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1年食品中分离到的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进行研究,建立相关资料的数据库.方法 对32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耐热核酸酶检测、肠毒素检测、药敏检测和PFGE分型,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32株食源性金葡菌中26株耐热核酸酶试验为阳性,有29株菌可以产生不同型别的肠毒素,以SEE型为主,占产肠毒素金葡菌的83%;有27株菌对检测的抗生素有耐药性,占金葡菌总数的84%;PFGE图谱分为17个带型.结论 在通州区食品中检出的金葡菌既具有致病性也具有耐药性.在不同的年份,既存在着拥有同源关系金葡菌的重复流行,也会有新的金葡菌株出现.本研究建立了通州区食源性金葡菌的生化性状和分子图谱数据,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由金葡菌引起的是食源性疾患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989年从202名医院工作人员鼻腔分离葡萄球菌的带菌状况和药敏性检测结果。并将此结果同作者等于1985年对200名同类人员检测的结果相比较,作了年度推移的调查分析发现1989年度的总带菌率(76.6%)比1985年度(84.5%)略有下降,但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却从1985年的7.5%上升为10.4%。从1989年和1985两个年度的调查中,均发现临床科室人员金葡菌带菌率高于其它辅助科室人员,说明医务人员带菌率与接触病人成正相关关系。分离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1989年分离菌株对其中9种的敏感性下降,并且从耐药谱显示出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明显增多。另从金葡菌的耐药情况,也看出1989年的耐药率高于1985年菌株。还在1989年分离的金葡菌中出现25%的耐甲氧西林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本地区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杀白细胞素(PVL)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MRSA的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对所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同时采用PCR法检测mecA基因和PVL基因,比较社区获得性MRSA (CA-MRSA)和医院获得性MRSA (HA-MRSA)之间耐药性的比较及PVL基因携带率的比较.结果 对不同来源的9l株MRSA分离株耐药性分析,CA-MRSA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A-MRSA.经PCR检测发现,所有菌株均携带有mecA基因,21株携带有PVL基因,其中65株HA-MRSA有仅8株携带有PVL基因,而26株CA-MRSA中有13株携带有PVL基因,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CA-MRSA是携带PVL基因的主要菌株,HA-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CA-MRSA,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两种临床标本来源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抗菌药物耐药率,并探讨二者的关系,为临床检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分离鉴定的MRSA共128株,其中脓液59株,痰液69株;采用刚果红平板检测多糖粘附素(PIA),半定量粘附试验检测生物膜表型,PCR检测icaA基因结果用z。分割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株MRSA中生物膜阳性菌株为61株,其中脓液36株、痰液25株,脓液中检出生物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液中检出生物膜的阳性率(x2=7.382,P=0.005)。MRSA对所有B.内酰胺类抗生素全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全敏感,痰液中MRSA对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脓液中MRSA的耐药率(P〈0.05),但是痰液中MRSA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要显著低于脓液中MRSA的耐药率(P〈0.05)。脓液中生物膜阳性菌株和生物膜阴性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痰液中生物膜阳性菌株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于生物膜阴性菌株的耐药率(P〈0.05),对利福平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生物膜阴性菌株的耐药率(P〈0.05)。结论脓液中MRSA的生物膜检出率比痰液高,但是脓液中MRSA的耐药率比痰液中的耐药率要低,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和生物膜的形成并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femB、mecA基因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的表达与耐药的关系.运用PCR对MRSA的femB、mecA基因进行检测,MRSA耐药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40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简称金葡菌)通过头孢西丁纸片法,检出 30 株耐头孢西丁的菌株,通过PCR检测这 40 株金葡菌mecA基因,30 株MRSA全部为阳性, femB基因在 30 株MRSA中全部表达,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未表达.结果可见,PCR能快速准确地鉴定MRSA, mecA基因是MRSA的耐药基因,femB基因是MRSA的耐药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院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谱型及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基因谱型的研究,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院内流行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出的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和SCCmec基因盒的多重PCR检测,并将结果整合后用MEGA3.1软件分析其进化相关关系。结果药敏结果显示43株金葡菌对青霉素和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最高。甲氧西林的耐药率达到62.8%。MecA阳性菌株SCCmec的分型显示均为Ⅱ型或Ⅲ型,且所占比例相近,未见Ⅰ型和Ⅳ型。进化树分析发现了在同一医院中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为院内感染流行株。结论MecA基因介导的MRSA在分离菌株中所占比例高,存在院内感染爆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7.
了解解放军202医院2009至2012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从453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4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74株,占59.30%;革兰阳性球菌167株,占36.14%;革兰阳性杆菌1株,占0.22%;真菌20株,占4.32%。最常见的感染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MRSA 9株,4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检出MRCoN 6株,对青霉素耐药率分别达81.35%和85.00%,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高达51.7%。解放军202医院血液感染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且耐药率高,应对血液细菌进行长期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水平和其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并初步探讨肠球菌的耐药性与其生物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K-B法测定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96孔聚苯乙烯板进行生物膜形成试验。结果生物膜形成阳性菌株对高浓度链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42.9%、90.5%、71.4%)显著高于生物膜形成阴性的菌株(耐药率分别为4.8%、38.1%、42.8%),对其余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阴性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膜形成对肠球菌耐药性增强有一定作用,但还与其本身耐药性和抗生素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水平。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1家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279株,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K-B法检测金葡菌对24种药物的敏感性,产色头孢菌素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以及D试验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应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筛查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被检测的24种药物中,敏感率〉50%的药物为9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有11种,其中以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为97.1%)。MRSA的分离率达54.5%,且对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79株金葡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250株(89.6%);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30株中,D试验阳性22株(73.3%)。苯唑西林(OXA)和头孢西丁(FOX)MIC范围分别为0.125~〉256μg/mL和2~〉256μg/mL,苯唑西林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128μg/mL和256μg/mL,头孢西丁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64μg/mL和256μg/mL。结论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金葡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MRSA不仅分离率高,而且对甲氧西林呈高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的阿萨希毛孢子菌的体外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其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玻璃珠法提取总DNA,并采用PCR技术利用IGS1区特异性引物确定其基因型别;同时,平板法和XTT还原比色法分别检测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0株分离自尿路感染的阿萨希毛孢子菌基因型分别属于Ⅰ、Ⅲ、Ⅳ,其中以Ⅳ型为主;所分离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除1例分离株外,其余各分离株均具有在聚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基因型Ⅲ型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 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的1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以Ⅳ型为主,而其中Ⅲ型菌株表现出较强的溶血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