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中RAD51和BRCA1基因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癌灶及癌旁正常组织各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CR,RTPCR)检测标本组织中RAD51、BRCA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RAD51、BRC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D51(33例,78.6%)、BRCA1(30例,71.4%)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RAD51(7例,16.7%)、BRCA1(18例,42.9%)高(P〈0.05);结直肠癌中RAD51mRNA(0.51±0.26)和BRCA1 mRNA(O.70±0.96)的值较两者在正常组织中mRNA(0.10±0.22)高(P〈0.01);两者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RCA1与RAD5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成明显正相关(蛋白:r=0.731,P〈0.01mRNA:r=0.572,P〈0.01)。结论BRCA1与RAD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BRCAl与RAD5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胚胎停育患者绒毛组织中TGF-β1和IGF-1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胚胎停育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人流(20例),胚胎停育(25例)绒毛组织中TGF-β1和IGF-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绒毛组织中TGF-βmRNA表达量降低(P〈0.05),(2)胚胎停育患者绒毛中IGF—1mRNA表达量升高(P〈0.05)。(3)绒毛组织中TGF-β1与IGF-1的表达呈负相关(F=-0.793,P〈0.05)。结论:TGF-β1、IGF-1的表达在基因转录水平发生改变,TGF-β1表达的降低可能上调了IGF-1的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胚胎停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Ig1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I和GST-П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分别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22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及正常宫颈组织20例P-ge、MRPI和GST-T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宫颈、初治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0.9%;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1.8%;GST-П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01%。P.gP和GST.丌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P.Pg阳性表达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NACT后宫颈癌组织中MRP1、GST-П阳性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新辅助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gP、MRP1及GST-Tr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NACT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g、MRP1、GST-П无法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预测维吾尔族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李志峰  罗茂贤  王冰婵  耿怀成 《生物磁学》2011,(18):3442-3445,351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lk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3株人乳腺癌细胞和1株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Pl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84例乳腺癌及对应的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Plk1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Plk1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和雌激素受体(ER)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lk1基因mRN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P值均小于〈0.05)。另外,Plk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0.88±0.18)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0.22±0.10;P〈0.01)。统计学分析结果袁明:Plk1mRNA表达水平和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9或0.0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高Plk1mRNA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疾病进展率及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Plk1mRNA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P=0.0026及0.0136)。COX模型的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表明:Plk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HR=4.764,95%CI:1.341-6.123,P=0.0025)。结论:Plk1在乳腺癌组织呈现高表达水平,其mRNA表达水平有望成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判断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84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IGF—I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GF-IR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别(P〈0.001)。乳腺癌组织中IGF-I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值分别是0.005,0.025和0.041)。另外,高表达IGF-IR的乳腺癌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38.3%)显著高于低表达IGF-1R的患者(49.7%;P=0.009)。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表明:IGF-IR基因mRNA表达水平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分子(HR=2.78,95%CI:1.94-3.94,P=0.041)。结论:IGF-IR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GF-IR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望成为临床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胆囊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和MIP-1α的表达、TAM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近五年胆囊腺癌手术切除标本36例及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10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MCP-1和MIP-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进行TAM计数。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MCP-1、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及评分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高分化胆囊腺癌中二者的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低分化胆囊腺癌,其中MCP-1mR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CP-1、MIP-1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胆囊腺癌组织MCP-1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胆总管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IP-1α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肝脏显著相关。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24.89±0.84)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16.19±0.66),有显著性差异(P〈0.01)。TAM与MCP-1、MIP-1α mRNA表达评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0,0.567)。MCP-1 mRNA与MIP-1α mRNA评分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38)。结论:MCP-1、MIP-1α的表达增加及TAM计数升高可能调控和影响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MCP-1、MIP-1α可能促进TAM向胆囊癌组织迁移浸润。  相似文献   

8.
刘嵬  朱斌  刘卫  章福彬  唐郡 《生物磁学》2011,(15):2893-2895
目的:多梳基因家族的Bmi.1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本研究主要是检测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45例胃癌中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其相关性。结果:Bmi-1基因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为88.9%(40/45),癌旁组织为17.7%(8/45),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Bmi-1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胃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检测Bmi-1的表达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1,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89例以铂类药物为主要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RCC1 Asn118Asn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89例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9.2%。携带ERCC1 CC基因型、含至少一个变异基因型(TC和TT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8.5%和61.5%(X2=2.151,p=0.142),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p〉0.05)。结论:ERCC1Asn118Asn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药物与BRCA-1 mRNA在胃癌个体化治疗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4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中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与接受不同化疗方案患者生存情况之间的关联。结果:BRCA-1 mRNA低表达者42例(56.76%),高表达者32例(43.24%),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BRCA-1 mRNA高表达者经多西他赛辅助化疗后其中位总生存期显著长于低表达者(48.1 vs 11.1个月,P=0.009);高表达者的无疾病生存期长于低表达患者(25.1 vs 7.1个月,P=0.03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RCA-l mRNA表达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使用奥沙利铂的22例患者中,BRCA-1 mRNA低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长于高表达患者(40.8 vs 17.3个月,P=0.556);低表达患者无疾病生存期长于高表达患者(33.1 vs 10.5个月,P=0.345)。结论:BRCA-1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顾术东  张曙  刘艳  刘凡  茅国新 《生物磁学》2013,(36):7017-7020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enel,ERCCl)~O表达状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晚期结肠癌癌组织中ERCCl蛋白表达状况。结果:晚期结肠癌癌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5.1%。ERCCl蛋白的表达状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ERCCl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有效率为56.O%高于表达阳性患者的34.1%(P。0.037),并且接受化疗后表达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高于表达阳性患者的14个月(P=0.016)。结论:ERCCl蛋白表达阴性的晚期结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有效率较阴性患者高并有生存受益,ERCCl的表达状态可作为晚期结肠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11655505、rs7362509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ASA-PCR方法对20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及200例正常女性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11655505(A/G)、rs73625095(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分析,并将其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11655505位点的A/G基因型频率为75%,显著高于正常人的40%;A/A基因型频率为7%,G/G基因型频率为18%,分别低于正常人的30%、30%。此位点的A或G等位基因在乳腺癌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无差别(x2=2.427,P=0.119);rs73625095位点的A/G基因型频率为68%,显著高于正常人的15%;G/G基因型频率为32%,低于正常人的84%;乳腺癌病例组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11655505、rs73625095位点的A/G基因型与淋巴结转移与否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21,P=0.026、x2=4.782,P=0.029)。结论:BRCA1基因rs11655505位点、rs73625095位点的A/G基因型可能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相关,而且与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s73625095位点A和G等位基因可能为散发性乳腺癌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7(p27^kip1)和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2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p27^kip1和sk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skp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而p27^ki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55(P〈0.05),skp2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吸烟与否及p27^kip1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p27^kip1低表达和skp2高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应用于临床诊治肺癌患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p53和ERCC1表达状态与基于顺铂为主的姑息化疗近期有效率的相关性。方法:对经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或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既往免疫组化资料,观察基于顺铂为主的方案近期有效率(RR)的影响因素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8例患者均完成至少两周期化疗,并行疗效评价。该组患者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28例(58.3%),RR与不同的转移病灶部位(P=0.042)及病灶数目(P=0.034)有显著差异。该类方案的近期有效率与ERCC1状态(P=0.012)密切相关,而与p53表达状态(P=0.401)无关。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脱发及消化道反应等。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1阴性患者较ERCC1阳性患者运用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的近期有效率较高。ERCC1可能是顺铂疗效预测的敏感因子。p53的表达状态可能不是该类方案的疗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探讨曲妥珠单抗(herceptin,HCP)联合常规化疗治疗HER-2过度表达晚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药物安全性分析并化疗后2年内随访结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0月间入选的HER-2表达"++"及以上的72例晚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CF(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靶向药物HCP,对比两组化疗结束后临床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化疗中药物不良反应及2年内生存率。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构成不同(P〈0.05),观察组部分缓解比例(62.2%)、总有效率(64.9%)及生活质量改善比例(64.9%)均高于对照组水平(42.9%、42.9%、42.9%);②两组不良发生情况相仿,观察组出现Ⅱ度及以发热(52.8%)、寒战(45.9%)比例与出现心功能障碍的比例(10.8%)高于对照组比例(22.9%、17.1%、0.0%);③观察组与对照组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3.2%、20.0%,死亡者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4.7±2.8)m、(12.5±2.1)m,两指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P联合DCF化疗方案能明显改善HER-2过度表达晚期贲门癌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应警惕联合用药中的心血管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奥利沙铂(Oxaliplatin,L-OHP)与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XL)化疗方案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晚期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临床效果并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间入选的94例局限性NSCLC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L-OHP、DXL化疗方案并联合同步3DCRT治疗方案,对照组予3DCRT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疗效构成不同,观察组完全缓解率(12.5%)与总有效率(81.3%)均高于对照组(6.5%、58.7%),且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3,P=0.017);②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比例分别为56.6%、33.3%,两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Z=-2.101,P=0.036);③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死亡2例(4.2%)、1例(2.2%),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损害、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HP与DXL化疗联合同步3DCRT放疗治疗NSCLC可提高后者对原发病灶的近期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也应注意对联合放化疗期间出现毒副反应的对症处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肺组织中Beclin1和p53表达水平,分析自噬蛋白Beclin1与凋亡蛋白P53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二者之间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56例,依据2003年UICC公布的肺癌TNM分期标准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胸部CT、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腹部CT或B超等将入选的50例病例进行分组:其中Ⅰ期5例,Ⅱ期10例,Ⅲ期(ⅢA+ⅢB)26例,Ⅳ期9例,各组年龄、性别等控制情况基本匹配。组织病理学分级按2003年UICC标准:G17例,G219例,G324例。另取6例癌旁组织或者病理确诊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不同病理分期以及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组织中Beclin1、p53的表达水平,对该表达情况与对应的分期进行样本均数两两对比式统计学分析,并与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百分率:肿瘤患者(63.96±9.4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90±4.68)%,t=49.46,P0.05;肿瘤转移者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并且P53蛋白表达随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0.05)。Beclin1蛋白检出率的变化规律与P53蛋白检出率的变化相反:肿瘤患者Beclin1蛋白(31.72±20.5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2.26±4.51)%,t=35.84,P0.05;该指标随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Beclin1蛋白与P53蛋白二者相关性分析,Beclin1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8,P0.05。结论 Beclin1与p53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肺癌诊断指标,为估计肺癌的恶性度及预后提供依据。Beclin1与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自噬作用降低和抗凋亡作用增强同时并存,提高自噬能力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康安定  方帆  邓亚平  高妮娜  胡国斌 《生物磁学》2013,(26):5087-5090,5118
目的:观察MAccl(metastasis.associatedincoloncancer-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7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ACCl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ACCl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MACCl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选择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MACCl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体积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大,临床分期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晚,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MACCl阴性表达者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l阳性表达病例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MACCl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和缩短(P=0.01)。结论:MACCl的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