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54例分娩镇痛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77例产妇接受常规的静脉麻醉镇痛,研究组77例产妇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分级、母婴结局及24h泌乳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0级及Ⅰ级疼痛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级及Ⅲ级疼痛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尿潴留及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及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4h有效泌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母婴结局,促进产后泌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结局及围生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56例ICP患者及从我院住院无并发症正常分娩的10112个患者中随机抽取的256例患者的产检情况、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组与对照组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圉产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检组与未检组在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围产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重视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对ICP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选择适当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对改善围生结局及围生儿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临床指征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86例,其中101例采用旧产程标准的产妇为对照组,85例采用新产程标准的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各项临床指征、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例数、产钳助娩干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跃期时间、生产过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母婴不良结局事件。观察组和对照组胎膜早破、脐带扭转、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宫内窘迫,窒息发生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延长了产程时限,给予产妇充分试产的机会,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时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探讨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6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每组163例。观察组患者定期门诊产检,干预组患者孕期给予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营养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能够指导产妇在孕期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体重指数,并能够降低产妇剖宫产、早产率,降低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并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褥感染,对促进孕期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顺利分娩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状况和产妇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每日哭闹次数3次的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新生儿腹泻、皮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8.89%亦低于对照组的26.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后实施母婴同室护理可明显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专科护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8.00%,对照组为5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产前发热以及产褥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升高,早期细菌感染率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理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同时还可显著降低母婴感染发生率,提高产妇和胎儿预后,改善妊娠结局以及母婴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会阴完整度、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8月~2020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220名,根据第一产程是否应用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分为观察组112例及对照组10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为自愿接受低频神经和肌肉电刺激镇痛的产妇,比较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剖宫产、会阴侧切及裂伤、残留、新生儿结局、产后出血、产后血细胞计数。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部分胎膜残留发生率、分娩后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总产程和第一产程时间显著长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侧切率、裂伤率、出血量、住院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平均容量均较分娩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降低残留率、剖宫产率及产后感染风险,加快子宫复旧;对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等无影响,且不影响围产儿结局,能够降低产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缪嘉燕  赵亭亭  方敏  王瑞东  李霞 《生物磁学》2014,(6):1121-1123,115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8 月~2012 年12 月在我院分娩的184 例GDM 患者及200 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 组妊高症35 例(19.0%)、羊水过多17 例(9.2%)、早产21 例(11.4%)、产后出血14 例(7.6%)、产褥感染12 例(6.5%),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中发生巨大儿48 例(26.1%)、新生儿低血糖31 例(16.8%),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3.3%)也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剖宫产141 例(76.6%),阴道产43 例(23.4%),剖宫产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GDM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不利影响,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规范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白介素-6(IL-6)]、Th17/Treg平衡及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P患者94例为ICP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产检的9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于体检当日、ICP组于入院次日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7、Treg细胞比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TBA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IL-6、IL-12水平。根据ICP孕妇血清TBA水平分为低TBA组(<40 μmol/L,58例)与高TBA组(≥40 μmol/L,36例),观察两组围生儿结局、产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P组的TBA、TNF-α、IL-6、IL-12、Th17、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Treg低于对照组(P<0.05)。低TBA组剖宫产率低于高TBA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高TBA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TBA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低于高TBA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TBA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高TBA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A与TNF-α、IL-6、IL-12、Th17/Treg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ICP患者的TBA水平越高,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越高,此外,ICP患者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和Th17/Treg平衡情况,促进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病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妊娠结局。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40例以及重度组35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结果:重度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较轻度组和中度组缩短,而纤维蛋白原(FIB)较轻度组和中度组升高(P0.05),且中度组FIB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血小板数量(PLT)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PLT低于轻度组,而MPV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胎盘早剥、剖腹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新生儿窒息、早产、呼吸窘迫的发生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从而有利于评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有助于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结合起来在初产顺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初产顺产妇女3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1组(自由体位分娩法组)、A2组(分娩减痛法组)和A1+A2组(两种方法结合组),每组12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和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①A1+A2组的分娩产程时间低于A1组及A2组,疼痛等级评分优于A1组和A2组(P均0.05);②A1+A2组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A1组及A2组(P0.05);③A1+A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A1组及A2组好(P0.05);④A1+A2组产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也低(P0.05)。然而以上观察指标A1组与A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分娩减痛法可以显著地改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不良情况,对新生儿的影响也是积极的。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对策讨论。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9月到2012年8月到我院的妊娠高血压患者60名作为观察组,并且同期选择60名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母体并发症(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及胎儿妊娠结局等情况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妊娠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不同P〈0.05,并且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母体并发症与对新生儿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异常情况均较正常妊娠妇女要高。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较为严重,对母婴危害严重,需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前体质量(BMI)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资料,共117例,按照BMl分级标准将所有产妇分为低体重组(18例)、正常体重组(65例)、超体重组(21例)、肥胖组(13例),比较四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顺产率分别为55.56%、61.54%,明显高于超体重组38.10%、肥胖组15.38%(X2=11.035,P=0.012);而肥胖组剖宫产率85.62%K高于超体重组61.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56%、9.23%,低于超体重组33.33%、肥胖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前BMI与孕妇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孕前积极检查,将BMI控制在25以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细平  马寒  莫小辉  谭飞 《生物磁学》2011,(17):3296-32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4月产科分娩的13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79例(58.0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21例(15.4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13.24%)、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16例(11.76%);阴道分娩52例,剖宫产84例;产后出血16例,产褥感染1例。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治疗采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贝生促进宫颈成熟,提高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足月妊娠的未临产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0例给予阴道后穹隆置入普贝生1~2次,对照组50例给予小剂量催产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宫颈成熟度,分娩情况及对于产妇、新生儿的影响。结果:①试验组宫颈Bishop评分增加3.81±1.04,对照组增加3.09±1.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促宫颈成熟的显效率为78.33%,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35.00%显效率和63.33%总有效率(P〈0.01)。③试验组阴道分娩率73.33%,进入产程时间(34.19±13.20)h,产程(8.47±2.68)h,对照组阴道分娩率41.67%,进入产程时间(52.14±16.05)h,产程(12.25±3.73)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④试验组产后出血量(225.31±67.80)ml,新生儿体重(3369.48±311.65)g,Apgar评分9.52±0.39,对照组产后出血量(232.44±75.76)ml,新生儿体重(3417.63±359.68)g,Apgar评分9.48±0.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贝生可有效促进足月妊娠产妇的宫颈成熟.提高经阴道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且安全性好,对母儿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医院剖宫产的现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方法:整理分析了南京某大型医院2009年共1411名入院产妇的病历资料,按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信息、身体状况、产时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医院2009年度剖宫产产妇为608人,占总产妇的43.09%。剖宫产产妇的年龄和体重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P〈0.01),既往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入院时多无产兆、宫口未开,且产妇宫高、腹围、胎心率明显较高(P〈0.05或P〈0.01)。B超检查也显示,羊水异常(过多或过少)、巨大儿、胎位不正(主要为臀位)以及脐带绕颈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高龄(〉35岁)、入院产兆、胎位不正、产妇腹围过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超重等皆为剖宫产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发现19.24%的剖宫产产妇无临床指征(即社会因素)。结论:该医院剖宫产的比例不低,要根据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剖宫产,尤其要有效控制无指征的剖宫产选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妊娠高血压疾病(PIH)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妇产科院收治的妊娠期出现高血压症状的产妇10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孕产妇100例为对照组,根据诊断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再分为PIH组(75例)、子痫前期组(21例)以及子痫组(10例),对比4组产妇的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子痫组的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依次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正确认识到不同类型PI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其并发症的规律,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