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暑假南京大学傅贻训先生由青岛带回一些由尖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her-zensteini)和舌鳎(Cynoglossusrobustus)采得的寄生线虫,经鉴定后是牙鲆逆盲肠线虫(Contracaecum(Erschovicaecum)paralichthydisYamaguti)。该种系 Yamaguti 于1941在日本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胃内发现,原始的描述较简单,附图亦较少,且缺少雄虫的  相似文献   

2.
1985年8月21日,我们在青海果洛州2只大鵟(Buteo hemilasius)小肠检得带科Taeniidae(虫条)虫7条,经鉴定为兀鹰支带(虫条)虫。测量单位mm。 兀鹰支带(虫条)虫Cladotaenia (Cladotaenia) vulturi Ortlepp,1938。 虫体呈带状,全长125—140,宽1.995—2.100。头节小,大小为0.42;有两排钩和四个圆形吸盘,吸盘直径为0.21。未成熟节片长度大于宽度,长0.6480—2.2050,宽0.0972。成熟节片宽度大于  相似文献   

3.
1979年我们在江苏南通地区从黄鮟鱇Lophius litulon(Jordan)的小肠中检获到两种寄生线虫,经鉴定其中之一为海对盲线虫Contracaecum marinum(Linnaeus,1767) 本种系我国首次发现,在国外已知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相似文献   

4.
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图文简要记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的形态特征.这是该虫雄蜂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孙世春  许苹 《动物学杂志》2018,53(2):249-254
耳盲属(Ototyphlonemertes)是一类体型细小、具平衡囊、于海洋沙间隙生活的特殊的纽虫,在全球沿海、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广泛分布,但在中国沿海尚无报道。近年在青岛(36°03′N,120°21′E)潮间带粗沙中采到了耳盲纽虫标本,经形态鉴定包含长座耳盲纽虫(Ototyphlonemertes dolichobasis)和马丁诺夫耳盲纽虫(O.martynovi)两种。长座耳盲纽虫过去仅在模式产地日本大土湾发现,与原始描述相比,青岛的标本个体较大,针座及主针略小,但针座长与针座宽、主针长与针座长的比例与原始描述一致。青岛的马丁诺夫耳盲纽虫标本与原始描述形态一致,唯个体较小,其头触毛公式与在越南文峰湾报道的近似种Ototyphlonemertes cf.martynovi不同。标本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箒虫动物(Phoronida)生活在海洋中,种类很少。这一门动物迄今仅发现两属(Phoronis和Phoronopsis)15种。我国至目前为止,仍未见有记载。 1961年2月18日和1962年2月8日,作者在厦门鼓浪屿潮间带低潮区进行采集时,曾发现了一种箒虫(Phoronis)。1963年3月28日,张炳西同志也在鼓浪屿采到一个标本。最近查阅文献,始确定以前所采到的标本均为澳大利亚箒虫(Phoronis australis Haswell),这是我国首次记录。 我们所采到的标本,最大的体长达93毫米,躯干部最大的直径为5毫米。体不分节而极细  相似文献   

7.
寄生于鸟类的食道和胃,文献记载分布于巴西和巴拉圭等地。我们发现于我国云南德洪专区的鸢(Milvus korschun govinda)和黑颈鸬鹚(Phalacrocorax niger)的食道和胃内,为我国新记录。 虫体乳黄色。体表角质层具有很密的横纹。头端具有6个唇瓣,主唇和间唇各3片,无齿状栉梳。雄虫体长14.05—18.70毫米,宽0.58—0.64毫米。主唇宽0.11—0.12毫米,高0.087—0.112毫米。  相似文献   

8.
柱头虫一名玉钩虫,为脊索动物门中原索动物内肠鳃亚门(或称半鳃类;或隐鳃类中一种为数不多的典型代表动物,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时的一项珍贵资料,在目前世界上也是一种较稀少的动物。去年暑假我们在海南岛稜水县新村港海边发现有柱头虫,并采得40多条。这种虫体呈蠕虫状。长约有一米左右(其中吻长1—2厘米,领长1—2厘米,躯干长90—100厘米左右),色黄,体壁非常粘滑,且含有如三碘甲烷(即黄碘iodoform)的臭气。虫多分布在低潮线下,埋在砂泥中生活,穴形像漏斗,其周围常有多  相似文献   

9.
苔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为典型的固着型动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约4000种,我国报道了199种。苔藓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污损生物的组成部分,我国渤海海域分布有15种。淡水苔虫的种类很少,只有几十种,我国已记录11种,分布在北京、杭州、沈阳、南京等?..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丽虫齿科Calopsocidae在中国及越南的分布,并记述该科1中国及越南新记录种:背突丽虫齿Calopsocus infelix (Hagen)。该种头橘红色,胸部黄褐色,腹部紫色。翅宽,微革质,两面均布满毛。雌虫生殖突发达,外瓣具刚毛。  相似文献   

11.
三叠纪奥氏虫科有孔虫在云南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永胜发现奥氏虫科(Oberhauserelidae)Oberhauserela及Kolmannita的5个种,其中O.fuchsisp.nov.更接近后世的抱球虫类,为探讨浮游有孔虫起源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根据此科的已知种及其它种类含化石地层应属三叠纪晚诺利(瑞提)期。  相似文献   

12.
绿盲蝽雌虫的浸提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苏建伟  陈展册  张广珠  戈峰 《昆虫知识》2010,47(6):1113-1117
采用浸泡法和气质联(GC-MS)用对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ür雌虫不同部位的浸提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确定10种成分为绿盲蝽雌虫的浸提物中的主要组分,包括醇类,酸类和酯类。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有反-2-丁酸己烯酯、反-2-己烯醇、丁酸、顺-3-己烯醇、丁酸己酯。绿盲蝽雌虫在完成性召唤活动后,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反-2-己烯醇的含量都明显减少,其中反-2-丁酸己烯酯从召唤前的7200ng减少到召唤后的250ng,表明在绿盲蝽雌虫性召唤活动中,有大量的反-2-丁酸己烯酯释放到体外。比较绿盲蝽雌虫的不同部位的浸提物的组分发现反-2-丁酸己烯酯主要存在于虫体胸部,占总量的89.75%,且反-2-己烯醇也主要存在于胸部。因此推测反-2-丁酸己烯酯可能是绿盲蝽雌虫的性信息素成分或组分之一,并主要由胸部内的腺体分泌。  相似文献   

13.
1985年Ⅳ月,许荣满和刘增加在《动物分类学报》第10卷、第2期发表了釉黑瘤虻新种雌虫,但末发现雄虫。作者于1987年6月在一林区山坡草地采到雄虫,现报道如下: 雄虫 体长12毫米,翅长10毫米,釉黑色。 头部 眼黑色,具黑色短毛,无眼面和小眼面之分。在眼面下部的1/3处,具三条宽的紫色带(新鲜和回潮);亚胛凸起,釉黑发亮,表面具横皱纹;口具黄白色毛;触角柄节亮黑色,略膨大,呈卵形,表面着生黑色长毛,其长接近直径的1.3倍;梗节短,长约为直径的0.5倍,棕色,表面具有黑色长毛;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本中心收集的甲虫中,发现一雌性柳吉丁虫Scintillatrix ramirochiana(Obenber-ger)成虫,已知分布于日本北海道、本州高海拔地区,是各种柳树和深山红杨的害虫。标本体长15.5mm,前胸背板和鞘翅缘金色,最外缘有极细的绿色边。体背刻点明显,纵沟比S.chinga-nensis(O.)(分布日本、朝鲜、中国)和S.pretzosa bellula(L.)(分布日本)的深。触角第2节近球形,第三节长度为第2节的1.5倍以下,第4节长度为第2节的1.5倍以上(不到2倍)。前胸背板基部最宽。腹端节腹面成近圆弧形的内凹(1♀,1982.VI.20,辽宁山区吕王,1,033米)。辽宁首次发现柳吉丁虫…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质联用和嗅觉仪对分部解剖的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雄虫体外挥发物进行鉴定和生测。结果表明:绿盲蝽雄虫浸提物中的主要组分有13种,包括醇类、酸类和酯类。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有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己醇。绿盲蝽雄虫从交配不活跃期进入活跃期,其体内的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己醇的含量都明显变化,其中丁酸己酯和反-2-丁酸己烯酯明显增加,而己醇的含量减少,表明绿盲蝽雄虫在交配活跃期,可能有大量的丁酸己酯和反-2-丁酸己烯酯释放到体外。比较绿盲蝽雄虫的不同部位的浸提物的含量,发现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己醇主要存在于虫体胸部。嗅觉反应测试中绿盲蝽雌虫对丁酸己酯和反-2-丁酸己烯酯有明显的趋性,同时含量很少的丁酸庚酯对雌虫有明显引诱作用。因此推测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丁酸庚酯可能是绿盲蝽雄虫释放到体外的挥发性引诱成分,并主要由胸部内的腺体分泌。  相似文献   

16.
内蒙地区发现人体粪类圆线虫为本地区的首次记录。国内亦无在人体粪类圆线虫的寄生世代发现过雄虫。国外早年虽有三例人体寄生的雄虫报道,但皆因形态与自生雄虫无异,而未被承认。本文在风心病住院病人所留粪便中发现的雄虫,其外形与自生者无异,但口腔较自生雄虫明显,同样涂片检查多次,只见寄生性的雌虫及幼虫,均未发现自生性雌虫。据此,我们确认人体粪类回线虫的寄生世代是有堆虫,本文并阐述了论据。  相似文献   

17.
原端齿鲨在中国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端齿鲨 (Protacrodus) 以往只见于德国和美国的上泥盆统中,这次从苏北油田钻孔岩样中发现的一枚牙齿具有该属之主要形态特征,经比较,确定其为—新种——Protacrodus orientalis sp. nov. 此新种在齿冠各齿头的嵴突数、齿冠的高宽比以及齿根表面血管神经通孔的排列形式等方面均有别于欧美的已定种.  相似文献   

18.
旋齿鲨化石在中国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62年浙江博物馆魏丰同志寄来我所一块齿化石,系采自浙江长兴县上二迭统上部的长兴灰岩中。据我们观察,属于旋齿鲨科。旋齿鲨类的研究,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北美、欧洲、澳洲西部、亚洲都有过发现。有关这类化石的论文已发表了将近二百篇,其中包括很有影响的卡尔宾斯基关于旋齿鲨(Helicoprion)的专著(1899)。本世纪前半期的古鱼类学家中很多人都研究过这类化石,共描述了11个属,约包括30个种,对这类化石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作了详细研究,对这类化石在动物身体上的部位以及它们的系统位置、分类、演化过程等也都作过一  相似文献   

19.
雪雁据文献记载在中国为偶见冬候鸟,且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发现。本次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重新发现,并越冬66天。二个月观察表明:雪雁在此越冬情况良好。查阅有关文献,暂确认为偶见冬候鸟。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产自昆明高楼房的寒武纪早期关山生物群中的葫芦虫化石,这是该类动物在全球的第三例化石记录。葫芦虫化石在关山生物群的发现对了解该类动物以及寒武纪动物群生态和演化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