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省东部沿海一带花生产区,蛴螬危害严重。轻者缺苗断垄,重者秧苗成片死亡。金龟子幼虫——蛴螬的种类多、食性杂,在田间危害期长。应用微生物防治蛴螬的研究工作,国外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乳状菌是金龟(虫甲)幼虫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它的分布较广,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现。目前部分地区采用人工方法由活虫繁殖该菌来生产菌粉,用以防治蛴螬。在国外,从四十年代开始研究应用乳状菌,至今已发表有关文献近三百篇。本文拟从国内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国际上的研究现状,综述有关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五届人大胜利闭幕,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开幕的大好形势鼓舞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78年3月17至21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关怀下,在该县召开了有11个省、市有关单位的代表共36人参加的蛴螬乳状菌科研工作碰头会。 会议首先学习了五届人大的有关文件,代表们决心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提出的:“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力量。 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从1974年以来,蛴螬乳状菌科研工作进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畅谈了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要蛴螬种类对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以下简称B.p.)敏感性的测定:已有14种蛴螬能注射感染B.p.。超出了Dutky(1963)的记录。敏感寄主毛喙丽金龟(Adoretus hirsutus Ohaus)、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 F.)、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黑棕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 Fairm.)的幼虫注射感病率达91.6—100%。E.P.拌种喂食四纹、阔胸犀金龟(Pentodon patruelis Friv.)的幼虫,感病率分别达到68.9%和50%。B.p.拌土喂食阔胸幼虫,感病率为28.5%,田间小区试验,保苗效果达49.5%,虫口减退率达40.0%。定向转主驯化B.p.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幼虫,注射感病率已由不感病提高至感染率34.6%。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乳状菌防治金龟子幼虫是以菌治虫方面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已发现日本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Newm.)幼虫罹患乳臭病的事实。1940年Dutky首先对其病原菌(B.popilliae)和(B.lentimorbus)进行命名和描述,继之White 1941,Beard 1945等对其生理生化、致病机理等作了较多的研究。五十年代后,对这类菌的超显微结构、离体培养等研究更为广泛。它作为第一个商品化的细菌杀虫剂,美国最早用于防治草地下的日本金龟子幼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国蛴螬种类在千种以上,在华北、东北、西北的农田里为害十分严重,由于蛴螬的种类多,分布广,因而寄生于蛴螬的乳状菌株也相当丰富。目前已从主要蛴螬种类上陆续分离出一些菌株,将为我国开发利用乳状菌提供资源。近几年来,我们除对我国菌株进行研究外,也做了引进菌种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对我国主要蛴螬敏感性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这方面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AS3.4606产壳聚糖酶进行了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部分特征的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麸皮为碳源,日本根霉菌丝体粉末为氮源,在起始pH5.0,m(碳):m(氨)为1:4,m(干重):m(液体)为1:1.4,27℃下培养120h,壳聚糖酶活性可达35.08U/g(干培养基)。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5.0,酶在pH5.0~6.0条件下稳定性最高。该酶不能水解固体甲壳素和纤维素粉末,最适底物为胶体壳聚糖。  相似文献   

6.
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生长环境变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真菌,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对2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A4与MAlml的菌丝生长及次代产孢具有影响的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装液比、光照及微量元素等环境因素进行了测定.经过优化得到2菌株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MA4菌株在28℃、pH 7、装液比为75ml/250ml、加入微量元素Mn全光照培养时生长最好、次代产孢量最高;MAlml菌株在28℃、pH9、装液比为75ml/250ml、加入微量元素Cu、黑暗培养时生长最好、次代产孢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金龟子绿僵菌固态培养生物变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属于真菌类生物杀虫剂,本文研究了接种量、种龄、菌种代数等生物因素对金龟子绿缰菌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并对液-固两步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经过优化,得到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的最佳生物参数是:接种量为2.5g/100g、种龄为5~6天;采用固体二代种,培养6天,孢子产量可达1.531×1010孢子/g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Dutky(1940)将乳状菌分为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常称日本金龟芽孢杆菌)和B.lentimorbus Dutky(称缓死芽孢杆菌)两个种,二者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孢囊中除芽孢外,并有前孢(称A型),而后者仅具芽孢(称B型)。几十年来国际上沿用至今。50年代后期,各国学者先后从不同地区和不同虫种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IMI330189的液体发酵动力学。利用Sigmoid函数构建了该菌株液体发酵过程中的菌体生长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运用Origin7.5软件拟合求解出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绿僵菌IMI330189液体发酵过程,其比生长速率在发酵第22.8h达到最大值,为0.084h-1;总糖比消耗速率在第9.6h达到最大值,为0.246h-1;总氮比消耗速率在第10.3h达到最大值,为0.007h-1;菌体对总糖的得率系数在39.8h达到最高,为0.861g/g。模型拟合和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本反映了绿僵菌IMI330189液体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为其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金龟子绿僵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0.5%纤维素酶和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以0.6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pH6.5时,30℃处理菌龄为24小时的金龟子绿僵菌3-4小时,可从1克湿菌丝获得5×107个以上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祭氏培养基上再生率仅为0.1—1.2%。但原生质体先在液体中培养再转移到固体平皿上,再生率可提高到8%。实验还观察和确证了原生质体的形成及其再生。  相似文献   

11.
寄主识别与附着胞分化是虫生真菌启动侵染过程的首要步骤。本文利用先前获得的金龟子绿僵菌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其野生型一起进行附着胞分化研究。接种后不同时间下的观察表明,绿僵菌突变株或野生型的附着胞既可以在萌发不久的芽管顶端形成,也可以在伸长菌丝分支的顶端形成。与野生型不同的是,突变株附着胞的分化频率显著下降,附着胞周围也缺乏粘液层的产生。研究表明,绿僵菌的类枯草杆菌类体壁降解酶对于附着胞分化不产生影响,对体壁降解也非完全必需的。与突变株附着胞分化频率显著降低相对应,其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显著下降,而添加外源cAMP能够显著增加其附着胞分化频率,说明绿僵菌cAMP信号途径对于调控附着胞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09、CQMa117和CQMa128三个菌株对红火蚁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M09、CQMa128和CQMa117菌株处理后10 d红火蚁的工蚁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3.3%、14.6%和55.5%;M09菌株对工蚁的LC50为3.50×106孢子/mL,8.0×107孢子/mL浓度处理LT50为4.35 d。对M09菌株侵染红火蚁幼虫和蛹的能力测定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浓度处理后10 d该菌株对幼虫和蛹的累计侵染率为98.9%和100%,对幼虫和蛹LC50分别为6.34×10~4孢子/mL、1.01×10~4孢子/mL。以上研究证实金龟子绿僵菌M09菌株对红火蚁具较强的致病力,致死速度较快,可作为该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加工的关键因子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中关键的3个因子(载体、促活剂和加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种载体对金龟子绿僵菌孢子萌发都没有显著地影响,其中钙质膨润土、高岭土、滑石粉、活性白土和轻质碳酸钙可以提高孢子的贮存活性。两种促活剂海藻糖和酪氨酸都能显著促进孢子的萌发,促进率分别为15.12%-24.88%和15.06%-29.67%,浓度间差异并不明显。加水量对载体成粒性和造粒产热的影响非常明显,通过调节加水量可以大幅提高载体成粒率和降低造粒温度。通过回归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各载体成粒率大于?90%?的适宜加水量和其对应的造粒温度。钙质膨润土的适宜加水量和对应造粒温度分别为19.1%-25.0%和50.2-54.5℃,高岭土分别为35.0%-40.0%和55.1-56.2℃,滑石粉分别为27.2%-40.0%和50.4-51.1℃,活性白土分别为18.3%-25.0%和51.3-53.6℃,轻质碳酸钙分别为40.8%-45.0%和49.7-56.1℃。优化后的颗粒剂可以有效延长孢子的贮存期。  相似文献   

14.
金龟子绿僵菌对几种蛴螬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5年5月从死亡的阔胸犀金龟Pentodon patruelisFrivaldsky幼虫体上分离了菌种,经本室程振衡老师鉴定,并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庆涛同志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 Metarrhizium anisopliae Metchnikoff1879。 金龟子绿僵菌分生孢子短柱形,两端钝圆,橄榄绿  相似文献   

15.
乳状鱼蛋白的营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状鱼蛋白是以鱼类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方法制作的一种鱼蛋白制品。以低值淡水鱼鲢鱼整鱼为原料制作的乳状 鱼蛋白,其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具有如下特点: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为18.4%和7.1%),其组成 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约占70%,且EPA和DHA的总量达到12.1%;此外,铁、锌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0.7mg/k 和42.2mg/kg。组成蛋白质的各必需氨基酸除甲硫氨酸和胱氨酸外,其他均接近或超过FAO/WHO模式或全蛋蛋白。由大鼠 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其蛋白质的PER和NPR均高于酪蛋白,因此可以认为乳状鱼蛋白是食品加工的良好的蛋白质源。  相似文献   

16.
17.
金龟子化学通讯与信息化学物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孟宪佐  闫晓华 《生命科学》1999,11(5):232-234
本文综述了金龟子的化学通讯与信息化学物质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性信息素的鉴定与化学结构。迄今,已有14种金龟子的性信息素被鉴定,还有一些金龟子的聚集信息素和两性引诱剂被报道。对金龟子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引诱剂等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也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1.本文所述的两种金龟子,其一为茶色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中的Rutelinae亚科,其二为铜色白纹金龟子,属Cetoniinae亚科。 2.茶色金龟子在莲塘一年发生二代。其第1次成虫盛期多在6月。第2次则在8月;铜色白纹金龟子,一年仅发生一代,其成虫出现期为6至9月,少数可延长到10月中旬。 3.茶色金龟子的成虫,为夜出性,傍晚7时半后,即开始出土,停息在多种寄主植物的叶片上,取食或交配,拂晓时飞返土中。铜色白纹金龟子的成虫,为日出性,取食成熟果子,玉米苞穗及多种树木的浆汁,亦喜取食。既钻入后,可连续数日不出。 4.两种金龟子的幼虫,都栖息在土中。茶色金龟子幼虫以在菜园土中、丘陵黄土地及属于粘壤性质的田塍内为多,对于土壤性质选择,较不严格。铜色白纹金龟子幼虫则多集中在腐熟的堆肥及腐殖质极丰富的土中,对于土壤,有比较严格的选择性。 5.关于防治方法:茶色金龟子在成虫期曾试用了0.5%γ体666粉及25%DDT乳剂(1份加水250份〕喷撒,第1种药适用于叶面较粗糙的植物,第2种则可用于叶面较光滑的植物,只要喷撒1次,便能在整个成虫发生期中,避免其飞来取食。铜色白纹金龟子的成虫,则可采用竹筒诱杀,筒高12—16寸,筒内盛腐熟果子及蜜,贴靠枝杆悬挂,能将圆内所有成虫,全部诱入筒中。此外,前一种成虫,并可利用外出  相似文献   

19.
感染松墨天牛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文对分离自松墨天牛的6株金龟子绿僵菌,以及从光肩星天牛、大蜡螟、伊藤厚丝角叶蜂和土蝽上分离的各1个菌株,共10个菌株的产孢情况、孢子萌发率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出金龟子绿僵菌1291、1349和2049三个菌株及球孢白僵菌F-263菌株,采用成虫跗节接种法和幼虫浸渍法进行室内松墨天牛及大蜡螟的毒力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供试绿僵菌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在接种15天后的感染僵虫率为76.9%~93.1%(1×107孢子/mL);成虫在接种20天后的僵虫率亦达57.9%~75.0%(6.5×105~3.4×106孢子/成虫);2049菌株表现尤其突出;对应的球孢白僵菌F-263对幼虫和成虫的僵虫率分别是96.3%(1×107孢子/mL)和55%(9.7×105孢子/成虫)。但这3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大蜡螟的毒力较低,存在较明显的寄主专化性。这3个菌株今后在防治松墨天牛方面具有较大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乳状杆菌是地下害虫蛴螬的主要病源菌,种类较多,形态各异。在实验中要经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目前一般常用的染色法不够理想,经作者反复试验,以吉姆萨(Giemsa)的染色法为好。可以使芽孢着色,并与伴孢体分开。具体方法为:吉姆萨染料(粉末)1克,甲醇、纯甘油各66毫升。将染料溶于甘油,加热至50—60℃,每隔1小时摇荡一次,约摇7—8次,再加甲醇混和均匀,静置一夜便可使用。将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