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胁迫下大豆与玉米叶片光破坏的防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大豆叶片光呼吸速率(Pr)降低的幅度小于Pn,使Pr/Pn比率升高。在轻度及中度干旱下,PSII光化学效率(Fv/Fm)能在暗置后较快地恢复。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下降,非光化学猝死系数升高。干旱使叶片β-胡萝卜素及紫黄质含量下降,而玉米黄质含量(Z)与叶黄素库增加。与大豆相比,玉米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的Z含量和较大的叶黄素库。  相似文献   

2.
开花期大豆叶片光合速率(Pn)在晴天中午伴随气孔导度(Gs)下降而降低,而叶温(TL)、光呼吸速率(Pr)以及Pr/Pn比值在中等前后明显上升。胞间CO2浓度(Ci)在上午下降,之后则逐渐增加。在最高光量子密度(PFD)低于1.2mmol·m^-2·s^-1的多云天气,大豆叶片Pn与Pr的日变化依赖于PFD、Ci与PrPn比值在一天中基本恒定。晴天与多云天气大豆叶片细胞活性氧清除系统的超氧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为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对欧李进行轻度和重度干旱的处理,测定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量子效率显著下降,但胞间CO2浓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以及叶黄素循脱环氧化状态(Z+0.5A)/(V+A+Z)和Z含量升高。两干旱处理植株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这表明在长时间干旱条件下,欧李叶片光合作用的降低受到气孔与非气孔因素的双重影响,叶黄素循环的启动增加了胁迫条件下的热耗散能力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干旱胁迫的进一步伤害。  相似文献   

4.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 的降低约在暗置过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 不可逆下降,Fo 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1.07mmol/L氯化胆碱处理降低了低温弱光(6℃.PFD100μmol m^-2s^-1)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脂组分中主要是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了膜脂不饱和度:减缓了膜透性的下降、MDA的产生速率、叶绿素的降解及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捕光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和抗氧化酶POD、APX及CAT活性的下降;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脯氨酸的含量。以上结果表明氯化胆碱处理保护了低温弱光对黄瓜叶片细胞膜和光合机构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的降低约在暗置这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不可逆下降,Fo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叶黄素循环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TT)处理7h的柑橘离体叶片,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大幅度下降;在中等强度光(500μmol·m^-2·s^-1)和高强度光(1500μmol·m^-2·s^-1)下,DTT处理的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下降3.8%和39.7%,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分别下降12%和49.5%,D1蛋白含量也分别下降87%和92.3%;黑暗对DTT处理叶片的各种荧光参数和D1蛋白的影响不大。显示叶黄素循环在保护光系统(PS)II反应中心、抵御光抑制中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可能影响了D1蛋白周转。  相似文献   

8.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不伴随D1蛋白的净降解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测定田间小麦(Triticum aestivum )叶片D1蛋白的含量、光合放氧和叶绿素a 荧光,探讨了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与D1蛋白净降解的关系。田间的小麦叶片受到晴天中午光照约3 h 以后,表观光合量子效率(Φ)、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 )和初始荧光(F0)明显下降;若将叶片转入弱光下,这3个指标可在1 h 内基本恢复;强光照射过程中D1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D1蛋白合成抑制剂SM 使强光下叶片的慢驰豫的非光化学荧光猝灭(qE-slow )明显增加;在弱光下恢复时引入链霉素(SM)不影响叶片光合功能的恢复;用二硫苏糖醇(DTT)抑制叶黄素循环使中午强光照射后的叶片中D1蛋白的含量降低30% 左右。这些结果都表明,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不是由于D1蛋白的净降解,而是由于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田间大豆叶片成长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及光破坏防御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大豆叶片在成长进程中光饱和光合速率持续提高,但气孔导度的增加明显滞后.尽管叶片在成长初期就具有较高的最大光化学效率,但是仍略低于发育成熟的叶片.随着叶片的成长,光下叶片光系统Ⅱ实际效率增加;非光化学猝灭下降.幼叶叶黄素总量与叶绿素之比较高,随着叶面积的增加该比值下降,在光下,幼叶的脱环氧化程度较高.因此认为大豆叶片成长初期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光化学调节;在叶片生长过程中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机制迅速建立起来有效抵御强光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镉污染对烤烟光合特性、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马新明  李春明  田志强  袁祖丽 《生态学报》2006,26(12):4039-404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cd污染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烟叶品质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烟叶净光合速率(砌)和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随Cd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光系统Ⅱ活性(Fv/Fo)、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电子传递的量子产率(φps Ⅱ)和有效电子传递速率(ETR)则随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烤烟烟叶中的糖,碱比和氮,碱比升高,化学成分组成趋于不协调,不利于烟叶香吃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土壤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HPLC和ELISA技术研究了土壤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内源IAA、ABA、ZR、DHZR、iPA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叶片中IAA浓度,在整个干旱过程中变化不大,与对照相比下降不明显;IAA的浓度对干旱的反应不敏感;叶片中ABA浓度在干旱最初3d里急剧升高,直至最大值,之后有所下降;ABA的  相似文献   

12.
光胁迫下银杏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条件下晴天银杏叶片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表现明显日变化。上午Fv/Fm随光照的增强而降低,至14:00左右达最低值。其后随着光强的减弱Fv/Fm缓慢恢复。一天中叶黄素循环关键组分玉米黄质(Z)含量与Fv/Fm呈负相关,用二硫苏糖醇(DTT)阻断Z的形成后,光抑制程度大大加深。结果表明与叶黄素循环有关的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增加是产生光抑制的原因之一。强光处理前饲喂D1蛋白合成抑制剂林可霉素(LM),FV  相似文献   

13.
经叶黄素循环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IT)处理的茶树叶片,以850μmol.m^-2.s^-1的PFD照射120min后,福鼎大白茶的叶黄素循环组分中的环氧玉米黄素(A)和玉米黄素(Z)含量之和降低了76.5%,结果导致非光化学猝灭(NPQ)、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ψPSⅡR)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明显下降,而F0显著上升,暗恢复后Fv/Fm恢复程度小于未经DIT处理的叶片。自然光强下,NPQ与与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程度(A Z)/(V A Z)比值呈明显的正线性关系(R=0.9488^***)。这些结果充分证明依赖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是茶树叶片光合器官防御强光破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不同浓度的2,6-二叔丁基苯酚及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化感物质使茄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下降,细胞间隙CO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使茄子叶片的初始荧光(Fo)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天线转化效率(Fv' /Fm)降低.2,6-二叔丁基苯酚使茄子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先升高后降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使qN低于对照,对茄子叶片光合机构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15.
草莓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为材料,研究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在自然光下,草莓叶片的最大荧光(Fm)、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量子效率(Y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从6:00-18:00均先下降后上升,其中在下午14:00最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在下午14:00最高。表明在中午强光下,草莓叶片遭受了强烈的光抑制,而热耗散是其主要的光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容器苗对干旱胁迫下接种根际促生细菌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金银花容器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干旱强度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L90对植物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金银花容器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降低;而干旱环境下接种L90可显著提高气孔导度,缓解干旱胁迫对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且干旱强度增加,缓解效果增强。接种B.cereus L90可显著抑制干旱胁迫下金银花容器苗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的降低,抑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升高。虽然L90并没有提高对照处理中光合色素的绝对含量,但可显著抑制干旱环境下金银花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分解。干旱显著降低了金银花叶片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了脱落酸(ABA)的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接种L90可显著提高叶片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并可促使根部产生的ABA运输到叶片中。干旱胁迫程度较轻时,L90对金银花容器苗的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影响不显著;而在重度干旱时,同对照相比,干旱及接种L90处理的相对含水量分别降低20.56%和10.21%,相对电导率分别提高31.42%和16.08%,接种L90处理的变化幅度明显较小。因此,干旱生境下接种B.cereus L90,可增加叶片中细胞分裂素含量,抑制光合色素的分解及光合能力的下降,提高金银花容器苗在干旱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珊瑚树和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AM2000 型荧光仪和754 型分光光度计观测了珊瑚树和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快、中和慢3 个组分(qNf,qNm 与qNs) 和505 nm 光吸收的日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 中午,珊瑚树叶片的qNs 比qNf 大得多,而大豆叶片的这两个参数却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它们的qNm 虽然也随光强变化,但与qNs 和qNf 相比,除早晨和傍晚以外全天的水平都是最低的。(2) 珊瑚树叶片的初始荧光水平(Fo) 中午最低,而大豆叶片的Fo 中午最高。(3) 饱和光照射引起的珊瑚树叶片505 nm 光吸收的增加比大豆叶片大得多。(4) 珊瑚树叶片505 nm 光吸收的日变化方式与qNs 的相类似。(5) 叶黄素循环的抑制剂DTT对珊瑚树叶片qNs 的抑制(57 % ) 比对大豆叶片qNs 的抑制(23 % ) 严重。  相似文献   

18.
以青藏高原药用植物麻花艽为材料,研究了西宁和海北两个地区麻花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在中午太阳辐射较强时两地麻花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下降,下午随日间光强的减弱逐渐上升,形成双峰曲线;海北麻花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日变幅均低于西宁。随日间光强的增加麻花艽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上升,黄昏各参数都恢复到接近早晨的水平,表明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一天中海北麻花艽叶片的Pn、Fv/Fm、Fv/Fo均低于西宁,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光强的增加,海北麻花艽热耗散增多,午间光抑制加重。  相似文献   

19.
午间强光胁迫下SOD对大豆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晴天田间大豆叶片Pn与Pr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Pn日变化曲线里双峰型,中午前后降低。Pr随日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至上午11时左右达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普通空气及低氧空气中的AQY均在中午前后降低。SOD活性也有明显的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6时左右。强光下喷施SOD抑制剂DDTC明显降低Pn及低氧空气中的AQY;而在低于叶片光合作用饱和光强下喷施同样浓度DDTC则对Pn及低氧空气中的AQY无明显影响。中午前后SOD活性及Pr的增加对于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高温强光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强光胁迫前2 d用50~400 μmol·L-1水杨酸处理叶片,抑制了高温强光下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最大荧光(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1%~30.2%、11.9%~33.0%、7.2%~41.0%和27.2%~160.8%,促进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升高,比对照提高了13.1%~62.9%,而对初始荧光(Fo)影响不大.水杨酸处理可减小高温强光下叶黄素循环库的下降幅度,使(A+Z)/(V+A+Z)升高,分别比对照高29.5%和24.6%.这些结果说明,水杨酸可通过提高非辐射能量耗散,对高温强光引起的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