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Fisher判别对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CT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GGO患者80例,对结节主要CT形态特征进行评价,采用卡方检验行单因素分析,以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CT征象为判别指标行fisher判别,采取刀切法估计误判率。结果:80例GGO分为两组,良性者29例,恶性者5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恶性GGO结节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病灶界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其为判别指标行Fisher判别,所得Fisher判别公式为Z=-1.864X1+1.434X2+2.091X3+1.154X4+0.492X5+0.996X6+0.677X7-1.008,误判率为13.7%,敏感性达91.7%,特异性78%,准确率86.3%。结论:Fisher判别模型诊断GGO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东 《蛇志》2010,22(4):361-362
目的探讨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应用CT诊断的69例急腹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CT初诊与临床诊治相符61例,其中真阳性55例,真阴性6例,余8例患者中,假阳性3例,假阴性5例,敏感性91.6%,准确率88.4%。结论应用CT诊断急腹症具有简便、快捷、无痛苦以及敏感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在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CT结合AI诊断系统对疑似肺结节患者的诊断及对结节类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358例疑似肺结节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放射科医生根据CT扫描结果,通过人工阅片分析记录检出结节数量和影像特征),观察组(将CT扫描结果导入AI辅助诊断系统,经AI运算得到结节检出数量和影像特征)。AI辅助系统IMsight用于肺结节的图像分析和自动检测。通过组织病理学确定结节的良恶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AI和CT结合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最后确诊结节数量736个,恶性结节139个(18.89 %),良性结节597个(81.11 %)。观察组诊断结节数量717个,检出率97.42%,对照组诊断出结节数量603个,检出率81.93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结节检出率、阳性检出率升高(P<0.05),漏检率和假阴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当结节小于10 mm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对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位于胸膜结节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AUC(P<0.05),表明AI系统下的结节检出准确率高。ROC曲线显示观察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9%和89.68 %,对照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24 %和82.34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ROC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P<0.05)。结论:AI辅助诊断系统可有效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减少误检率及漏检率,值得在肺结节CT检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积指数的准确性,探讨多层螺旋CT 的诊断价值,为慢性阻塞性肺 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 年10 月-2012 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为观察组,另选 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 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 测定两组不同肺区的肺容积指标并与临床PFT 指标进行相关 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同肺区测定的Vin 及上肺区Vin-Vex 值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呼气末容积(Vex)、容积比(Vex/Vin)和肺容积变化比率[(Vin-Vex)/Vin]均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容积差(Vin-Vex)与各项PFT 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 肺容积成像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值得 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积指数的准确性,探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测定两组不同肺区的肺容积指标并与临床PFT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同肺区测定的Vin及上肺区Vin-Vex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呼气末容积(Vex)、容积比(Vex/Vin)和肺容积变化比率[(Vin-Vex)/Vin]均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容积差(Vin-Vex)与各项PFT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比传统的二维CT对于相关图像参数的测量更准确,更完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维重建下GGO影像学变量包括结节平均直径、体积及CT值等在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ⅠA期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对作为早期肺癌病灶的GGO,三维重建测量可从其体积-倍增时间、CT值的峰度和偏度、平均CT值及CT值分布的方差等参数来进行术前良恶性评估。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三维重建处理技术在GGO诊断中的研究予以回顾和总结,旨在对GGO临床诊治予以提示。  相似文献   

7.
增强动态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定义为肺内单发的圆形或卵圆形的肺实质性病变,同时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肺炎。SPN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大宗病例的分析表明,十多年前,手术切除的SPN中良性结节点60%—85%。HRCT,肺穿刺活检及支气管镜灌洗术的应用,使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有25%、33%的切除病变为良性。许多研究发现:良恶性病变的血流有不同,用碘剂估计SPN的血流及血供情况,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的变化,对早期鉴别良恶性病变,尽早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CT、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肺错构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及3例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浅分叶3例,无深分叶征和毛刺征.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钙化,1例为"爆米花"样钙化.4例病灶内有脂肪密度.3例肺错构瘤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轻度增强(5HU-16HU).6例T2WI呈高信号中夹杂分隔样低信号.结论:钙化(典型的爆米花样钙化)、脂肪密度是其特征性表现.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和MRI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xel等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CT灌注(CT perfusion)成像理论,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高速和多排螺旋CT的出现,基于该理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尤其以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及组织血管化程度来揭示脑肿瘤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情况为目的的脑CT灌注成像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CT扫描的作用也更加的凸显出来,作为临床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CT的应用已经在各个医院得以普及,在扫描的过程中,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这样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诊断和鉴别疾病。本文就CT增强技术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探讨与其他同影性疾病的鉴别方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低病人的治疗成本和思想负担。方法:选择性收集病变不典型。CT影像检壹曾误诊或诊断困难的病例30例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最后治疗结果或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结果:节段性阴影12例,局灶性斑片及斑点状影8例,散在少数小结节样影4例,多发结节并空洞影3例,肺内弥漫分布的粟粒结节影3例,肺内阴影伴有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9例以青壮年病人吸收较快,病程较短,以粟粒影和大片影表现者吸收最快。讨论:对于不典型的成人肺结核,不能片面的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征象,年龄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结核茵素试验(PPD)、痰结核茵培养、抗结核抗体阳性在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正确认识及探究病变的影像特点,对于正确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临床症状是诊断疾病的基础资料,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出发点和重要根据。在兽医临床中,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不能用语言表达自身感觉,需要根据客观的临床症状观察来发现。所以兽医给动物诊断疾病,必须熟练掌握其各种常见临床症状与疾病的关系,以便根据症状的提示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本文根据多年从事非人灵长类动物兽医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造血、肌肉、骨骼、皮肤、代谢及中毒等方面,总结了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常见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疾病初步诊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并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的症状及体症呈复杂多样化,变化迅速。肾移植后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多为混合性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真菌、军团菌及卡氏肺孢子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尤其是军团菌及卡氏肺孢子虫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感染逐渐增加。从临床表现判断肺部感染病因的诊断较困难,病原学检查需要特殊的检查手段如肺泡灌洗及保护性样本刷取样,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早期CT检查更有意义。为了明确肺部感染的病因学,患者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X线表现进行综合考虑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与结节直径的关系及联合高分辨率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医院从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SPN患者154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104例和良性结节组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分辨率CT胸部增强扫描,并比较不同结节患者的CT影像征象表现。此外,检测并比较不同结节患者的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分析血清CEA、NSE、Cyfra21-1与结节直径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联合高分辨率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效能。结果:肺恶性结节患者胸部CT影像征象表现为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数征、棘突征人数占比均高于良性结节,而钙化征人数占比低于良性结节(均P<0.05)。肺恶性结节患者的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均P<0.05)。结节最大直径>2.0 cm的SPN患者血清CEA明显高于结节最大直径1.0~2.0 cm患者,而结节最大直径1.0~2.0 cm患者血清CEA明显高于结节最大直径<1.0c m患者(均P<0.05);且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EA水平与SPN患者结节直径呈正相关,而血清NSE、Cyfra21-1水平与SPN患者结节直径无相关性。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高分辨率CT诊断SPN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和高分辨率CT单独诊断。结论:SPN患者血清CEA水平与结节直径呈正相关,而血清NSE、Cyfra21-1水平与结节直径无明显相关,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高分辨率CT诊断SPN良恶性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CT联合MRI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78例已知或疑似肝癌患者,分别对其实施CT及MRI检测,以病灶部位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50例确诊为早期肝癌,28例为良性病变),分别评估CT、MRI、CT联合MRI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将确诊为肝癌的50例患者按照病灶大小区分为直径≤3 cm组(21例)和>3 cm组(29例),对比CT与MRI对不同直径肝癌诊断率。结果:(1)检测发现,CT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73.08 %,灵敏度为72.00 %,特异度为75.00 %;(2)MRI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82.05 %,灵敏度为82.00 %,特异度为82.14 %;(3)CT联合MRI检测对早期肝癌诊断一致性为93.59 %,灵敏度为92.00 %,特异度为96.43 %;(4)对比发现,对直径≤3 cm的早期肝癌患者,MRI诊断率明显高于CT(95.24 % vs 76.19 %,P<0.05)。结论:CT及MRI对早期肝癌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联合检测明显优于任一单独检测,同时对病灶直径≤3 cm的早期肝癌患者,MRI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王晶  祝铭  庄玲玲  张皓  朱颖 《生物磁学》2014,(12):2271-2273
目的:探讨研究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计7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记录这两项检查所得结果及数据,以检查数据为基础对冠状动脉CT造影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实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0例病人均可顺利完成以上两种检查,按照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标准,冠状动脉CT造影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率为90.5%、阴性预测率98%。结论:相对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无创且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检测技术,因此可以推荐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计7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记录这两项检查所得结果及数据,以检查数据为基础对冠状动脉CT造影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实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0例病人均可顺利完成以上两种检查,按照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标准,冠状动脉CT造影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率为90.5%、阴性预测率98%。结论:相对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无创且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检测技术,因此可以推荐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