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1 ~ 2012 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利用复合不育剂EP - 1 (左炔诺孕酮- 炔雌醚),设试验区和对照区,采用春季试验区一次性投饵的方法,对子午沙鼠、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3 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不育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剂EP - 1 显著降低了优势种群当年的幼体出生率,试验区5 ~ 6 月小毛足鼠幼体比例较对照区显著降低(P < 0. 05),5 ~ 8 月子午沙鼠和6 ~ 8 月三趾跳鼠成体比例分别较对照区显著增加(P < 0. 05),同时显著降低了优势鼠种当年的种群数量,试验区子午沙鼠和小毛足鼠种群在繁殖高峰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 < 0.05),4 ~ 5 月三趾跳鼠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 < 0. 05)。次年,试验区5 ~ 7 月子午沙鼠种群成体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区(P < 0. 05),全年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 < 0.05),而三趾跳鼠种群数量与对照区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不育剂EP - 1 对3 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数量增长均具有控制作用,尤其对子午沙鼠种群的持续控制效果更加明显。可见,种群在繁殖期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种复方避孕药物对三种野鼠的不育效果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首次报道一种由左炔诺孕酮和雌醚配伍制成的复方避孕药物 (代号 :EP 1 )对雌性布氏田鼠、灰仓鼠和子午沙鼠的不育效果 ,目的在于检验其能否用于野鼠的生育率控制。该不育剂的适口性为对照饵料的6 1 % ,对雌性布氏田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现在使产仔时间延迟约 3d、产仔率降低 4 0 % - 5 0 %。两次间隔给药方式比连续给药方式的效果好。该复方避孕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灰仓鼠、子午沙鼠的产仔率和产仔窝数 ,也显著降低子午沙鼠的每窝产仔数 ;对灰仓鼠、子午沙鼠不育效果可达 3个月。该复方避孕药物对灰仓鼠的不育效果优于子午沙鼠 ,对子午沙鼠尚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因此 ,EP 1在野鼠生育率控制上有一定应用潜力 ,建议采用两次间歇投饵 ,或者一次饱和投饵 (影响 2 - 3个动情周期 )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甲硝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提高甲硝唑的溶解度。方法: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并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甲硝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甲硝唑-β-环糊精最佳包合条件为:甲硝唑:β-环糊精为1:2,包合时间为4h,包合温度为50℃。结论:该包合工艺可提高甲硝唑-β-环糊精包合物中甲硝唑的溶解度,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植物源鼠类不育剂雷公藤甲素对雄性布氏田鼠的不育效果,本研究采用每千克体重0 mg、0.1 mg、0.2 mg,0.4 mg的雷公藤甲素溶液对雄鼠进行连续7 d灌胃处理,并在停药2周和4周后检测其体重、性腺重、精子密度及配对雌鼠怀孕率与胎仔数.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处理未显著降低雄性布氏田鼠的体重、性腺相对重量、附睾...  相似文献   

5.
2003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进行了EP-1不育剂控制黑线仓鼠的野外实验,分析新型EP系列不育剂对黑线仓鼠种群结构和繁殖的影响。采用逐月夹线调查方法,监测EP-1不育剂对沙地黑线仓鼠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的作用。结果表明,投药区与对照区相比,不育剂对黑线仓鼠的性别比例没有影响,对照区域投药区相比雄性比例没有差异。投药区黑线仓鼠种群幼鼠比例下降,比对照区相比幼鼠比例下降40%—60%,持续时间达4个月以上。春季一次性投放EP-1不育剂,可实现对沙地黑线仓鼠整个繁殖季节的繁殖控制。此外,EP-1不育剂对沙地鼠类种群年龄结构与数量的作用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这可能跟沙地鼠类具有扩散迁移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种复方避孕药物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本文报道了由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醚配伍制成的复方避孕药物(代号: EP -1) 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的影响。实验分为4 个组: 对照组、0.001 %毒饵组、0.003 %毒饵组和0.003 %毒饵预处理组, 并各设有一组重复。于2001 年6 月, 在每组围栏内各放入5 雄5 雌成年大仓鼠, 检验投放EP-1 毒饵后对大仓鼠繁殖力的影响。至9 月份, 2 个对照组新出生鼠数量均为12 只, 平均每雌繁殖力为214 ; 而所有6 个EP -1 处理组新出生鼠数量均为4 只或以下, 平均每雌繁殖力在014~018 之间。结果表明, 处理组大仓鼠的繁殖力明显受到了不育剂EP-1的抑制。在半自然状况下, 投放足量的EP-1 毒饵可以有效降低大仓鼠种群的繁殖力和数量。  相似文献   

7.
制备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提高川芎挥发油的溶解度及稳定性.采用单相法制备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对包合物进行溶解度和稳定性考察.采用单相法制备该包合...  相似文献   

8.
小麦叶片暗诱导衰老期间内肽酶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Yangmai 158)叶片暗诱导衰老期间内肽酶同工酶的变化及其部分生化特性,发现叶片衰老期间,内肽酶活性升高,同时出现5种新的内肽酶同工酶(EP1、EP2、EP4、EP5、EP6)。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能延缓这些同工酶的出现,而脱落酸(ABA)处理则加速它们的表达。衰老期间小麦叶片内的6种内肽酶同工酶(EP1-EP6)中的EP1、EP2、EP4、EP5、EP6呈现活性的pH及温度范围较窄,而EP3有活性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均较宽,且EP3在嫩叶、老叶中均有活性。另外,EP3、EP5、EP6对热不太敏感。蛋白酶抑制剂实验表明,EP1、EP2是需金属离子的半胱氨酸型内肽酶,EP4是丝氨酸型内肽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isoliquiritigenin-β-cyclodextrin complex,ISL-β-CD Complex)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体重、血清氧化指标、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及关节滑膜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SL-β-CD包合物治疗CIA模型大鼠的机制.方法:将四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组(100 mg·kg1)和3个不同剂量的ISL-β-CD组(100 mg·kg1,400 mg·kg-1,800 mg·kg-1),除空白对照组,其余5组建立CIA模型,自加强免疫第二天灌胃给药4周,每周测量大鼠体重,末次给药后取血和关节滑膜,检测血清中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TUNEL计算关节滑膜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细胞中cyclin D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ISL-β-CD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带来的体重降低(P<0.05),降低大鼠血清中SOD水平(P<0.05),升高MDA水平(P<0.05);药物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模型对照组;但经过药物治疗后,滑膜中cyclin D1的水平没有降低.结论:ISL-β-CD包合物可促进细胞凋亡改善RA症状而不是通过作用于cyclinD1降低细胞过度增殖改善RA症状.ISL-β-CD包合物可作为治疗RA的潜在药物进一步被开发研究而其作用于RA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仅在约1/3的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采用基于双向电泳的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 寻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标志物. 对发生/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组的患者基线和治疗24周血清进行差异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并对筛选得到的α-2-HS-糖蛋白在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个体中进行了基线和第4周的进一步验证实验. 结果发现, α-2-HS-糖蛋白从治疗基线至治疗第4周的变化趋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alfa-2b治疗过程中e抗原血清学转换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nescence-associated endopeptidase (EP) isoenzymes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var. Yangmai 158) leaves during dark-induced senescence was perform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much higher endoproteolytic activity in dark-induced wheat leaves than in control. Six endopeptidase isoenzymes (EP1-EP6) were identified by natural gradient杙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co-polymerized gelatin in the gel, five of which (EP1, EP2, EP4, EP5 and EP6) were only detected in senescing leaves. Treatment with 6-benzylaminopurine (6-BA) delayed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EP isoenzymes and abscisic acid (ABA) accelerated it. The activity of EP3 could be detected at a wider range of pH and temperature levels while EP4, EP5 and EP 6 could be only detected at pH 4-5 and 30 45 ℃, EP1 and EP2 at pH 3 5 and 30 ℃ 45 ℃. All of the EP isoenzymes showe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especially EP3, EP5 and EP6 which still had activities even by incubation at 55 ℃ for 1 h. By using different class-specific inhibitors, EP1 and EP2 were characterized as metal-dependent cysteine-proteases, EP4 as a serine-protease.  相似文献   

12.
短效不育剂控制下季节性繁殖害鼠种群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鼠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人们可以利用杀鼠剂和不育剂对其进行控制.害鼠在摄食不育剂后导致不育,但有时不育鼠会恢复生育能力,生育后代,使种群规模增大.本文建立了灭杀控制和短效不育控制下害鼠种群的动态模型,在模型中每隔固定时间施行两种控制,在害鼠的繁殖具有季节性的前提下,分析了模型的形态以及害鼠不育率、灭杀率、控制间隔、不育剂有效期等参数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较高的不育率和灭杀率,以及较短的控制间隔会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使种群较小,甚至灭绝.短效不育剂限制了不育剂在控制害鼠上的作用,也降低了控制的效果.在使用短效不育剂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在繁殖季节后期,害鼠种群会有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以丹皮酚的包合率为指标,比较了饱和溶液法和研磨法的优劣,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体积的水研磨,β-环糊精∶丹皮酚∶挥发油比例,研磨时间及无水乙醇冲洗量对丹皮酚包合率的影响.采用HPLC以丹皮酚含量为标准,测定包合物中丹皮酚的包合率.得到了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和丹皮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丹皮酚∶挥发油=8∶0.4∶0.5,β-环糊精∶水=1∶3,研磨2 h,用5 mL(加入0.5mL挥发油时)无水乙醇冲洗包合物.本方法包合率高,适合大量提取,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生产工艺,提高挥发油在制剂中的稳定性.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测定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含油率考察包合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条件:A3 B2 C3(β-环糊精和艾叶挥发油的比例为8:1,油和乙醇的比例为1:1.5,包合温度为60℃,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15.
类黄酮[apigenin(4,5,7-trihydroxyflavone,4,5,7-三羟基黄酮)和hesperitin(3?5,7trihydroxy4?methoxyflavanone,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对接种AM真菌的紫云英的生物量、AM真菌侵染率、菌丝ALP(碱性磷酸酶)和SDH(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对于Glomusintraradices侵染的紫云英的生物量,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第6周有显著差异(生物量分别为6.3g、5.7g和6.5g,而对照为3.0g),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三次取样都有显著差异;对于Endo-1(一个商业菌剂,由Glomusintraradices和Glomusmosseae组成)侵染的紫云英的生物量,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第6周1.5mmol/L组和第9周150nmol/L组都有显著差异(生物量分别为7.2g和16.8g,而对照为4.1g和8.1g),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第6、9周都有显著差异,尤以第9周150nmol/L组差异更大(生物量为14.4g,而对照为8.1g)。对于G.intraradices的侵染率,与对照相比,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三次取样都有显著差异(第9周对照为36.6%,而处理组分别为71.5%、80.8%和75.9%);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三次取样也有显著差异,尤以150nmol/L组效果最好(第9周AM真菌侵染率为94.8%,而对照为36.6%);对于Endo-1的侵染率,与对照相比,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三次取?  相似文献   

16.
8个籼型水稻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武汉、贵阳(1997年)和三亚(1997-1998年)3个生态点,对8个籼型水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环境敏感核不育系(2-2S、K1405S、F131S、2136S、Pei-Ai64S、1290S、GD-1S和N17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每期相隔10-15d,考察自交不育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不育系在武汉的稳定不育期均长于30d,在遗阳的稳定不育期均短于30d,在三亚的稳定不育期均长于150d。8个不育系的育性表达均表现对温度敏感,但不同的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敏感敏感期的长短和临界温度是不同的。2-2S和K1405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18天至第9天,敏感期为7-10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3.7-24.5℃。F131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17天至第5天,敏感期为13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4.3-24.7℃。2136S的敏感时期位于抽穗前的第24天至第11天,敏感期为7-13d,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分别为24.3-24.7℃、25.5-26.2℃、25.4-26.1℃和24.1-24.7℃。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籼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组成4×5不完全双列杂交作产量配合力分析,分析结果宜香1A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0.3756,极显著优于Ⅱ-32A和汕A。采用BC Sood介绍的水稻香味快速测定法,对水稻不育系宜香1A的香味遗传进行研究,其香味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是一个选育香型杂交稻的理想不育系。以不育系Ⅱ-32A和冈46A为对照,对宜香1A开花后的柱头活力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与Ⅱ-32A相当,即都是开花后第4天柱头授粉结实能力最强,第6或7天柱头活力几乎完全丧失,而冈46A开花后3~4 d柱头授粉结实能力最强,第5天柱头活力几乎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用以提高奈妥吡坦的水溶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以载药量为指标,考察奈妥吡坦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芯壁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搅拌速度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制备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咖啡酸对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食管鳞状细胞癌移植瘤裸鼠(n=48)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与咖啡酸组。三组分别经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25 g/kg、5-氟尿嘧啶25 g/kg与咖啡酸50 mg/kg,2次/周,持续4周。结果:5-氟尿嘧啶组与咖啡酸组治疗第2周与第4周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咖啡酸组高于5-氟尿嘧啶组(P<0.05)。5-氟尿嘧啶组与咖啡酸组治疗第2周与第4周的肿瘤体积少于模型组(P<0.05),咖啡酸组高于5-氟尿嘧啶组(P<0.05)。5-氟尿嘧啶组与咖啡酸组治疗第4周的血清TNF-α与IL-6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咖啡酸组低于5-氟尿嘧啶组(P<0.05)。5-氟尿嘧啶组与咖啡酸组治疗第4周的移植瘤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凋亡指数高于模型组(P<0.05),咖啡酸组高于5-氟尿嘧啶组(P<0.05)。结论:咖啡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裸鼠的应用能与5-氟尿嘧啶发挥协同作用,能通过上调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促进移植瘤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血管总数,从而抑制移植瘤生长,促进恢复裸鼠体重。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素E2对免疫细胞及炎症相关疾病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脂质代谢产物,在受到生理或病理的各种刺激,尤其是有害刺激时被释放,在发热、炎症和血压调节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PGE2通过4种功能相互拮抗的的受体(E-prostanoid receptors,EP1、EP2、EP3和EP4)而广泛参与机体及细胞代谢过程.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前列腺素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部分原因是因为抑制类前列腺素合成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机体免疫过程中没有发挥明显作用.但近来的研究表明,PGE2很可能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前列腺素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重点讨论相关研究的新近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