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消化内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急性胰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急性胰腺炎每年发病人数的40%-60%,病死率较高,常规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因,易导致复发,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创伤较大,费用较高,住院时间较长,易引起其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一种内镜与放射技术相结合的诊断治疗方法,对胆管内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是最高的,诊断结石的敏感性大于95%。在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禁忌症,近年来随着ERCP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ERCP已成为治疗胆胰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ERCP可清除胆管结石,从而达到通畅胆道,减少胆汁向胰管反流,迅速改善患者病情,阻断病情进展的目的,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和改善总体预后,为广大ABP患者带来了福音,此外,还能减少患者住院费用,节省医疗资源,对于个人及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卢爱群 《蛇志》2009,21(4):302-303
近年来.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急性胰腺炎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重症胰腺炎也应以延期手术为宜。但是.过分强凋非手术治疗和片面强调延期手术治疗都可能增加病死率,重症胰腺炎中的暴发性胆源性胰腺炎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病人资料,将其按发病后的手术时间分为三组,统计各组病人的手术耗时、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以及并发症的有无。结果:经过随访有34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有1位复发,三组之间的手术耗时、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以及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手术时机的选择无严格的限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特点。方法:总结我科03.8-06.10间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人26例的治疗及预后。结果: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26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重症病例中死亡二例,手术三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5例,在所有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除重症中2例死亡外,其余根据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办法而全部治愈。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并发病多、死亡率高,治疗以降血脂为主的多方位的综合治疗,血液净化是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一种较有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且既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特征与转归。结果:研究共纳入314例患者,以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比最高,共110例(35%),胆源性胰腺炎和混合性胰腺炎分别为107例(32%)、96例(31%),酒精性仅7例(2%)。轻症215例,中度31例,重度6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重症率(36%)、胰腺及胰周坏死率(28%)、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率(36%)、呼吸衰竭率(41%)、ICU转入率(26%)均显著高于胆源性组和混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后的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胰腺炎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居多,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ABP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BP(MABP组)38例及重症ABP(SABP组)1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4例,另选42例单纯胆囊结石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3、7 d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hs-CRP和PCT水平,对患者进行改良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价,分析血清hs-CRP及PCT水平与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三组血清hs-CRP、PCT逐渐升高,第3 d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但第7 d时仍较第1 d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ABP组、SABP组患者血清中hs-CRP、PCT水平明显升高,且SABP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MABP组(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较死亡组明显较低(P0.05);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改变与改良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BP患者血清hs-CRP和PCT水平呈高表达,检测两指标可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结石形态学特征及血浆脂多糖(LPS)水平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结石形态学特征与并发ABP的关系,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BP发生的危险因素。将所有患者根据LPS水平分为低LPS组(n=65,<10 pg/mL)以及高LPS组(n=99,≥10 pg/mL),分析血浆LPS水平对不同结石大小、不同总胆固醇(TG)水平患者并发ABP的影响。结果:多发胆囊结石、球状结石、<3 mm结石、软碎型结石患者并发ABP的概率明显高于单发胆囊结石、不规则状结石或泥沙状结石、3~10 mm结石或>10 mm结石、硬型结石或胶冻型结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胆囊结石、球状结石、<3 mm结石以及软碎型结石均是ABP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当患者处于高TG水平时,高LPS组并发ABP的概率高于低LPS组(P<0.05),在细小结石患者中,高LPS组并发ABP的概率高于低LPS组(P<0.05)。结论:依据结石形态学特征可对胆囊结石患者并发ABP的可能性作出早期的判断,同时血浆LPS水平升高是高TG以及细小胆囊结石患者易并发ABP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RG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RG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GP)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两组患者的致病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GP的危险因素。结果:在RGP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复发次数均较多,平均达到(3.21±0.23)次。发病诱因则主要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高脂血症;临床症状主要是黄疸、呕吐、恶心、腹痛、腹胀;并发症主要包括胆管炎、胰腺脓肿以及腹水;临床体征主要有出血征象、腹肌紧张、腹部压痛等。观察组的男性、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手术治疗的患者致病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导致RGP的危险因素有男性、高APACHE-Ⅱ评分、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以及手术治疗。结论:RGP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男性、高APACHE-Ⅱ评分、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以及手术治疗是导致RG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HS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诊治提供偱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08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10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浓度、酶恢复时间、白细胞、甘油三酯差异以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HSAP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P患者入院后经过降脂药物治疗HSAP与其他SAP相比较甘油三酯(TG)在短期内基本恢复正常,HSAP中白细胞、酶恢复时间低于其他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P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轻型胰腺炎(HMAP)相比较两组间淀粉酶、脂肪酶、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AP患者TG水平可能与患者的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HSAP患者的病情转归可能与甘油三酯水平相关;甘油三酯水平不能直接决定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胆管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93例ABP伴胆管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4至48小时内行急诊ERCP术,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肝功能[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肠功能恢复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酶(SAMY)、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退烧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和GGT等肝功能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初次自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IL-8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MY、WBC和TBIL等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AMY、WBC和TBIL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RCP治疗ABP伴胆管炎患者,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SAMY水平,促进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用于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其中,两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相当(P0.05),但观察组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与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未见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用于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明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尤为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联合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A)组、急性胰腺炎组(B组)、白藜芦醇组(C组)、乌司他丁组(D组)和白藜芦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C+D组)。制备各组A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腹水量及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NF-κB、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结果:B组与A组相比,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C、D及C+D组与B组相比,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C+D组与C组、D组相比,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和D组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病理学评分均降低,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D组上述指标改善较C组和D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白藜芦醇通过升高SOD保护性因子、降低MDA损伤性因子,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作用,尤其在乌司他丁与白藜芦醇合用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联合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A)组、急性胰腺炎组(B组)、白藜芦醇组(C组)、乌司他丁组(D组)和白藜芦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C+D组)。制备各组A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腹水量及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NF—κB、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结果:B组与A组相比,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C、D及C+D组与B组相比,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C+D组与C组、D组相比,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O.05),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和D组血淀粉酶、脂肪酶、TNF-α、病理学评分均降低,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D组上述指标改善较C组和D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白藜芦醇通过升高SOD保护性因子、降低MDA损伤性因子,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作用,尤其在乌司他丁与白藜芦醇合用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杰锋  何志国  陈澍  余铖  廖洁  何子超 《生物磁学》2013,(27):5279-5281,523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及72小时的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分别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及72小时后,实验组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而对照组治疗24、48h后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莉  胡静  刘润  李晓  李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4):4676-467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水、充分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奥曲肽,实验组予乌司他丁,共治疗7天。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治疗第1、3天及治疗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测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3治疗后,实验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胰腺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这可能与其显著降低其血清IL-6、IL-8、TNF-α、淀粉酶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尿淀粉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居高不下。目前,急性胰腺炎被定义为一种以急性炎症和胰腺实质坏死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存在几种学说,包括胰酶的自身消化、腺泡细胞凋亡、过度炎症反应、微循环改变、钙超载及肠道细菌易位学说等。本文主要对急性胰腺炎的定义、病因、分型、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