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不同密闭吸痰深度联合鲜竹沥持续湿化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浅层吸痰,密闭式吸痰管插入长度平气管导管顶端;B组给予深层吸痰,密闭式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至遇到阻力退出0.5~1cm;C组给予浅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D组给予深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比较4组患儿24h吸痰次数、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_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结果 4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痰液黏稠度与湿化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B、D组(均P0.05)。C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_2恢复为85.0%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A、B、D组(均P0.05)。C、D组痰液黏稠度Ⅲ度例数明显少于A、B组(P0.05)。C组与D组气道湿化满意率分别为92.5%(37/40)、90%(36/40),均明显高于A、B组(均P0.05)。C组痰液黏稠度Ⅲ度例数、气道湿化满意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新生儿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减少并发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和开放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我院机械通气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密闭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时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开放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吸痰后密闭组呼吸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1),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气道护理工作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与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观察管理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疾25例,重度残疾15例,植物存在24例,死亡16例。所有患者气管切开后PO_2、PCO_2、 SaO_2与切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管理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切管后气道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探讨3种不同的吸痰负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以寻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佳的吸痰负压。选取某三甲医院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6例,当患者出现吸痰指征时,分别以3种不同吸痰负压(-75 mmHg,-150 mmHg,-300 mmHg)对患者行密闭式吸痰,在吸痰前2 min、吸痰后5 min以及吸痰后10 min时记录患者的氧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的吸痰时间间隔和效果。吸痰负压为-150 mmHg和-300 mmHg的吸痰效果和吸痰间隔时间要优于-75 mmHg的吸痰负压(p0.05),且吸痰负压为-150 mmHg时,吸痰的间隔时间最长(78.3±29.8)min;不同吸痰负压组不同时间点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吸痰负压是-150 mmHg时、吸痰后5 min和10 min时氧分压相对于吸痰前有明显的改善(p=0.00),当吸痰负压为-300 mmHg时,吸痰后5 min相较于吸痰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 mmHg的吸痰负压是安全和有效的适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吸痰负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过标准化吸痰护理培训的陪护人员自行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浅部吸痰护理的安全性、实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3月~2011年12月预计气管切开可能达到4周以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护士吸痰组、经标准化培训的陪护人员吸痰组和简单培训的培训人员吸痰组,每组40例.对标准化培训吸痰组陪护人员按照既定的标准化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提高陪护人员吸痰护理技能,让陪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浅层吸痰,与经简单培训的患者陪护人员及专业护士吸痰进行对比,比较三组的吸痰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经过统一标准化培训后陪护人员的吸痰技能较经简单培训的陪护人员显著提高,患者低氧血症、气道粘膜损伤、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吸痰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其浅部吸痰技能接近于专业护士水平,标准化培训吸痰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治愈率及治疗时间均较护士吸痰组下降.结论:经过标准化吸痰护理培训的陪护人员自行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浅部吸痰护理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96例,分析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9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8.96%(47/96);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0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69株(66.35%)、革兰阳性菌20株(19.23%)和真菌15株(14.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卧床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人工气道、吸痰次数及雾化吸入次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体重、脑卒中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均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为:气管切开时间的临界点(阈值C)是4.3天,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将分别为0.851和0.918。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能够导致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并且气管切开时间超过4.3天,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法,对比两种方法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结果:持续气道湿化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也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效果好,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0.45%盐水湿化气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湿化气道,观察组49例给予0.45%盐水湿化气道,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后的疗效、脑组织循环功能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痰液粘稠情况比较,观察组Ⅰ度、Ⅱ度的痰液粘稠患者高于对照组,Ⅲ度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后PaO2、Sa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通气功能,调节痰液粘稠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脑组织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9.
纪考云 《蛇志》2014,(4):415-416
<正>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评分为3~7分的患者,病情危重,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障碍。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的关键[1]。由于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原本湿化的作用减弱,气道分泌物易形成痰痂,影响正常通气[2],同时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大量脱水剂的应用也加重气道的干燥程度,加重肺部感染的机会。而合理的气道湿化是一种物理疗法[3],可保持纤毛运动、稀释痰液和廓清功能。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湿化方法较多,而湿化液也  相似文献   

10.
陈赛玉  张碧玉 《蛇志》2016,(4):457-458
目的探讨改良式吸痰装置在儿科吸痰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纳入、排除标准的抽样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38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装置进行吸痰,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吸痰装置吸痰,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吸痰时鼻腔黏膜的出血情况、吸痰所需时间和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鼻腔黏膜出血2例,对照组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吸痰时间为51.3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士满意度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吸痰装置能缩短操作时间,降低鼻腔黏膜损伤,有利于护士快速有效解除患儿痰液堵塞,提高护士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实验组3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排痰量优于对照组,吸痰后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吸痰后48h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曾念娇  黄小泰  黄琦 《蛇志》2014,(3):294-295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滴注式持续气道湿化在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科的120例需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滴注式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式间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湿化满意率高,出现刺激性干咳、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平均每例每天需吸痰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滴注式持续气道湿化可减少气道湿化的不良反应、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视气管导管在全麻手术患者气道插管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行全麻手术的患者220例,其中使用可视气管导管进行插管的110例记为观察组,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插管的110例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道插管后(T_2)、气道插管后5 min(T_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T1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R、SBP、DBP均低于T_0、T_2、T_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T_3两组患者HR、SBP、DBP、S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喉痛发生率为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气道插管时使用可视气管导管插管效果满意,可有效的减少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顺式阿曲库铵与维库溴铵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诱导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研究组患者给予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插入气管导管后3min(T_2)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术后肌肉颤抖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药维持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麻药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T_0时,两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_1及T_2时,研究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P0.05)。结论:维库溴铵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顺式阿曲库铵,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程度更轻,且起效迅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联合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5例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确诊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后,立即给予传统常规治疗:吸氧、视情尽早预防性气管切开、湿化气道及气道灌洗、翻身拍背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每隔8h静脉滴注,沐舒坦450 mg,每隔12h微泵静推;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每隔8h静滴,沐舒坦30 mg,每隔8h静滴,疗程为10天,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死亡率。结果:治疗组93例患者,治愈92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08%(1/93),治疗过程中发生ALI34例,ARDS12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2±2.1)d。对照组92例患者治愈88例,死亡4例,死亡率率为4.35%(4/92),治疗过程中发生ALI43例,ARDS17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2±2.7)d。两组患者ALI发生率、ARDS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在气管切开的前提下,给予常规传统治疗的同时,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早期联合使用给药,能够明显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ACBT)联合系列排痰训练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期间在长沙市第三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63例老年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将入选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31例和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系列排痰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ACBT,对比两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呼气峰流速(PEF)]、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感染窗控制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FVC、MVV、P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P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PCT、CRP、IL-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BT联合系列排痰训练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邓海霞  黄丹 《蛇志》2013,25(2):150-15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在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和ICU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1例,常规组给予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降颅压、基本复苏药物及亚低温处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和眼球运动变化、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ROSC)以及两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GCS、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救治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SCCI)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SCCI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给予益生菌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VAP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VAP将所有患者分为VAP组和无VAP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CCI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 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发生与年龄、建立人工气道方式、日均吸痰次数、口腔护理次数、日均气道湿化次数、手术次数、合并复合伤、误吸、术前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偏高、建立人工气道方式为气管切开、手术次数为2次、日均气道湿化次数<3次、误吸、机械通气时间偏长均是SCCI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可缩短SCCI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营养状况改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同时,SCCI患者术后VAP的发生率较高,年龄、术前GCS评分、建立人工气道方式、手术次数、日均气道湿化次数、误吸、机械通气时间均是SCCI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在急诊危重患者紧急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需行紧急气管插管但经评估后存在困难或操作后失败的危重症患者76例,根据其最终建立的人工气道方式分为继续设法气管插管组(A组)36例和改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组(B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建立气道成功率和建立气道所用时间。结果 B组通气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的插管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建立气道所用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可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气管插管术困难或失败后首选的替代、次选方案,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甲状腺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结果两组患者在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前后对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困难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呛咳反应、咽痛、痰液黏度、患者的舒适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甲状腺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