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四乙酰基植物鞘氨醇(tetraacetyl phytosphingosine, TAPS)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天然护肤品原料,经去乙酰化后生成的植物鞘氨醇可作为前体合成保湿护肤品神经酰胺,因此广泛应用于护肤化妆品行业。非常规酵母威克汉姆西弗酵母(Wickerhamomyces ciferrii)是已知的唯一可天然分泌四乙酰基植物鞘氨醇的微生物,目前已成为四乙酰基植物鞘氨醇工业生产的宿主。本文介绍了四乙酰基植物鞘氨醇的发现、功能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单倍体筛选、诱变育种和代谢工程改造威克汉姆西弗酵母高产四乙酰基植物鞘氨醇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实现四乙酰基植物鞘氨醇工业生产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硝酸盐和硫酸盐的同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吸收硝酸盐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还原代氨。硝酸盐还原成的氨或直接从个外界吸收的铵盐的氨进一步同化成全内多种有机含氮化合物。植物吸收硫酸盐后,经过活化,还原,参与含硫氨基酸等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催娩克氏菌(Klebsiella oxytoca)的不同菌株(耐氨固氮型、野生型、不固氮型)对杯栽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发现耐氨固氮菌可分泌某种植物生长促进物质。此类物质可被阳离子树脂吸附,在80℃下活性不受影响。在适宜浓度下,可使水稻秧苗的根重和苗重增加30%。  相似文献   

4.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不仅细胞膜含有比脂多糖更疏水的鞘糖脂,而且具有高效的代谢调控机制和基因调控能力,使其在威兰胶合成、环境修复和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国内在鞘氨醇单胞菌代谢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无新突破。本文主要综述了鞘氨醇单胞菌的系统分类、基因组学、基因调控机制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从基因层面分析鞘氨醇单胞菌产威兰胶的合成机制,为后续鞘氨醇单胞菌高密度发酵、工业化生产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便进一步发掘其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耐氨固氮菌分泌物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催娩克氏菌(Klebsiella oxytoca)的不同菌株(耐氨固氮型,野生型,不固氮型)对杯栽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发现耐氨固氮菌可分泌某种植物生长促进物质,此类物质可被阳离子树脂吸附,在80℃下活性不受影响,在适宜浓度下,可使水稻秧苗的根重和苗重增加30%。  相似文献   

6.
小麦拔节和抽穗期喷施植物动力2003(PP2003)能显著提高花后根系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氨酶活性及根系活力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抑制丙二醇含量的增加,从而延缓了花后小麦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及诱发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壳聚糖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诱导植物抗病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壳聚糖对植物氨同化关键酶具有明显的生理调节功能,可以提高植物同化NH4 的能力,有利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积累,改善植物的营养品质及园艺性状;并能迅速激发植物的防卫反应,启动植物的防御系统,有效地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同时通过壳聚糖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壳聚糖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顶菊入侵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植物通常会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而影响到土壤养分循环以及物种之间的竞争格局。研究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仅可以评估其对入侵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为探明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入侵植物黄顶菊对入侵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入侵土壤(CK)、入侵地根围土(BS)和入侵地根际土(RPS)土壤AOB主要为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 sp.)、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不可培养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其中,亚硝化螺菌群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为各样地的优势类群。各样地AOB的Shannon指数(H)变化趋势为:RPSCKBS,土壤硝化潜势变化趋势与之一致,而影响H的关键理化因子分别是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黄顶菊入侵降低了BS的AOB活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暗示黄顶菊可能通过加速自身根际氮素周转实现其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9.
阴沟肠杆菌Tn5—nif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nifA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的生组质粒PBF101带有阴沟肠植菌E26固氮基因nifA片段,该质粒具有广泛宿主范围接合转移特性和转座子Tn5的转座作用。验证了E26nifA产物能激活肺炎克氏杆菌nifH启动子的表达。解除氨对固氮酶合成的阻遏作用。发现当PHF101引入自生固氮催娩克氏杆菌NG13后,可观罕到固氮酶的组成型生成,同时在39℃高温条件下的细菌仍能检测到部分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10.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是连接植物初级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催化苯丙烷类代谢第一步反应的酶。综述植物PAL基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PAL基因的结构特点、表达特点和PAL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并指出今后对PAL基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以及基因表达印莉萍,刘祥林,林忠平(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中科院植物所北京100044)一引言谷氨酰胶合成酶(GS)是植物同化氨途经中的关键酶,其在氮代谢中所处地位可与碳代谢中的Rubisco相媲美。氨的同化初始发生在GS/GOGAT循环中。在此循环里GS(EC6.3.1.2)与谷氨酸合成酶(GOGAT;EC1.4.1.14)联合将NH转给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  相似文献   

12.
我们利用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启动子(AQ630)和吲哚乙酰胺赖氨酸酯合成酶基因(iaaL)构建了维管束特异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BAL1并导入烟草基因组中。比较了对照植株、转基因植株的幼茎和根外植体在组织培养中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茎外植体的不定芽形成明显受到促进,而转化植株根外植体在不定根发生方面对外源IAA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IMAU 10014对番茄的促生长作用和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效果以及对植株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植物乳杆菌IMAU10014发酵液对番茄种子浸种的方法检测促生长作用以及对番茄苗的叶片喷雾和灌根的方法来测定其作为生防杀菌剂的意义.在菌液浓度为107 CFU/mL,对番茄浸种6-8 h,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及芽长,发芽率达到100%;另外在番茄幼苗接种病原菌后,再由植物乳杆菌IMAU10014做不同处理,病情指数可由47.22分别降至32.41和26.39(防治效果分别达31.36%和44.11%);与植物防御抗病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力都有明显增加.植物乳杆菌IMAU10014作为生物农药防治灰霉病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聚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被认为是当前污水生物脱氮领域最经济的处理工艺,有利于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能源自给。厌氧氨氧化菌是该工艺的核心功能微生物。以厌氧氨氧化菌为主导微生物形成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具有沉速大、污泥持留能力强及对不利环境抵抗能力强等突出优势,是实现厌氧氨氧化工艺最有前景的污泥形态。本论文围绕厌氧氨氧化颗粒,介绍了厌氧氨氧化菌的特性、种类及代谢途径,综述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形成假说及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聚集密切相关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和群体感应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厌氧氨氧化颗粒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厌氧氨氧化颗粒的研究及厌氧氨氧化颗粒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鞘氨醇-1-磷酸(S1P)在植物体内也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ABA介导的保卫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这一途径和异三聚体G蛋白相耦联。文章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的探讨   总被引:96,自引:1,他引:96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peroxi-dase,EC1.11.1.11,ASP)是以抗坏血酸为电子供体的专一性强的过氧化物酶[3,8],主要存在于植物叶绿体和胞浆中[3,7],一般用愈创木酚作为电子供体测定酚特异性过氧化物酶(PPOD)的方法不能测出其大部分活性。它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氨酶(CAT)、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D)、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D)以及谷联甘肽还原酶(GR)一起构成了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酶系统,旦ASP目前被认为是叶绿体中清除H。0。的关键酶「’,‘j。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文献具体报…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不仅加剧了土壤酸化,扩大了酸性土壤面积,而且严重影响了土壤氮循环。氨氧化过程作为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是全球氮循环的核心环节,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探究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及其功能微生物对完善氮循环机制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中氨氧化代谢途径,对比了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和全程硝化菌(complete ammoniaoxidizers,Comammox)对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的相对贡献,分析了微生物内源功能差异及pH、底物浓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后对氨氧化微生物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研究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流加菌种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很高的容积氮去除速率,现已成功应用于污泥压滤液等含氨废水的脱氮处理,容积氮去除速率高达9.5 kg/(m3·d)。但由于厌氧氨氧化菌为自养型细菌,生长缓慢,对环境条件敏感,致使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时间过长,运行容易失稳,并且不适合处理有机含氨废水和毒性含氨废水,极大地限制了该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了克服厌氧氨氧化工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发酵工业中常用的菌种流加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菌种流加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了该新型工艺在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过程、稳定运行以及处理有机含氨废水和毒性含氨废水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向反应器内补加优质厌氧氨氧化菌种,可提高厌氧氨氧化菌数量及其在菌群中的比例,强化厌氧氨氧化功能。据此研发的菌种流加式厌氧氨氧化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启动,而且可以稳定运行,并突破了有机物和毒物所致的运行障碍,拓展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混合菌直接以NH4 为电子供体,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将NH4^ 、NO3-或NO2-转变成N2的过程。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了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厌氧氨氧化的可能途径、方法及其应用现状,并且讨论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微生物学机理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开发,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氨氧化古菌及其在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Liu JJ  Wu WX  Ding Y  Shi DZ  Chen YX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2154-2160
氨氧化作用作为硝化过程的第一步,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步骤.长期以来,变形菌纲卢和',亚群中的氨氧化细菌一直被认为是氨氧化作用的主要承担者.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氨氧化古菌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并且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在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氨氧化古菌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系统发育特征,对比分析了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氨单加氧酶及其编码基因的异同,综述了氨氧化古菌在水生和陆地等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的作用,同时就氨氧化古菌在应用生态和环境保护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