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新疆北疆地区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在林间对春尺蠖的各虫态进行详细调查,记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性比、行为与习性。【结果】春尺蠖蛹主要集中分布在树盘基部30~60 cm、土壤深度为20~30 cm范围的土层中,成虫羽化后,次日19:00—23:00或第3天下午4:00—6:00交尾,其交配行为是多次交配型。雌虫比雄虫羽化稍早,雌虫平均寿命为16~18 d,雄虫平均寿命为8~13 d。翌日黄昏开始产卵,卵期最长34 d,最短26 d,雌虫每天平均产卵块数最高达5.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363.1粒/头,最低为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86粒/头,平均孵化率为86%。1、2龄幼虫食叶量较低,3龄开始暴增,5龄最高,平均每日食叶量可达443 mm2/头。【结论】春尺蠖成虫按翅面斑纹和颜色,可分三种类型:深色型、常见型、浅色型。幼虫的头壳与虫龄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幼虫1~2龄期间,死亡率较高,高达60.37%;4~5龄幼虫,死亡率较低,且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85.81%。所以应选择在3龄幼虫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雌雄比为1︰0.7068,可预测下一代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1973年我们针对苹果树红蜘蛛、卷叶虫和梨星毛虫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证明杀虫脒对山楂红蜘蛛和苜蓿红蜘蛛的虫和卵有特效,对红蜘蛛的主要天敌的杀伤力远比目前常用的有机磷制剂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性农药;同时它对卷叶虫和星毛虫的卵和幼龄幼虫杀伤力很强,对老龄幼虫有明显的拒食和驱避作用。因此在果园中使用有广泛前途。 为了使杀虫脒尽快地用于大面积治虫,1974年与  相似文献   

3.
穴蚁蛉幼虫期的食物量对各虫态历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汉辉  张宣达 《昆虫知识》1997,34(5):288-291
穴蚁蛉在自然条件下1年发生1代,本实验证明,不同的饲食频率可影响幼虫的发育历期,在每天饲给1头米蛾成虫的情况下,1年可发生3代。1个世代可以在全历期都处于长日照和没有低温的条件下完成,其发育可以不需要光周期变化诱发,15日饲食1次的穴蚁蛉,3龄 虫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原产于北美地区,1979年首次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目前已扩散至江苏省南京市等地区,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由于其寄主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危害严重,因此给我国林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美国白蛾1~4龄幼虫常聚集危害,4龄后开始破网分散危害。本文旨在探明幼虫密度变化对其生活史参数的影响,为解析美国白蛾种群动态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于温度25℃±1℃和光周期16 L∶8 D条件下,设置5头、10头、20头、40头和80头幼虫/容器5个密度处理组,待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后,分别检测幼虫龄期与成活率、蛹的体型(体长和体宽)与体重及成活率、成虫体型(成虫头幅宽度、前翅长度和后足腿节长度)与寿命及繁殖力等生活史参数。结果表明,幼虫密度增加缩短了幼虫发育历期,同时降低了幼虫成活率。幼虫密度增加对蛹重、蛹长、雌蛹宽度及蛹成活率有明显的负效应,但对雄蛹宽度无显著影响。幼虫密度增加对雌虫头幅宽度、雌虫繁殖力、成虫寿命与卵直径具明显负面影响,对雄虫头幅宽度与雌虫前翅长度无显著影响,对成虫后足腿节长度、雄虫前翅长度则具正面影响。因此,本研究表明幼虫密度对美国白蛾不同阶段的生活史参数具调控作用,其中幼虫密度增加对幼虫成活率、蛹的体型与体重及成活率、雌虫繁殖力与卵直径及成虫寿命的负面影响对其种群适合度可能是不利的;然而,成虫对幼虫密度增加会采取一定的适应策略,高密度条件下羽化的成虫具较长的后足腿节与前翅长度以提高其迁移扩散半径,有助于减轻子代种内竞争压力,进而提高种群适合度。  相似文献   

5.
胡霞  刘强 《昆虫知识》2008,45(1):58-61,F0002
中华食蜂郭公虫Trichodes sinae Chevrolat是西鄂尔多斯地区重要传粉昆虫火红拟孔蜂Hoplitis pyrrhosoma Wu的寄生性天敌。文章报道中华食蜂郭公虫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虫在西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陆续羽化出巢,成虫取食植物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产卵。1龄幼虫能够寻找并钻入火红拟孔蜂的巢室,取食火红拟孔蜂幼虫,直至结茧化蛹。室温条件下,卵期约6~8d,幼虫期约260~280d,蛹期约40~50d;雄虫寿命约28~30d,雌虫寿命约35~40d。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被引入中国20多年后其取食行为与取食能力是否发生改变, 我们通过采集叶甲自然种群的成虫, 在室内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饲养获得检测用叶甲各虫态与虫量进行室内定量检测, 研究了空心莲子草叶甲自然种群各龄幼虫与成虫在不同密度下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害效果。结果显示: 1龄幼虫喜食顶芽嫩叶, 在每株接0.2和1头1龄幼虫密度下, 空心莲子草仍有新叶和侧芽生成, 生物量、 株高与茎节数仍在增加; 在5头/株的密度下,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量、 叶片数和侧芽数均出现负增长; 在10头/株的密度下, 草的生物量、 株高、 叶片数、 侧芽数和茎节数均表现为负增长。2龄幼虫优先取食顶芽嫩叶, 也取食老叶与茎杆, 在每株10头2龄幼虫的密度下, 接虫7 d后, 40%的植株死亡。3龄幼虫取食叶片与茎秆, 后期钻入茎秆中化蛹,在10头/株密度下,7 d后, 已引起52%的植株死亡, 存活株的茎节数显著减少。成虫可24 h连续取食植株的任何组织, 0.2头/株的密度下,空心莲子草叶片与侧芽数量已呈现负增长; 5头/株的密度下,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量、 株高、 叶片数、 侧芽数与茎节数均呈现较大的负增长; 10头/株的控草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大豆在河套平原占播种面积的10%左右,在整个农作物布局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大豆食心虫是本地区的主要害虫。1957年本所(杭锦后旗陕坝镇)黄大豆的虫食荚率13.5%,虫食粒率12.6%。1962年永胜公社新丰大队虫食粒率高达60%。1963年本所大豆试验的41个品种被害豆粒在30—60%的有30个。现将本所1957年对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的初步观察结果介绍于下。 生活习性 1.成虫活动情况 8月2日大豆田间发现成虫,8月13—15日数量骤增,密度大的每平方米有成虫15—20头;密度小的每平方米有成虫3—5头。8月20日显著减少,平均每平方米有成虫1—5头,此后,田间即不易找到成虫。 8月14日调查355个豆荚,发现有卵荚数占5.1%,8月22日为14.22%,田间产卵期主要在8月中旬。 成虫在下午6—8时最为活跃,曾用马灯诱到少量成虫。  相似文献   

8.
洪若豪 《昆虫学报》1966,(4):294-302
本文记述福建地区为害柑桔三种象虫科食叶性害虫,即(1)大灰象虫;(2)大绿象虫;(3)长角小绿象虫。长角小绿象虫系国内尚未记载的柑桔害虫。这类害虫在本省柑桔产区及茶区发生较多,成虫主要食害嫩叶及幼梢,大灰象虫还能为害柑桔幼果,严重影响柑桔生产和育苗,需加防治。 大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下旬为发生最盛期。初步观察成虫能食害16科24种植物,主要食害柑桔类果树及茶、桑等植物。长角小绿象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末开始出土活动,以5月末至6月初,田间发生数量最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下旬出现,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 文中对三种象虫形态特征均有叙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实验室饲养的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进行个体发育的形态特征描述。为食蚜瘿蚊的鉴定提供基本信息。【方法】在野外采集幼虫,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照16 L∶8 D的室内条件下饲养获得食蚜瘿蚊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全部虫态。通过数码采集和电子显微镜详细描述了各虫态的发育特征。【结果】食蚜瘿蚊卵的发育历期为2 d,幼虫期有3个龄期,发育历期5-8 d,蛹期7-10 d以及成虫期3-4 d。【结论】食蚜瘿蚊个体发育特征对食蚜瘿蚊的鉴定和分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空间(7238厘米~3)的养虫器内,豚草条纹叶(虫甲)成虫的生殖力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单对饲养的生殖力最高,平均产卵386.7粒;当密度为18和25头时,产卵仅157.6和50.4粒。幼虫期以及蛹期的死亡率,在不同空间中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空间的增大,各密度下的死亡率相应减少。食料质量是影响幼虫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用豚草上、中、下部叶片饲养幼虫,其死亡率分别为10%、70.3%和97.6%。幼虫期累计食叶量可达90.58毫克鲜重,随着日龄增加,近似消化力逐渐下降,摄入物质转换为体物质的效率和消化食物转换为体物质的效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成虫的取食量基本恒定,平均每48小时食叶28.01毫克鲜重,其近似消化力为64.2%。刚羽化出土的成虫,达到成熟进入生殖生长所需的食叶量约为213.22毫克鲜重。  相似文献   

11.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我国分布较广、捕食能力较强的天敌昆虫。为明确大草蛉对桃蚜Myzus percicae潜在的控制能力,在室内研究了大草蛉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对桃蚜的捕食作用,以及种内干扰对大草蛉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25℃恒温条件下,大草蛉成虫和幼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可拟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在24 h内大草蛉成虫、1龄幼虫、2龄幼虫和3龄幼虫对桃蚜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70.4头、21.5头、112.4头和217.4头。大草蛉成虫和幼虫对桃蚜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桃蚜数量增加到150头后,大草蛉成虫和幼虫捕食量的增加速度明显减缓。成虫及幼虫对桃蚜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内干扰作用随着大草蛉虫龄的增加而增强。试验结果表明大草蛉对桃蚜具有较强的控害能力,对研究桃蚜生物防治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明确短时高温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及其后虫态生长发育与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7℃饲养的绿豆象为对照,在30、33、36、39、42和45℃条件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3 h的短时高温处理。【结果】短时高温对绿豆象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化蛹率和蛹的羽化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卵和幼虫的后续发育影响不显著;幼虫耐高温的能力最强,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化蛹率均在90%以上;蛹经45℃短时高温处理后虽表现出较高的羽化率,但羽化后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绿豆象对短时高温的耐受性均有性别差异,其中,卵期和蛹期雄虫耐热性强于雌虫,成虫期雌虫强于雄虫。短时高温处理对绿豆象成虫的繁殖能力影响显著,经45℃处理后成虫的产卵量为32.30粒/头,显著低于对照。【结论】39℃以上的短时高温对绿豆象处理虫态及雌雄性别比有明显的影响,对其后虫态发育的影响仅见高温处理蛹后导致成虫繁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亓东明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3):632-634
通过以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为食物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龟纹瓢虫幼虫的孵化、蜕皮行为,成虫的羽化、捕食、交配、产卵行为,并对幼虫成虫的自残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幼虫孵化、蜕皮,成虫羽化后均有取食自己蜕皮时产生的残皮的行为;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捕捉、清洁、静止排泄4个步骤;交配一般由雄虫发起,雌虫背负成虫进行交配。龟纹瓢虫每产一粒卵平均耗时3.75秒,两粒卵之间产卵时间间隔约31.75秒,每次产卵量平均12枚;龟纹瓢虫存在自残行为,成虫在食物不足时会取食幼虫和虫卵,高龄幼虫在饥饿的状态下也取食低龄幼虫和卵,且同龄幼虫之间也会出现相互咬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异色瓢虫是烟田烟蚜的优势天敌种类之一,本文在室内进行了异色瓢虫成虫及各龄幼虫对烟草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采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以明确其捕食潜能,利用Hassell模型和Watt模型拟合并测定了异色瓢虫种内干扰以及自身密度对烟蚜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虫态对烟蚜的捕食量有明显的差异,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107.41头;其次是成虫,其日最大捕食量为94.34头;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0.32头、14.25头和12.15头。在一定空间和相同比例猎物存在的条件下,种内干扰作用对1龄异色瓢虫幼虫的捕食量影响最为明显,干扰常数为1.1731,而对4龄幼虫干扰最小。各虫态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1-4龄异色瓢虫幼虫以及成虫的竞争参数b值分别为0.5199、0.1848、0.1351、0.6757、0.6528。本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烟蚜捕食潜力很大,尤其是4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  相似文献   

15.
水稻食根叶甲Donacia Provosti Fairm.,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尤以丘陵山区为害更重。解放以来,对此虫的研究已获得了一些成果,对水稻保产上起了一定作用。在防治上,以往着重对幼虫的防治,因幼虫在土层内,防治效果差,且耗药量大,存在着一定缺点。因此,笔者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及药剂防治成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一、生活史及习性 (一)世代 水稻食根叶甲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层内越冬,越多幼虫4—5月开始为害杂草,水稻移植后转到稻根上为害。越冬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化蛹高峰期7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上旬—8月上  相似文献   

16.
日本松干蚧的重要天敌——隐斑瓢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斑瓢虫是近年来在杭州地区发现的日本松干蚧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该虫在杭州一年发生四代,其年发生规律基本上和日本松干蚧的生活周期相吻合,而且能在松林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根据测定,隐斑瓢虫对日本松干蚧各虫态的捕食能力较强,一头成虫的日平均捕食量为:显露若虫13.33头,雌成虫4.27头,卵囊3.67个(每个卵囊内平均有卵265.5粒),雄蛹28.27只;一头幼虫全期(或2—4龄和3—4龄)分别能捕食显露若虫39.20—105.56头,雌成虫40.80—47.79头,卵囊39.38—41.79个,雄蛹220.50只。它在引进辽宁省沈阳和旅大地区后,不仅仍能正常的捕食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其成虫和幼虫喂以各种蚜虫均能正常生殖和发育,并且一年可以繁殖三代:冬季,只要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给予少量的糖水等作补充营养,亦能安全的越冬。据此,作者认为隐斑瓢虫在浙江杭州和辽宁,均具有作为控制日本松干蚧的发生来加以饲养繁殖与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粘虫是吉林省粮食作物的大害虫。本文为作者于1953—1962年研究粘虫的一部分工作,目的在于分析吉林省粘虫发生猖獗世代的虫源问题。我们怀疑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有两种可能来源:(1)本地越冬的成虫、蛹或幼虫;(2)由外地迁入。通过研究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粘虫在吉林省一年完成两个世代。春季发生的第一代是猖獗世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繁殖虫源主要来自5月下旬到6月上半月出现的成虫。 2.粘虫在当地的入冬虫态,有幼虫、蛹及成虫。经过发生地的越冬调查及野外试验,证明粘虫在东北和内蒙地区的自然条件下不论何种虫态,均不能越冬。 3.据粘虫抗寒力测定,在-8℃恒温下,幼虫、蛹、成虫均迅速死亡,在-5℃下最长只能存活3—7小时,在1±1℃下全部死亡的理论时间为成虫19.95天、幼虫44.67天、蛹25.70天。查当地1、2两月旬平均气温最高-9.4℃,最低-16.5℃,田间5厘米深的土温为-12.4—-9.4℃,均超过虫体的死亡低温。 因此,粘虫不可能在吉林省越冬,从而可以推断猖獗世代的虫源,是由外地迁入的。  相似文献   

18.
椰心叶甲实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周荣  曾玲  梁广  陆永跃  崔志新 《昆虫知识》2004,41(4):336-339
自然温度条件下 ,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 (Gestro) 1年可发生 3代以上 ,世代重叠 ,主要以成虫越冬。成虫平均寿命 1 5 6d ,最长达 2 3 5d ,雌雄性比为 1∶1 ;雌雄虫一生均可交配多次。成虫产卵期长 ,产卵不规则 ,单雌平均产卵 1 1 9粒 ,最多可达 1 96粒。飞行磨测定的初步结果表明 ,雌虫飞行能力比雄虫强 ,2 4h未取食成虫最远飞行距离可达 40 0多m ;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负趋光性、假死性。成虫 3~ 5d不取食、高龄幼虫 7d不取食仍存活。幼虫经历 4~ 5龄 ,在温度或寄主不适宜条件下 ,可进入 6~ 7龄 ,或提前化蛹 ,从卵到成虫羽化大约需 3 6~ 61d。  相似文献   

19.
杨干象虫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干象虫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严重为害3年生以上的幼树,近年来在东北已蔓延成灾。在东北只为害杨柳科植物,其中以中东杨和加拿大杨被害最重,但小青杨×加拿大杨的杂种场有强度抗性作用,可供选择树种参考。杨干象虫在辽宁一年一代,以初龄幼虫、卵和成虫越冬。成虫在无风和高湿高温条件下可以飞行。将卵产于寄主的木栓层内.每头雌虫平均产卵44粒,产卵期平均36.5日。卵期2—3周,蛹期平均10日。成虫寿命较长,雄虫平均63日,雌虫平均85.5日。 应用白僵菌防治幼虫试验表明,往杨干象虫幼虫坑道口喷射每毫升含孢子18—20亿或9—10亿的白僵菌液,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草蛉的生活习性和常见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是一类很普通的脉翅目昆虫,成虫和幼虫(蚜狮)都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为食,也捕食蛾类幼虫以及多种昆虫的卵等。近年由于利用草蛉成功的防治了棉铃虫等多种重要害虫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工作。现根据生产上的需要,把有关材料和常见种类的识别,介绍如下,供作参考。 一、草蛉的食性和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