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MRI和螺旋CT增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考虑为肝脏占位性病变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35例行增强CT扫描,35例行动态增强MR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病灶个数及直径、增强CT及MRI的诊断结果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CT增强组和MRI增强组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病变类型、分布及病灶个数(71 vs 70)、病灶直径(2.25±2.01 cm vs2.19±1.98 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为85.71%,CT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为77.14%,MRI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高于CT增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组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恶心,MRI增强组未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CT增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vs 0.00%)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25 0.96分vs 0.71 0.56分)均显著高于MRI增强组(P0.05)。结论:CT增强和MRI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MRI增强扫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高,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态、身体状态等因素的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必要时可两者联合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于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变类型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包含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B组包含肝转移癌患者28例,C组包含肝血管瘤患者41例。采用CT全肝灌注扫描模式对三组患者占位病灶组织、病灶周围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占位病灶组织,B组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最低,C组患者HAP最高;A组患者门静脉灌注量(PVP)最低,C组患者PVP最高,三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组总肝灌注量(TLP)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无明显差异(P0.05);B组病灶周围组织HAP及HPI明显高于A、C组(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PVP及TLP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正常肝脏组织CT灌注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及肝血管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但明确诊断仍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肝对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RI和CT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CT和MRI单独诊断及CT+MRI联合诊断时的检出率和误诊率。4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女性占74.4%,平均年龄为(44.3±9.8)岁。65.1%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主要为腹痛。患者的肿瘤直径为(4.76±2.3) cm,肿瘤部位主要为肝右叶(67.4%)。经病理结果证实,血管瘤型、肌瘤型、脂肪瘤型和混合型依次为5例、7例、11例和20例。CT和MRI的联合诊断检出率(72.09%)高于CT (48.84%)或MRI(46.51%)单独诊断,然而差异不显著(p0.05)。误诊类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腺瘤、血管瘤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MRI联合诊断时的误诊率(23.26%)显著低于CT (48.84%)和MRI (46.51%)单独诊断。CT和MRI联合诊断有助于降低误诊率,然而,仍需要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肝脏疾病,这些病变的病理类型复杂,临床上诊断往往十分困难.传统超声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有不少局限.超声造影的出现为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随着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使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度都有了不小的提高,本文就新型超声造影剂的发展应用在肝占位性病变及肿瘤介入治疗评价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平扫、MRCP、DWI序列及MR动态增强扫描等不同MR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肝门部胆管癌在上述不同MRI检查方法中所显示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认识。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在MRI平扫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等、稍长T1信号稍高T2混杂信号团块,MRCP可明确显示肝门区肝管狭窄、截断征象,远侧肝管的显著扩张,DWI序列病灶表现为扩散受限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表现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程度不一的延迟强化较具特征性,同时增强MR对胆管壁和邻近肝实质的侵犯、血管侵犯以及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合理选择上述多种MRI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胆管癌相关抗原、CA19-9检测能对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做出正确诊断,对疾病的诊断、分型、临床治疗路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后肝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例DMF中毒性急性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后肝功能持续得不到恢复时,采取患者骨髓,分离、培养制备BM-MSCs,经肝动脉介入输注到患者肝内,观察其临床表现、肝功生化、凝血、肝脏影像学、肝组织病理学等改变及BM-MSCs近期不良反应和远期的安全性。 结果BM-MSCs治疗后,患者持续不见好转的肝功生化指标开始改善,凝血功能恢复速度加快,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逐渐恢复到40%以上,上腹部CT见肝脏再生结节较前增大,Child-Pugh分级由C级转为A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由21分降到7分;干细胞输注早期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8周后再生结节穿刺活检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胆汁淤积与再生并存。随访3年患者肝功生化正常、肝硬化结节影像学观察无明显变化,未发生癌变。 结论BM-MSCs肝动脉介入治疗对DMF中毒致急性肝衰竭肝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远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行采集PAT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对改善老年人肝脏磁共振扫描中出现的运动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常规肝脏MRI检查出现呼吸运动伪影的老年患者(其中TrueFisp序列未出现明显伪影),行iPAT技术扫描(TrueFisp冠状位、T1 Flash轴位),对比常规序列扫描并评价iPAT技术对肝脏呼吸运动伪影消除的作用。三位磁共振专家对所得两组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观察及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序列磁共振扫描63例肝脏呼吸运动伪影,其中Ⅰ、Ⅱ、Ⅲ和Ⅳ分别为0、15、33和15例,Ⅲ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48例,占76%。采用iPAT技术扫描后,Ⅰ、Ⅱ、Ⅲ和Ⅳ分别为53、5、3和2例,Ⅲ级以下符合诊断要求的病例共58例,占92.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PAT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扫描的时间,在克服常规肝脏扫描中产生的呼吸运动伪影有明显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老年人肝脏常规检查产生的呼吸运动伪影校正中。  相似文献   

8.
MRI在鉴别肝脏病灶的良恶性方面有其特点而引人注目。其可靠性究竟如何?国内尚未见此方面大组病例的公开报导。本文收集1988年4月至1990年10月297例临床和病理证实之肝脏常见良恶性占位病变,通过拟定的鉴别标准,采用盲法读片,对MRI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现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来源 1.122例原发性肝癌(PHC),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者10例,经肝穿刺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者21例,经临床诊断者91例(其中52例AFP>400ng/ml,39例AFP阴性,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情况,总结该痛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Hunt-Hess分级,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分析患者转归情况,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监测、管道、康复等护理.结果:①Hunt-Hess分级评分:1级8例,2级28例,3级24例,4级10例.②DSA检查,颈内动脉瘤14例,大脑中动脉瘤22例,前交通动脉瘤16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③病人治愈(48.6%)或病情好转(34.4%),因肺部感染和颅内血肿死亡各2例.④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得到显著的缓解;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达98.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室外室管膜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对比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病灶直径以及不同病灶部位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中病理分级为Ⅰ-Ⅱ级人数占比为75.00%,高于Ⅲ级的25.00%;病灶直径6 cm人数占比为40.00%,低于病灶直径≥6 cm的60.00%;病灶部位在幕上的人数占比为20.00%,低于在幕下的80.00%。其中21例肿瘤实质部分均呈现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另有19例肿瘤实质部分均呈等长T1和等长T2信号;所有患者的肿瘤囊性部分均呈长T1和长T2信号。病理分级为Ⅰ-Ⅱ级患者病灶位于浅表的人数占比明显高于Ⅲ级(P0.05),病灶直径6 cm患者合并周围水肿的人数占比高于病灶直径≥6 cm患者(P0.05),病灶部位为幕上患者的MRI表现和病灶部位为幕下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应用于诊断脑室外室管膜瘤效果明显,可清晰显示脑室外室管膜瘤病灶,且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受病理分级、病灶直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子宫不同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学特点和和误诊原因,探讨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5例不同占位性病变经腹部超声图像资料,观察病变形态、大小、病变位置、包膜、边缘及后方回音等.结果:185例患者中,经体表超声检测出139例不同占位性病变患者,符合率为75.14%;误诊46例,误诊率为24.86%,误诊原因与病变形态、内部回音、宫腔线所表现出的相似性有关.结论:腹部超声能够较准确地诊断出子宫不同占位性病变,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实现其更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类型的MRI图像特征、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27例、肝细胞癌75例81处病灶(高度分化15例,中度分化40例,低度分化26例)、肝内胆管癌20例的病理结果及MRI影像学数据,比较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之间,以及肝细胞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ADC值、强化程度差异。结果:常规MRI平扫结合LAVA可准确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肝癌病例。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肝细胞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ADC值均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中、低分化肝细胞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实际临床意义;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原发性肝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及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不典型CT、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Ns的不典型CT和(或)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病变相对于正常胰腺呈等密度1例,稍低密度3例,其中1例瘤内见钙化;CT增强扫描4例均为轻~中度增强,静脉期较动脉期增强幅度稍减低,所有患者各期增强幅度均未超过胰腺实质,其中1例可见延迟期不完整包膜强化,包膜密度略高于周围胰腺.3例患者行MRI平扫、DWI及增强检查,2例肿瘤相对正常胰腺呈长T1、稍长T2信号,较均匀,1例T1WI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与稍低混杂信号,CT所显示之病变内钙化T1、T2均呈较低信号.DWI序列3例病变均呈较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3例病变均呈轻到中度强化,2例强化较均匀,1例强化不均匀,强化幅度均未超过正常胰腺.2例MRI可见有部分包膜环形强化,略高于周围胰腺实质.结论:明显增强以及包膜强化被认为是P-NEN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但其影像学表现多样,认识其多样性及不典型影像学征象,可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癌螺旋CT多期扫描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肝癌的83例患者先行全肝CT平扫,其中73例不论肿瘤大小(包括21例结节型)先作病灶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最后进行病灶平衡期扫描.1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结果:83例中57例为巨块型(68.67%),16例为结节型(19.27%),10例为弥漫型(12.04%).73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89%、98%、92%、98%.结论:螺旋多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尤其在早期肝癌诊断,动脉期扫描可得到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姚铁祥  陈瑞莲 《蛇志》2017,(1):99-100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具完整资料的桥小脑角区占位MRI主要表现及特征表现。结果 98例患者中,听神经鞘瘤47例,脑膜瘤27例,三叉神经瘤9例,表皮样囊肿7例,蛛网膜囊肿5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皮样囊肿1例,诊断正确率99%。结论 MRI影像能够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占位的起源、形态、信号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9期间来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通过二维灰阶超声检查,40名患者共发现50个结节。患者先后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总结病例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造影表现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能力很好,对结节的敏感性85.8%,特异性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6%,准确率9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诊断有助于临床上判定局灶性结节良恶性,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假阳性的原因,故对于某些缺乏特异性的超声造影表现,需要其他方法或是穿刺活检进行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不同严重程度的磁共振(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的表现,分析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HIE新生儿76例,其中轻度46例,中度24例,重度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MRI和CT检查,比较MRI与C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结果、对新生儿HIE严重程度的诊断结果及对患儿颅内病变检出率的结果。结果:以临床表现为金标准,76例患儿经MRI检查确认为新生儿HIE的有72例,准确率为94.74%;经CT检查确认为新生儿HIE的有63例,准确率为82.89%,MRI检查对新生儿HI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x2=5.365,P=0.021)。MRI检查对轻度、重度HIE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1.74%(33/46)、100.00%(6/6),显著高于CT检查的43.48%(20/46)、50.00%(3/6)(均P0.05);MRI与CT对中度HIE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5.00%(18/24)、66.67%(16/2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3,P=0.525)。MRI检查对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损伤、脑水肿的总体检出率为98.68%(75/76),高于CT检查的90.79%(69/76)(x2=4.750,P=0.029)。结论:与CT相比,MRI能够更清晰显示新生儿的脑组织结构,对新生儿HIE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准确率优于CT,且对新生儿HIE脑组织病变情况的诊断也较CT更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的CT和MR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自1995年1月~2012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均接受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19~62岁,平均43.4岁。结果:19个病例中14例病灶位于胸部(胸腔或纵隔),2例位于颈部,3例位于腹膜后区,局限型16例,弥漫型3例。CT检查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局限型病灶在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强化程度近似主动脉,弥漫型病灶在动脉期表现为中等程度强化,两者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MR扫描: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1例为中等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基本一致。结论:颈部、胸部或腹膜后区的富血供病变,在CT及MRI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应高度怀疑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对肝癌诊断准确率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肝癌患者94例,分别采用肝脏CT增强扫描和肝脏MRI检测,比较两种成像方式对于肝癌的诊断效果和诊断率。结果:采用CT动态增强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6.17%,采用肝脏MRI检查的诊断率为97.87%,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比肝脏增强CT检查对于肝癌的确诊更加准确,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成熟畸胎瘤术前诊断价值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妇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卵巢成熟畸胎瘤58例,术前均行MRI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压脂序列、DWI序列扫描.常规行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结果:(1)病变位于右侧卵巢30例,左侧卵巢28例,双侧卵巢3例.(2)病变大小为1.2-16.7cm,边缘较清晰,形态多为类圆形.(3)病变为囊性或囊实性.其内成分多样,MRI信号显示混杂,脂肪成分MRI上T1W、T2W为双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为低信号;牙齿、毛发、软骨、纤维成分T1W、T2W为双低信号;肌肉、神经成分T1W、T2W为等信号.(4)病变小于10 cm,其内脂肪成分较多,无腹腔镜手术禁忌症患者行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切除术;病变大于10 cm,钙化、毛发等实性成分较少时,能耐受膀胱截石位,行阴式卵巢畸胎瘤切除术;病变大于15 cm,或病变较小但以钙化、牙齿、毛发等实行性成分为主,怀疑恶性卵巢畸胎瘤或者不能判断病变性质时行传统方式开腹卵巢畸胎瘤切除术.结论:MRI能较好显示卵巢畸胎瘤内部结构及成分,在临床手术术式选择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