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n=58)和常规治疗组(n=58)。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TGF-β1、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TGF-β1、IL-1β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血清IL-1β较治疗前下降(P〈0.01),罗格列酮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TGF—β1较治疗前上升(P〈0.05),罗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调控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和抗炎因子的分泌,可能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2次/d,连用4周。对照组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LT、AST和GGT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IL-6和TNF-&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良好辅助治疗作用,能降低血清内毒素、IL-6和TNF—α水平,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抑制肝细胞炎症及免疫损伤,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调整饮食、静脉及口服补液、抗病毒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其中〈12个月,0.125g/次,1次/d;≥12个月,0.25g/次,2Oc/a。对照组患儿除不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余治疗药物基本同观察组。治疗3d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并探讨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d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5.24%)明显好于对照组(78.57%)(X2=5.13,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6和TNF-α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肖文辉  钟荣钟  林洁  彭耀金 《生物磁学》2011,(13):2525-2527,2531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促Th2的分子IL-4、IL-2与IL-10的水平,探讨IL-2/IL-10在妊高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未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妊娠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组,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4水平(0.53±0.04)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升高至(0.91±0.03)pg/ml(P〈0.05),妊娠高血压组IL-4水平(0.67±0.35)pg/ml升高但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水平(0.41±0.05)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2水平升高至(0.82±0.11)pg/ml(P〈0.01);妊娠高血压组IL-2水平高达1.57±0.22(pg/m1)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IL-10水平(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2/IL-10比值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比值。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分泌异常且诱导Th2细胞产生的IL-4降低,打破Th1/Th2平衡,致使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使早孕期滋养细胞受到免疫损伤以致侵入能力下降,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联合用药对患者血浆白介素.18(Inter.1eukin,IL-18)、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3次/d,口服,美托洛尔12.5mg,1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28d。观察两组用药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hs-CRP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心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心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IL-18、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8、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IL.18、hs.CRP水平,对心绞痛治疗效果较单独应用酸异山梨酯片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HFMD)对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的HFMD患儿7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ctlb及退热、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其中≤1岁,0.5g/次,2次/d;〉1岁,1.0g/次,2次/d,温开水冲服。对照组患儿除不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d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治疗3d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x^2=4.20,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对HFMD患儿的效果较好,能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从而抑制患儿的免疫性炎症反应过程,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介素(IL)-6、8和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8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3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8和10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6、8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或上升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2,P〈0.05);治疗中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观察组出现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IL-6、8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减轻肠黏膜局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顺尔宁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经2周洗脱期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血气分析、生活质量以及血清LTB4、IL-8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血气分析指标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研究组肺功能参数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TB4、IL-8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尔宁能降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LTB4、IL-8含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程细祥  万荣  卢大儒  沈杰  苏婧玲 《生物磁学》2011,(21):4010-4013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23受体(1L-23R)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克罗恩病(CD)患者、2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27例对照者的内镜肠黏膜活检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IL-23R、IL-17A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分析IL-23R、IL-17A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23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CD及UC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及UC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17A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CD组肠黏膜组织内IL.17AmRNA表达显著高于uc组(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IL-23R阳性细胞在CD与uc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较正常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IL-23R蛋白表达量最著增高(P〈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A阳性细胞在CD与UC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较正常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相比,CD及UC患者肠黏膜IL-17A蛋白表达量最著增高(P〈0.05)。结论:IL.23R及IL-17A在IBD患者肠黏膜中表达显著增高,提示IL-23R及IL-17A表达异常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IB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湿疹的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疗效观察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手部湿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尿素乳膏涂于患处,观察组采用NB-UVB皮损局部照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EASI评分、血清IFN-γ、IL-4,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2.50%(P〈0.05),EASI评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且观察组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WN-γ水平降低,几4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湿疹具有较高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了手部湿疹的皮损状况,调节了Th1/Th2细胞因子趋于平衡,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手部湿疹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抗炎与促炎因子的失衡可能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卵泡抑素-1是一种具有广泛糖基化修饰的分泌糖蛋白,目前的研究倾向于是一种炎性蛋白。本研究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肠标本中FSTL1的表达,分析探讨FSTL1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中的作用。方法:20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予以4%DSS喂养一周,对照组予以普通饮水一周,监测小鼠疾病症状,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观察FSTL1在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组织FSTL1蛋白及FSTL1 mRNA表达水平,对FSTL1表达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病变主要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表面上皮脱落,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FSTL1蛋白表达于肠黏膜腺体间质,模型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9±1.44)和(0.6±0.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实验组结肠FSTL1 mRNA平均表达水平(1.57±0.23)较对照组(0.46±0.22)明显增加,(t=10.84,P0.05)。结肠组织FSTL1mRNA表达水平与小鼠DA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50,P0.05。结论:研究中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FSTL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小鼠DAI成正相关。提示FSTL1可能与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新的炎性标记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CRS)患者血浆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60例CRS患者采用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直至目标剂量。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和血浆IL-6、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LVEDD、LVESD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LVEF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浆BUN、Cr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IL-10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卡维地洛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CRS患者血浆IL-6水平,对血浆IL-10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来我院就诊的1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调查和随访,对在缓解期的75例患者根据IBS症状的发生情况进行症状评估、心理状态评分,探讨1BS症状在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IBS症状的发生率为43%,且女性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IBS症状的比例(57%)显著高于男性患者(30%),而症状达到IBS诊断标准的患者焦虑或者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未达IBS诊断标准者(P〈0.0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IBS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厌氧菌菌群失调简便检查方法,寻找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合剂。方法用冰乙酸诱发大鼠结肠炎模型,用复方树舌中药治疗,在治疗期间分别检测每组大鼠厌氧菌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了解肠厌氧菌群改变,一般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挥发性脂肪酸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H从第2天起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自然恢复组与各用药组间的炎症评分比较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树舌加丽珠肠乐组组织损伤评分小(P〈0.05)。结论(1)测定厌氧菌的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即可对肠内厌氧菌菌群失调做出判断。(2)实验证明,复方树舌中药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及黏膜的修复,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抗碳酸酐酶IV自身抗体、抗氧化物及细胞因子的水平进行检测。方法:选取CHF患者共73例,测定其血清抗碳酸酐酶IV自身抗体、血沉、SOD等6种抗氧化物和IL-6等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清抗碳酸酐酶IV自身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OD、GPx、CAT和TA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血清的IL-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L-3、IL-17、IFN-α和IFN-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抗氧化物水平和几.2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其体内碳酸酐酶Ⅳ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CNG)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正常对照组与4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VEGF的浓度,同时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与尿Alb浓度。结果:①治疗前后CNG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CR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后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血清CRP与IL-6和TNF-α呈正相关(P〈0.01)。②治疗后,CNG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尿Alb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且血清VEGF与尿Alb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IL-6和TNF-α参与了CNG患者慢性炎症反应,VEGF则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治疗前后血清CRP和VEGF检测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了解及临床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