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虽然大肠癌的发生与碳水化合物丰富的西方饮食习惯方式有一定的联系,但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代谢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会促使有大肠癌遗传倾向小鼠的肠道细胞增殖并形成肿瘤。用抗生素治疗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能显著降低大肠癌遗传倾向小鼠患上大肠癌,这表明也许将来简单的措施(抗生素治疗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可以用来预防人类的大肠癌。多伦多大学研究者Alberto Martin说:了解一些环境因素如肠道微生物和饮食是如何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大肠癌疾病的进展,是至关重要的。新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与富含碳水化合物饮食互相作用,引发了一种普遍类型的遗传性大肠癌。在西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约占成  相似文献   

2.
王臻琪  李耀平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2):5548-556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例如,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等已被证实与晚期的大肠癌和患者生存率降低相关。肠道微生物变化可以导致肠道稳态破坏,菌群数量以及类别的变化会导致宿主产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因此需要研究肠道微生物如何破坏肠道屏障、介导物质代谢、产生炎症因子及激活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如何造成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从而加速疾病进程。通过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大肠癌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所帮助。本文就目前肠道微生物与大肠癌相关机制和前沿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法对77例大肠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77例大肠癌中,Bax阳性58例(75.32%),在高分化腺癌中比低分化腺癌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Bax在绝大部分的大肠癌中都有表达,这表明参与了大肠癌的凋亡调控,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测定结肠粘膜菌群变化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辅助性的研究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腔镜室佳木斯154002孙玉清佳木斯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吕密凯佳木斯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李丽秋马淑霞杨景云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许多资料表明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表明大肠癌组织内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sthase,TS)是独立于分期之外影响大肠癌预后的影响因子,TS高水平表达是预后的不良因素,并且与大肠癌患者应用氟脲嘧啶类或其衍生物类药物化疗疗效有关.本研究是探讨对于接受根治术后应用5-氟脲嘧啶或其衍生物化疗的原发性大肠癌患者,TS表达水平高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9例大肠癌患者的石腊组织标本的TS表达水平.患者为Dukes'A期、B期、C期原发性大肠癌,均接受大肠癌根治术,术后接受5.氟脲嘧啶或其衍生物的4~6周期的化疗.结果: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比正常组织中TS表达水平高(67.8%vs 5.1%,P<0.01).TS低表达患者与TS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无差异(P=0.1785,P=0.0798),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是唯一与生存期有关因素.结论:癌组织TS表达水平高低不能预测接受大肠癌根治术且术后接受5-氟脲嘧啶或其衍生物化疗的原发性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但TS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可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遗传易感性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COX2,MTHFR等代谢相关基因的某些SNP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其中携带COX29850G-10335A单倍型的个体可显著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MMP家族是调控大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基因,MMP7-181G等位型频率可显著增加大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进一步寻找大肠癌特异性SNP,对筛选大肠癌高危人群,预估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齐鲁  丁彦青 《遗传》2014,36(7):679-684
大肠癌转移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信号调控网络非常复杂, 寻找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调控点对阐明大肠癌转移机制以及寻找药物治疗靶点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CREB5 (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5)可能为大肠癌转移相关信号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基因。文章基于大肠癌表达谱数据, 根据CREB5基因表达值的大小对大肠癌的相关分子事件进行了富集分析, 发现这些分子事件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根据CREB5能够和c-Jun结合成为异二聚体的特点, 联合分析转录因子AP-1结合位点的富集情况, 筛选出在CREB5基因高表达组中表达上调、具有AP-1结合位点、且属于癌症通路的基因16个, 这些基因所构成的分子网络与细胞迁移功能类相关度最高。细胞迁移功能类主要由5个基因——CSF1R、MMP9、PDGFRB、FIGF和IL6所构成, 因此CREB5可能是通过调控这5个关键基因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散发性大肠癌组织及粪便脱落细胞p53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肠癌组织及粪便脱落细胞中 p5 3蛋白表达对大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采用 S- P法对 38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的 30例患者的粪便脱落细胞 p5 3蛋白进行检测。大肠癌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9.47% (15 / 38) ,p5 3蛋白阳性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P>0 .0 5 )。粪便脱落细胞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6 .6 7%(11/ 30 ) ,脱落细胞与相应患者的癌组织中的 p5 3表达一致率为 83.33% (2 5 / 30 )。表明粪便中脱落细胞 p5 3蛋白的表达忠实反映了相应癌组织的 p5 3突变情况 ,对其检测有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及筛查的无创分子途径。同时表明粪便中脱落细胞核保持了肿瘤抗原决定簇的主要结构及生物特征 ,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是可行的 ,为进行脱落细胞核其它肿瘤标志物或其它生物研究奠定了可行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属于印迹基因,它的表达产物IGF2对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IGF2印迹丢失(loss of imprinting,LOI)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在大肠癌中,IGF2印迹丢失尤其明显。最近的研究证实,IGF2印迹丢失可以作为大肠癌发生危险性的分子标记。本文对IGF2基因及大肠癌印迹丢失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研究能够指导临床治疗,对研发新药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表达谱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表达谱差异数据进行功能富集,研究了大肠癌转移前的早期原发肿瘤的转录调控特点以及远隔器官转移后的大肠癌的转录调控特点,筛选出了部分能够受到多重调控并在转移后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关键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构建出转移后关键基因相互作用调控网络,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常规体检者和明确诊断的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进行多肽谱分析,统计分析获得大肠癌特异血清多肽峰,为大肠癌的分子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1)收集研究对象外周非抗凝血并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将非抗凝血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并保存;2)用Dynabeads RPC18磁珠分离提取血清蛋白质,Bruker UltraFlex TOF/TOF采集信号并用分析软件Clinprot tools 2.2(Bruker)分析筛选出大肠癌血清显著差异峰;3)用SPSS13.0分析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人多肽峰的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多肽对形成大肠癌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共获得111名健康人和94名大肠癌患者的血清多肽峰信息,其中109名健康人和91名大肠癌患者同时具有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筛选出差异多肽峰105个,其中76个多肽在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人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P0.05)的有:年龄,质荷比(m/z)分别为1061.10、1213.09、1607.32、1867.02、1897.95、2011.67和5078.81的七种多肽。结论: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可高效、精确地筛查血清多肽。大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多肽存在差异,筛选得到的质荷比(m/z)分别为1061.10、1213.09、1607.32、1867.02、1897.95、2011.67和5078.81的七种多肽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索左侧大肠癌和右侧大肠癌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为左右侧大肠癌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提供功能基因组学上的依据。方法:以左右侧大肠癌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取组织总蛋白,依次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凝胶图象分析,质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左侧大肠癌和右侧大肠癌的二维电泳图谱,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得到左侧大肠癌与右侧大肠癌的差异表达蛋白共有16个,其中左侧大肠癌中表达增加的蛋白有10个包括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1,78 kDa葡萄糖调节蛋白,抑制素,热休克蛋白60,含硫氧还蛋白域的蛋白5,T-复合蛋白1ε亚单位,应急蛋白70,异柠檬酸脱氢酶,蛋白质二硫化异构酶A3,巨噬细胞加帽蛋白;左侧大肠癌表达降低的蛋白6个包括ATP合成酶β亚单位,延伸因子1-delta,热休克蛋白β1,载脂蛋白A-Ⅰ,转甲状腺素蛋白,热休克蛋白β6。结论:左侧大肠癌和右侧大肠癌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是左右侧大肠癌生物学性质差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筛选了与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的关键基因,以探索这些基因所参与的信号调控网络.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对大肠癌相关表达谱数据GSE17538使用显著性分析软件SAM3.01对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的基因进行筛选,得到了与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的基因235个.对这235个基因进行以下筛选和分析:首先对235个基因进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富集分析,筛选含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数目大于7个的基因,再将这些基因与大肠癌上调基因集取交集,最后将筛选出的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及网络调控分析,明确这些基因与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及在大肠癌细胞信号调控网络中所参与的信号网络.通过上述分析筛选出的与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受转录因子调控较多,且在大肠癌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6个,分别为STX2,PODXL,KLK6,GRB10,EHBP1和CREB5.这些基因所参与的信号调控网络与大肠癌转移相关信号通路相关.大肠癌患者生存期与大肠癌转移密切相关,生存期相关的6个基因通过调控大肠癌转移相关信号通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大肠癌腺癌细胞株HT-29鸡胚尿囊膜移植模型建立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其血管生成的特征。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人大肠癌腺癌细胞株HT-29接种于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影响大肠癌鸡胚移植模型瘤体成活的因素、瘤体生长特征和血管生成情况。结果建立了人大肠癌CAM移植模型。移植模型瘤体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生成作用。结论该模型易于复制,能动态观察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过程,可用于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药物筛选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90 例大肠癌组织中CD15、溶菌酶(LZM) 和p53 的表达。结果显示大肠癌中CD15、LZM 和p53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 、70.0% 和57.8% 。CD15 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类型和LZM 表达无关。LZM 和p53 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类型有关(P< 0.05)。p53 表达与CD15 和LZM 表达相关(P< 0.001)。CD15、LZM 和p53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P< 0.05)。本文揭示CD15、LZM和p53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具有独立或相互影响作用, 其相互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因此认为联合检测CD15、LZM 和p53表达状况, 是判断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和预测预后的良好指标。同时也为利用不同基因变化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探讨治疗和预防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ABC法对62例大肠癌区、癌移行区及癌旁区组织内P53和PCNA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53蛋白在大肠癌区阳性率占61.3%(38/62)、PCNA蛋白阳性率占71.0%(44/62)、阳性结果均位于癌细胞核内,P53蛋白阳性的癌细胞,少部分为核浆型。P53及PCNA蛋白联合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发展相关密切,并互相协同致癌,对大肠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影响较大,为大肠癌病变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信息,对手术切除缘范围和评估大肠癌转移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大肠癌微转移,对于延长患者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已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 mRNA的表达,以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 mRNA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26.7%(16/60),引流静脉血阳性率48.3%(29/60),引流静脉血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5)。(2)大肠癌引流静脉血中CEA mRNA在肿瘤大于5厘米者、Dukes C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转移者、浸及浆膜者比外周静脉血更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手术前后引流静脉血CEAm RNA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引流静脉血微转移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的早期阶段,引流静脉血CEA mRNA的表达能更早期反映出大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发生,引流静脉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是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手术对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大肠癌微转移,对于延长患者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已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以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mRNA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26.7%(16/60),引流静脉血阳性率48.3%(29/60),引流静脉血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5)。(2)大肠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在肿瘤大于5厘米者、DukesC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转移者、浸及浆膜者比外周静脉血更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手术前后引流静脉血CEAmRNA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O.05),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引流静脉血微转移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的早期阶段,引流静脉血CEAmRNA的表达能更早期反映出大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发生,引流静脉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是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手术对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研快讯     
《生物磁学》2014,(24):I0001-I0008
《细胞-免疫》:解读大肠癌发病的免疫机制 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黄建教授的团队联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严峻教授研究发现:肠粘膜下固有的16T17细胞介导了结直肠癌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该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来招募体内的免疫抑制细胞,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大肠癌的防治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日前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发表于《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相关抗原LEA的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LEA在大肠癌患者的血清学中诊断价值。本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应用抗人大肠癌单克隆ND-1对大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进行了LEA抗原水平的检测,以及与CEA抗原水平检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EA在大肠癌患者血清学诊断的阳性率为68.7%,正常人为3.1%,CEA分别为56.6%和6.25%,在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中Dukes(A B)期LEA的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CEA的36.1%,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发现,大肠癌患者血清中LEA水平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高、中、低分化的大肠癌患者的血清中L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8%、78.6%和11.8%,CEA则分别为71.1%、60.7%和17.6%。LEA在早期癌的阳性率为66.7%、晚期癌为70.2%,CEA分别为36.1%和72.3%。由此可见LEA在对人大肠癌患者血清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比CEA高,LEA对于高、中分化大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