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海燕 《蛇志》2017,(3):315-316
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华法林抗凝患者治疗认知度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由临床主治医生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内容进行常规介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药师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等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可提高华法林抗凝患者治疗认知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合并使用胺碘酮和华法林对不同的CYP2C9和VKORC1分型患者的抗凝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的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例相关数据、合并用药情况及其他临床资料,根据基因检测,将患者分为CYP2C9和VKORC1型,由于基因位点的不同又将CYP2C9型患者分为CYP2C9*1*1(347例)和CYP2C9*1*3(33例),VKORC1型患者分为VKORC1-1639GG(7例)、VKORC1-1639GA(37例)和VKORC1-1639AA(336例)。将77例合并使用华法林和胺碘酮的患者与仅使用胺碘酮的患者进行临床指标对比,并探讨胺碘酮对不同CYP2C9和VKORC1分型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稳定剂量及INR值的影响。研究显示,华法林合并使用胺碘酮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出血事件,出血发生率为2.60%;未合并使用胺碘酮的患者中有30例发生出血事件,出血发生率为9.90%,显著高于合并胺碘酮患者(p0.05)。合并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和未合并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在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是否吸烟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血压患者比例、血脂异常患者比例、基因型表现、华法林稳定剂量及INR值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短期观测时间内,胺碘酮不影响CYP2C9和VKORC1分型患者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3.
《蛇志》2020,(3)
目的评价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6~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7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事件及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血尿、痰中带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预防动脉栓塞事件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且能降低出血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浆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46例高龄NVA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华法林组予以华法林抗栓治疗,利伐沙班组采取利伐沙班抗栓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栓塞、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4.1%)低于华法林组(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浆D-D和NT-pro BN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D-D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华法林相比,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应用利伐沙班抗栓治疗在患者耐受性与预防血栓栓塞方面优势相当,但利伐沙班更能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华法林联合肝素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第二天口服华法林治疗,实验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当天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二天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 d、14 d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红细胞比容、血沉、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7d、14 d血沉值、全血比粘度水平、全血还原比粘度水平、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14 d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单独应用华法林相比,瓣膜置换术后采用联合应用华法林及肝素能更好改善患者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由临床药剂师、营养师、护士、全科医生、心理医生组成的多学科综合护理团队,对招募的总共200名老年人(≥60岁)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的、可控的、前瞻性的临床试验,并在基线和12个月时评估了一系列临床测量结果。本研究发现,多学科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测量指标和冠心病疗效,有效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情绪管理能力和药物依从性。试验组临床数据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RP、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12个月的时间内,多学科团队进行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1639G/A与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P2C9 1061 A/C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华法林应用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129例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VKORC1—1639G/A及CYP2C9 1061 A/C多态性,并按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VKORC1和CYP2C9不同基因型间平均华法林剂量。结果病例组检出VKORC1—1639AA、AG、GG型分别有96例(74.4%)、30例(23.3%)、3例(2.3%),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86%、14%,CYP2C91061;AA、AC、CC型分别有117例(90.7%)、11例(8.5%)、1例(0.8%),等位基因A和c频率jj别为95%、5%;病例组与正常人组VKORC1—1639、CYP2C9 1061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KORC1—1639不同基因型间患者所需华法林平均剂量AA型低于AG型,后者又要低于GG型;携带CYP2C9 1061 C等位基因的患者(AC和CC型)华法林平均剂量要低于AA型。结论华法林应用剂量偏低可能与VKORC1-1639G→A和CYP2C9 1061A→C转变有关,VKORC1-1639AA型占多数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所需华法林剂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能引起栓塞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故抗凝治疗在房颤治疗中尤为重要。华法林已被证实的传统口服抗凝药,但因其出血风险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克服了华法林的上述缺点,备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
方法: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吉林省磐石市黑石中心卫生院接诊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4例,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对实施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化指标以及疾病了解程度的变化。结果:护理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有显著下降,与护理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显著提升,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中,通过有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肝癌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肝癌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认知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依从性、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和不可预测性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受限、社会功能、活力和精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认为,认知护理干预可降低肝癌手术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依从性,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状况,并分析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所有患者疾病认知状况。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对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根据ACT结果将患者分为哮喘未控制组(n=57)和哮喘控制组(n=43)。分析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认知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在60%以上,但仅有12%的患者使用过峰流速仪。本研究中100例患者均完成ACT,其中完全控制17例,控制良好26例,未控制57例,分别占比17.00%、26.00%、57.00%,哮喘控制率为43.00%。由单因素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与性别、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家族史、吸烟史、居住处是否空气污染、病程、哮喘用药依从性、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居住处空气污染、吸烟史是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危险因素,而哮喘用药依从性、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正确认知,但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哮喘控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该疾病发作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转移至全身各处,导致卒中和肢体动脉栓塞等。在房颤时若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应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卒中的发生。在北美,目前用于抗凝治疗的常用处方药为华法林,其虽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衰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治疗方式、一年随访用药依从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分析和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治疗方式、一年随访过程中用药依从性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0(51.47%)例,女性66(48.53%)例。男性患者具有吸烟史、饮酒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患者(62.86%vs 28.79%,P=0.001;35.71%vs 10.61%,P=0.001),但具有糖尿病史的比例明显低于女性(35.71%vs 53.03%,P=0.042);男性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62.86%vs 45.45%,P=0.042);男性患者一年随访期间出现胸痛、卒中的比例低于女性(11.43%vs 24.24%,P=0.050;2.86%vs 12.12%,P=0.050);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女性(10.00%vs 0%,P=0.014)。结论: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溶栓或PCI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一年随访过程中出现胸痛、卒中事件率低于女性,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多样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的口头和疾病手册指导护理,实验组采取多样性护理。结果:在治疗依从性评分和病情控制方面,进行多样性护理的实验组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单一护理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样性护理,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对比心房颤动对不同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其中卒中前已诊断心房颤动定义为慢性心房颤动组(n=50),入院后诊断心房颤动者为新发心房颤动组(n=48);两组都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时间窗、合并疾病、血糖与甘油三酯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心房颤动组与新发心房颤动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5.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房颤动组与新发心房颤动组治疗后的m RS评分分别为6.22±1.83分和6.29±1.4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9.24±1.31分和9.19±1.52分(P0.0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心房颤动组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2.0%,都明显低于新发心房颤动组的14.6%和12.5%(P0.05)。结论:发病4.5h之内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新发心房颤动不影响患者静脉溶栓后的神经功能结局,但是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需要加强预防性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3例,给予患者整体护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33例冠心病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实施整体护理后,33例冠心病患者中,依从性良好28例,依从性差5例;患者总满意30例,满意率为90.9%。结论:整体护理有利于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衰弱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4例。查阅相关问卷制定调查表,收集、整理患者资料,统计术后衰弱发生情况,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衰弱纳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比两组认知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的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术后合并衰弱者92例,占比68.66%。未合并衰弱者42例,占比31.34%。合并衰弱的患者纳为衰弱组(n=92),未合并衰弱的纳为非衰弱组(n=42)。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与婚姻状况、年龄、放入支架数量、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文化程度、吸烟史、心功能分级、合并症种类数、体质量指数、营养状况、近1年跌倒史、焦虑情况、抑郁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饮酒史、年龄偏大、合并症种类数≥3种、心功能分级III级、有焦虑情况、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有抑郁情况、有近1年跌倒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营养状况不良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衰弱组的非常规就诊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非衰弱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饮酒史、合并症种类数、心功能分级、焦虑情况、抑郁情况、有近1年跌倒史、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衰弱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茅为涛  潘涛  唐莉  万天霞  陈琳 《生物磁学》2013,(26):5071-5074
目的:调查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50例,利用自我行为管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所有150例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平均得分为37.12+4.95分,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治疗依从性较好而疾病知识认知方面较差;而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得知,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自我效能、工作学习压力及文化程度(偏回顾系数=0.301、-2.264、1.403)。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较差,这与其文化程度较低、工作学习压力较大有关,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减轻工作学习压力,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李金荣  蓝海  王淑萍 《蛇志》2010,22(3):245-246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在患者诊疗时发放。对填表后的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分析。结果服药依从性良好者占41.6%,服药依从性差者占58.4%,经干预措施后提高到69.2%。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生活习惯、经济条件、服药种类和服药次数、担心不良反应及医、护、患的关系有关。依从性好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依从性差的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波动幅度大。结论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社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普及糖尿病药物的应用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采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老年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共100例,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按大剂量组(20mg)和小剂量组(10mg)各50例划分,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大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小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大剂量组TG指标、TC指标、HDL-C指标、LDL-C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有较高依从性,无不良事件发生,明显改善了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