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将今论古原则,通过对古今介形类的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总结出介形类的结构、形状、大小、凸度、腹平面等与水体环境的关系,建立辽河断陷陈家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介形类的生态特征;结合腹足类、藻类的生态及沉积特征建立沙河街组三段生物相,以之为主要依据,对沙河街组三段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各时期生物相的分布范围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生物群体随构造活动、湖泊水体环境而改变,而不断的迁移、演化,从爆发性的发生、繁盛,到灭亡,反映出断陷湖泊由扩张到收缩的演变过程:湖泊水体中心区(包括深水区)早期至中期,由西部缓坡带向东部陡坡带迁移;中期至晚期,湖泊水体中心区向洼陷中心区、向南部收缩。利用古生物研究可以提高对断陷湖泊沉积环境研究的精细程度,了解断裂活动控制断陷盆地湖泊及生物群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的七个介形类化石新种是从山东济阳坳陷北部数百口井的上万个样品中获得的。这些新种分别发现在本区下第三系孔店组(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渐新统)的泥质岩地层。样品来源于钻井的井壁取芯和岩  相似文献   

3.
中国陕西中三叠世中蝎蛉科三新属新种(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中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4属4种,其中包括3新属4新种:Longifurcula hejiafangensi gen.et sp.nov,Ladinochorista lata gen.et sp.nov.,Allochorista erdosensis gen.et sp.nov.,Itaphlebia tongchuanensis sp.nov..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岩和页岩.这些新属、种系陕西昆虫群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动物群、陕西生物群的一个类别).根据前人的植物、孢子、双壳、叶肢介、介形虫、昆虫化石等的研究结果,铜川组的时代划归中三叠世,相当于欧洲中三叠世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3个钻井剖面412个沟鞭藻样品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较丰富的沟鞭藻化石。根据沟鞭藻化石丰度、分异度变化以及特征性的环境指示种,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研究区从早渐新世早期海水开始入侵,至早渐新世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沟鞭藻化石数量和种类明显出现低谷,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海退;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沟鞭藻化石较丰富,丰度和分异度增加,海水明显比早中新世沉积时期加深;早上新世早期,指示海侵的化石属种较丰富,反映了温暖浅海的沉积环境;早上新世晚期,指示一种开阔的海洋环境,水体较深;晚上新世早期,沟鞭藻化石属种面貌反映了热带浅海环境,但水体可能比早上新世晚期沉积时要浅;晚上新世晚期,指示海侵的沟鞭藻化石属种达到最繁盛时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斋桑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即为淡水湖泊环境,其始新世至中新世湖相及湖边缘相沉积物产有丰富的轮藻化石。文中建立三个轮藻化石组合:(1)Harrisichara mitella—Peckisphaera zajsanica组合(中始新世早期);(2)Lychnothamnus formosus—Peckichara组合(中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3)Gyrogona aralica—sphaerochara clearus组合(中--晚渐新世)。斋桑盆地轮藻化石出现的最高层位为下中新统且化石稀少,推测系盆地环境日益干旱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3个钻井剖面412个沟鞭藻样品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较丰富的沟鞭藻化石。根据沟鞭藻化石丰度、分异度变化以及特征性的环境指示种,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研究区从早渐新世早期海水开始入侵,至早渐新世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沟鞭藻化石数量和种类明显出现低谷,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海退;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沟鞭藻化石较丰富,丰度和分异度增加,海水明显比早中新世沉积时期加深;早上新世早期,指示海侵的化石属种较丰富,反映了温暖浅海的沉积环境;早上新世晚期,指示一种开阔的海洋环境,水体较深;晚上新世早期,沟鞭藻化石属种面貌反映了热带浅海环境,但水体可能比早上新世晚期沉积时要浅;晚上新世晚期,指示海侵的沟鞭藻化石属种达到最繁盛时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超深水井W22井3 266~3 991 m井段72个样品开展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分析,讨论了该层段的地层划分并确定了其年代。研究层位含有丰富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详细的生物地层学分析显示其属于渐新世。其中,有孔虫分析发现3 390 m以下为早渐新世P18-P21a带沉积、3 380 m以上为晚渐新世P21b-P22带至N4带下部沉积,显示其地层年代为33-23 Ma;而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则揭示出该层位包含了自NP25带底部到NP21带的地层,下渐新统/上渐新统的沉积界限在3 390 m左右, Coccolithus formosus的末现面出现在3 841 m表明钻井3 841 m以深地层年代大于32.92 Ma,但更深地层未发现始新世钙质超微化石,表明底部年龄仍为早渐新世,但推测已经接近渐新世/始新世界限(33.89 Ma)。荔湾凹陷渐新世经历了从陆架浅海到上陆坡半深海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在内蒙古中渐新统中发现的仓鼠化石三属四种 Cricetops minor 新种, Cricetops dormitor, Eucricetodon caducus 和 Selenomys mimicus.这是中渐新世仓鼠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它肯定了三盛公地区产该化石的地层时代为中渐新世;进一步证明了 Selenomys 不是 aplodontid,而是 cricetid,应归入 Cricet■dae 科.  相似文献   

9.
记述直脉蝎蛉科两亚属的两新种和新直脉蝎蛉科1新属、种,并讨论其分类位置.这些新属种是本区独特的地方性类群,对地层划分与对比有一定的意义.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页岩.这些新属种也是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昆虫群(系陕西生物群的一个化石类别).根据陕西生物群的特征,其时代相当欧洲中三叠世拉丁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10.
在临清坳陷堂古5井发现轮藻化石Stenochara和Stellatochara两属7种,证实该区存在三叠世地层。根据地层层序、岩石地层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区亦应存在下三叠统,并建议参照区域方案将该区中、下三叠统红层划分为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二马营组。  相似文献   

11.
距今200万年以前,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为富含介形类、腹足类等水生生物群的淡水-半咸水湖泊.距今约200万年以来,柴达木盆地马海-大红沟凸起的隆升,阻挡了祁连山水系进入三湖坳陷的北斜坡地区.由于该区湖水急剧咸化,多盐-高盐水介形类肥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a)从柴达木盆地西部向东南舌进200km,替代了该地区原先丰富的淡水-微咸水介形类动物群.然而,肥胖真星介未能进入达布逊湖以东和三湖以南的富含淡水-半咸水介形类高分异度种群区.距今约150万年以来,湖水进一步咸化,介形类动物群无法在高度咸化的水体中生存,肥胖真星介在北斜坡地区绝迹.此时的沉积物中频繁出现石膏晶片和石膏层.论文展示了构造活动控制生物群分布的实例.柴达木盆地生物成因天然气起源于富含淡-半咸水介形类动物群的湖相泥岩--烃源岩.地质勘探家的首要任务是圈定生物成因气源岩区.淡水-半咸水介形类动物群分布范围的圈定对生物成因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伊犁盆地为北天山与南天山所夹持的山间盆地(复合型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前二叠纪基底经历了裂谷、坳陷和隆升三个阶段;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大,盆地面积小,稳定性差,地层分布不均,古生物化石较贫乏。通过生物地层研究,石炭系—新近系介形类化石的丰度与分异度均较低,并建立相应介形类化石组合,结合其它门类化石研究,理顺了生物群序列,以及各岩组与化石组合的对应关系,为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古生物依据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Y-8-X井1 338.1~3 086.1 m井段内的110块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发现上部1 338.1~2 075.7 m地层含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而下部2 091.0~3 086.1 m井段化石丰度低或未见。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的存在,识别出NN17带、NN15带、NN11带、NN6带、NN4带和NP25带等6个钙质超微化石末现面事件,由此对该井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认为研究井段的地层时代为晚渐新世—更新世,推测本井缺失了部分中新统沉积。依据钙质超微化石总丰度、分异度及特征性环境指示属或种的丰度变化,探讨了1 338.1~3086.1 m井段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可分为6个演化阶段。从晚渐新世至更新世,经历了海水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过程,其中早中新世早期水深最浅,中中新世—早上新世水体温暖且水深最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报道了发现于伊朗卡尚地区古近系的介形类,计16属6种、8比较种、9未定种及1亲近种。根据介形类化石组合面貌,并结合钙质超微、沟鞭藻和有孔虫化石组合,认为含介形类化石的地层时代为始新世至渐新世,推测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浅海大陆架环境,而且为温暖浅海内陆架。  相似文献   

15.
位于珠江口盆地揭阳凹陷的S1井是盆地东南部唯一钻井,其地层和沉积环境分析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S1井孢粉、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对比分析,确定了所钻地层时代。井段(3 326.5~2 950 m)共鉴定孢粉40属62种,孢粉组合无明显变化,以桤木粉-双束松粉为主,组合与盆地内渐新统珠海组相同。整个分析段3 326.5~2 059.5 m共鉴定浮游有孔虫11属41种,依据标准种首末现事件共划分出P19-N6 5个带或联合化石带。钙质超微化石共鉴定8属24种,划分NP23-NN4共5个钙质超微化石带。综合判定:地层时代为早渐新世-早中新世(~31-18 Ma),渐新统与中新统的界限在2 876.5 m附近。利用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底栖有孔虫的组合来判别该地层的沉积环境,认为揭阳凹陷S1井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均为陆坡深水环境,水深1 000 m。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油田流沙港组下部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28属58种及藻类化石2属3种。通过对比孢子花粉及藻类化石的油源,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并根据各类孢型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中始新统至下渐新统流沙港组暗色泥质岩是北部湾盆地的主力油源岩,中上渐新统涠洲组暗色泥质岩也是该区的油源岩;该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年来国际上海相第三纪地层及所含生物研究的进展、海陆相地层对比的精确、划分方案的变化,蒙古三达河组的地质时代应为早渐新世,而不是原来认为的中渐新世。中国乌兰诺塔尔动物群中已研究过的21属哺乳动物化石,有17属与三达河动物群共有,占马兰塔塔尔动物群总数的81%;33个种中与后者相同或相似的有14个,占43%。这种相似性表明乌兰塔塔尔动物群的时代也应为早渐新世,而不是原来认为的中渐新世。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上第三系油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31属68种。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的研究及其与潜在油源岩中孢粉化石的对比,确定了含油区的油源岩。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油源岩的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渐新统至下中新统干柴沟组和上中新统至下上新统油砂山组应为盆地西部的油源岩系。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温暖半潮湿和半干燥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南部地区早期中生代一些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介形类化石11属、31种,其中一新属、10新种及3未定种。除2属7种属于早、中侏罗统之外,其余皆属三叠系,尤以上三叠统最多,丰富了我国三叠纪的介形类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20.
精确的区域年代地层框架是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动物群演化事件的基础。过去5000万年中亚洲地区发生的最明显陆地哺乳动物群转换事件可能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时期(约34 Ma)。然而由于缺乏连续的地层记录或者对经典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大争议,这一重要转折时期动物群的演变尚不明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塔塔尔地区丰富的最晚始新世–渐新世(白音期、乌兰塔塔尔期与塔本布鲁克期)哺乳动物化石及连续的地层记录为建立该时段区域年代地层框架奠定了基础。基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以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推荐将乌兰塔塔尔剖面作为渐新统乌兰塔塔尔阶的区域单位层型剖面。乌兰塔塔尔阶底界位于克克阿木剖面15.9 m处(33.89 Ma);塔本布鲁克阶底界位于综合剖面98 m处(27.7 Ma),对应古地磁极性年表的C9r,以中华鼠兔Sinolagomys的最低出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