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正>清晨,纳米比亚草原。5岁的黛比骑在母象丽莎的背上,光着脚丫,头发里插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羽毛。"丽莎,那儿!"黛比指着地上的车轱辘印,拍拍母象的大脑门。丽莎心领神会地扇扇耳朵,迈着晃悠的步子,朝着印迹延伸的方向走去。黛比满意极了,她挺起胸脯,像个骄傲的酋长般,用清脆的嗓音大声说道:"老爸老妈,想甩掉我?没门儿!"  相似文献   

2.
犀牛知多少     
正犀牛曾经是一个庞大的支系,在其进化的历史道路上出现的种类不胜枚举,虽然有的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既然曾经存在,人类探究它们就是值得的。犀牛的祖先貘犀属(Hyrachyus),最早出现于早始新世晚期,繁盛于中始新世早期,在中始新世晚期衰退、灭绝。虽然貘犀类存在的时间不长,可分布范围很广,在中始新世它们生活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在晚始新世时,欧洲和亚洲被Turgai海峡分隔,亚洲和北美洲的犀牛为了更  相似文献   

3.
珍贵的犀牛     
古老的生物许多古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继绝灭。然而,犀牛,这种虽不美丽但颇为独特的动物,已存活繁衍五千万年。若保护措施不力,到本世纪末,它也可能会绝灭。十年前,有十几万头犀牛漫游在亚洲和非洲的森林里、草地上和开阔的栖息地上。但从那以后,非洲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犀牛被杀死了,现在整个非洲大概只剩下两万多头了。亚洲的情况同样是如此,整个亚洲大概只剩下两千多头了。看来亚洲和非洲的犀牛永远也恢复不到十年前的数量。这种古老的生物能否繁衍下去就很难说了。  相似文献   

4.
大家对犀牛是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因为它外貌奇特、形体巨大,在现代陆生动物中仅次于大象。身上不长毛或只有很稀的一点毛,皮厚而多皱襞。在它鼻子的上方,额部的中线上,长着一只或一前一后的两只角,和别的带角动物长角的部位都不一样。犀牛角向来被中医作为珍贵的药材,有清热解毒作用。犀牛是一类为数不多的野生动物,现今只分布在亚洲南部和非洲的热带地方,而在世界其他地方,除动物园饲养的外,犀牛早已绝迹了。  相似文献   

5.
正摄影师阿耶莎·康托拍到这张精彩的照片,画面中,一只石鸻伸着翅膀,与犀牛面对面。他想考考大家:它们在干什么呢?A.聊天?B.吵架?猜想1:犀牛与石鸻是好朋友,它们经常互相合作。犀牛吃草时,石鸻可以跟着拣犀牛惊起的昆虫吃,而有危险时,石鸻可以提前给犀牛提个醒。所以,它们正在友好地聊着各自的家长里短,或者在讨论今天去哪片草场更好。所以选A。猜想2:它们在吵架。你没看到石鸻翅膀张得老大吗?那是它的防御动作——肯定是犀牛惹了它,或者侵犯了它的领地,它才大吵大闹。当然选B了。  相似文献   

6.
1991年7月至9月,内蒙古博物馆和四子王旗文管所在四子王旗乌兰镇砖厂对发现的古生物化石露头进行了发掘,发现犀牛化石骨架二十多具。这些犀牛化石均属于第三纪中新世晚期的大唇犀。大唇犀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7.
正"艾利克斯,听说‘机会'给了你一个吻?""那感觉一定很甜蜜吧?"自从"亲吻"事件发生以后,犀牛孤儿院的同事每天都会和艾利克斯开这样的玩笑。对此,他统一用灿烂的笑容作为回应。因为用不着多说,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为了得到"问题儿童"小犀牛"机会"的认可,艾利克斯都经历过什么。期国到南非图拉图拉犀牛孤儿院当志愿者是艾利克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非常清楚,尽管当地政府花了很大力气设立动物保护区,但盗猎犀牛仍  相似文献   

8.
南京东郊江宁县淳化公社的南京石灰石矿,在一次爆破采石中,偶然发现一件动物化石。经南京地质陈列馆初步鉴定为一犀牛牙床化石。该矿地势平坦,小山标高不过百米上下。化石产在灰岩“人”字型裂隙中,时代可能属中更新世。这具化石为一不完整的左下颌骨牙床,有前臼齿三枚;下颔骨长30厘米,高13.5厘米。从臼齿磨蚀深度和牙周萎缩等来看,表明为一老年个体,初步研究确定到属:Rhinoceros SP.  相似文献   

9.
古代内蒙草原上有犀牛吗?这对今天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说来,是件新鲜而惊奇的事。古生物工作者为了揭示这一秘密,曾在此开展过大量的工作,他们从草原的地层里,挖掘了大批犀牛化石,又从化石这种特殊文字的记载中找到了答案。是的,古代内蒙草原上,曾生活过犀牛,而且生存过种类繁多的犀牛。这为我们了解内蒙草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的历史,提供了十分可靠的依据。这对我们今天改造草原、建设草原有着现实的意义。下面,让我们根据化石的记录,简要地描绘一番古代内蒙草原上犀牛活动的情景吧。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犀牛是经过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变而残余下来的一类动物。如苏门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只有几十头,分布于缅甸中部到马来西亚南部的广大地区。但是在史前的第三纪(距今三百万年以前),犀牛却是种类繁多,其中大部分种类现在在地球上已经绝灭了,人们只能从保存在石头里的遗骸——化石,来了解它们。这里给读者介绍一类已绝灭的犀牛——巨犀。这一类中的一些典型种类是现今知道的最大的陆生兽类,除了一些大型的恐龙以外,可能也是地史上最大的陆生动物。过去有的科学家曾把其中某些种类称为  相似文献   

11.
有多少人知道,神农架还是洞穴的世界,如金洞、银洞、玉洞、冰洞、雨洞、雾洞、风洞、雷洞、鱼洞、蛙洞、白马洞、阳雀洞、鸳鸯洞、燕子洞,其中最奇特神秘的当属"犀牛洞"——它不仅深藏着大量古生物遗骸,而且还曾有远古人类居住过。  相似文献   

12.
正犀牛分类:陆生哺乳动物栖息地:非洲、亚洲的草原和开阔林地,周围有大量的草和水源。食性:草食身材:体重800~2400千克,肩高1.4~1.8米,身长3~3.8米。嘴巴:一般大小。非洲犀牙少,印度犀犬齿锋利。角:角长50厘米,尖端锋利速度:30千米/小时。在非洲,犀牛和河马是仅次于大象的陆地大型哺乳动物。这两位不仅体形都很大,脾气也都很暴躁,爱好打架斗殴。河马爱打架,主要因为好面子,一见到其他动物靠近自己的领地,就会上前驱赶;犀牛好斗殴,有时是因为领地被侵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仙竹 《人类学学报》1998,17(2):121-136
本文记述犀牛洞旧石器遗址的发掘收获及初步研究成果。该遗址在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是比较重要的。其文化性质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的文化类型增添了新材料。遗址海拔2102m,向人们显示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考古的良好前景。遗址动物群丰富,可使人们对动物群的演变与生态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骄傲的狮子享有"草原之王"的美誉,凭借一身出色的狩猎本领,在领地上耀武扬威;孤傲的犀牛凭着硕大的身躯,怡然地享受脚下的青草地,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毫不畏惧。那么,假如这两种动物狭路相逢,打一架的话,谁会赢呢?各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哥迷,别急——欲知结果如何,让我们先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犀牛在中国灭绝与人口压力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堂  许凤  孙钢 《生态学报》1997,17(6):640-644
三千多年以前,犀牛沿黄河两岸自西向东约有1800多公里的广阔的分布北界。近三千年来,犀牛在中国的分布北界不断南移,它是我国犀牛地减性灭绝的重要特征。北界南移速度相当惊人,平均每年以0.5km的速度禹南消退。犀牛在中国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压力、中国古代人口对犀牛的压力包括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通过简单计算可知,犀牛种群承受人口压力阈值小于4人/km^2。  相似文献   

16.
文榕生 《化石》2009,(3):48-53
对于有人将“兕”与“雌犀牛”对等的诠释观点,我们认为值得商榷。除了上文提到金文有“兕”与“犀”二字,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对“角”的区分,已经表明古人认识到犀牛不是一种。若再将古人的一些关于犀牛的诠释,先按照具有比较显著特征的印度犀(大独角犀)与苏门犀(双角犀)进行梳理(表1),可能比较容易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17.
文榕生 《化石》2009,(2):26-31
引言 “牛”与人类的生息繁衍,乃至文明发展都有不解之缘,甚至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我国传统的十二属相动物来说,尽管有“牛”,但其形象则因地域的不同而异常,并非某种固定模式:像黄牛与水牛,现今前者几遍及全国,后者则处于南方;还有被誉为“雪域之舟”的牦牛,藏族依然把其头茸、牛角作为灵物供奉,把牦牛尸体等当作镇魔驱邪的法物,更有为其专设祭祀的年、节、会。其虔诚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文榕生 《化石》2009,(4):66-71
古人对犀牛形象认识与再现的 变化(明清) 明代,流传下多种犀牛图形。 弘治十六年(1503),孝宗下诏太医院编纂修订的《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由8位宫廷画师彩绘插图。其释“名”有:“通天犀、乌犀、南犀、川犀、分水犀、黄犀、毛犀、牯犀、胡帽犀、兕犀、黔犀、奴角犀、骇鸡犀、食角犀、堕罗犀”,可以看出有按地域、毛色、行为、品质等不同标准命名。较详细的描述则是:  相似文献   

19.
根据牙齿釉质的全样和系列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甘肃临夏盆地25~2.5Ma期间犀牛的食性和环境。其结果支持先前根据牙齿和头骨-肢骨形态做出的一些推断,并对部分属的古生态提出了新的看法。同位素结果支持如下的推断:晚渐新世的巨犀Paraceratherium生活于森林环境,而与其共生的异角犀Allacerops栖息地相对开阔,食性特化程度低;中中新世的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在开阔领地上取食草本植物,而同时代的奇角犀Alicornops在森林环境中具有更特化的食性;晚中新世的副板齿犀Parelasmotherium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上取食草本植物。与先前认为无鼻角犀Acerorhinus和额鼻角犀Dicerorhinus生活于森林化环境的推断不同,数据指示这两种犀牛也生活于开阔的稀树草原环境。同位素结果未能得出伊朗犀Iranotherium的确切生活环境,但支持先前认为它特化为C3草本植物取食者的推断。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唇犀Chilotherium在晚中新世的大多数时间内是森林生活者,但其在晚中新世末期占据了更开阔的环境。此外,分析结果与先前的推断一致,即上新世的山西犀Shansirhinus和更新世的披毛犀Coelodonta是开阔生活环境中的食草者。最后,碳同位素数据支持在此项研究中的所有犀牛都是纯C3取食者,确认C4植物不是临夏盆地25~2.5 Ma期间植被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和临朐县文化馆在中新世硅藻土页岩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犀牛骨架和保存完好的两只鸟化石。这只生活在大约一千七百万年以前的犀牛,属于近无角犀,它的头、尾、四肢及整个躯体都十分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