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患者98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30例,风湿性多肌痛(PMA)患者1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30例,正常老年健康对照4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并检测其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计算抗CCP抗体、IgM-RF及联合检测两者诊断EORA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EO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CCP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中年龄、性别、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ESR、CRP、骨损害的变化,对其预后进行预测。结果:EORA患者抗CCP抗体和IgM-R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略低于IgM-RF,但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及IgM-RF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75.5%和97.1%、62.9%,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49%和9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病程、ESR、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C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x线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损害,预后较差。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EORA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可以作为辅助预测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 年
3 月至2011 年3 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 患者98 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30 例,风湿性
多肌痛(PMA)患者10 例,其他结缔组织病30 例,正常老年健康对照48 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抗CCP 抗体
水平,并检测其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计算抗CCP抗体、IgM-RF及联合检测两者诊断EORA 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
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EORA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CCP 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中年龄、性别、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
ESR、CRP、骨损害的变化,对其预后进行预测。结果:EORA 患者抗CCP 抗体和IgM-R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患
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对EORA 诊断的敏感性略低于IgM-RF,但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及IgM-RF对EORA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75.5%和97.1%、62.9%,两者联
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49%和9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 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病
程、ESR、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CP 抗体水平与DAS28 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x 线分期无明显
相关性(P>0.05)。但抗CCP 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损害,预后较差。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EORA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
可以作为辅助预测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未经治疗的128例RA患者(RA组)、117例其他风湿病人(非RA组)、74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PI、抗CCP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采用魏氏法测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结果:(1)GPI、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1.09%、94.14%,与RF(78.53%)比有显著差异(P<0.01),敏感性分别为75.0%、75.8%,与RF(80.47%)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GPI和RF、抗CCP抗体和RF、GPI和抗CCP抗体两两组合检测,两个指标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4.24%、95.81%、96.34%,与单独检测RF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个指标任一阳性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85.16%、85.94%、87.50%,与单独检测RF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单独检测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计学.(3)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均为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高达98.43%,与单独检测RF、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P=0.018),任一阳性诊断RA的敏感性为91.41%,与单独检测RF、GPI或抗CCP抗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2,P=0;000,P=0.001).(4)GPI阳性的RA患者关节炎部位数、CRP、ESR水平明显高于GPI阴性RA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抗CCP抗体诊断RA比RF更具特异性,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R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外,GPI还可作为RA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抗环瓜氨酸肽(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疾病者视为对照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和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RF、AKA、ASO、RA33阳性情况,对抗CCP、RF、AKA、ASO、RA33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予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ASO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抗CCP、RF、AKA、RA3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敏感度为64.56%、特异度为92.94%;RF敏感度为60.46%、特异度为80.00%;AKA敏感度为51.90%、特异度为96.47%;ASO敏感度为10.13%、特异度为89.41%;抗RA33抗体敏感度为30.38%、特异度为95.29%。结论:抗CCP、RF、AKA、RA33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ASO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类风湿性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65例RA患者为RA组,其中RA活动期患者93例(RA活动组),RA缓解期患者72例(RA缓解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RF、IgM、IgG、IgA、C3、C4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CCP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6(IL-6)、化学发光法检测白介素-8(IL-8)。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比较不同组别各检测指标水平,并分析RA患者RF、ANA、CCP抗体、Ig、C3、C4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RA缓解组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RA活动组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IL-6、IL-8水平高于RA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RA缓解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且RA活动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RA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A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RF、ANA、CCP抗体、IgM、IgG、IgA与炎症因子IL-6、IL-8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C3、C4与炎症因子IL-6、IL-8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体内RF、ANA、CCP抗体、Ig及IL-6、IL-8水平明显较高,C3,C4水平明显较低,活动期RA患者更为显著,联合检测可早期辅助诊断RA及判断病情进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法对82例RA患者(RA组)、7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CA和ANA谱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用ELISA法进行抗丝氨酸蛋白酶3(PR3)、抗髓过氧化物酶(MPO)、ANA谱的定量检测。结果:RA组82例患者中,64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78.08%,其中核周型(PANCA)37例,阳性率为45.1%,胞浆型(CANCA)27例,阳性率为32.9%;非RA组74例患者中有7例ANCA阳性率分别为9.4%;正常对照组50例中没有一例ANCA阳性。利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别能够特异的检测到PR3、MPO、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S—A等抗体、抗ss—A抗体、抗PM—SCL抗体的存在。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廖永强彭可君夏洪娇刘剑荣孟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3):2535-2537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法对82例RA患者(RA组)、7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CA和ANA谱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用ELISA法进行抗丝氨酸蛋白酶3(PR3)、抗髓过氧化物酶(MPO)、ANA谱的定量检测。结果:RA组82例患者中,64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78.08%,其中核周型(PANCA)37例,阳性率为45.1%,胞浆型(CANCA)27例,阳性率为32.9%;非RA组74例患者中有7例ANCA阳性率分别为9.4%;正常对照组50例中没有一例ANCA阳性。利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别能够特异的检测到PR3、MPO、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s-A等抗体、抗SS-A抗体、抗PM-SCL抗体的存在。结论:联合ANCA、ANA检测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抗环瓜氨酸多肽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 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为了实现对RA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CdTe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抗CCP抗体的免疫荧光层析法. 将CCP多肽与小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连接,再将CCP-BSA和 羊抗鼠IgG分别在硝酸纤维素膜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NC膜) 上划线,作为检测线 (test line, T线) 和质控线 (control line, C线). 制备量子点并在量子点上标记鼠抗人IgG,喷在玻璃纤维上并烘干,最后组装大卡、切割并封装制成检测试纸条. 应用该试纸条检测了RA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临床样本200份,以酶联免疫吸附 测定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为对照,计算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显示,建立的量子点免疫荧光层析试纸条检测抗 CCP抗体的灵敏度为97.5 %,特异性为95.8%.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实现床旁检测 (point-of-care testing, POCT),能应用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抗RA33抗体、RF、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抗RA33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RF)及CRP的检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RF水平为:[(104.51±153.88)KIU/L]与健康对照组[(10.89±2.78)KIU/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组CRP[(11.60±23.24)mg/L]与健康对照组[(2.57±2.18)mg/L]比较,差异显著(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抗RA33抗体水平:[(17.81±35.11)U/mL]与健康对照组[(8.10±8.40)U/m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34.29%,42.86%,62.86%;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分别为:93.33%,93.33%,90.00%,96.67%;ENA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RA33抗体检出的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抗RA33抗体、ANA、RF、CRP、ENA联合检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非RA风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的阳性率来探讨GPI对RA的诊断意义,并探讨GPI,抗CCP抗体和RF联合应用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RA患者、223例非RA风湿病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共38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GPI抗原和抗CCP抗体采用ELISA方法,RF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结果:RA组、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GPI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3.64%,30.04%和20.00%,RA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GPI抗原对RA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64%和71.58%.GPI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1%和71.22%,GPI和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73%和 61.87%,如果三者同时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55%和60.43%.结论:RA患者的血清GPI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GPI抗原时RA具有诊断价值,联合检测GPI、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抗角蛋白抗体谱对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早期、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病程≤6个月),分为病例组(抗角蛋白抗体谱阳性组,n=39)和对照组(抗角蛋白抗体谱阴性组,n=43),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分别记录全部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通过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分别记录手足X线正位片、Sharp评分和DAS28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个月后病例组临床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差(P〈0.01);24个月后病例组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角蛋白抗体阳性谱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影像学变化情况较抗角蛋白抗体谱阴性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较差,更易发生关节破坏。 相似文献
12.
编码纤维蛋白β链N末端七肽的寡核苷酸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插入到金葡核酸酶基因的5’端,在PRPL启动子的调控下,β七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E.coli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出抗β七肽抗体,纤维蛋白原抑制实验证明,该抗体对纤维蛋白(FP)有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β2糖蛋白Ⅰ(beta-2-glycoprotein Ⅰ,β2GPI)是一分子量为50 kD的糖蛋白.从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syndrom ,APS)患者身上获得的抗体可直接与β2GPI作用.以β2GPI为目标分子,在噬菌体十五肽库中筛选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的小肽抑制剂.通过四轮亲和性筛选,噬菌体的回收率从1.26×10- 4% 增加到3.19×10- 2% .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测定其与β2GPI的结合活性及其对β2GPI与自身抗体结合的抑制活性,其中部分噬菌体克隆表现出40% 的抑制活性.经DNA 序列测定,得到一组相关序列.该结果为研究β2GPI的抗原表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潘昉祝丽华王倩孙巍贾会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7):3287-328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以16例退行性关节炎患者、16例正常人及该30例患者治疗后(稳定期)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ED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退行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在活动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稳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EDF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针对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的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将抗原性很弱的半抗原 AAP 与牛甲状腺球蛋白偶联,采用淋巴结免疫法制得免抗 AAP 抗体,效价为1:13600.AAP 分子结构中没有可与 125I发生反应的酪氨酸或组氨酸残基,我们用3-(4-羟苯基)丙酸-N 琥珀酰胺酯做连接剂,通过酰氨键将酯连在 AAP 肽的末端氨基上,再将 125I 标记在酯的羟苯基的2,5位置上,成功地建立了 AAP 放射免疫分析法. 相似文献
16.
编码纤维蛋白β链N末端七肽(β七肽)的寡核苷酸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插入到金葡核酸酶(P-1蛋白)基因的5′端。在P_RP_L启动子的调控下,β七肽以融合蛋白(β七肽·P-1)的形式在E.colfi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出抗β七肽抗体;纤维蛋白原(FG,4g/L抑制实验证明,该抗体对纤维蛋白(FP)有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数、关节疼痛度及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IL-15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5 (interleukin-15,IL-15)在RA中的作用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最新研究表明,IL-15参与了RA的多个发病环节,在RA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SA、SSB 和胞衬蛋白在诊断干燥综合征(SS)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 例确诊为SS
患者、20 例其它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7 例、SLE6 例、自身免疫性肌炎7 例)和20 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抗SSA、SSB 和a- 胞衬
蛋白抗体,分析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抗SSA抗体、抗SSB 抗体和抗a-胞衬蛋白抗体敏感性分别为76.6%、38.3%、42.6%;
特异性分别为72.5%、95.0%、82.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后敏感性为89.4%,特异性50.0%。结论:抗a- 胞衬蛋白抗体与抗SSA、
SSB 抗体联合检测时可提高阳性率,对症状不典型的SS 患者诊断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