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卡斗蟋鸣声的声学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micado (Saussure)的鸣声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迷卡斗蟋在不同性比条件下 ,鸣声的声学特征不同。雄性独处时发出召唤声 ;2只以上的雄性在一起时会发出警戒声、挑战声或胜利声 ;1雄 1雌在一起时会发出欢迎声、求爱声 ,如果雌性不理会雄性的求爱时则会发出一种催促声。利用计算机 ,除了对人们用耳辨别的 3种鸣声 (召唤声、求偶声和争斗声 )进行客观记录外 ,还可以对以前所称的“求偶声”和“争斗声”进行更细致地分析和比较。根据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首次将其鸣声分为 7种 ,并对这 7种鸣声在功率谱和时域两方面进行了比较 ,发现迷卡斗蟋在不同行为下有不同的鸣声特征 ,传递不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知识果味派     
<正>探索小勇士:李依冉(武汉)砸来的问题:鬣狗会咧着嘴巴,发出好笑般的叫声,它们是在嘲笑对手吗?鬣狗为什么咯咯"笑"?在非洲草原上,时常会响起鬣狗刺耳的"奸笑"声,它们"咯咯"叫着,仿佛在嘲笑懒惰的狮子或是疲惫的豹。其  相似文献   

3.
国产爬行纲动物能鸣叫者稀见,推壁虎科动物的一些种类能发出低沉的蛤(ge)、蛤、蛤之声。如壁虎,鸣声仅数米之内可闻及。然蛤蚧之鸣声特别高亢,即使是白天,500米内外也可闻及。查古籍对于蛤蚧的鸣声虽有片言断语之记载,但多谬论。现今一些资料,也多系抄录古籍或观察有误。现将10多年的观察取得的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迷卡斗蟋鸣声的声学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 (Saussure)的鸣声特征 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迷卡斗蟋在不同性比条件下,鸣声的声学特征不同。雄性独处时发出召唤声;2只以上的雄性在一起时会发出警戒声、挑战声或胜利声;1雄1雌在一起时会发出欢迎声、求爱声,如果雌性不理会雄性的求爱时则会发出一种催促声。利用计算机 ,除了对人们用耳辨别的3种鸣声(召唤声、求偶声和争斗声)进行客观记录外,还可以对以前所称的“求偶声”和“争斗声”进行更细致地分析和比较。根据其生物学意义,作者首次将其 鸣声分为7种,并对这7种鸣声在功率谱和时域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迷卡斗蟋在不同行为下 有不同的鸣声特征,传递不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无蹼壁虎繁殖生态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壁虎科 (Gekkonidae)动物以恒定窝卵数作为其主要生殖策略 ,多疣壁虎 (Gekkojaponicus)以较高产卵频率和较大雌体 (卵大一些 )在种群中的比例 (计翔等 ,1991a)作为其又一生殖策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无蹼壁虎 (G .swinhonis)的繁殖生态生物学做进一步研究。1 研究方法1 1 野外观察时间及地点1993~ 1997年 ,在江苏省云龙山上的旧碉堡内 ,观察记录壁虎产卵、孵化等情况。1 2 饲 养1995、 1996、 1998和 1999年 ,参照计翔等 (1991b)方法 ,用木箱和纸箱饲养壁虎。每箱内饲养 1对成体壁虎 ,以…  相似文献   

6.
骨骼特征在动物的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透明骨骼双色法对采自河南省洛阳市的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制作骨骼标本,对骨骼系统各部分骨骼的位置、形状和构成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大壁虎G.gecko、多疣壁虎G.japonicus和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等进行了比较。无蹼壁虎的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和附肢骨骼(肩带、腰带、前肢骨和后肢骨)。与壁虎科其他物种相比,无蹼壁虎没有泪骨;前颌骨鼻突短小;鼻骨略呈长方形;后额骨呈"人"字形;前肢肱骨和尺骨关节的韧带内具有1枚肘骨;后肢股骨与胫骨关节的韧带内具有1枚髌骨;股骨与胫骨、腓骨关节的关节内具有2枚腓肠关节籽骨;雄性个体肛门后具有1对肛后骨;趾式为2、3、4、5、4。  相似文献   

7.
壁虎属三新种兼记铅山壁虎(蜥蜴目:壁虎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壁虎属Gekko在我国的壁虎科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过去已知的包括六个种另二个亚种(Stejneger,1932;陈兼善,1969)。1975—1980年间,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在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包括海南岛)、广西等省区采到壁虎属标本1637号,遵义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提供了贵州省的部分壁虎标本。研究中发现三个新种,确定多疣壁虎铅山亚种 Gekko japonicushokouensis应改隶种级。中国的壁虎属现在已知的共十个种另一个亚种,检索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蹼壁虎对环境温度的选择及体温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蹼壁虎 (GekkoswinhonisCuenther)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壁虎科动物 ,它既可药用 ,又能捕食多种有害昆虫 ,十分有益人类。人们对其形态、生态和行为等方面研究较多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姜雅风 ,1985 ;邹寿昌 ,1992 ;梁刚 ,1999)。它作为一种外温动物 ,其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等都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但有关无蹼壁虎甚至壁虎科动物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对环境温度的选择 ,得温和失温的速度以及对极端环境温度的耐受性等方面未见研究报道。为此笔者于 1999年 10~ 11月在实验温度条件下 ,对有…  相似文献   

9.
正熟悉蟋蟀的人都知道,针蟋是一类十分常见、叫声又不怎么诱人的小型蟋蟀,常见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双针蟋和异针蟋。说它们常见,是因为在山野道边,哪怕是稀草荒地的碎石之间也常常会聚集上三五只这类蟋蟀。它们是一类勤奋的蟋蟀,其他种类很多只在晚间鸣叫,而这些田间地头的小家伙则会不分昼夜地发出低沉的鸣叫声。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放电时电流的那种声音吧,针蟋的叫声就是那种"嗞嗞~~"  相似文献   

10.
<正>理论Ⅱ整套试题总分:93.4分;时间:180 min可能是多选题,每个空格都需要填写。例如:注意:一些问题可能标记为"忽略"或"删除",不要回答这些内容。动物行为学30.分布在东南非洲的一种Vervet猴,会根据捕食者的不同种类(如鹰、美洲豹、蛇),向同伴发出不同的独特警告信号。依据信号的类型,猴群会选择相应地逃跑方法。新生猴能发出所有信号,但是它不知道何种情况下发出何种信号。当麻雀飞过  相似文献   

11.
大壁虎与无蹼壁虎脚底刚毛结构与其黏附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细胞组织学技术比较大壁虎(Gekko. gecko)和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脚底刚毛的形态构筑, 并观测了其与黏附性能的关系. 扫描结果显示: 壁虎脚底的刚毛排列整齐而密集、方向规则, 尖端弯曲而分支. 其中, 大壁虎脚底刚毛排列呈束状, 头端分支间距较小(小于0.2~0.3 μm), 均弯向脚心, 角度规范(约10°), 末梢呈花托状膨大; 无蹼壁虎脚底刚毛两级分支明显, 分支间距较大(第一级分支大于0.5 μm, 第二级分支大于1 μm), 末梢呈卷须状, 多角度弯曲. 组织学检测发现, 大壁虎和无蹼壁虎的刚毛均为实体, 内容物丰满, 毛底部有大量上皮细胞、脂肪细胞、色素细胞和肌肉组织, 没有腺细胞. 功能性实验证实, 壁虎脚底毛形态构筑的规范性与其黏附性能正相关, 改变脚底刚毛的形态构筑可显著降低其黏附性能. 同时, 测试结果表明2种壁虎脚底毛的切向黏附力均大于其法向黏附力, 相对体重而言, 无蹼壁虎具有更强的黏附性能, 特别是其法向黏附性能更优于大壁虎. 壁虎刚毛的形态构筑和组织学特点为制备仿壁虎刚毛群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1年第2期刊登了曹道平同志的“壁虎孵卵”一文。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是事实还是观察错误,值得讨论。现就有关问题谈一点看法。 1.关于壁虎的种名根据地理分布,文中所指的壁虎应是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无疑。 2.关于卵的大小文中指出壁虎的卵似黄豆大小,不符合事实。根据资料和我们的测量,无蹼壁虎的卵均比黄豆大,如1989年10月5日我们测量过9枚卵,其长径平均为13.49(11.86—14.12)毫米;短径平均为9.65(9.2—10.14)毫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下,MT1-R在无蹼壁虎室旁核(PVN)的节律性(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表达变化。方法运用了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学计数法。结果 (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T1-R蛋白分子量为37KD,MT1-R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室旁核,且有少量阳性纤维;(2)在无蹼壁虎的活动期(夏季),各光周期(DD、DL和LL)下MT1-R阳性细胞在PVN均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P0.0001),DD、LL较DL均有时相变化;(3)在冬眠期(冬季),DL光周期下MT1-R阳性细胞在PVN无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P=0.005),DD和LL光周期下MT1-R阳性细胞在PVN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P0.0001),DD、LL较DL均有时相变化;(4)各光周期(DD、DL和LL)下MT1-R阳性细胞在PVN均呈明显的季节性节律变化(P0.0001),活动期(夏季)的MT1-R阳性细胞数较冬眠期(冬季)明显多(P0.0001),DD和LL在活动期、冬眠期的节律图形相似。结论 MT1-R在无蹼壁虎室旁核的表达有明显的节律性(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不同光周期对MT1-R的节律性表达有影响,但其图形基本相似。提示光周期可能通过启动"内源性节律钟"影响MT1-R在无蹼壁虎室旁核的节律性表达,其可能调控MT1-R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4.
两种夜间活动壁虎的视网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大多数壁虎在夜间活动。它们的视网膜感受细胞呈杆状,通常称为杆细胞。但是这些杆细胞仍有一些锥细胞的形态特征。Walls(1934;1942)从种系发生学上研究了许多爬行动物的形态,指出现在的夜行壁虎的杆细胞是从其祖先白昼蜥蜴的锥细胞演变来的。Walls演变学说提出后,不仅得到了形态学研究的支持(Underwood 1951;Tansley1959;1964;Pedler,1964;Dunn,1966),他们所描述的夜行壁虎感受细胞的这个特性,更吸引了视觉研究工作者的注意。近十多年来,关于大壁虎视色素(Liebman,1972;  相似文献   

15.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 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中国广西12个地区,以及越南和老挝大壁虎(Gekko gecko) 进行序列测定,获得Cyt b基因424 bp的序列片段,共有7个单倍型。以白脊壁虎和沙虎为外群,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大壁虎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显示中国广西4个不同单倍型黑大壁虎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0%—1.20%,越南红大壁虎与老挝红大壁虎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0%,广西宁明红大壁虎与越南红大壁虎和老挝红大壁虎之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1.70%和2.20%。广西黑大壁虎种群与红大壁虎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8.60%—9.50%,达到了亚种或种分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一只壁虎遇到天敌,它可以迅速自断尾巴,让扭动的断尾去吸引敌人的注意,而自己趁机逃走。用不了多久,壁虎的断尾就会重新生长出来,完好如初。一只成年的雄性梅花鹿,它头上的鹿茸被割掉了,成为名贵的中药。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会重新长出来,速度最快的时候,每天可以长几厘米。当一个人受到意外的创伤,只要不被感染,即使不使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很快愈合。生命如此神奇!  相似文献   

17.
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研究七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在多疣壁虎及石龙子胃肠道的定位及分布。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方法结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但分布型各不相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细胞仅在多疣壁虎胃贲门至十二指肠段分布,而石龙子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胃泌素(Gastrin,Gas)细胞分布于多疣壁虎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石龙子则仅分布于胃幽门部;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u)细胞和P-物质(Substance P,SP)细胞均分布于多疣壁虎胃中各段,而石龙子胰高血糖素细胞分布于回肠、直肠及胃体处,P-物质细胞则分布于除空肠外的胃肠道各段;胰岛素(Insulin,Ins)细胞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各段均未检出。结论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既存在着一定共性,体现了两消化生理的共同点;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李静  秦勇  顾云  刘炎  刘梅 《动物学研究》2012,33(4):395-401
Tubulin beta3(TUBB3)是特异表达于神经元的微管蛋白tubulin beta家族成员,被认为在维持轴突正常状态起着重要作用,是神经元特异的标志蛋白。该研究旨在获得多疣壁虎TUBB3全长cDNA序列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多疣壁虎断尾再生提供基因和抗体工具。根据多疣壁虎中枢神经组织cDNA文库中TUBB3的EST片段序列,采用RACE-PCR方法,获得了全长cDNA,序列全长1790bp,编码450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TUBB3蛋白高度同源;RT-PCR方法和Northern blotting检测了TUBB3组织表达谱及其转录本的大小;在GenBank登录号为JQ080315;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多疣壁虎的TUBB3蛋白与鸡的TUBB3蛋白在进化距离上较近;构建pET-32a-TUBB3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TUBB3蛋白,获得兔抗壁虎TUBB3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大于1:65536,Western blotting方法证实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识别多疣壁虎神经组织的的TUBB3蛋白。  相似文献   

19.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中国广西12个地区,以及越南和老挝大壁虎(Gekko gecko)进行序列测定,获得Cytb基因424bp的序列片段,共有7个单倍型。以白脊壁虎和沙虎为外群,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大壁虎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显示中国广西4个不同单倍型黑大壁虎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0%—1.20%,越南红大壁虎与老挝红大壁虎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0%,广西宁明红大壁虎与越南红大壁虎和老挝红大壁虎之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1.70%和2.20%。广西黑大壁虎种群与红大壁虎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8.60%—9.50%,达到了亚种或种分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鸟类具有迁移的习性,海洋龟类亦能返回原繁殖地进行繁殖。但蜥蜴类中的壁虎是否具有回归的行为,尚未见有报道。作者在徐州进行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冬眠期的生态观察中,每年都能在同一个废防空洞内见到近百只越冬壁虎,为了解无蹼壁虎是否具有回归原越冬地的行为,1988年至1989年间对此进行了观察。材料与方法1988年11月5日在徐州近郊泰山(海拔300米)上的一个废防空洞内,捕回25只无蹼壁虎,将其中的18只(具尾的成体)用切指(趾)加环志(材料为薄铝片)的方法进行标志。标志前逐一编号并测定体重,于同年11月7日放回洞中过冬。为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