著(P<0.01).结果提示,PAF可通过调节黄体细胞孕酮的分泌和VEGF mRNA的表达来促进黄体形成.  相似文献   

20.
酪胺、利血平和胍乙啶减少組織內NA的机制不尽相同。本实驗比較苯乙肼对它們釋放大白鼠心脏NA的作用。心脏的NA用氧化鋁吸附分离后用大鼠血压法檢定。正常大白鼠心脏NA含量为0.93微克/克。每天腹腔注射苯乙肼20毫克/公斤,共3天,NA含量为1.26微克/克,有明显的增加。皮下注射酪胺20毫克/公斤后2小时,心脏NA含量减少为0.56微克/克;給苯乙肼3天后再給酪胺,NA量更减至0.39微克/克。腹腔注射利血平1毫克/公斤后5小时,心脏NA已几乎耗尽;給苯乙肼3天后再給同剂量的利血平,NA含量只减少一半左右;加大利血平剂量为2毫克/公斤,也仅能减低一半的量,至15小时已近耗尽。腹腔注射胍乙啶20毫克/公斤后5小时,NA已近耗尽;給苯乙肼3天后再注射胍乙啶20—100毫克/公斤,心脏NA未見减少。給苯乙肼3天后,腹腔注射胍乙啶,然后再給利血平或酪胺,NA减少一半。預先給利血平或胍乙啶,再給一次苯乙肼,胍乙啶的釋放作用完全被对抗,而利血平仍有耗尽心脏NA的作用。根据以上結果,苯乙肼似能加强酪胺釋放心脏NA的作用,能部分减少利血平对心脏,NA的耗尽作用,但可完全对抗胍乙啶的釋放作用。結合前文結果推論苯乙肼的抗交感作用是与影响NA的釋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