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香草核型及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治廷 《遗传》1989,11(4):5-8
用常规制片技术观察了松香草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以两种不同统计技术分析有丝分裂中期同潦 染色体的二维空间排列:标准化距离法和本文新引人的泊松分布一x2法。核型公式为:2,二2x=14= 4m+46m十6sr, 7对非同源染色体间形态差别明显,彼此易于区分。讨论了体细胞同源染色体联合 应与减数分裂联会共有的三条几何学性质及在研究染色体空间位置时建立合适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关镇词:核型,体细胞同源染色体联合,松香草  相似文献   

2.
从六十年代开始,多数作者用测量染色体间亲和距离的方法,证明同源染色体之间常常互相靠近,而不是随机分布,认为体细胞同源染色体联合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但少数作者仍持反对意见。Singh 用 Giemsa 分带这一新方法,以小麦-黑麦为材料,也报道了在间期核中,同源染色体联合的现象,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工作。但对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联合的研究,仍以测量为主。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05,40(11):51-51
几乎一个多世纪以前首次提出的一个关于癌症始发机制的假设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当时,德国生物学家Theodor Boveri提出.细胞分裂的失败可能会产生四倍体细胞(含有双份的染色体),后者然后进行多极有丝分裂,导致可诱发癌症的基因组不稳定性。Fujiwara等人通过用一个肌动蛋白抑制因子来阻断细胞分裂、产生四倍体细胞的方式验证了这一假设。所获得的细胞在试管中能发生转化,还能在小鼠身上自发产生肿瘤。转化的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其中包括一个含有与乳腺癌有关基因的区域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北京、上海等7个地区及来自日本的金色果蝇Ⅰ(Drosophila auraria)和金色果蝇Ⅲ(Orosophila triauraria)的三龄幼虫的脑神经节进行核型分析。发现在其有丝分裂的晚前期、中期阶段,4对同源染色体都在进行联会。联会发生的频率约为34%。XY染色体往往无联会的表现。常染色体联会时,各对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紧密靠拢,而着丝粒区则彼此稍有分开。 本文并提出了以每对同源染色体着丝粒距离的“R_d”值作为判断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数量指标,通过随机取得的119个细胞的476个R_d值的分析,发现同源染色体联会频率与在显微镜下所观察的结果相吻合。 体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在双翅目昆虫的特殊现象和在真核生物及其他高等动、植物中作为一般现象的遗传进化意义,本文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增强UV-B辐射对小麦体细胞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榕  王勋陵  岳明  齐智 《遗传学报》2002,29(6):537-541,T002
采用增强紫外线B(UV B)辐射处理 ,对冬小麦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分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0 0 8kJ·m-2 ·d-1增强的UV B能抑制小麦细胞的有丝分裂频率 ,产生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游离染色体、核变形等畸变。其中落后染色体和游离染色体较普遍 ,分别占总畸变率的 32 8%和 2 6 6 %。并在UV B诱导的小麦根尖细胞中发现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到末期分成 3束、4束和 6束等异常分裂现象 ,将之称为体细胞染色体的“多束分裂”(Multi bundledivision)或“分束分裂”(Partition bundledivision)。它们大体分布在两极 ,但两极上染色体“束”数有可能不同 ,同一“束”上染色体的数量也不完全相等。“束”之间未见有细胞壁的形成 ,因而导致产生“多束体”。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组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是连续存在的。但在光镜下观察,绝大多数真核细胞的间期核仅能见到网状的结构——染色质,只有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才出现凝聚和盘绕成棒状的染色体。然而,运用体细胞融合技术使有丝分裂的细胞和问期细胞相融合,将会导致间期核的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样的结构。1970年  相似文献   

7.
欧美杂种山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成年欧美杂种山杨(Populustremula×P.tremuloides)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获得体细胞无性系,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发生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3.0mg.L-12,4-D诱导的再生植株的细胞染色体稳定性较差,所检测的144个细胞中,变异的细胞中多数发生了染色体加倍,二倍体细胞数仅占36.81%。有些染色体还发生了形态变异,染色体加长,形成带有随体或长臂较长的大型染色体。用1.0mg.L-16-BA诱导再生植株中染色体数量稳定性介于对照和3.0mg.L-12,4-D诱导的再生植株之间,在观察的142个细胞中二倍体细胞占54.93%。再生植株的AFLP分析表明,由激素诱导的再生植株中,AFLP谱带发生了变化,表明发生了体细胞无性系分子水平变异。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如何正确绘制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图,指出主要错误在于间期和末期DNA曲线绘制和末期染色体的绘制。  相似文献   

9.
蚕豆染色体集缩和解集缩过程中的螺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到,在有丝分裂前期的集缩过程中,蚕豆(Vicia faba)染色体横切面为直径约0.5μm的染色质纤维形成的环状结构;染色体纵切面上存在着平行排列的0.5μm染色质纤维,它们与染色体长轴所成的角度近似直角。通过立体电镜观察可清晰辨认出这些纤维盘绕成的螺旋结构。在有丝分裂末期至间期的解集缩过程中,染色体横切面由环形变为“C”形。这种“C”形构造显示了染色体螺旋结构的解螺旋过程。在染色体集缩和解集缩过程中均可观察到0.5μm染色质纤维和直径约0.2μm的染色质纤维。本文讨论了放射环模型和多级螺旋模型。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蚤蝇染色体核型的报道均为2n=6,同型性染色体。本研究首次解剖广东栅蚤蝇Diplonevra peregrina(Wiedemann)三龄幼虫脑神经节和蛹期性腺,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了染色体核型和有丝分裂行为。结果表明:广东栅蚤蝇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8,异型性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明显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成年欧美杂种山杨(Populus tremula ×P. tremuloides)优良无性系为材料, 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获得体细胞无性系, 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发生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用3.0 mg.L-12, 4-D诱导的再生植株的细胞染色体稳定性较差, 所检测的144个细胞中, 变异的细胞中多数发生了染色体加倍, 二倍体细胞数仅占36.81%。有些染色体还发生了形态变异, 染色体加长, 形成带有随体或长臂较长的大型染色体。用1.0 mg.L-1 6-BA诱导再生植株中染色体数量稳定性介于对照和3.0 mg.L-1 2, 4-D诱导的再生植株之间, 在观察的142个细胞中二倍体细胞占54.93%。再生植株的AFLP分析表明, 由激素诱导的再生植株中, AFLP谱带发生了变化, 表明发生了体细胞无性系分子水平变异。  相似文献   

12.
植物幼嫩子叶的染色体制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蚕豆(Vicia faba)、小巢菜(V. hirsuta)、豌豆(Pisum sativum)、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的幼嫩子叶作为研究体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的材料。与根尖比较,优点是:子叶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高,组织易于解离和压片,且取材方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黑芥与花椰菜体细胞杂种及其双亲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黑芥与花椰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性很高,而其体细胞杂种表现出明显的减数分裂不同步,各杂种不同株系间减数分裂不同步的程度与跨度各异.减数分裂不同步发生是由于为部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某一时期发生停滞或推迟,这一时期(或第一个停滞时期)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花粉母细胞发育虽不同步,但最后均完成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所形成的花粉粒的活性相差甚远.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体细胞杂种有着较高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频率,尤其是在中期Ⅰ后.主要表现为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的早迁、后期Ⅰ和后期Ⅱ的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离、四分体时期的异常等现象.花粉粒的活性与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异常程度有关,染色体行为异常及微核现象出现的频率越高,相对的花粉粒活力也越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愈伤组织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的染色体变异和分化频率。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进程,二倍体细胞频率逐渐减少。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细胞频率迅速增加。同时还观察到比率不等的亚单倍体、单倍体,超三倍体和超四倍体细胞。于是培养物最终变成为只有少量整倍体而多数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的混倍体细胞群体。不同培养基对染色体变异的效应是2,4-D+KT>IAA+KT>NAA+KT。分化频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同时还观察到了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有丝分裂异常。根据试验结果,对继代培养中染色体变异的原因以及与分化频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18株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做了观察,其中12株为整倍体:二倍体(2n=58)和四倍体(2n=116)各6株;另外6株为混倍体,其染色体数目变化在59~203之间。还发现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存在多核现象,有多核细胞的共10株,细胞核数目以双核和三核较常见,最多的有7个核。对照植株为2n=2x=58,未发现多核细胞。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美味猕猴桃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母株(ActinidiadeliciosalineNo.26)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母株2n=6x=174。所测29株再生植株的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显著,多为非整倍体类型,占所测植株的72.4%左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介于142-310条之间,其中2n=6x=174约占20.7%,少于174条染色体的植株约占31.0%,超过174条染色体的植株则占48.3%左右。个别单株部分茎尖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出现染色体桥、断片和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并对以上现象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三棱栎四个居群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濒危植物三棱栎 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4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均为 2n =14 =10m 2sm 2st 2bs,核型类型均为 2A。间期核为复杂染色中心型 (complexchromocentertype) ,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 (interstitialtype)。 4个居群在前期染色体中 ,可观察到2个B染色体 ,但在中期染色体中较少发现。根据核型分析结果 ,4个居群间核型变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及染色体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继代年4年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并对其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及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取转换3-4d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制作 染色体压片,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形态;未观察到无丝分裂过程。继代4年的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培十分稳定,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核型2n=24,这一结果与实生根压片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根尖为材料,对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根长(小于0.5 cm、0.5 ~ 1.0 cm、1.0~2.0 cm及大于2.0 cm)、预处理方法、预处理剂种类(2 mmol·L-1 8-羟基喹啉、2 mmol·L-1 8-羟基喹啉与质量浓度0.2g·L-1秋水仙素等体积混合液、质量浓度0.2g·L-1秋水仙素、饱和对二氯苯、质量浓度20或40 mg·L-1放线菌酮、质量浓度40mg·L-1放线菌酮与2 mmol·L-1 8-羟基喹啉等体积混合液)及预处理时间(1.0~3.5 h)进行了比较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二倍体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根长度对分裂相的数量有显著影响;根长1.0~2.0 cm,分裂相相对较多,占细胞总数的64.75%.冰冻预处理22 ~ 23 h,能获得一定量的分裂相.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剂及预处理时间,分裂相的数量及染色体形态有明显差异;用质量浓度40 mg·L-1放线菌酮溶液处理3.5h,分裂相数量最多,但易导致染色体加倍;用质量浓度20mg·L-1放线菌酮预处理3.5h,染色体长且着丝点及随体清晰,且分裂相较多,占细胞总数的53.65%.因而,根长度以1.0 ~2.0 cm为宜,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为用质量浓度20 mg·L-1放线菌酮浸泡2.0~3.0 h.二倍体及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似,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染色体的行为基本一致,但在四倍体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多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染色体异常分离及内源有丝分裂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道虫草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应用醋酸分离和热干燥技术,研究了云南的两种虫草蝠蛾Hepialus zhayuensis Chu et Wang和Hepialus sp.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为2n=64。在有丝分裂的早中期染色体上清晰地呈现出散漫着丝粒。然而,分裂中期和较晚的中期阶段,每条染色体都具显著的初级着丝粒(即主缢痕)。它们的雄性中期核型中都有一对典型的异形性染色体,X染色体着色稍淡,且都具中或亚中着丝粒;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染色很深。 在雄性的分裂间期细胞中,观察到异固缩性染色质体,此异固缩体是Y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