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蛰伏到地下冬眠的蛙在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为什么仍能够继续生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施密特博士弄清了这个谜。如果把在冬眠之前捕获的任何一种蛙冷冻起来,在-2℃左右体内的水分即开始冻结。到-6℃,蛙体内有约35%的水形成冰。如果这种状  相似文献   

2.
金线蛙冬眠前后肥满度及部分内脏器官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测定了金线蛙冬眠前后几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冬眠前后两性的肥满度及躯体肥满度变化均不显著,但两性的肝系数均显著下降;脂肪体系数和生殖腺系数的变化均表现两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青蛙是动物学及生理学等主要实验材料之一,由于青蛙有冬眠的习性,如果在冬季进行实验时,往往不容易找到青蛙,我们通过一年来对蛙的实际贮存研究,已初步的克服了这种艰难,兹将贮蛙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 ,主产东北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我国著名药用经济蛙种 ,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 ,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在南方能否养殖呢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近年来我们在苏州郊区进行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1 引种种蛙的引进可以在秋季中国林蛙下山冬眠时进行 ,在东北 9月中旬到 10月下旬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都可以采集到种蛙 ,向南方运输种蛙可以在 10月下旬进行 ,也可以将秋季采集的种蛙在东北存放到 12月份待南方气温较低时再进行。从我们过去的经验看 ,10…  相似文献   

5.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湍蛙种群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5~11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一重捕法对华南湍蛙种群进行了生态监测,结果发现,华南湍蛙出蛰以后种群开始增加,繁殖期过后种群开始下降。在壶瓶山当气温低于10℃以下时,华南湍蛙就开始进入冬眠期。种群的存活率从出蛰到再次冬眠期间基本上呈直线下降,在8月之前种群中均有新添加的数量,以后未发现。在整个过程中,雌雄性比一般大于1,在繁殖季节基本接近于1。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04,39(8):20-20
在人们印象中,只有生活在塞冷冬季的动物才冬眠。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热带非洲也发现了一种“冬眠”动物。一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狐猴会在炎热的环境中“冬眠”7个月之久,远远超过了一些在北半球生活的动物冬眠的时间。这也是科学家迄今发现的第1种“冬眠”的热带动物。报告称,这种动物冬眠时会寻找一个僻静的树洞,即便周围温度达到30℃左右,也不会苏醒。地面测验表明,“冬眠”期间,这种动物的体温不靠自身的新陈代谢控制,而是“被动地”随着周围环境不断变化。热带动物也“冬眠”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常需将实验用蛙保存一段时间。蛙不吃死昆虫,从市场买回的蛙往往已饿了好多天,为了保存这些蛙,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晚上,将一盛有水的盆放在室外窗台,盆内斜放装蛙的铁笼,让笼底一部分浸入水中。在笼的旁边放一盏8瓦的小台灯(灯的瓦数不宜过大,不宜用白炽灯,以免温度过高而影响蛙的活动)。灯亮后,夜间活动的昆虫就会“光临”铁笼供蛙捕食。到早上再将蛙连盆移入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金线蛙冬眠期与出眠初期肝脏比较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嵇庆 《动物学杂志》1996,31(3):33-36
本实验对金线蛙冬眠期与出眠初期肝脏进行了比较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冬眠期肝细胞含有大量糖元颗粒和一些脂滴,线粒体数目少,未见粗面内质网;出眠初期糖元颗粒稀少但仍有脂滴,粗面内质网丰富,线粒体数目多,这提示蛙类在冬眠中优先依靠消耗糖元维持生存。此外,本文还对两个时期肝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威严的冬神降临了。它道貌岸然,脸色灰暗,步履铿锵,声音粗厉。万物又面临一年一度的凌厉考验。一些能飞善跑的鸟兽,纷纷高飞远走,逃避它的淫威与囹圄,变温动物蛇蛙之辈,只好躲进地洞,长久处在不吃不喝的昏睡状态,直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科学上将动物这种动物行为,叫冬眠。蛇的冬眠是一种充满奇趣的生物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山蝠和黑斑蛙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血糖浓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大筠 《生理学报》1994,46(3):267-272
本工作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山蝠和黑斑蛙在冬眠或蛰伏期与活动期的血清,脑,骨胳肌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和血糖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LDH同工酶及血糖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活动期的动物相比,在冬眠或蛰伏期中的动物的LDH1缺乏,LDH5明显增多(P<0.001),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01)。此外,LDH同工酶和血糖浓度的季节变化在冬眠动物和蛰伏动物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引进蛙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引进蛙类经初步鉴定有牛蛙、猪蛙和河蛙等三种,同为蛙属,原产于北美洲。这三种蛙类都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之特点,当年幼蛙可养成商品蛙。本文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等方面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威宁趾沟蛙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定期、定点观测与室内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00年1月21日~2005年2月25日,对威宁趾沟蛙(Pseudorana weiningens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威宁趾沟蛙的繁殖习性与同属的其他两种趾沟蛙有明显的差异,其繁殖期集中在2月下旬~3月上旬;怀卵量为345.7枚(n=10);产卵量为312.5枚(n=10);威宁蛙卵群呈团状,各卵粒由胶膜粘连成团,卵团平均长6.40 cm;宽3.90 cm;厚为1.44 cm。卵粒的动物极暗褐色,植物极浅黄褐色;卵粒直径为2.0~2.5 mm,连胶膜直径为4.0 mm。卵粒在室内静水中孵化所需时间约20 d,孵出时期为心跳期,在自然环境中该蛙达性成熟所需时间为2年。该蛙无冬眠现象,且在冬季繁殖,这是其最突出的繁殖生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山蝠和黑斑蛙乳酸脱氨酶同工酶及血糖浓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山蝠(Nyctusnoctula)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在冬眠或蛰伏期与活动期的血清、脑、骨胳肌中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同工酶和血糖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LDH同工酶及血糖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活动期的动物相比,在冬眠或蛰伏期中的动物的LDH1缺乏、LDH5明显增多(P<0.001),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01)。此外,LDH同工酶和血糖浓度的季节变化在冬眠动物和蛰伏动物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提示,LDH同工酶含量和血糖浓度的季节变化不仅与动物的能量代谢水平相适应,而且显示了冬眠和蛰伏两种生理过程中的可能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冬眠是动物在不利的气候和生活条件下的一种本能的适应。象青蛙、乌龟、刺猬、蝙蝠和蛇等都属于冬眠动物。动物学家把一种能够控制冬眠的动物血液里的物质叫做HIT(英文的缩写,意思是能引致冬眠的物质)。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这种HIT提取出来,注入到没有冬眠习性的猴子的脑部后,猴子的心跳速度减了一半,体温也降了几度,而且还明显地降低了食  相似文献   

15.
周伟  刘钊  吴飞 《动物学研究》2009,30(1):99-104
月平均采集并解剖滇蛙14—16只(雌雄约各半),测量体长、体重、脂肪体重、精巢重、卵巢重、精巢体积和输卵管直径等。以体长为协变量做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精巢重、卵巢重、精巢体积、输卵管直径在年周期内差异显著,呈周年规律性变化。滇蛙的繁殖期为4—6月,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繁殖高峰。异速生长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腺发育与体重和体长多呈正异速生长(b>1),个体增长对性腺的发育有显著影响。个体较大的滇蛙年生殖频次至少为2次,这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之一。性腺发育与脂肪体重呈负异速生长(b<1)。脂肪体为繁殖和冬眠提供能量储备,脂肪体重在繁殖高峰期达最小值。少数脂肪储存不足的个体通过延迟冬眠时间积累能量,以便安全越冬。相关性分析和交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性生殖腺的发育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生殖腺的发育并非完全同步。雄蛙精巢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卵的成熟比精子的成熟需要更长的时间。但精巢体积和输卵管直径发育具同步性,这恰是为授精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6.
雨过天晴,河塘边上响起了一阵阵蛙鸣。青蛙等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地过渡的一个类群,它们在地面上活动觅食,在水中繁殖后代,身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步适应了陆地上多变的环境,成为脊椎动物中最先征服陆地的先驱。“求婚”交响乐清明过后,阵阵春雷将冬眠的青蛙唤醒。由于正值春暖花开,青蛙很快就从外界得到了大量的能量补充,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使得新陈代谢水平迅速增高,进入到一年一度的繁殖活动之中。为了召唤“情侣”,进行交配活动,它们便用响亮的鸣叫来吸引异性。据观察,在青蛙发情期间,雄蛙的叫声比雌蛙更加嘹亮、悦耳。这是因为雄蛙除了具有能够振动发声的声带以外,在咽喉的两侧还有一对外声囊,它会向外鼓成两个大气囊,有助于提高音量。随着雄蛙的反复咏唱,一只只雌蛙便会出现在它们的附近,也以响亮的鸣叫来“盟定终身”……  相似文献   

17.
奇蛙集萃     
奇蛙集萃孙智敏生活在海边的蛙东南亚、海南岛等地距海岸50—100米红树林里生活着一种海蛙,白天隐匿在红树根系之间,傍晚出来活动,常在退潮后的海滩上捕捉蟹类。一般蛙在含盐分1%的水域就无法生存,海蛙何以能立足海边呢?原来,其肾脏对血液中尿素滤过性较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技术检测了分属无尾目3个科(雨蛙科、蟾蜍科、蛙科)的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泽陆蛙(Rana limnocharis)、沼水蛙(R.guentheri)的系统发生关系。经19个随机引物对4个物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16个引物进行分析,计算不同科间及同一科内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6个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泽陆蛙与沼水蛙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黑眶蟾蜍与中国雨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黑眶蟾蜍与蛙科的泽陆蛙、沼水蛙之间以及中国雨蛙与泽陆蛙、沼水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近,从基因组DNA水平上也说明雨蛙科与蟾蜍科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与蛙科的亲缘关系更远,这与形态学、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的分析结果一致,从而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为无属目这3科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乌梢蛇的人工孵化与冬眠前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人工孵化乌梢蛇卵16 7枚。平均卵重10 . 4 1g ,孵化出幼蛇14 2条,孵化率85 % ,其中11枚未受精,受精率93. 5 %。对幼蛇做了形体度量,挑选活泼健康的幼蛇98条,平均体重6 . 2 6±0 . 89g ,随机分成3组进行人工饲养,一组为群体饲养,另两组为单个饲养。开口饲料采用两种处理,一种是人工填喂瘦猪肉,另一种是饲喂活幼体泽蛙。饲养时间为冬眠前两个月。群体饲养组冬眠前平均增重率达4 0. 4 % ,单个饲养组平均增重率达4 6. 5 % ,未达差异显著(P >0 . 0 5 )。结果表明,活幼体泽蛙是乌梢蛇幼蛇良好的开口饲料  相似文献   

20.
蛙类 (两栖类 )具有 1对囊状肺 ,结构十分简单 ,肺的内壁仅有少数皱褶 ,内有隔膜把肺隔成很多肺泡 ,呼吸面积有限 ,还需借助皮肤进行辅助呼吸。这在教学及动物进化过程研究中都是较好的材料。虽然在实验解剖蛙类时常可看到 1对膨胀的囊状肺 ,但这对囊状肺稍不注意就缩小 ,不易观察 ,特别是中间的隔膜不易看得清楚。为了让学生清楚、形象地观察到两栖类肺的结构以及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我利用实验后用过的蛙类肺完整取下 ,制成干制蛙肺标本 ,以供教学用。制作过程 :1)把蛙肺完整 (左、右两叶 )取下 ,从蛙肺基部把两叶剪开。 2 )用玻璃管一端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