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4例(34眼),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34例(34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通络胶囊口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改变、视力的改善及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视网膜黄斑厚度及血流变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自觉症状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网膜改变、视力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黄斑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血流变指标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辅助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疗效好,能改善患者的眼底血液循环,促进出血点、黄斑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血糖(FPG)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或门诊的33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测,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视网膜病变(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并对HbA1c、FB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DR组较NDR组HbA1c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和DR分期呈正相关(I=0.526,P〈0.001),而DR组和NDR组FPG水平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将HbA1c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201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7%,是导致成人获得性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为特征,具有致盲率大,手术难度高等特点。针对与此,本文主要探讨术前注射贝伐单抗对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药物辅助手术组(A组)21例,术前3—7天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25mg/O.05mL);单纯手术组(B组)49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电凝、术后出血的不同。结果:在术后3月,两组视力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分钟,而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分钟(P〉0.05)。医源性裂孔在A组中有1例,而B组中有16例(P〈0.05),在A组中有3例使用电凝,B组中有25例使用电凝(P〈0.05)。A组有1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出血,B组为20例(P〈O.05)。结论:在这个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1.25mg/O.05ml贝伐单抗可以显著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减少术中电凝使用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0例,分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组(联合治疗组),前列地尔组和丹红组,每组各50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丹红组86.00%(43/50)和前列地尔组88.00%(44/50)(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68.00%(34/50),高于丹红组60.00%(30/50)和前列地尔组60.00%(30/50);联合治疗组无效率为9.00%(3/50),低于丹红组14.00%(7/50)和前列地尔组12.00%(6/50)(P〈0.05);三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丹红组和前列地尔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离子导入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4例(58眼),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44例(64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离子导入疗法进行护理。观察患者视网膜改变、视力的改善及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实施干预后,视网膜改变、视力的改善、自觉症状的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子导入疗法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血液循环。促进出血点吸收、改善临床症状,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杨帆  刘孝兵  李峰  张雪  宋印娥 《生物磁学》2014,(9):1744-1746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熏蒸及窄谱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熏蒸及窄谱紫外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为(4.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2.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熏蒸及窄谱紫外线用于治疗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34例,基本痊愈率50.00%,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基本痊愈18例,基本痊愈率30.00%,总有效率79.33%。2组比较,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诊断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房前深度、房角开放状态变化、视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要高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与3个月视力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均要明显高于术前,术后视力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开放状态变化、中央前房深度及视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明显高于观察组(8.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溃愈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空白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黏膜病变疗效相当(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互比较,血清IL-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溃愈散对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提高UC患者血清IL-4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痰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痰瘀交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与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n=60)给与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n=60)给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天1次口服;脂必泰胶囊1粒,每天2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心电图(ECG),并记录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1.6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空腹血糖(VBO)、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O)等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对照组相比较,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O.05或P〈0.01)。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痰瘀交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5.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4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β2-MG、SCr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SOD和G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较单用吡格列酮更好,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的影响,研究米诺环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对米诺环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疾病中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每组1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米诺环素治疗纽给予米诺环素腹腔注射(45mg/kg),共注射10d,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后8周的3组动物处死,冰浴下取其视网膜组织,随后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L(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行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计数,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拟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相同观察时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在米诺环素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数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自制5号粉对宫颈糜烂并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否具有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科就诊并自愿接受fI盏床实验的90例宫颈糜烂并HPV患者(呈阳性),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中药组与西药组,平均每组患者45例。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中药组方与西药两种不同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参照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总计转阴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发现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3%,西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中药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转阴率分别为45.7%,62.3%,75.7%,西药组治疗的转阴率为21.0%,37.7%,47.7%,中药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得我院自制5号粉对宫颈糜烂并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具有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提高HPV(人乳头瘤病毒)的转阴率,并且极大缩短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收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血压下降率,服药依从性,治疗后达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高血压诊断(91.5%)、高血压病因(98.4%)、高血压症状(100.0%)、高血压并发症(92.2%)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下降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标率高达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