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或ESE治疗的68例上消化道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病变部位大小、整块切除率、并发症等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穿孔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4例患者完整切除瘤体(94.12%),肿瘤平均直径(16.98±8.29)mm。食管病灶病理类型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有15例(22.06%);胃部病灶分布以胃体、胃底和胃窦居多,分别有18例(26.47%)、16例(23.53%)和12例(17.65%),病理类型以间质瘤最多,占36.76%;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6.18%),4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5.88%),经过内镜下止血后好转,8例患术中穿孔(11.76%),均行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钛夹行荷包缝合,其中1例患者术中穿孔合并术后迟发性出血;病灶最大直径(≥25 mm,P=0.036)和病灶部位(胃底,P=0.015)是导致ESD或ESE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和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但需注意病灶大小和胃底病变,因其是导致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选择36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根据病变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有无合并主动瓣关闭不全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结果:3例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死亡率为8.3%,平均手术时间156.7±56.7min,平均阻断时间98.5±32.7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1.756.1±20.7min,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6.2±3.8d,术后平均总计住院时间25.4±7.3d;术后6个月后随访.3例患者死亡,其余30例患者恢复满意,生活质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积极施行早期外科治疗,术前快速准确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采取措施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选择36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根据病变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有无合并主动瓣关闭不全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结果:3例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死亡率为8.3%,平均手术时间156.7±56.7min,平均阻断时间98.5±32.7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56.1±20.7min,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6.2±3.8d,术后平均总计住院时间25.4±7.3d;术后6个月后随访,3例患者死亡,其余30例患者恢复满意,生活质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积极施行早期外科治疗,术前快速准确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采取措施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杨剑 《蛇志》2008,20(3)
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临床观察及处理,探讨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8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5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心功能不全9例,均发生于术后2~3天.术后第3天、第2天尿量较前1天明显增多.术前有合并症组术后血压较无合并症组高,心事快.年龄在75岁以上组心率较75岁以下组有增快趋势.结论 手术后心功能不全与高龄、合并症、手术创伤、术后2~3天第三间隙液回吸收有关.对老年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监护,适时应用利尿剂以防治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优于对照组的75.0%,而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疗效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君  李民  姜兴禄  张爱华 《生物磁学》2011,(15):2931-2934
目的:观察老年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老年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与麻醉时间、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急性精神障碍与多种因素相关。与全身麻醉以及术后不良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他原因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术后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患者信赖的医护人员以及亲友的安慰交流有防治效果。结论: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检测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γ-GT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11/41)(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创伤小,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从而可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胃溃疡穿孔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经腹腔镜行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对照组患按照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3个月QOL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溃疡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具有安全、可靠、有效、创伤小、费用便宜、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诊老年结石性胆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老年结石性胆道疾病患者236例,均在病情评估和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给予良好的综合护理。结果 236例急诊老年结石性胆道疾病患者经全面检查、评估以及系统性手术治疗后,治愈231例,治愈率为97.88%;因重症急性胆管炎及休克导致死亡5例,死亡率为2.12%。结论对急诊老年结石性胆道疾病患者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至2007年期间,我科进行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36例41膝,其中单膝关节置换31例,双膝置换5例。所有病例入院前均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骨密度。所有病例均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患者在术前给予钙尔奇D片及鲑鱼降钙素等抗骨质疏松治疗1月,术后继续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2~3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9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2±6.4分,术后平均评分94.6±8.8分,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早期松动影像学改变,骨密度复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行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的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治疗34例,腹腔镜与肠镜联合治疗41例。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5例患者中有72例手术成功,3例患者因肿瘤位置不佳中转开腹,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平均手术时间(72.8±12.7)min,出血量5~30mL,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5±0.5)d。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的特点,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65岁以上因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OC组比较,L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中转开腹10例,占7_35%;其中粘连严重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6例,无法控制的出血2例,结石嵌顿胆囊管2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年我院接收的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进行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半年到一年半的Harris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特点等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53膝,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术前、术后HSS评分比较。结果:HSS术后评分,优47膝,占88.7%,良4膝,占7.5%,一般2膝,占3.7%。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HSS术前评分为35.24±11.78,术后评分为89.61±10.37;骨性关节炎44例HSS术前评分为44.37±10.29,术后评分为91.47±15.65;创伤性关节炎5例HSS术前评分为39.23±11.56。术后评分为90.61±13.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整体优良率为9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制订严密的手术计划,拥有高操作技术和理论基础,做好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及术后整体的康复功能训练,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姜晓芬  宋云霞  王娟  曾艳美  薛清 《生物磁学》2013,(36):7094-709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DHS和PFN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组的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DHS组的70.59%(P=0.031〈0.05);PFN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P均〈0.05)。PF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DHS组的17.65%(P=0.046〈0.05)。结论:PFN较DHS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调查117例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胃癌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5.04%(41/117),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生活习惯与手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胃癌术后并发症由多种原因综合引起,除患者素质和病变因素外,6个危险因素依次为:行全胃切除、D2清扫、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800mL、胃管留置时间>3d、长期吸烟,应重视其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高龄食管下段癌患者采用二切口和三切口两种不同手术路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食管下段癌患者135例,其中73例患者采用二切口术式,分为A组;62例患者采用三切口术式,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和1年后生存率、生活质量。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B组;B组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优于A组;A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B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B组;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食管下段癌患者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二切口术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