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放养鲢鱼(Hypophthalmichys molitrix C et V)对水库围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琪  岳茂国 《生态学报》1993,13(1):30-37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单养链(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施肥对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链的放养使浮游植物丰度,叶绿素a 含量和和初组生产力增大,浮游植物小型化,生物量以小型硅藻和绿藻占优势,裸藻和金藻占有相当比重;浮游动物生物量减少,特别是枝角类的生物量无鱼围隔大于有鱼围隔,且多是较大型的种类,施肥特别是施无机肥能显著地提高浮游植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浮游动物生物量也增大,施有机肥围隔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虽高于有鱼对照围隔,但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含量,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P/R系数均较低,链鱼的生长最差,文中讨论了滤食性鱼类和施肥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大型水库—新丰江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了新丰江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新丰江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较低。浮游植物34种,丰水期以蓝、绿藻为主,分别占总数量的31.7%和26.8%,蓝藻、绿藻细胞微小,chl-a量未占优势;枯水期硅藻为优势种群,占63.9%。浮游动物22种,丰水期轮虫为主,占65.3%,枯水期桡足类占81%,丰水期动物密度较高,但丰水期以轮虫如螺形龟甲轮虫为主,枯水期以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及广布中剑水蚤居多,因此枯水期生物量高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对盐碱池塘围隔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单养尼罗罗非鱼 (Orecohromisniloticus)对施肥处理下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罗非鱼的放养使浮游植物丰度、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增大 ,浮游植物小型化 ,生物量以小型硅藻和绿藻占优势 ,裸藻占有相当比重 ;浮游动物生物量也增大 ,桡足类占优势 ,枝角类小型化 ,原生动物密度增大。施肥特别是施有机肥能显著地提高浮游植物生物量 ,使透明度降低 ,但施无机肥对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影响不大。施有机肥围隔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有鱼围隔 ,罗非鱼的生长最好。文后讨论了罗非鱼滤食和施肥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并与鲢鱼的实验结果 (赵文 ,1999)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长潭水库是广东梅州市重要的备用水源地,属于国家一类水源保护区。2010年7月,通过分析长潭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理化指标,揭示长潭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结果显示,长潭水库鉴定出55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个门,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 sp.)、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隐藻门的隐藻(Cryptophyta sp.)以及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针杆藻(Synedra sp.);藻类密度范围1.71×106~2.44×108 cells/L;浮游动物共检出44种,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其中轮虫是主要类群。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长潭水库部分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溶解氧、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长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浮游生物群落有机碳的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生物是虾池养殖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分 ,在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对虾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有机碳代谢的研究 ,对阐明虾池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指导水质管理均有重要意义。本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 ,用中尺度实验围隔开展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围隔及管理实验围隔为 5m× 5m的陆基围隔。以高密度两面涂塑的聚乙烯编织布做围隔幔 ,围隔幔下部埋入池塘底泥 0 5m ,并以木桩和青竹为支架架设于池塘中 (围隔内水深 1 0m )。为了模拟池塘水体的自然混合状况 ,在围隔中间架设了一台 90W…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对微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本文报道罗非鱼不同放养密度对淡水微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部分研究结果。罗非鱼的捕食使微型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密度下降,引起浮游植物密度、初级生产力和P/R系数的增长,同时使水柱透明度降低而pH值增高,以致于实验后期微型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就罗非鱼放养密度不同的微型生态系统而言,虽然其浮游生物密度和P/R系数存在显著的组(或部分组)间差异,但不同密度组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和最终的理化状况相差不大,并且罗非鱼的收获量甚为接近。因此,实验条件下微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的变化,按照营养级联假说不能很好地予以解释,表明微型生态系统是由捕食(下行影响)和理化因素(上行影响)共同调节或控制的。根据微型生态系统的实验结果推断,放养较大密度的罗非鱼,将会加速营养物负荷较高的天然水域富营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鲢鱼的放养对水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鲢鱼的放养对水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董双林(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EffectofSilverCarpStockingonWaterQualityg:ResearchAdvances.¥DongShuanglin(DepartmentofB...  相似文献   

9.
广东沿海与粤北山区中小型水库浮游生物群落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广东山区水库(赤石迳水库)、沿海水库(大水桥、赤沙水库)三个水库的湖泊区和河流区进行研究,分析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三个水库之间的浮游生物群落均有所区别,地理位置和地形不同而引起的温度差异以及外源性营养盐输入是造成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沿海水库不分层,而山区水库丰水期温跃层明显。各水库的氮磷比均较高,chl.a水平主要受磷限制,沿海水库则多喜暖性的种类,如裸藻、隐藻、沙居剑水蚤等,山区水库发现较多喜冷性浮游生物,如金藻、透明溞等,丰水期的甲藻丰度也相对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对盐碱池塘围隔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  董双林 《动物学研究》2000,21(2):108-114
本文报道了单养尼罗罗非鱼(Orecohromis niloticus)对施肥处理下盐碱池塘围隔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放养使浮游植物丰度、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增大,浮游植物小型化,生物量以小型硅藻和绿藻占优势,裸藻占有相当比重;浮游动物生物量也增大,桡足类占优势,枝角类小型化,原生动物密度增大。施肥特别是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浮游植物生物量,使透明度降低,但施无机肥对初级生产  相似文献   

11.
鲤鱼种和鲢鳙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玉宝 《生态学报》1993,13(4):348-355
本文根据1990年-9月对9个鱼池的研究,报道鲤鱼种和鲢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种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大型化,浮游动物小型化,并使浮游植物多样性增加,浮游动物多样性下降;鲢鳙密度增加,浮生物小型明显,微型藻类和超微在在浮植物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和轮虫)在浮游动物中比重也明显增;鲢鳙密度对浮游生物多样性和浮游生物量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当鲢鳙密度低时,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东湖鲢、鳙生长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退算法研究东湖鲢、鳙的生长,包括生长的基本模式,瞬时生长率及其变动,雌、雄鱼生长的差异等问题:1)鲢、鳙的生长模式可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来描述,其中鲢的参数l∞=99.8厘米、W∞=17,104克、K=0.3040、t0=0.4821年,鳙的参数l∞=117.6厘米、W∞=29,311克、K=0.3088、t0=0.5392年;2)鲢、鳙的瞬时生长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并且不同世代同龄鱼的瞬时生长率有一定的变动,其变差系数与年龄呈正相关;3)鲢、鳙的生长无显著的性别差异。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阐述了鲢、鳙4龄前后出现生长的拐折主要由其个体大小所制约,种群的不同世代和同一世代的不同个体一样存在生长补偿作用,以及瞬时生长率与肥满系数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所取得的有关参数值可以应用于渔业估算。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0月份,从来自本所关桥试验场的异育银鲫肝脏和腹腔中发现一种碘泡虫,,经鉴定,是碘泡虫属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关侨碘泡虫,新种冲。bolusguanq。oens。Sp.n0V.(图)寄生与客生部位异育银鲫Allogynoge。tiesibercrucla  相似文献   

14.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和鳙的;5种鱼的肠蛋白酶活性,鲤最高,尼罗罗非鱼最低,草鱼、鲢、鳙和尼罗罗非鱼间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草鱼、鲤、鲢和尼罗罗非鱼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向后递减,而鳙的则以中肠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鲢,鳙滤食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等方法研究链,鳙滤食器官的结构,并观察,分析了滤食器官各部分的功能,结果表明,它们的鳃耙,腭褶和鳃耙管上皮部分布有味蕾和丰富的粘液细胞,鳙腭褶和鳃耙管上皮中味着细胞数量明显一多于鲢的,腭褶表皮上分布着排列有序的枕状突起,鲢可通过沉食途径和阻塞效应有效地摄食直径为3.2μm的小球藻,本文还通过对腭褶,鳃耙管及鳃耙在摄食活动中的运动方式的直接观察,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围隔中鲢和菹草控藻效果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滇池沿岸的池塘中 ,构建了面积为 10 0m2 ,水深为 85cm ,底质均为淤泥的四个围隔 ,其中在三个围隔内分别放养密度为 10 0g/m3 、75g/m3 、5 0g/m3 的鲢。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透明度 ,其中初始放养鲢 75g/m3 的围隔控制效果最明显。放养三种密度的鲢在有效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同时 ,原先水体的优势种类发生质的变化 ,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多样性也明显增加。放鱼 2个月后 ,在生物操纵的围隔中同时种入菹草 ,在75g/m3 的鲢控藻的围隔中 ,菹草长势良好 ,浮游动物大量出现 ,透明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71  
对不同种类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与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对草鱼前、中和后肠蛋白酶活性的差异,以及这些酶的最适酪蛋白浓度和最适pH值进行了测定研究。草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饲料含蛋白质32—40%的范围内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要比肠道稍高些。饲草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为每毫克酶蛋白每分钟产生332.5微克酪氨酸,肠道蛋白酶比活为260.0微克酪氨酸。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后肠较高,前、中肠次之。在pH4—9范围内,以酪蛋白作为底物,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最大活性分别在pH6.5和pH7.0。在酪蛋白实际浓度为83.33—333.33微克/毫升范围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最适酪蛋白浓度分别为166.67微克/毫升和208.33微克/毫升。  相似文献   

18.
诱导鲢排卵时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报道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哺乳动物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鲢鱼排卵过程中,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经注射催产药物后,雌鱼血清中主要出现睾酮和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ρ)浓度的变化,而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始终很低,变化不大。两种催产剂皆先诱导睾酮浓度达到峰值(4.83—16.65ng/ml),睾酮浓度随后下降,而17α20βρ浓度达到峰值(4.35—5.0ng/m1)时出现排卵。HCG和LHRH—A直接和间接地通过诱发17α20βρ的合成,再经其中介作用,最后诱导卵母细胞成熟排卵。雄鲢经人工催产注射后未发现17α20βρ的变化,睾酮反有所下降。本研究为采用17α20βρ作为鲢的催产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银鲫克隆D、克隆A和鲤鱼的精子分别与银鲫克隆F的卵子受精产生了三种繁殖组合FD、FA和FL;再用转铁蛋白和同工酶标记对这三种组合的遗传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FL组合的子代具有与其母本完全相同的体形和电泳图谱,表现出雌核生殖银鲫的克隆品性.而在FD组合中则出现了体形的分化和酶谱的多态性;在一些个体的蛋白座位上同时检测到了父本和母本各自特有的谱带,证明FD生殖过程中有性重组的发生.同时,在所研究的蛋白的不同座位上存在着极端的连锁不平衡现象,可以推断在FD的重组过程中多个基因座位组成的连锁群(甚至是染色体组)可能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基因的传递.此外,不同的蛋白座位上都未观察到重组的纯合表型,暗示在不同的基因连锁群之间还可能存在一种平衡致死的机制.FA组合的F1代具有类似母本克隆F的体形和蛋白表型,FA组合个体近交产生的F2代却同时出现了克隆F和克隆A的体形和表型.即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组都能够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FA子代,然而可能由于父母本基因的不相容性而使F1代父本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相对于雌核生殖的克隆遗传,本研究所揭示出来的有性生殖特性及伴随的有性重组能够使银鲫在一定程度上卸去积累的遗传负荷并从其它种群获取新的基因型,以维持其遗传多样性.多种可选择的生殖方式可能对于银鲫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银鲫的遗传选育和养殖管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两种不同生殖方式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银鲫()的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后经过解凝、核化,最终形成雄性原核,并可与卵子的雌性原核融合,证明了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卵子具有与两性融合生殖极为相似的拟两性融合生殖的能力;而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兴国红鲤()的组合中,精子入卵后以固缩状态存在,又表现出典型的雌核发育型生殖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殖发育机制。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有核物质被排斥到纺锤体之外的现象。本文就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生殖发育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