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能够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领域.随着市场上商品化益生菌的不断出现,它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益生菌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安全问题:致病性和感染能力;有害的代谢活动: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可能的基因转移.传统的益生菌安全性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需要针对目前益生菌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包含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内容的评估方法,对益生菌的安全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本文总结了一些对于益生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以提示我国应尽快完善益生菌及其制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指标并建立安全性评价体系,使益生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安全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益生菌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安全问题:致病性和感染能力;有害的代谢活动;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可能的基因转移。本文对我国益生菌安全性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调节剂,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益生菌具有医疗和保健作用毋庸质疑,但是对于益生菌的安全性还存在争议。本文对益生菌的安全性和不安全性研究进行综述,以利于临床正确认识、了解和使用益生菌制剂,对进一步开发利用益生菌也有积极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分子水平上益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益生菌是指能在生物体内存活 ,对生物体的健康有益的一类微生物。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已经在临床和食品领域应用多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获得人们的认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采用益生菌作为载体进行基因导入或基因编辑,这些遗传改造的益生菌一部分已经作为新的药品或疫苗进入到临床应用阶段。携带功能基因的益生菌定殖于肠道进行表达和缓慢释放,这类益生菌作为活体药物获得益生菌和功能基因的双重功效,可用于治疗某些疑难病症。携带蛋白质抗原基因的益生菌定殖于肠道进行表达,可诱导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是一条更安全的口服疫苗途径。成簇的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及其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Cas)以其高效与便捷性推动了益生菌基因编辑的发展。这篇综述介绍了CRISPR-Cas9操作系统在益生菌方面的应用。对传统遗传操作较难的益生菌采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使其基因敲除和基因突变,基因敲入和基因调控等更为简单、高效和易操作。这些CRISPR/Cas9、CRISPRa和CRISPRi技术在...  相似文献   

6.
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大量使用,耐药菌株急剧增多,加剧了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威胁。有研究表明,益生菌自身含有的耐药基因或耐药质粒等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传递给人体肠道中的致病菌,导致耐药菌感染。随着双歧杆菌相关微生态制剂的广泛应用,通常以活菌形式进入人体的双歧杆菌,与肠道内原籍菌群混合生长,致使其携带的耐药性基因片段在肠道菌群中水平转移,从而导致某些致病菌具有耐药性。因此,研究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耐药性基因转移有着十分迫切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双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了双歧杆菌的耐药机理,为进一步筛选安全的双歧杆菌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中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湖州市6所医院共47株MDR-KPN,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74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和2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用指标聚类分析(SPSS法)分析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47株MDR-KPN共检出5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3种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6种其他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整合子遗传标记、2种转座子遗传标记、4种插入序列遗传标记、2种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和1种噬菌体原标记;指标聚类分析(SPSS法)将上述阳性检出基因分成A、B两大簇.结论 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密切相关;由Ⅰ类整合子( intI1)、插入序列(IS26、ISEcp1、ISKpn6)、耐药质粒(trbC)介导的TEM-1和KPC是本组菌株的特征.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做指标聚类分析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张刚  冯婕 《遗传》2016,38(10):872-880
人们以往大多只关注由敏感细菌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和自发突变方式获得的耐药性,而忽略了细菌对某类抗生素天然耐药的重要特性,细菌的这种特性又被称为固有耐药。固有耐药由固有耐药基因决定,这类基因是指存在于某类细菌染色体上位置保守的与耐药相关的一类基因。近年来,对固有耐药基因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固有耐药基因的发现不仅可以为新药研制提供药物作用靶标,而且通过阻断病原菌固有耐药基因还可使以往对该类菌不起作用的抗生素药物重新焕发抗菌活性。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固有耐药基因能够被移动元件捕获进而可水平转移至其他细菌,因此通过监测固有耐药基因可以预测耐药菌的出现。本文对传统的细菌固有耐药机制包括细胞膜的低渗透性和多药外排泵系统,以及已知重要病原菌的转移酶和代谢相关酶的固有耐药机制进行了介绍。同时,进一步对隐性固有耐药基因的特性进行了阐释,最后探讨了固有耐药与获得性耐药的进化关系,指出固有耐药基因很可能是一些获得性耐药基因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65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的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绍兴地区六家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20株,采用PCR的方法分析65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7种转座子、插入序列、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并用指标聚类分析(SPSS法)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的相关性。结果 2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检测到14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包括6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包括1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3种转座子和插入序列基因遗传标记基因、2种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其余52种基因均未检测到。SPSS法将上述阳性检出基因分成两大簇群。结论绍兴地区六家医院的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获得性耐药基因相关,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的指标聚类分析显示:OXA-1、aac(6’)-Ⅰb、qnrB、IMP、aadA5、VEB、KPC、qnrS等基因与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相关,提示这些基因在F接合性质粒上;DHA、aph(3′)-Ⅰ等基因与转座子遗传标记tnpU、tnp513相关,提示它们位于转座子上;TEM-1、aac(3)-Ⅱ、qacE△1与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bC相关,提示TEM-1、aac(3)-Ⅱ等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可能位于宽范围接合性质粒上;ant(3″)-Ⅰ、rmtB等基因与ISEcp1较为相关,提示这些基因位于插入序列上。  相似文献   

10.
李雄彪教授是记者的湖南老乡,也是记者的良师益友,近年来他深入研究益生菌,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益生菌是一个日益引起医学科学家重视的重要研究对象,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为了使读者了解益生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记者走访了李雄彪教授,与他就益生菌及其相关研究和市场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率的上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渐下降,如何提高根除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上遇到的重要问题。益生菌不但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还能降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不良反应,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全面了解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zjm001株和zjm002株,分离自2012年3月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做gyrA和parC基因扩增、测序、GenBank比对确认菌种,再用PCR法分析39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1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结果 zjm001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CTX-M-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ant(3”)-Ⅰ,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出gyrA突变,可移动遗传元件检出int Ⅰ 1、ISEcp1、IS26、IS903;zjm002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ACT-1、CMY-2,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出gyrA突变.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的gyrA基因序列均为新变异型,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268598,JX273641.结论 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在耐药产气肠杆菌中发现DNA旋转酶A亚单位基因gyrA新变异型是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婵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2):154-155,15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olitis,UC)和Crohn's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研究认为IBD是由基因的易感性,环境因素激发和肠道免疫系统失调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消化系统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作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却仍然存在着价格昂贵,毒副作用强,而且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等问题.长期使用抗生素则因容易引起肠道细菌耐药而导致菌群失调,往往使得IBD的病情更加复杂.临床研究表明IBD患者肠道内存在着严重的菌群失调,通过给予益生菌对局部的微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可使病情缓解.本文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学出发,对目前应用益生菌治疗IBD及其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4月12日ACS Synthetic Biology报道,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者对一种益生菌酵母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在无菌小鼠肠道中产生β-胡萝卜素。该研究提供了一套利用基因工具来修饰益生菌酵母进行生产的全部流程。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一种益生菌酵母,可以耐受胃酸,并且可以在哺乳动物肠道中存活和繁殖,并且抑制有害细菌引起肠道感染。该益生菌还易于转化,可以在肠道中产生溶菌酶、IL-10等治疗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与肠道疾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益生菌是一类消化时能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非病原微生物.他们由酵母菌和细菌,特别是乳酸菌组成,其在肠道中的命运及作用因菌株而异.益生菌的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调节内源性菌群或免疫系统来实现.虽然益生菌的使用对其他疾病也有减轻作用,但通常被用来治疗与胃肠道相关的疾病.尽管如此,只有少数益生菌菌株在随机取样、安慰剂作对照的临床试验中被认为是有益生作用的.本文就目前益生菌在治疗人类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市场常见益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体外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紊乱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提供参考。方法分离培养9种益生菌制剂中的20株益生菌,采用浓度梯度试条法(E-test)测定益生菌对16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细菌类益生菌对一些口服抗生素敏感,其中枯草芽胞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12种以上的抗生素敏感;屎肠球菌只对5种抗生素敏感,而真菌类益生菌如布拉酵母CNCM I-745则对16种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结论细菌类益生菌和真菌类益生菌表现出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性,在临床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时应注意益生菌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Mix-G200益生菌粉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为以后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雌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等对Mix-G200益生菌粉进行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Mix-G200益生菌粉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21500 mg/kg,以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毒性分级,属无毒级物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鼠生长情况良好,血液学检查、生化学检查、主要脏体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x-G200益生菌粉未见遗传毒性,使用Mix-G200益生菌粉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与人体肠道健康密切相关.益生菌在防治感染、调节机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儿童生长发育等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益生菌与肠道健康的主要作用机制及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牙周病是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是其必不可少的始动因素,可导致口腔微生态失衡和宿主免疫反应,最终引起牙周病的发生发展。目前,牙周病的基础治疗主要是机械清除牙菌斑生物膜和牙石,但治疗效果具有局限性。益生菌通过产生抑菌物质、刺激局部免疫反应、与致病菌争夺黏膜受体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口腔微生态平衡,促进牙周病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益生菌在牙周病治疗上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作用机制、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为将来益生菌辅助治疗牙周病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益生菌应用于菌群调节及免疫调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益生菌应用于菌群调节及免疫调节的研究现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650032赵刚王大泉李建清近代,由于大量新的、高效抗生素用于临床、乃至滥用,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和体内正常菌群发生改变,肠内正常益生菌受到抑制,少数原本无害的耐药菌得以大量繁殖,造成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