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沙群岛位于我国海南岛的东南面,是我国南海。诸岛中靠西北的一群岛屿。这些祖国的美丽岛屿,是由许多珊瑚岛所构成,处于典型的热带地区,因而这里的生物群落带有浓厚的热带色彩。它们类别丰富,生长茂盛。甲壳动物中的蟹类也不例外,不仅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2.
我们伟大祖国南海诸岛之一的西沙群岛,地处热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一直在这里从事生产劳动。解放后,特别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及批林批孔运动以来,生产和科技人员,进行了多次调查,获得了不少宝贵资料和成绩。西沙的动物种类很多,甲壳动物中寄居蟹类的种类也不少。寄居蟹  相似文献   

3.
椰子蟹隶属甲壳动物歪尾派(Anomura)陆寄居蟹科(Coenobitidae).分布于热带岛屿.我国南海及台湾东南沿海产.近年我们在南海北部及西沙群岛已不能采得,南海南部岛屿即使还有,必很稀少,濒临灭绝,应设法加以保护. 椰子蟹Birgus latro(Linnaeus,1758)雄性成长时比雌性大,头胸甲长187毫米.额角  相似文献   

4.
武汉三角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小型城市湖泊,近年来其富营养化趋势明显。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湖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湖泊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在三角湖共采集浮游甲壳动物9科17属22种。浮游甲壳动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7±3.6)ind/L,各月密度变化范围为0.6~13.1 ind/L,夏季和秋季密度较低,密度峰值出现在2月。浮游甲壳动物全年大部分时间(5、6月除外)以桡足类及无节幼体占优势,其比例为55.2%~95.4%。浮游甲壳动物物种丰富度变化范围为6~15,平均值为10±3,夏季浮游甲壳动物物种丰富度较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Simpson指数变化范围为0.76~0.90,平均值为0.80±0.04。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总密度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r=﹣0.636,P0.05,n=11),显示季节性的水位波动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和透明度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物种组成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5)。高密度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放养引起的摄食压力可能是三角湖浮游甲壳动物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于2016年3—8月,研究了江西省南昌市军山湖、青山湖和瑶湖的春夏季节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3个湖泊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14种,其中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军山湖、青山湖和瑶湖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变动范围分别为0.8~24.9、0.3~18.7和5.9~47.9 ind·L-1;瑶湖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显著大于军山湖(P=0.003)和青山湖(P0.001);秀体溞、微型裸腹溞和象鼻溞等富营养化种类是3个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的夏季优势种,而盔形溞是军山湖的春季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a和pH是决定3个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同环境因子,位于城市近郊的青山湖和瑶湖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还与氮、磷等营养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宝贵  刘霞  吴瑶  钟正  陈宇炜 《生态学报》2016,36(24):8205-8213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丰水为湖,枯水为河"的独特特点。为探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09年全年采集其不同季节、不同水位期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与河流浮游甲壳群落具有相似性。无节幼体、象鼻溞、剑水蚤等河流优势类群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中占优势;而哲水蚤和溞属仅在低水位季节占优势,枝角类丰度仅在高温、高水位、流速缓的季节高过桡足类。丰水期浮游甲壳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远远高于枯水期,可达枯水期的50倍,差异极其显著(P0.01)。温度和水位变化引起的环境因子改变是导致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发生季节演替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空间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构成明显不同,年均丰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均出现在河口地区。因此:对于换水周期短,水交换速率快的水体,应该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明对虾大颚器的组织学及孕酮和雌二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Roux于1968年首次描述了甲壳动物十足类的大颚器,并认为它与Y-器官是两个不同的腺体,Byard等在研究了美洲龙螯虾(Homarus americnus)大颚器的超微结构后指出,甲壳动物大颚器是类似于昆虫咽侧体的内分泌器官。Hinsch研究了蜘蛛蟹(Libinia emarginata)大颚器的结构和功能,指出该器官与甲壳动物的蜕皮和生殖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蜕壳是十足目甲壳动物必经的生理过程,其生长发育与繁殖都离不开蜕壳这一过程,甲壳动物在不同蜕壳时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生理变化。蜕壳不遂导致的死亡是甲壳动物在蜕壳期间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处于蜕壳期的个体又易成为天敌和同类捕食的对象,这些因素导致甲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活率较低,而较低成活率也是影响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原因之一。蜕壳过程中也受众多环境因素影响,并且这些因素能共同作用。本研究总结了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蜕壳周期区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对甲壳动物更为安全的蜕壳周期区分方法。为研究蜕壳对十足目甲壳动物生理过程的影响,简述了蜕壳机理及调节机制,总结概括了蜕壳的影响因素、蜕壳相关基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蜕壳的不同时期,有助于针对甲壳动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产饲料的开发及改善,提高甲壳动物成活率,提升养殖产量。了解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蜕壳机制,为深入研究生物矿化、离子跨膜转运、渗透压调节机制等完善理论基础,为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威  孙雨琛  张婷婷  刘琪  黄悦  葛茜  邓道贵 《生态学报》2020,40(14):4874-4882
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研究了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临涣湖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3种,其中枝角类8属8种,桡足类5属5种。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象鼻溞(Bosmina sp.)等小型富营养种类是温暖季节的优势种,而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是冬季的优势种。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等大型种类仅在少数月份中被观察到。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3个/L和0.33 mg/L。营养状态指数(TSI_M)的年平均值为62.6。浮游甲壳动物的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86、0.74和0.49,且3种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营养盐水平、营养状态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明,临涣湖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上行效应因子。鲢、鳙鱼的捕食压力是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小型化的下行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0.
陈星  叶麟  谭路  蔡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2020,44(5):1070-1079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期香溪河库湾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 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香溪河库湾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逐月采样分析。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3种, 其中枝角类10种, 桡足类13种。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均为长江流域常见种, 生物量和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6月, 在1月和2月则未能采集到标本, 生物量和密度在年际间差异显著, 但群落组成差异不显著, 群落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夏季以蚤状溞(Daphnia pulex)和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大型枝角类占优势, 秋季以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小型种占优势。库中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库首和库尾, 库首和库尾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 生物多样性在季节上同样具有一定差异。CCA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浓度和水深是解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变化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香溪河库湾营养盐、水温、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均未达到稳定状态, 但群落组成在年际间无显著性差异, 浮游甲壳动物物种丰富度也高于蓄水初期, 生物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 适当程度的干扰有利于维持浮游甲壳动物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十足类甲壳动物卵巢发育过程中脂肪的积累与肝胰腺脂肪的变化成永旭赖伟堵南山(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关键词甲壳动物十足目肝胰腺脂肪卵巢十足类甲壳动物卵巢发育时脂肪的积累与肝胰腺脂肪变化研究,是十足类甲壳动物生殖生物学中重要的课题之一,近些...  相似文献   

12.
云南高原地形复杂,山脉与河流,甚至湖泊大都是南北向,唯南部则转为东西向。在迤东昆明凹陷地区,湖泊较多,在迤西横断山脉的东缘则较少,在迤南各地仅有小型水塘。境内气候温暖,唯南部则热带性较强。湖泊中的鱼类不少,特产名鱼亦有多种。为了兴修水利,发展养殖,亟需掌握渔业生物学的基本资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1957年2—5月参加了云南热带生物的综合考察,曾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进行了浮游甲壳动物的调查(沈嘉瑞、戴爱云,1964),同年7—9月,水生生物研究所曾在云南迤西和迤东的主要湖泊进行了综合调查(黎尚豪等,1963)。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在当地搜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水样。经过分析研究,而写成此文,这对云南鱼类的浮游性食料生物的鉴别或鱼类食性的研究以及浮游甲壳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研究,将提供一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3.
西藏西北部的浮游甲壳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西藏南部的浮游甲壳动物,已由作者报导了29种(沈嘉瑞、宋大祥,1963、1964)。1963年,我所又派员从新疆到西藏西北部进行调查,包括新疆与西藏交界处的界山山顶的达板湖(属西藏境内的一部分),以及西藏西北部的多玛尔(托玛尔),特雅普湖,斑公湖东南的拿克湖(诺和湖,那拿日波错,昂拉锐错)和日土宗(日妥宗,罗多克)等地。共采集水样43号,经镜检计有枝角类4科11属16种,桡足类4科9属11种,其中包括一个新种。这次凋查地点虽属有限,但是通过这一初步调查,也可以使我们对这一边远地区的浮游甲壳动物区系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于2011年8月调查了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淡水甲壳动物多样性现状。结果表明,该区域共计淡水甲壳动物11科24属29种,其中,拟卤虫属、密刺低额溞和微齿北镖水蚤为国内新记录;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要淡水甲壳动物类群,占总物种数的82.8%;淡水甲壳动物区系以广布种和古北区物种为主,分别为48.3%和37.9%,特有种为10.4%,东洋区物种仅为3.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借鉴"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的保护方式,对国家公园甲壳动物栖息的水塘环境进行单独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甲壳动物的性别决定机理及外界因素对性别分化的影响。绝大多数甲壳动物没有明显的性染色体 ,促雄腺被认为是甲壳动物性别分化的最主要的决定因子 ,其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证明。由于甲壳动物幼体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具有向两性发育的潜能 ,促雄腺可以决定个体未来发育的性别 ,并且通过人为摘除或移植促雄腺的方法可以使性别已经分化的个体发生性逆转 ,从而改变幼体的性别。虽然甲壳动物的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外界的因素比如寄生、光周期、温度或激素可以改变其性比 ,其中以寄生的影响研究比较多 ,并认为是影响某些甲壳动物性别分化的主要外界因子。由于大多数养殖的甲壳动物雌雄性之间有体重和体长的差异 ,在水产养殖中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全雌或全雄种苗的生产 ,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甲壳动物的性别决定机理及外界因素对性别分化的影响,绝大多数甲壳动物没有明显的性染色体,促雄腺被认为是甲壳动物性别分化的最主要的决定因子,其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证明,由于甲壳动物幼体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具有向两性发育的潜能,促雄腺可以决定个体未来发育的性别,并且通过人为摘除或移植促雄腺的方法可以使性别已经分化的个体发生性逆转,从而改变幼体的性别。虽然甲壳动物的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外界的因素经如寄生,光周期,温度或激素可以改变其性比,其中以寄生的影响研究比较多,并认为是影响某些甲壳动物性别分化的主要外界因子,由于大多数养殖的甲壳动物雌雄性之间的有体重和体长的差异在水产养殖中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全雌全雄种苗的生产,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甲壳动物精氨酸激酶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是调节无脊椎动物能量代谢的重要酶,在调节无脊椎动物体内磷酸精氨酸与ATP之间的能量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甲壳动物是节肢动物门内最重要的类群之一,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甲壳动物体内精氨酸激酶的分子构象、表达变化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甲壳动物的能量代谢调控机制提供必要的参考。另外,文中对甲壳动物精氨酸激酶的重要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洪泽湖鱼类寄生甲壳动物区系调查及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秋对江苏省洪泽湖鱼类寄生甲壳动物的调查研究结果,共得18种寄生甲壳动物,其中包括一个新种。分析了该湖寄生甲壳动物的区系组成、繁殖季节及种类分布的情况,同时还根据虫体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提出了对鱼类危害性较大的中华鳋和多态锚头鳋,在洪泽湖中不可能出现严重感染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太湖梅梁湾大型控藻围栏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太湖梅梁湾大型鲢、鳙控藻围栏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围栏内外的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鲢、鳙放养对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围栏内浮游甲壳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枝角类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围栏外.总体上,枝角类各种类的生物量受鲢、鳙放养的影响程度大于桡足类的种类.太湖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演替明显,大部分种类只是季节性出现.冬季和春季以溞(Daphnia sp.)和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nus)等大型种类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象鼻溞(Bosmina sp.)、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小型种类为主.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透明度、温度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浮游甲壳动物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研究了长江口南、北支浮游甲壳动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50种,其中桡足类39种,枝角类11种。种类数南支高于北支;平均密度北支高于南支,南、北支分别为1.7 ind./L和61.8 ind./L。基于群落相似性矩阵的CLUSTER聚类和MDS分析显示,在群落相似性为40%时,长江口区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可分为北支组、南支组1和南支组2共3组。3组的优势种有差异。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变化趋势为北支组(61.8±22.11 ind./L)〉南支组1(3.07±2.06 ind./L)〉南支组2(0.72±0.45 ind./L)。盐度、潮汐和径流量是影响长江口南北支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密度和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