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二者互惠共生 :共生细菌需要昆虫病原线虫作为载体以寄生寄主昆虫并做为自己的营养来源 ,而昆虫病原线则需要依靠共生细菌来杀死昆虫。综述了共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抗菌作用与杀虫作用 ,评述了共生细菌的基因工程进展 ,讨论了昆虫共生细菌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原斯氏和异小杆线虫与共生细菌的共生关系是这类线虫作为害虫生物防治因子的基础。从线虫共生细菌的信息、营养、抗菌和病原作用,以及线虫对共生细菌的保护和媒介作用综述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的共生关系;描述这一共生关系的影响因子;同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欢  董辉  丛斌 《昆虫知识》2007,44(2):259-262
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3个未鉴定的共生菌菌株和本室保存的5个菌株的部分16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与GenBank中已知种的共生菌及4个其它肠杆菌的同源序列比较,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系统树,初步确定了这28个共生菌的分类地位。其中品系0396Y与Xenorhabdus bovineii的相似值为100%,可能是该种的一个品系;品系0312-4与X.beddingii的相似值为100%,可能是该种的一个品系。  相似文献   

4.
初生型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及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细菌分别与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和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昆虫病原线虫互惠共生.这类昆虫病原细菌在稳定生长期分别产生两种形态各异的胞内晶体蛋白.本文回顾了这类蛋白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胞内晶体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同时讨论这种晶体蛋白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的种类、与口服毒性有关的杀虫毒素以及口服毒性与杀虫毒素基因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对钻蛀及土栖性害虫防效较好,具有部分替代化学农药的潜力。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培养是昆虫病原线虫商业化应用的基础。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培养方法,包括活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昆虫病原线虫的种质保存及培养,为拓展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综述昆虫病原线虫液体培养的研究概况。包括液体培养的研究历史,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昆虫病原线虫产量的影响,营养源的选择,培养参数在昆虫病原线虫液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感染期昆虫病原线虫脂肪酸含量,以及昆虫病原线虫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8.
昆虫原线虫共生细菌的供谢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不同昆虫寄主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菜青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螟、粘虫、黄粉虫等 6种昆虫对 1 0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对 6种昆虫都有胃毒活性 ,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昆虫的毒力差别较大 ,同一菌株对不同昆虫差别也很大。 1 0株菌在 1 2 0h对菜青虫的校正死亡率和体重抑制率均最高 ,显然是最敏感的寄主。在 1 0株共生菌中 ,XenorhabdusnematophilaHB3 1 0 5 9菌株的胃毒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蛋白对许多农业害虫都有很明显的毒杀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物防治资源,已经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杀虫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寄生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 ,二者互惠共生。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属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包含两个属———嗜线虫致病杆菌属 (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 (Photorhabdus)。其中嗜线虫致病杆菌与斯氏线虫 (Steinernema)共生 ,发光杆菌与异小杆线虫 (Heterorhaditis)共生。近几年 ,随着对共生菌研究的逐渐深入 ,发现共生菌能产生许多有应用潜力的代谢产物 ,如杀虫蛋白、抑菌物质、抗癌物质、胞外酶、胞内晶体蛋白、色素及荧光素等。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寄生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种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属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1]。它包含两个属———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它们分别与斯氏线虫(Steinernema)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共生。这两种线虫由于杀虫能力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概括为:共生菌存在于线虫的肠道内,线虫携带共生菌进入寄主昆虫体内,并将共生菌释放到昆虫的血腔中;共生菌在昆…  相似文献   

13.
Xenorhabdus和Photorhabdus代谢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8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属和Photorhabdus属)的发酵液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一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CB6)。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对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进行进一步分离,得到5个组分。用MTT法测定体外杀肿瘤细胞作用,发现其中2个组分具有抗肿瘤活性。组分3对HepG2、Hela、BGC-823、A-549、K562和HT-29的IC50分别等于3.1μg/ml、8.5μg/ml、2.1μg/ml、3.0μg/ml、4.4μg/ml和1.5μg/ml;组分5对HepG2、Hela、BGC-823、A-549、K562和HT-29的IC50分别等于0.1μg/ml、1.8μg/ml、0.1μg/ml、0.4μg/ml、1.2μg/ml和0.6μg/ml。同时发现抗肿瘤活性组分对正常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正常人肝细胞L-02生长的影响很小。该研究在国内率先报道了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为新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Richou Han 《Insect Science》1994,1(4):346-364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einernema and Heterorhabditis entornopathogenic nematode research in China was reviewed in the 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application in pest control programmes, symbiotic bacteria and mass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昆虫病原斯氏和导小杆线虫作为生物防治因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得到了商品化的发展.自50年代,特别是7O年代末,我国从原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引进了大批昆虫病原斯氏和异小杆线虫.同时也从土壤或自然寄主中分离出许多本国线虫种或品系,并对此类线虫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昆虫病原线虫的种类调查和鉴定、田间大面积应用、安全性、共生细菌、大量繁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将综述这些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水培大豆和田间生长的大豆,接种根瘤菌 Rhizobium B16-11C 后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及种子产量都明显增加。比较 Clark 大豆的结瘤品系和不结瘤品系获类似结果。摘除根瘤后3天内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大豆植株遮阴、去叶或切掉地上部导致根瘤活性明显下降。但去豆荚不能提高根瘤固氮的比活性。根瘤活性的日变化不能用根瘤蔗糖、淀粉含量或周围温度的变化来解释,其控制因子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昆虫病原线虫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工厂化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活跃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实际应用研究.近20年来在生物防治实践和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已成为当前国际生防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在昆虫病原线虫的实际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昆虫病原线虫对土栖性、钻蛀性和叶面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影响线虫应用的环境因子的分析,简要概述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进展,并探讨昆虫病原线虫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对程海螺旋藻玻璃温室-半封闭跑道式循环培养池中的细菌、真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总数通常为10^4-10^7个/mL,并且随培养时间呈一定规律性波动;养殖藻的报废与细胞总数有一定关系,与藻种抗逆性关系更大;在鉴定,优势菌为奈瑟氏球菌属(Neisser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束丝菌属(Ozonium)等;少数菌株能明显抑制或促进螺旋藻生长,主要是通过其代谢物对藻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