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温菌中筛选糖化酶产生菌已有成熟的方法,可是在高温菌中筛选糖化酶产生菌,国内尚无方法介绍。我们采用O-TB试剂法进行高温糖化酶产生菌的初筛,获得满意结果,现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自行筛选的24株海因酶和氨甲酰水解酶产生菌进行了鉴定。海因酶与氨甲酰水解酶产生菌主要分布在Bacillus,Geobacillus,Brevibacillus,Aneurinibacillus,Microbacterium,Pseudomonas,Kurthia和Empedobacter等菌属,特别的是,Kurthia和Empedobacter是新的海因酶和氨甲酰水解酶产生菌属,说明海因酶和氨甲酰水解酶产生菌在细菌中分布较广泛。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D-海因酶产生菌主要分布于Pseudomonas,Agrobacterium等菌属中,而大部分L-海因酶产生菌分布于Bacillus,Geobacillus,Microbacterium等菌属中,说明D-海因酶产生菌与L-海因酶产生菌分布特点具有一定的种属倾向性。这些工作不仅提供了多种海因酶和N-氨甲酰水解酶的生物材料,而且对双酶的结构与功能及分子进化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琇  陈海魁  张学贤 《微生物学报》2019,59(8):1411-1418
假单胞菌铁载体(Pvd)的产生是社会微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式系统:产生菌是合作者,而不产生菌是欺诈者。欺诈者可以不用付出Pvd合成的能量代价,而利用其他细菌产生的Pvd来获取生长所需的铁离子,因而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合作与欺诈成为了当前解释自然界广泛存在的Pvd不产生菌进化形成的主要原理。本文将阐述荧光假单胞菌Pvd不产生菌形成的多条进化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合作与欺诈原理的普遍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探究人体肠道内重要的功能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丁酸盐产生菌在健康成年个体中的数量,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采集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性:女性=1:1,年龄23~53岁)的粪便样品,采用试剂盒Invi Mag誖Stool DNA Kit联合Bead beating的方法提取粪便中细菌总DNA。通过定量PCR技术对总菌、硫酸盐还原菌以及丁酸盐产生菌的拷贝数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40名健康成年人每纳克粪便DNA中含有的细菌总量为(9.22×106±7.35×106)个拷贝,硫酸盐还原菌拷贝数为(9.21×103±9.87×103),而丁酸盐产生菌拷贝数稍高于硫酸盐还原菌,为(2.68×104±3.08×104)。硫酸盐还原菌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数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三类基因的拷贝数与志愿者年龄无显著相关关系。硫酸盐还原菌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拷贝数及其相对丰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在男性个体含有更少的硫酸盐还原菌(p0.05)和更多的丁酸盐产生菌(p0.01)。本研究揭示了硫酸盐还原菌和丁酸盐产生菌在健康成年人肠道内的数量,为进一步探究肠道菌群的性别差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电化研究所于去年9月发现一株甲烷产生菌新种—Methanobacterium cadomenissST—23。该菌为中温型菌,在30~40℃下活性最佳,产生甲烷气体的速度比以往的甲烷产生菌高2.5倍,且具有与氧接触亦不死亡的耐氧性。目前已建立大量培养的技术,即以加速该菌细胞分裂的梭菌属细菌作其互生菌,把它们进行混合培养,然后用作种菌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难的问题, 采用显色法、溶血细胞测试法、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从6种不同菌源对生物破乳菌产生菌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17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菌, 其中24h内破乳率高于70%的破乳菌有5株; 油田含油污泥、采油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是筛选破乳菌的较好的菌源; 显色法、溶血圈法存在检测范围的局限性; 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是最为简易和准确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采用模型乳状液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进行筛选最为直接和准确, 但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 因此在筛选高效破乳菌时, 建议采用表面张力、排油圈法进行初筛, 而后通过模型乳状液破乳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单组分妥布霉素产生菌的快速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多轮筛选获得了 1株妥布霉素耐药安普霉素敏感的芽孢杆菌。利用该菌与枯草杆菌 6 35 0 1混合作为检定菌 ,从妥布霉素和安普霉素二组分产生菌中快速筛选到了单组分妥布霉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在体外测得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产生过氧化氢的量。结果在需氧条件下,能产生过氧化氢,产生的量与细菌的生长速度成正比;在厌氧条件下,未测得过氧化氢的产生。结论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强于S.sATCC10556(P0.05)  相似文献   

10.
对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厚垣镰孢菌F. chlamydosporum 和拟枝孢镰孢菌F. sporotrichioides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的孢子进行了比较。九州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多隔孢子(即中型分生孢子);厚垣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的主要是0隔针叶状分生孢子;拟枝孢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芜菁形、单胞分生孢子以及椭圆形、0-1隔的分生孢子。多隔的气生孢子(中型分生孢子)在厚垣镰孢菌和拟枝孢镰孢菌这两个种中偶尔可以观察到,但是不应作为对这两个种进行鉴定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红茶菌抗菌蛋白产生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红茶菌液中分离得到膜醋酸菌与裂殖酵母。采用单菌培养与混合菌培养,探讨了各菌对红茶菌抗菌蛋白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初步推断,裂殖酵母先合成相关蛋白,该蛋白经膜醋酸菌产生的酶修饰后,抗菌活力显著提高。不同属酵母与膜醋酸菌共培养,结果表明裂殖酵母优于其它酵母。  相似文献   

12.
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共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系统》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茵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13.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14.
布氏菌噬菌体SA是从猪种布氏菌培养物中分离到的。其裂解活性当菌液浓度为10-4时,对光滑型猪种菌1、3型,牛种菌1、3、6型和沙林鼠种菌可产生混合性裂解,产生噬菌斑直径3—4mm。噬菌体SA原液或稀释浓度为10-1、10-2时,对羊种菌1、3型不裂解。对羊种菌2型、粗糙型牛种菌45/20、犬种菌和绵羊附睾菌产生混合性裂解或噬菌斑,噬菌斑为1—2mm或更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纸片法检查376株细菌产生葡萄糖醛酸酶、半乳糖苷酶和色氨酸酶的能力(GTT试验),97%的大肠杆菌,47.4%的志贺氏菌,41.1%的沙门氏菌能产生葡萄糖醛酸酶。肠杆菌科的其它细菌,包括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蜂窝哈夫尼亚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爱德华氏菌,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摩根氏菌属,司徒氏普鲁菲登斯菌(一株例外),雷极氏普鲁菲登斯菌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均不产生葡萄糖醛酸酶,假单胞菌属中的绿脓杆菌、粪产碱杆菌以及弧菌科的类志贺邻单胞菌也为阴性。132株大肠杆菌中,90.9%的菌株,其  相似文献   

16.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难的问题,采用显色法、溶血细胞测试法、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从6种不同菌源对生物破乳菌产生茵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17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茵,其中24h内破乳率高于70%的破乳菌有5株;油田含油污泥、采油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是筛选破乳菌的较好的菌源:显色法、溶血圈法存在检测范围的局限性;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是最为简易和准确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茵的筛选方法,采用模型乳状液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进行筛选最为直接和准确,但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因此在筛选高效破乳菌时,建议采用表面张力、排油圈法进行初筛,而后通过模型乳状液破乳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快速从土壤中定向筛选抗生素产生菌, 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进行了土壤中抗生素产生菌快速筛选方法的探索。对6 种不同土质的土壤利用液氮冷冻法提取土壤基因组DNA 并用PVPP柱层析法进行纯化, 每克湿土可得到32.25?61.25 μg DNA, 片段大小为23 kb左右, 说明宏基因组DNA样品完整, 16S rDNA的 PCR结果证明了该基因组DNA纯度可用于后期的分子操作。利用Herbimycin产生菌掺入法进行了抗生素产生菌筛选方法学的验证。结果证明, 每克湿土掺入103个Herbimycin产生菌时, 利用Herbimycin合成基因簇的特定引物即可从所提取的土壤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目标条带, 并且可以利用传统菌种分离方法从土壤中重新分离出来被掺入到土壤的Herbimycin产生菌。这些结果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定向抗生素产生菌筛选方法, 具有快捷、灵敏的特点, 大大减少传统筛选方法的工作强度和时间, 为微生物新药的研发建立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植物青枯菌细菌素的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来自马铃薯、花生和甘薯上的17株菌作为指示萄,检测了另外17株青枯菌产生的细菌素;采用Eckhardl法和改良的Kado法检测了这些细菌素产生蘸的内生质粒。结果表明,青枯菌致病性菌株与它们衍生的相应的非致病性菌株所产生的细菌素具有相同的抑菌诺和抑菌强度,青枯菌细菌素的产生与其致病性之间没有相关性;B2、AM2、AP7、M2和P7等蘸株产生的细菌素不是由质拉编码的。  相似文献   

19.
从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离到的镰刀菌中,随机抽取335株分别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上,进行变温培养。用薄层扫描法定量检测培养物在不同温度阶段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检测结果表明,50.7%的受检菌株具有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分布广泛,产量范围为0.3—5143.8mg/kg大米.玉米赤霉烯酮产量与低温无必然相关性。125株菌株(占产生菌的73.5%)在常温下即可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经低温处理后,它们之中仅有41.6%的菌株显著增加了产量。产生菌分属7个种: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大刀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紧密镰刀菌(F.compactum)和克地镰刀菌(F.crookwellense)。其中,禾谷镰刀菌占85.3%。  相似文献   

20.
以福氏志贺氏3a菌原养型(ShF3a-P_(199):Str~R·Met~ )DNA为供体,与同来源之福氏志贺氏3a菌营养缺陷型(ShF3a-A_2:Str~S·Met~-)为受体菌,进行自身核酸转化,在基本培养基上产生出对ShF3a和ShF2a菌血清都能发生凝集反应的菌落。这种菌经继代培养后便自身分离成单一菌型,产生“菌型分化”现象。转化体菌经生物学试验是属于福氏志贺氏菌特征,遗传特性稳定。同时观察到对抗生素耐药性上有不同的变化。菌落形态大小,转化体菌(ShF2a-T)比ShF3a菌的菌落小得多。这个异型菌问题的产生对于福氏志贺氏菌的分类和流行病学及其在临床医疗上都具有实际意义。 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观察到ShF3a菌和ShF2a菌中有许多分子量较小的各种不同的核酸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