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年代初,华生和克里克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不久,分子生物学被引用到古生物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分子生物学是怎么在古生物学园地上开花结果的呢? 首先,分子生物学帮助古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认识古生物。古人  相似文献   

2.
Hoga.  MB 《生命的化学》1996,16(5):45-47
是生物化学,还是分子生物学?──发现tRNA的故事M.B.Hoagland关键词tRNA,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在本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早期,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中的开拓者们正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科研工作。在我成长起来的那个生物化学家圈子里,人...  相似文献   

3.
雅各布是法国著名细菌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和莫诺于1961年首次提出解释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操纵子模型,因此与利沃夫分享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雅各布还先后探索细菌溶源机制、提出并证明mRNA假说、提出复制子模型等。70年代后将研究拓展到真核生物,这些成就极大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雅各布许多发现被写入教科书,是分子生物学奠基人之一。本文全面介绍雅各布的生平和成就。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分子进化和种群遗传分析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未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同样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在RNA表达和调控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70年代的RNA结构解  相似文献   

6.
自本世纪50年代初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Crick)提出关于DNA双螺旋模型学说以及70年代初期DNA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一整套DNA体外重组技术的建立,分子生物学技术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在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不可取代的研究技术手段。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对农、林、牧、副、渔,食品,制药,化工,石油工业以及环境监测和保护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讲座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成几个专题进行介绍,首先介…  相似文献   

7.
正如20世纪20年代是量子力学大发展的时代一样,20世纪5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开创的时代。也如同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泡利、薛定谔这些在物理学中群星璀璨的名字一样,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莱纳斯·鲍林等人也在分子生物学中熠熠生辉。其中詹姆斯·沃森又是格外引人瞩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自1921年Banting和Best分离提取出胰岛素以来,胰岛素的研究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历史。五十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崛起,胰岛素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成为分子生物学中一颗灿烂的明星。一方面,分子生物学的某些重要突破,正是在胰岛素的研究中取得的;另一方面,胰岛素研究本身始终处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前沿。近十几年来,胰岛素研究的形势有了很大变化,研究重点从胰岛素分子本身转向胰岛素作用机制。也就是说,胰岛素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胰岛素分子,还涉及到胰岛素受体,涉及到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  相似文献   

9.
核酸生物传感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酸生物传感器在涉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需要,其研究正成为90年代生物传感技术研究热点.文章对核酸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微卫星方法简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已成为进化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生态学等诸多领域非常重要和崭新的研究工具。而摆在人们面前可供选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又有许多种,如同工酶(alozymes)、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istrictionFragmentLe...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外对绒山羊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利用已有的遗传多态、基因序列和结构、功能等方 面的数据,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参考国际通用数据库的格式,建立一个简洁、友好、通用而且专用 性强的绒山羊分子生物学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由文献索引库,基因组学库及绒山羊知识库组成。 数据库的建立为绒山羊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平台,为从事绒山羊遗传多态、遗传 进化、分子育种、绒毛生长机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方便和帮助,并为探索其他 草食家畜分子生物学数据库的构建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以来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基因工程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一个新兴的学科─-昆虫分子生物学已经形成。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基因探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工具。由于在系统进化上人和哺乳类遗传距离较近,其基因探针具有较大的通用性,所以医学发展起来的人基因探针为哺乳动物研究带来了许多方便。而无脊椎动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向十分薄弱,因此可用于昆虫的基因探针来源困难,研究者常需在实验设计初期对已有的众多基因探针进行预选或自己制备。所以基因探针的选择和使用对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至为关键。本文就昆虫学常用的基因探针的类型,标记方法,特别是应用等方面选择若干典型实例作一些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未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同样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在RNA表达和调控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70年代的RNA结构解析与Z-DNA的发现就是重要的基础。做出这些重要发现的就是美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里奇(AlexanderRich)(图1)。  相似文献   

14.
基因靶位操作的原理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因靶位操作(genetargeting)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间的同源重组,定点修饰、改造基因组特定位点的技术。1同源重组同源重组是基因靶位操作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DNA同源重组在基因转化和遗传...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物学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萌发于二十世纪初,在50年代取得突破,而现在正方兴未艾的分子生物学。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物学的主旋律。仔细考察一下这种进步背后的科学的和文化的背景,我们发现,它依然是建筑在十七世纪牛顿建立的  相似文献   

16.
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虫在动物发育的研究及生物防治中起着巨大作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植物寄生线虫、昆虫寄生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香蕉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蕉转基因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人们从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香蕉的组织培养 ,70年代茎尖培养成功 ,近 1 0年来相继在微繁殖、单克隆抗体、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工作。香蕉转化受体系统已从茎尖发展到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受体系统 ,遗传转化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从单一的方法发展为根癌农杆菌感染法与基因枪法的结合。从香蕉组织培养、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基因转化方法、筛选方法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肽核酸寡聚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肽核酸寡聚体是一类90年代发现的新型DNA同类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PNA寡聚体的结构、特性、合成、应用及设计等研究进展情况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检测是土壤修复、监测、评估时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绝大多数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培养,因而早期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检测结果代表性不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该文对近年来土壤污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所采用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按照其原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根据不同技术的灵敏度、优缺点分析了其适用范围。指出了目前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缺陷并展望了土壤修复领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Chen SS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193-195
我从小学到大学,随后四年的研究生学习,接着参加了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有幸出国进修和工作,归国后仍然一心一意从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其间虽然也担任了一些社会工作,如多种学术团体的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国家知然科学基金委的评审委员,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多种生命科学领域学术刊物编委,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