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藨生柱锈菌 Cronartium ribicola、柔软柱锈菌C. flaccidum 及栎柱锈菌 C. quercuum 的134个菌株的锈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点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这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 ribicola 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0.007),暗示本菌侵入并扩散于该地区的历史很短。来自不同寄主的C. flaccidum 和C. quercuum 菌株,均以樟子松上的菌株遗传变异水平最高(He分别为0.154和0.160),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最先起源于棒子松。上述随寄主而异的群 体遗传差异可能是寄生专化性分化在基因水平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中国三种柱锈菌在酶蛋白基因水平上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东升  薛煜 《菌物系统》1998,17(1):32-39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鹿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icola,柔软柱锈菌C.flaccidum及栎柱锈菌C.quercuum的134个菌株的锈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地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构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ribicola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  相似文献   

3.
欧洲中部刺槐种源群体等位酶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欧洲中部及美国收集了18个刺槐种源种子,以2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1个酶系统进行了检测,共发现20个酶位点,其中14个为多态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数为70%。在参加计算的7个酶系统的12个多态性位点中,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和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有效数(Ae)为2.733和1.794,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Ho)和预期杂合度(He)为0.368和0.400,固定指数(F)为0.080,绝大多数位点固定指数为正值。各基因位点遗传参数与12个位点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表明,Fe-6和Lap-a的大部分群体遗传参数(A、Ae、Ho、He等)与平均值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其他位点各项遗传参数和总平均值相关不明显,这些位点的重要性可能比相关性较好的位点更大。德国8个种源群体间遗传距离变化在0.09-0.26之间,来自匈牙利的6个种源之间遗传距离很小,绝大部分均在0.11以下;德国的8个种源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8个种源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在0.09-0.24之间;来自美国的2个种源,与欧洲的种源间的遗传距离在0.09-0.23之间,这一距离没有超出欧洲种源之间的差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8个种源群体的各项遗传参数均高于德国种源,表明这两个国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同时来自这两个国家的种源群体间变异系数变化在2.92%-9.97%,说明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别很小。德国的8个种源群体各项遗传参数相对较低,但群体间变异系数较高,群体间遗传差别较大。以各个国家为群体单位,4个群体间各项遗传参数的变异均较小,变异系数变化在3.861%-5.139%,表明刺槐种源间地理变异模式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西南特有的菊科单种属植物栌菊木10个居群、149个个体、11个酶系统及16个酶位点的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栌菊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特有种中较高,在居群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1.1—1.4,多态位点百分数P=6.3%—43.8%,实际杂合度Ho=0.063~0.250,期望杂合度He=0.043~0.194;物种水平上A=1.6,P=37.5%,Ho=0.143,He=0.14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I=0.902—1.000,杂合性基因多样度比率FST为0.2395。栌菊木居群间分化程度较大,云南南盘江流域碧云寺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明显低于金沙江流域的居群。栌菊木可能是来自冈瓦纳古陆祖先的后裔,可能是古地中海退却以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分化出来的特有属,并且可能由于湿度等生态因子的限制,其分布区未能进一步扩大,仅在南盘江流域形成零散分布。等位酶分析结果还表明栌菊木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建议对遗传多样性较高的金沙江流域的居群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5.
胡卢巴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3份胡卢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种质资源的5个酶系统 24个酶位点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胡卢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75.0%,平均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1.7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52;种源水平上的平均遗传多样性参数:P=70.6%,A=1.87,He=0.422.各种质资源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6;基因流(Nm)的平均值为26.14,表明胡卢巴不同种质资源间基因分化水平低,基因交流频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胡卢巴亲缘关系较近,而国外胡卢巴和国内胡卢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6.
木蹄层孔菌(Fjomes fomentarius)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存在子实体形态不同、寄主范围明显有别的两个类型:小型和大型。用多位点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状况。从两类41个菌株的4种酶系统中检测出9个基因位点,其中8个位点上的绝大多数酶谱型都不为两者所共有,显示两个类型间的基因交流已极少发生。根据酶谱型频率得出两者间的遗传距离D=0.965,属于典型的种间遗传分化。上述酶基因分化证据结合子实体形态的显著差异,提示两类木蹄层孔菌是各自独立的种。两个类型的群体在遗传多样性参数上无显著差异,可能暗示两者在起源演化上的同步性。酯酶系统有2个位点上的酶谱为不同类型所特有且稳定而清晰,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两类木蹄层孔菌的无子实体鉴定。  相似文献   

7.
缙云山特有植物缙云黄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检测了重庆缙云山特有植物缙云黄芩7个居群70个个体的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淀粉酶和酯酶5种等位酶,获得20个基因位点的资料,由此分析了其遗传分化水平。结果表明: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态位点比率P为45.7%,平均每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A为1.46,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205,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52。缙云黄芩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Gst=0.40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741和0.300。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的40.1%来源于居群之间的基因差异,59.9%属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因而对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应保护其较多的居群。  相似文献   

8.
孑遗植物银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泰兴、美国纽约的栽培银杏(Ginkgo biloba)群体和中国3个可能为野生的银杏自然群体(浙江西天目山、贵州务川、湖北大洪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3个引物对5个群体共6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88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0.45%。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裸子植物相比,银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He=0.2408;Ho=0.3599)。贵州务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6.82%,He=0.2089,Ho=0.3087),江苏泰兴栽培群体(PPB=34.09%,,Ho=0.1269,Ho=0.1858)和美国纽约的栽培群体(PPB=23.86%,,He=0.0884,Ho=0.1312)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3个可能的自然群体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1476,Φst=14.26%)。群体间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是人为选择压力和基因流障碍引起的。根据Nei′s遗传距离矩阵分别构建了群体间和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贵州务川群体与浙江西天目山群体优先聚类;美国纽约群体与湖北大洪山群体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为同一野生群体的后裔。通过对银杏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并结合群落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务川银杏群体很可能为野生自然群体。基于银杏群体遗传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建议在自然银杏群体最适生境和遗传多样性最高的贵州务川建立银杏保护区。由于银杏群体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建议3个自然群体间可进行植株和幼苗相互移栽,以提高群体间的基因交流,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银杏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两类木蹄层孔菌在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存在子实体形态不同、寄主范围明显有别的两个类型:小型和大型。用多位点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状况。从两类41个菌株的4种酶系统中检测出9个基因位点,其中8个位点上的绝大多数酶谱型都不为两者所共有,显示两个类型间的基因交流已极少发生。根据酶谱型频率得出两者间的遗传距离D=0.965,属于典型的种间遗传分化。上述酶基因分化证据结合子  相似文献   

10.
湖北海棠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康明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2002,10(4):376-385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的9个野生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12个酶系统29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湖北海棠有25个酶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10个居群发现稀有等位基因,并有11个(37.9%)重复位点;湖北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等位基因平均数A=2.127,多态位点百分率P=74.927,平均预期杂合度He=0.376;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224。与其他苹果属植物相比,湖北海棠具有中等丰富的遗传变异水平。居群间的基因流仅为Nm=0.866,表明遗传漂变是影响居群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Ren GP  Abbott RJ  Zhou YF  Zhang LR  Peng YL  Liu JQ 《Heredity》2012,108(5):552-562
Although 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 in plants is probably more common than previously realized, there are few well-documented cases of homoploid hybrid origin in conifers. We examined genetic divergence between two currently widespread pines in Northeast China,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and Pinus densiflora, and also whether two narrowly distributed pines in the same region, Pinus funebris and Pinus takahasii, might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two widespread species by 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 Our results, based on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of chloroplast (cp), mitochondrial (mt) DNA, and nuclear gene sequence variation, showed that the two widespread species were divergent for both cp- and mtDNA variation, and also for haplotype variation at two of eight nuclear gene loci surveyed. Our analysi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and P. densiflora remained allopatric during the most severe Quaternary glacial period that occurred in Northeast China, but subsequently exhibited rapid range expansions. P. funebris and P. takahasii, were found to contain a mixture of chlorotypes and nuclear haplotypes that distinguish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and P. densiflora, in support of the hypothesis that they possibly originated via 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 following secondary contact and hybridization between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and P. densiflora.  相似文献   

12.
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天然樟子松林种内种间竞争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分析了内蒙古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天然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林内所有胸径大于2cm的樟子松、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和山荆子(Malus baccata L.)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样地中主要的竞争木和对象木均为樟子松和白桦;樟子松的种内竞争强度(0.534)远大于种间竞争强度。随径级的增大,樟子松的种内竞争强度逐渐减小,且与胸径存在幂函数关系CI=A·D^-B。胸径达到30cm后,樟子松种内竞争强度变化不明显。作为竞争木,樟子松对其他树种产生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3.
彰武松、樟子松光合生产与蒸腾耗水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鹏  李玉灵  尤国春  王曼 《生态学报》2012,32(10):3050-3060
本文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性成熟(18a)阶段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wuens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光合及蒸腾指标不同季节日变化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切枝蒸腾法对两个树种叶片气孔蒸腾和角质层蒸腾进行对比测定,评价了气孔开闭敏感性,探讨了两个树种光合生产与蒸腾耗水特性。结果表明:在同样生境条件下,彰武松比樟子松有较大的光合速率(Pn)和较小的蒸腾速率(Tr)。在5月和7月,彰武松的Pn和Tr日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其Pn和Tr“午休”现象均主要受气孔限制;在10月呈单峰型。樟子松的Pn和Tr日变化在整个生长季均呈单峰型,而且,彰武松日光合量(DAP)均高于樟子松,是樟子松的163.4%(5月)、211.1%(7月)和183.6%(10月)。光响应曲线参数表明:在不同月份,彰武松最大光合速率(Pmax)均大于樟子松,且光饱和点(LSP)较高,光补偿点(LCP)较低。在任意被测时刻,彰武松气孔导度(Gs)和Tr都小于樟子松。彰武松具有较小气孔和角质层蒸腾速度,并且在同样干旱条件下,彰武松气孔下陷,其气孔的开闭反应更加敏感。彰武松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约是樟子松的2.29倍。这些结果暗示,彰武松以其高的光合速率和低的蒸腾耗水特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其敏感的气孔开闭机制和旱生叶片结构进而实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速生特性。  相似文献   

14.
树木年轮 (简称树轮 ) 气候学是监测与重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叶树树轮的生长能反馈出气温的变化, 在高纬度地带尤为明显。该文分析了生长在我国最北部的兴安落叶松 (Larixgmelinii) 与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 的树轮密度和宽度的特性。落叶松最大密度、晚材平均密度、早晚材宽度和轮宽都远高于樟子松。樟子松的所有密度变量的样本方差都明显高于兴安落叶松, 宽度变量的样本方差却明显低于兴安落叶松。两树种密度变量的差值年表显著相关, 宽度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落叶松与樟子松的晚材密度的形成受 7、8月的最高温控制。另外, 樟子松的晚材还与生长季节的长短相关。落叶松的年轮宽度对生长季节开始前的温度敏感, 而樟子松的轮宽对气候变量没有很好的响应。结果表明, 落叶松与樟子松的树轮最大密度都与生长季后期的温度显著相关, 两树种的树轮信息对气候变化的重建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Berndt R 《Mycologia》2010,102(6):1437-1449
Puccinia species (rust fungi, Pucciniales, formerly Uredinales) occurring on Berkheya (syn. Stobaea) of Asteraceae are critically evaluated. Puccinia berkheyicola, P. stobaeae var. stobaeae and P. stobaeae var. woodii are recognized as valid species and varieties, while P. berkheyae is relegated to a synonym of P. stobaeae var. stobaeae. Lectotypes are selected for P. stobaeae var. stobaeae and P. stobaeae var. woodii. P. clanwilliamensis, P. garstfonteinii and P. monsfontium are proposed as new species for three rust fungi previously assigned to P. stobaeae; P. berkheyaephila is described as new on B. bipinnatifida. A key to the accepted specie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中9种人工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黑皮油松林、黄波罗林、胡桃楸林、水曲柳林、白桦林、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及附近的农耕地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地土壤不同层次pH值、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林(除蒙古栎林)的土壤趋于中性,针阔混交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黑皮油松林的土壤呈微酸性,蒙古栎林的土壤呈酸性;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全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林地土壤同一层次化学指标整体差异显著(P<0.05).土壤肥力优劣为:水曲柳林>黄波罗林>针阔混交林>胡桃楸林>白桦林>撂荒地>农耕地>樟子松林>兴安落叶松林>蒙古栎林>黑皮油松林,说明阔叶林(除蒙古栎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土壤肥力增加,而针叶林的土壤肥力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嫩江沙地樟子松防风固沙人工林为对象,调查不同发育阶段(24、29、39和43年生)林分的种群结构、林下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所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中均未见更新幼苗.不同发育阶段的樟子松人工林在胸径和高度上有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小径级个体的比例明显降低,大径级个体增多,种群趋于成熟,径级结构除43年生外均呈正态分布.林下物种共计33种,隶属于15科28属,禾本科的狗尾草为林下草本植被的优势种,但其优势程度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林龄的增加,1年生植物的比例减少,多年生植物比例增加;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39年生樟子松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24年生樟子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松疱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0种松树的疱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进行比铰,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单维管束松类的五针松的红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为代表,包括华山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另一是以双维管束松类的云南松疱锈病菌(C. flaccidum)为代表,包括樟子松、油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思茅松等。孢子表面突起的形状及环纹层次是识别这两种锈疱子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10种松树的疱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进行比铰,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单维管束松类的五针松的红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为代表,包括华山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另一是以双维管束松类的云南松疱锈病菌(C. flaccidum)为代表,包括樟子松、油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思茅松等。孢子表面突起的形状及环纹层次是识别这两种锈疱子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樟子松球果、树皮、树叶、木质部4个部位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力、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5个指标,并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评价从樟子松4个部位提取的松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从樟子松树皮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较高浓度下与抗氧化剂(Vc)相差较小;从樟子松球果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也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甚至超过阳性对照抗氧化剂Vc;(2)从樟子松树皮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在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上均为三者之中最高的,但都不超过抗氧化剂(Vc)的抗氧化能;(3)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三者的清除率均为负值,说明该方法测定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存在干扰因素,无法比较三者在这一指标上的能力大小。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