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力衰竭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心力衰竭后室性心律失常,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A组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B组患者给予胺碘酮片治疗;C组给予胺碘酮片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三组的疗效,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数,对比三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A组、B组高(P<0.05),A组、B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A、B、C三组的LVDs、LVDd降低,LVEF、CO、SV明显升高,且C组较A、B组比较有相同趋势(P<0.05);A组与B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A、B、C三组的室性心动过速数量、室性早搏数量、QTd明显降低,QTc升高,且C组较A、B组比较有相同趋势(P<0.05);A组与B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胺碘酮相比,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会提高疗效,且应用安全,可能与其可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1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7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记录两组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后3、6及12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两组治疗12个月时临床有效率均显著提高,研究组治疗6、12个月后临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33%vs. 76.09%, 88%vs. 80.43%,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逐步下降,血清HDL-C水平逐步上升,研究组治疗第12月后血清TC、TG及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1年观察期内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及肌溶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其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房颤动(AF)患者P波离散度(Pd)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AF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48例。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74)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74)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d、最大P波时限(Pmax)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66/74),高于对照组的70.27%(52/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max、P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max、P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AF患者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入选32例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PCI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AMI患者,再灌注后随机分为洋地黄组(西地兰0.2 mg,n=17)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0 m L,n=15)。在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用药后3小时、用药后6小时、用药后12小时、用药后24小时进行5分钟HRV分析。结果:1洋地黄组的心率在用药6小时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洋地黄组SDNN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RMSSD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3洋地黄组LFnorm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3小时后,洋地黄组HFnor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LF/HF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洋地黄可以显著降低AMI 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逆转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性的失衡状态,改善HRV。  相似文献   

5.
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正在被临床广泛用于作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愈后的指标。目前认为 ,在HRV频谱分析图中 ,高频波段 (highfrequency ,HF)与呼吸活动有关 ,由迷走神经单独介导。低频波段 (lowfrequency ,LF)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双重调节。而极低频波段 (verylowfrequencyVLF)除受自主神经的调节外 ,还受温度、外周血管运动活动以及神经激素的影响。近来有报道在慢性心衰患者中 ,VLF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有关。本实验通…  相似文献   

6.
心率与血压的变异性:分析方法,生理意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回顾了关心回顾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最新进展。在分析方法方面介绍了单一生理变量多变量系统的线性分析技术及其主要结果。对HRV/BPV谱的生理意义及其应用问题,也进行了回顾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子宫收缩对胎儿心率变异性非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子宫收缩状态下,分析胎儿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混沌强度。方法采用非线性滴定方法,计算胎儿心率变异性的噪声极限,即非线性混沌强度;另用近似熵方法计算宫缩状态下胎儿心率变异性的复杂性。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宫缩频率越高,计算所得到的噪声极限越大。说明随着外加刺激的增强,胎儿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混沌强度是增大的。但是近似熵方法不能反映相似的结果,宫缩反而使胎儿心率变异性的复杂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蝮蛇抗栓酶伍用刺五加对冠心病心率异性的影响。方法观察蝮蛇抗栓酶伍用刺五加对冠心病变异性的影响,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SDNN、HF、LF/HF改变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该方法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成  赵孟辉 《蛇志》1998,10(3):13-14
目的 探讨蝮蛇抗栓酶伍用刺五加对冠心病心率异性的影响。方法 观察蝮蛇抗栓酶伍用刺五加对冠心病为异性的影响,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治疗组SDNN、HF、LF/HF改变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该方法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源性猝死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不同活动状态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L  Zhu JW  Cao YX  Li P 《生理学报》1998,50(5):519-524
实验在氯醛糖加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新西兰兔上进行。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并对心电R-R间期(RRI)作功率谱密度(PSD)分析。以单调性电刺激和低频率的波动性电刺激分别刺激减压神经、疑核和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观察到低频率的波动性刺激对增加PSD中低频成分(LF)的作用比单调性电刺激更大(P〈0.05)。注射新福林仅在头一个256个心动周期时间内引起总变异性(TV)、LF、PSD中高频成分(HF)。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评估运输应激对Beagle犬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界定其恢复期.方法 16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利用大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技术,分别监测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应激4 h后、恢复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用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了解美托洛尔对UAP患者HRV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UAP患者、SAP患者和健康人各60例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经Holter软件分析进行HRV时域指标的比较。UAP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加用美托洛尔25-50 mg/d(分两次口服),20天后重复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1UAP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均降低(P0.01)。2正常人HRV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UAP组HRV昼夜节律变化性降低。3UAP病人服用美托洛尔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得到改善。结论:1.UAP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活性受损,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2.无合并症的UAP病人HRV呈昼夜节律性降低。3.美托洛尔可改善UAP患者HRV。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的相关性及其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组,其中单纯T2DM患者69例(单纯T2DM组),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51例(DPN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心功能检查的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计算HRV值[总标准差(SDNN)、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PNN50)、差值均方根(RMSSD)]和DC值,根据各组受试者的DC值,统计对比各组的猝死风险,并分析T2DM患者DC值与HRV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单纯T2DM组、DPN组的SDNN、PNN50、RMSSD、DC值依次降低(均P0.05)。对照组、单纯T2DM组、DPN组各猝死风险等级分布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DM组、DPN组猝死高危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DPN组猝死高危比例高于单纯T2DM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T2DM患者的DC值与SDNN、PNN50、RMSSD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的DC值、HRV指标均低于正常人群,合并DPN的T2DM患者猝死风险明显提高,DC值与HRV指标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胡勇军  王长录  邹琼超  沈向前  王海昌 《生物磁学》2013,(30):5878-5880,5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的患者,其中Ⅰ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0例、Ⅱ组:单纯冠心病患者40例、Ⅲ组:单纯脑梗死患者40例、以及Ⅳ组:健康成人50例,统计全部患24 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发生明显高于其它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为避免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突然心律失常及猝死,应积极改变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卢金婧  迟鑫姝  易松 《生物磁学》2009,(15):2957-2959
心率变异性(HRV)是当前心电图分析的一个前沿热点,它反映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综合调节作用,是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随着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HRV信号被普遍认为是混沌或含有混沌成分的信号。复杂度是用来表征一个心率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复杂程度的量度,以其简单快速的优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并广泛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复杂度算法的研究进展及基于复杂度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MVA)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探讨扩心病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扩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年龄配对,取48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依据其是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组及单纯扩张型心肌病(MVA-)组,分析组间HRV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扩张型心肌病(MVA-)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均有降低(P<0.05)L与(MVA-)组相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组HRV相关指标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危险因子,可能可以用HRV预测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引起学习记忆障碍及心率变异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D  DU CY  Tang XJ  Jin YX  Lei T  Yao Y  Yang Z  Zhang T 《生理学报》2007,59(1):35-41
本研究通过建立高脂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进行水迷宫实验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功率谱分析,探讨脑损伤前后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及缺血对自主神经的影响。23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高脂组(n=6)和高脂缺血组(n=7)。高脂组和高脂缺血组大鼠均饲以高脂饲料制成高血脂大鼠模型。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后,高脂缺血组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记录心电图。7d后各组大鼠再次进行水迷宫实验和记录心电图,对HRV序列进行基于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的功率谱分析。结果:(1)第一次水迷宫测试,3组大鼠空间探索实验和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第二次水迷宫实验,高脂缺血组与其它两组相比,空间探索实验中平台所在象限的记忆频度明显下降(P〈0.01),定位航行实验中平台所在象限的记忆频度显著下降(P〈0.01),10圆环记忆得分显著下降(P〈0.001),但高脂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高脂缺血组缺血后心率持续下降;缺血时HRV中频段功率(0.2加.6Hz)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高频段功率(0.6-2.5Hz)缓慢下降,中频/高频功率比值明显下降(P〈0.05)。(3)缺血7d后高脂缺血组与高脂组相比,心率明显加快,HRV的中频段功率无显著变化,高频段功率明显下降,中频/高频功率比值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缺血过程中高脂缺血组大鼠的自主神经活动降低,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于迷走神经活动减弱。缺血7d后,由于海马区神经元对缺血敏感易受损,造成高脂缺血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同时引发迷走神经活动下降,大鼠交感.迷走神经系统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剂量螺内酯(20 mg/d)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症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目标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RAAS指标 [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心率变异性[24 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hs-CRP、TNF-α、IL-6、LVESD、LVEDD、PRA、AngⅡ、AL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SDNN、SDANN、rMSS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目标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CHF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可能是通过拮抗RAAS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迷走神经刺激对蟾蜍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将蟾蜍心脏和右侧迷走交感干离体后,以不同频率电刺激神经,记录心电图曲线并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交感神经阻断后,电刺激迷走交感干,心率(HR)显著下降(P0.01),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和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升高(P0.01),不同频率刺激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变化较大;给药组0.2Hz时高频(HF)显著升高(P0.01),低频/高频比值(LF/HF)明显降低(P0.05),0.8Hz时HF和LF/HF接近刺激前水平。结论: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频率,迷走神经降低心率的作用增强;没有交感神经调节条件下的迷走神经对心率和心率变异的调节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血清IL-6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DNN,SDNN Index,SDANN,HF及LF均升高,而LF/HF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DNN,SDNN Index,SDANN,HF及LF较高,而LF/HF值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及SV均升高,而LVEDD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及SV较高,而LVEDD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还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