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朝峰  杨频 《生命的化学》2004,24(2):166-168
液泡作为离子的储存库,对植物基本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子通道是许多离子跨液泡膜转运的途径,液泡膜上存在两种重要的离子通道:快液泡通道和慢液泡通道。该介绍慢液泡通道的特征、金属离子以及小分子对慢液泡通道的调节作用,并简单介绍SV通道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液泡膜H+ -PPase与植物耐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植物液泡膜H^+-PPase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液泡膜H^+-PPase在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液泡膜H~+-PPase与植物耐盐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植物液泡膜H+-PPase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液泡膜H+-PPase在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液泡膜苹果酸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泡是植物细胞贮藏苹果酸重要的细胞器.苹果酸是三羧酸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的中介,是维持细胞渗透压与电荷平衡的关键代谢物,还参与调节植物气孔大小,故苹果酸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液泡膜苹果酸转运蛋白直接或间接控制苹果酸进出液泡,介导液泡与细胞质问苹果酸的运输.液泡膜苹果酸转运蛋白属于钠连接的羧酸盐载体家族,本文重点介绍植物液泡膜苹果酸转运蛋白的性质和功能及其与植物细胞pH值动态平衡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植物液泡膜水通道蛋白(tonoplast intrinsic proteins, TIPs)是植物体内水分子和一些小分子溶质跨液泡膜运输的通道。TIPs介导胞内或胞间的水分跨膜运输,在维持植物细胞的水分平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TIPs特异的定位在液泡膜上,长久以来一直被用作不同植物物种和组织中液泡识别的标记物。本综述介绍了液泡膜水通道蛋白的发现、结构、分类以及亚细胞和组织定位、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植物液泡膜水通道蛋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热点,希望能为相关的科研人员在研究液泡膜定位的水通道蛋白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提取大麦叶片液泡膜微囊的两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用两相法提取大麦叶片液泡膜微囊的技术,证明用此法获得的膜微囊制剂中叶绿素含量很低,基本直不影响液泡膜H^+-ATP酶和H^+-PPi酶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问 :液泡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吗 ?答 :液泡不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 ,只不过是植物细胞的液泡较大、液泡之间差别也较大 ;而动物细胞的液泡较小、液泡之间差别也不显著 ;或有的动物细胞的液泡不明显。因而课本里的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上不画上液泡。但不能说动物细胞没有液泡 ,更不能说液泡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早在 30年代已提出了液泡系的概念 ,它包括高尔基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体、自体吞噬泡、残质体、胞饮泡、吞噬泡、糊粉泡、中央泡、收缩泡等。现在认为凡是由膜包围的小泡或液泡都可算做液泡系内 ,它们是动植物细胞的组…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培养4d,24d和KCl诱导的材料分离液泡,对这3种液泡进行了蛋白质、还原糖和藻青蛋白测定,结果表明,3种物质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培养4d的材料液泡中各物质含量低,培养24d的材料液泡中物质含量升高,KCl诱导的液泡中含量下降,液泡中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在3种液泡中依次升高。这一结果说明,培养4d,液泡处于初期阶段,培养24d,液泡处于充分发育阶段,KCl诱导液泡为衰老阶段。随着细胞发育,液泡的生理作用提高。  相似文献   

9.
关于液泡的起源与发育目前存在多种看法,Mesquita(1969)认为是由粗糙型内质网膨大形成液泡前体,然后发育成液泡,Bowes(1965)则认为根的分生区细胞液泡来源于内质网,而非分生区细胞的液泡则来源于线粒体或质体的降解;Sitte(1961)认为液泡由部分细胞质溶解后形成液泡膜  相似文献   

10.
植物液泡是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防御必要细胞器。细胞中有不同类型的液泡,执行不同的功能,如蛋白质降解、更新、解毒、代谢物储存和离子稳态等。随着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将有助于鉴定液泡蛋白质组分及了解液泡膜上的一些特异载体和通道转运过程。本综述将从液泡功能,液泡蛋白质及液泡膜蛋白的提取、纯化,植物液泡蛋白质组及膜蛋白质组的研究,液泡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鱼腥藻7120(Anabaena sp.PCC7120)在含0.1mol/L NaCl的条件下培养4d,90%以上细胞液泡化。若在正常条件下培养,1个多月之后部分细胞开始液泡化,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液泡化细胞比例逐渐提高。液泡化藻丝材料在玻片上经手指轻轻施压,细胞破袭,液泡从细胞破裂处释出。所释放液泡完全透明,大小不等,可在相关显微镜下显示,个别液泡可弹至细胞外远外。无机盐诱导的液泡化和细胞衰老引起的液泡化之间具有明显的平行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花色苷被摄入液泡的原因、花色苷在液泡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对植物细胞的着色效应。花色苷在植物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液泡里是为了解除其对蛋白质和DNA等细胞功能分子的毒性。花色苷的液泡区隔化是花色苷在植物细胞中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在大多数植物中,花色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溶解在液泡里。但是,花色苷也能在液泡里形成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划分为花色苷体和花色苷液泡包涵体两类。花色苷体由膜包裹,其形成是液泡中小的有色囊泡逐渐合并的结果,发育完全的花色苷体为典型的球状、具比液泡更深的红色;液泡里的花色苷体具高密度,呈现为含高浓度花色苷的不溶性小球;花色苷体的存在可导致液泡的强烈色彩。花色苷液泡包涵体可能具备蛋白质基质,既无膜包裹又无内部结构,其形成是转运进液泡的花色苷与蛋白质基质结合的结果;液泡里的花色苷液泡包涵体形状不规则,象果冻;在花色苷液泡包涵体中,花色苷可能通过氢键连接于蛋白质基质的一个有限空间位点;花色苷液泡包涵体被认为是液泡中花色苷的"陷阱",优先摄取花色素3,5-二糖苷或酰化的花色苷;花色苷液泡包涵体的存在可增加液泡色彩的强度并导致"蓝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压片法,渗透冲击法和原生质球法,对14个属的不同蓝藻进行了液泡存在的检查和分离试验,每种蓝藻都检查到液泡,无一例外。其中鱼腥藻、念珠藻、项圈藻、席藻、简孢藻等都能形成液泡化原生质球,原生质球低渗破裂释放液泡,液泡得率极高,不同种的液泡都耐低渗。因此,本研究证明液泡在蓝藻中的存在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14.
韩善华  张红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8):1512-1516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根瘤侵染细胞中液泡内含物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早期发育侵染细胞的液泡中只含有少量的纤维状物质。随着细胞的发育,液泡不断变大,液泡中的纤维状物质和膜状物质越来越多。在中央液泡形成后,液泡中的纤维状物质逐渐减少,类细胞质、泡状和膜状物质明显增多,它们常由一层来自液泡膜的膜包围,其形状一般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液泡内含物的大量出现可能与红豆草及其根瘤具有高度的抗旱件有关。  相似文献   

15.
莲子叶叶肉细胞液泡的类型,来源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子叶发育期间叶肉细胞液泡系变化巨大。发育阶段Ⅰ时,液泡系为具一些单个小液泡的分生细胞型。1—2天后,进入发育阶段Ⅱ,这时中央大液泡形成,液泡系转变为分化细胞型。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小液泡。新液泡的来源和发育是多样的:可由(1)核外膜起泡、断落、扩大形成;(2)高尔基体端部膨大、断落、扩大形成;(3)管状粗糙型内质网任意部位出芽或端部膨大,脱掉核糖体,断落、变形形成;(4)质膜内陷,吞并部分细胞质或营养液形成;(5)中央液泡被原生质丝分割等方式形成。在发育阶段Ⅱ和Ⅲ期间新生液泡大分小合,形成许多平均直径为0.4—1.2μm,形态各异的液泡群。它们各自发育成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壁旁体、自体吞噬泡和胞饮液泡等。在后继发育中,一些液泡转变为蛋白体和脂肪体。本章论证了莲子叶的液泡系具有同双子叶植物子叶液泡系相似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箭舌豌豆根瘤液泡中细菌周膜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善华 《微生物学报》1995,35(5):381-385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幼龄箭舌豌豆根瘤侵染细胞的细胞质较少,中央是一些体积较大的液泡。细胞质中侵入线经常可见,由侵入线释放出来的细菌均有细菌周膜。这些细菌只位于细胞质中,不出现在液泡里面。成熟根瘤中的侵染细胞与此不同,它们中有大量的成熟侵染细胞,细胞质丰富,里面充满大量细菌,中央常有一个大液泡。当中央液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位于其附近的细菌可通过液泡膜内吞、液泡膜与细菌周膜融合及液泡膜破裂3种途径进入液泡,后一种途径常伴有寄主细胞质。液泡中的细菌绝大部分裸露在外,只有个别细菌具有细菌周膜且多位于液泡膜的破损处附近,因此细菌周膜可能是原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17.
胁迫反应中的液泡膜H^+—ATPas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要阐述植物细胞液泡膜上V型H+-ATPase的基本结构和一般特性的基础上,介绍在胁迫应答中,该酶通过改变分子结构,调节其功能及其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以及液泡膜V型H+-ATPase在植物抗逆生理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液泡的活体标记是研究保卫细胞液泡动态的前提.结合作者的研究,介绍了利用丫啶橙 (acridine orange, AO)、Lysotracker Red DND-99、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 FDA)、2', 7'-二(羧乙基)-5(6)-羧基荧光黄(BCECF-AM)以及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转基因等活体标记保卫细胞液泡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AO可以方便和快捷的标记保卫细胞液泡; FDA标记可以显示液泡的边界, 也可以用于保卫细胞液泡的标记.利用转染GFP融合基因的方法也是标记保卫细胞液泡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鱼腥藻Anabaena PCC7120原生质球和液泡的同步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和真菌的液泡,都是通过原生质体途径被分离后才得以深入研究.要分离蓝藻液泡,首先要求制备蓝藻原生质体(球),而这一技术在蓝藻方面长期不过关.最近十年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先后在蓝藻原生质球制备1、培养再生和融合2等方面获得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导致了蓝藻液泡的重新发现3.所发现的液泡由无机盐诱导产生,经电镜检查为单位膜所包围,故确定为液泡.借助较为成功的原生质球制备技术,首先分离了无机盐诱导形成的液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分离了非诱导液泡4,在分离非诱导液泡的试验过程中发现了原生质球和液泡的同步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有真核细胞都含有一套由多种细胞器组成的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高尔基体(Golgi)、反式高尔基体网络(trans-Golgi network, TGN)、液泡前体/多囊泡体(prevacuolar compartment or multivesicular body, PVC/MVB)和液泡(vacuole)或溶酶体(lysosome).这些细胞器在有序调控下被准确和高效地生成,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在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植物内膜系统细胞器的生物发生及功能方向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学者在植物蛋白运输领域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随后以液泡前体/多囊泡体为例,重点介绍了其鉴定及由其介导的植物液泡蛋白转运,接着详细阐述了由内体蛋白分选转运装置(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 ESCRT)介导的多囊泡体生物发生的分子机制,并着重介绍了植物特异的ESCRT组分FREE1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此外,近年来我国学者采用前沿的全细胞电子断层扫描技术,首次对植物根细胞内膜系统进行了精细的三维结构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由多囊泡体成熟转变成液泡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液泡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最后,本文对当前植物细胞器(包括多囊泡体和液泡)的生物发生和功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此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