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诺诺 《生命世界》2005,(5):84-87
正如20世纪20年代是量子力学大发展的时代一样,20世纪5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开创的时代。也如同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泡利、薛定谔这些在物理学中群星璀璨的名字一样,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莱纳斯·鲍林等人也在分子生物学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1968年,罗伯特·霍利、哈尔·柯拉纳和马歇尔·尼伦伯格获得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其中尼伦伯格第一次合成了仅含1~2个核苷酸的简单核酸,利用该核酸生产了相应顺序的蛋白质,从而揭开了遗传密码的序幕。尼伦伯格还与柯拉纳长期合作创用了一系列方法,合成多种核酸,最后解决了遗传密码的必要前提。人们发现,控制遗传特性的因子(称基因)的信息是由细胞核中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物质所携带。科学家们曾推断DNA以某种方式指挥细胞,将氨基酸组装为蛋白质。1953年,美国的詹姆斯·杜威·沃森及英国的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发现了DNA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25日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57周年纪念日,全世界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我们为沃森和克里克的伟大发现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纪念曾经为这一发现做出突出贡献、被称为DNA的"第一夫人"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本文简要介绍了富兰克林短暂而又富于贡献的一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她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所作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由于发现玉米中的“跳跃基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巴培拉·麦克林托克博士(Dr.BarbaraMcClintock)于1992年9月2日逝世,终年90岁。麦克林托克是20世纪世界领先的遗传学家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麦克林托克就开始通过观察玉米籽粒的颜色变化来研究基因的行为。她的主要发现是DNA小片段可  相似文献   

5.
第期回顾与前啥—《生物化学杂志知创刊五周年..,...·“”·”·”·”·”.”·...“·“·“一《生物化学杂志》第二届常务抽委会(1)研究报告组建油桐尺筑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物理图谱的计算机方法:.“,:.”…”.“·”一“·”一,”.”.“.“.~陈海雷刘年翠(3)人类食管庙y一谷氮阶转肤醉性质的研究“‘·””·..·“·“.“·”·”·”·”·”·”一“.”....“一”.“·”··……唐炳华陈玉芳(l。)大民高重复顺序DNA的核普成顺序分析及其与灵长类类a一DNA顺序的比较“·“·”·”一“··..“·“·“·”一林海玉等(17)HeLa…  相似文献   

6.
专论与综述 细胞分化和细胞恶化、细胞一细胞间相互作用 植物叶绿体DNA与线粒休DNA的遗传变异 、.口0.,.......……‘……。........……‘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光感受器结构················,··……包被小泡一一一种新的细胞器·················,···············,一间隙连接与发育·······……、..……,、、...……、、、、、.‘.、.、.、.、植物组织培养的次生代谢产物孤.酶(过氧化物酶卜·····……细胞培养的新进展一一基质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细胞生物学1.删除2 .1,3,5 ,6 ,73.删除4 .2 ,6  2 ,3,4 ,5  6  1,3,5  1,3,5  8  75 .A   B6 .A  B  C   E  D  F7.7a.(1) 5 80   (2 ) 3407b. 8.DNA解旋酶 2引发酶 1DNA聚合酶 有 3′- 5′外切核酸酶活性 5DNA连接酶 4拓扑异构酶 DNA聚合酶 有 5′- 3′外切核酸酶活性 39.   C)   · H      · H      ·E      ·F10 .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聚合酶在 DNA区域开始识别和结合 A B聚合方向 D D酶在模板链上移动的方向 C C核苷酸底物加到生长链上的核苷酸类型 F E3′- 5′外…  相似文献   

8.
正如20世纪20年代是量子力学大发展的时代一样,20世纪5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开创的时代。也如同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泡利、薛定谔这些在物理学中群星璀璨的名字一样,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莱纳斯·鲍林等人也在分子生物学中熠熠生辉。其中詹姆斯·沃森又是格外引人瞩  相似文献   

9.
第1期酵母HO墓因在可诱导启动子GALI。控制下的表达……李育阳、彭秀玲、Jamo R.Broacb(1)热带假丝酵母79线粒体DNA的研究·····················……翁文美、吴经纶、王浩、焦瑞身(7)枯草杆菌的抗铬性·······································……陈玲爱、童克忠、于雷、小野文一郎(14)红霉素链霉菌突变株的生化互补和红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张筱玉、俞学琴、朱卫民(20)鸡肝脏线粒体DNA的限制图谱······························”…  相似文献   

10.
第1期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研究 vl.白血病615和正常615小鼠肝细胞的RN人聚合酶B免疫学特性比较研究··········一 ”””””.””“’‘’‘’‘’“”“”’‘”””‘”“”‘’.’·…’.······……王恢鹏、刘连瑞、王斌、黄崇容(1)从小鼠胎儿基因文库中筛选分离免疫球蛋白重链CB墓因 ····”····“····”·”·“··········”…杨建浦、杨志兴、杨学成、曲宝兰、蓝甲有、王润芝、刘伟民(6)枯草杆菌的庆大易素抗性突变体的研究·············..·”··一白应林、丁家炳、苗毓…  相似文献   

11.
对于巴巴拉·麦克林托克这样一个科学“怪人”,一直心存敬畏,不曾走近去发现她的魅力。因为《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的讲座,让我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充满虔诚地阅读了伊夫林·凯勒关于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的传记《情有独钟》。读罢掩卷而思,不能安寝。我被强烈的感情指引着,巴巴  相似文献   

12.
仙人掌多糖清除活性氧作用初探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仙人掌中提取并纯化多糖,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多种体系中研究了仙人掌多糖清除活性氧的作用,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了该多糖对·OH导致DNA链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多糖能够有效地清除O 2和·OH等活性氧,对·OH导致的DNA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第1期研究报告牛胰岛素的酞胺化反应及其六酞胺产物的分离及鉴定 ””““”‘·‘二’“‘二”·‘“···················..·········……未应麟S.C.JosePh Fu C.Y.Loi(l)诱导方式对PL启动子控制下人工合成心钠素28肤基因转录动态变化的影响 .”””’‘””’‘’‘’‘”’·”’·‘’二“·······……“·“·“…”·······……”刘新平陈南春陈苏民(8)Bam Hl DNA甲基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掉继艳何忠效(13)鼓鱼垂体…  相似文献   

14.
泥鳅多糖清除活性氧和保护DNA链的作用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多种化学模拟体系中研究了泥鳅多糖清除活性氧的作用 ,并用化学发光法观察了泥鳅多糖对·OH导致DNA链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泥鳅多糖能够有效地清除O·-2 、·OH、H2 O2 等活性氧 ,对DNA链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1期NO.1湖北随县古城阪群奥陶系牙形类的发现兼论华北、扬子地台牙形类的分布模式二”……“·…“·……“…… .”.….…。.”二,二,..…,.·..·..·······......·..·.·····..···……”······……“·“……倪世钊桂建斌杨道政(l)ordovieian Conodonts from the Guehengfan GrouP in Suixian,Hubei with Discussion on Conodont Dis· tribution Pattern for North China and Yang云Platforms·····”····”“·······“················“······“一 .”.”.~。“.…  相似文献   

16.
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们是:弗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与莫里斯·威尔金斯,以表彰他们1953年在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式上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成就受到颁奖委员会及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赞扬。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加深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使生命科学研究从细胞水平推向更深一层的分子水平,被誉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这个模型成为20世纪生物科学中最重要的发现。这个模型的建立过程仅仅才有18个月,但前人为建立这个模型作的前期工作却可追溯到  相似文献   

17.
曾桂超王家槐(1)(9)期述︸一一第综一DNA拓扑异构酶的研究进展······……B一DNA的深沟是蛋白质“识别螺旋”的最佳结合部位· 研究报告一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人血清的VLD工J、LDL、HDL:、HDL3及无脂血清···············……王克勤何铭麟人红细胞膜带3蛋白重组入脂质体及其‘550乏一运输活性·一······4~一范培昌王灵宝吴玲赵海燕李力河蚌C一反应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春霞  魏巍  李生斌 《遗传》2003,25(3):C001-C002
DNA分子结构的发现是 2 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完全可以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相媲美。这一发现为现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纪元。 2 0 0 3年 4月 14日由沃森参与发起的确定人类基因组DNA序列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由六国首脑宣布完成 ,此时适逢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发表 5 0周年 ,让我们在这个值得全世界纪念的时刻回顾这两位科学巨人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JamesWatson (192 8- )andFrancisCrick(1916 - )in 195 3http :/ /www .cshl.org/watson -archives/192 8年 4月 6日詹姆斯·杜威·沃…  相似文献   

19.
第一期 用于质量性状通径分析微机程序设计及其应用······························……胡应、张思仲(l) 类核沉降法对三个着色性千皮病(xP)家系成员DNA修复能力的测定及杂合子的植出… 昊德丰、傅明、王秀琴、吴妥、幼克信、 霍正浩、徐方、赵巍、焦海燕、董进文、赵伯敬、彭亮、陈银涛、俞昭(,) 徽核形成与细胞周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Iv.化学诱变剂诱发人淋巴细胞间期各阶段的微核形成···························..·······…… .......................................…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为研究材料,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高质量的DNA,分别测试了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模板DNA的量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比较,建立了西伯利亚蝗RAPD优化体系:25μLPCR反应体系,10×buffer2·5μL;dNTP0·24mmol/L;MgCl22·0mmol/L;Taq DNA聚合酶1U;DNA模板45ng;引物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min45s、94℃变性30s、35℃退火1min30s、72℃延伸2min,45个循环、72℃延伸10min。结果表明,利用优化的反应条件进行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分析,实验有着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