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绝大多数ALI/ARDS患者需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在提供可接受的肺部气体交换的同时治疗基础疾病,但机械通气本身也会引起肺部损伤,即机械通气性肺损伤(VILI)。而通过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显著减低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程度,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28天死亡率,明显改善ALI/ARDS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最大程度地肺保护作用。本文从气道平台压,通气容积,呼气末正压等几个不同通气参数方面分别进行综述,讨论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肺部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维持正常的肺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业已证明,PS异常与ALI/ARDS的发病有关,给予外源性PS亦可治疗ALI/ARDS。本文就外源性PS在盐酸吸入性ALI/ARDS的第二时相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u/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维持正常的肺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业已证明,PS异常与ALI/ARDS的发病有关,给予外源性PS亦可治疗ALI/ARDS.本文就外源性PS在盐酸吸入性AU/ARDS的第二时相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覃顺华  周兵  汤展宏 《蛇志》2017,(1):81-84
<正>危重患者多伴有呼吸功能不全,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原因导致的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帮助患者渡过生命危险期以争取更多的原发病治疗时间,因此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传统的机械通气模式通常以设置一个固定的潮气量或压力、一个固定的切换时间或流速来辅助患者呼吸,  相似文献   

5.
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总结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我院21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采取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21例患者中治愈15例,死亡4例,2例放弃治疗.结论:严重的胸部创伤并发ARDS死亡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地采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资料,治疗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CO2、APACHEII评分、胸片变化、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C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6.39,6.27,24.07,9.82,P0.05);治疗组的VAP发生率2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6.7%(X2=5.84,P=0.0160.05);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6.7%(X2=5.71,P=0.0170.05)。两组之间的APACHEII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t=7.14,6.33,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ARDS患者症状,提高安全可靠性,控制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3)
目的观察肺复张联合早期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3例重度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联合肺复张及早期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呼吸动力学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水平及Ⅰ级压疮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EEP、FiO_2水平、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及28天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早期俯卧位通气能够提升重度ARDS患者氧合指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资料,治疗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CO2、APACHEII评分、胸片变化、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呼吸频率、Pa02、PaO2/FiO2、PC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6.39,6.27,24.07,9.82,P〈0.05);治疗组的VAP发生率2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6.7%(x^2=5.84,P=0.016〈0.05);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6.7%(x^2=5.71,P=0.017〈0.05)。两组之间的APACHEII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t=7.14,6.33,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ARDS患者症状,提高安全可靠性,控制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赵晓琴  陈强  覃桦 《蛇志》2010,22(3):210-213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54例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n=80),对照组(n=74)。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UTI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患者PaO2、PaO2/Fi O2、SaO2均有上升,UTI组PaO2/Fi O2略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者PaO2、Sa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UTI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UTI组52.5%,对照组52.7%,P=0.980)无统计学差异,机械通气时间UTI组低于对照组[UTI组(14.8±3.9)天,对照组(16.7±4.2)天,P=0.020]。根据ALI/ARDS发生的病因分为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进行亚组分析(A组:肺内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B组:肺内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C组:肺外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D组:肺外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发现乌司他丁对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C组)的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不使用UTI的患者(D组)。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用于ALI/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高血糖的发生率低,尤其是乌司他丁治疗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的预后优于肺内源性的ALI/ARDS。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EICU 3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 3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EICU住院时间3~28天,其中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脑疝形成3例、失血性休克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多数患者在加强治疗原发伤的基础上,采用肺保护性较低潮气量机械通气、限制性液体复苏、控制系统性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的效果较好。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早期、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畅气道,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降低严重多发伤合并ARDS的致死率,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起病迅速的非心源性、双肺炎症浸润综合征,晚期进展至高致死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重症患者死亡的第一杀手。ALI/ARDS病理特征:肺泡-毛细血管受损,炎性、嗜中性粒细胞积累,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致弥漫性肺损害,剧烈炎症反应导致肺结构畸形,通气受限、阻碍气体交换、限制患者运动、降低生活质量及住院病人转归。ALI/ARDS病死率50%,成年人病死率高达22%,目前尚无有效纠正难治性低氧血症、持续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ALI/ARDS患者需终生依赖机械通气,住院病人对机械通气的敏感性多器官功能最终发生障碍,提高政府医疗财务成本。治疗潜力强大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可从胎儿的肺、脂肪、脐索和成人骨髓获得。MSC治疗ALI/ARDS的关键在于旁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同时改变上皮、内皮对损伤的反应。此文就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核心机制及其突出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已被证明是安全的,并且具有最小的副作用,但它并不能改善临床结果。近日,危重病医学领域权威杂志Critical Ca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ARDS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12个月的死亡率和成本效益。这是一项成本效用分析,是在英国和爱尔兰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540名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被随机(1:1)接受每日一次的辛伐他汀治疗(剂量为80mg)或相同的安慰剂治疗,长达28天。12个月后辛伐他汀组死亡率较低(31.8%,95%可信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以PEEP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和乌司他丁,治疗ARDS病死率为26.8%;预后影响因素中ARDS并发MODS、APACHEⅡ评分和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该治疗方法病死率较低,效果良好;ARDS并发并发MODS、APACHEⅡ评分和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是影响ARDS患者的病死预后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7,(4)
<正>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诱发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急性肺损伤(ALI)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是导致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1]。目前,肺功能检测是诊断评估呼吸道疾病严重程度的一项标准,但仍存在对疾病亚型判断的不足。因此,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测肺部疾病亚型及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死率高达40%,越来越得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ALI/ARDS发病终末阶段,患者临床表现持续性难治性呼吸困难,依赖机械通气从而并发敏感性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死于呼吸衰竭。而降低肺损伤严重程度的药物疗法,至今尚未转化为临床治疗的可选择手段,因此仍需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开发安全、高效的治疗药物及诊疗方法。面对这一亟待解决、威胁全人类的健康问题,中外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干细胞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修复身体受伤部位,来源广泛的间充质干细胞将有望成为人体损伤器官修复的最新"工具箱"。尽管面对ALI/ARDS持续升高的病死率,我们仍然有信心寄希望于干细胞组织修复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激文  阮海林 《蛇志》2016,(4):488-490
正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效应细胞、炎性介质共同参与,并呈现出级联放大的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和瀑布样炎症继发性损伤。据统计[1],ALI/ARDS的病死率在26%~35%,其致病环节众多、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元化,已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IL-6/GP130/STAT3信号通路靶向治疗急性肺损伤已成为了研究热点,为急性肺损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为急性肺损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IL-6/GP130/STAT3信号通路在急性肺损伤治  相似文献   

17.
以高死亡率著称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呼吸与重症医学领域亟需攻克的难题之一。来源广泛、体外易扩增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有望为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已有较多的相关研究显示了MSC治疗ARDS的有效性,而通过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修复损伤肺组织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本文对MSC诱导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应用于治疗AR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概念被提出的50年来,其争议和挑战不断.肺部影像学的进步见证了ARDS的发展变迁,从最早的胸部X线片到胸部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再到无放射性、床旁的胸部超声、电阻抗成像等方法,在ARDS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对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ARDS影像学发展从整体深入到局部,从肺通气深入到肺血流灌注,从单纯的呼吸评估到与循环评估相结合,从形态分析发展到功能评估. ARDS影像学不仅被应用于诊断,更侧重床旁连续评估以指导治疗.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可用的ARDS影像学评估进展,以期更好地理解ARDS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王鹏  高岩  翟哲  刘小伟  杜纯鹏 《生物磁学》2013,(25):4888-4891,4907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例)和观察组(n=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十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IL-6及TNF-α水平;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II评分;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及TNF-α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治疗后,APACHEI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氧合,抑制ARD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肺复张策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机械通气并进行肺复张治疗的ARDS患者94例,根据肺复张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点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及两组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对照组肺复张成功率为72.34%,实验组肺复张成功率为95.75%,X2=38.928,P0.05,两组患者肺复张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和PaCO2在肺复张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复张策略实施后24h、48h和72h的氧合指数和PaCO2比较,这三个时点的氧合指数和PaC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在肺复张策略实施后1h、2h和6h比较,t分别=4.939,5.391和5.999,P0.05,此三个时点的肺顺应性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气压伤发生率为82.98%,实验组气压伤发生率为59.57%,两组患者气压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DS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上采用肺复张策略,不但可以提高肺复张成功率,改善肺部通气效果,且安全性好,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