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分析大肠杆菌K88感染Caco-2后的单层细胞跨膜电阻值(TEER)、甘露醇透过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分布的变化,并在培养液中加入蒙脱石,探讨蒙脱石对大肠杆菌K88感染Caco-2后的屏障功能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K88感染Caco-12细胞后,细胞单层TEER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感染3 h后TEER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添加蒙脱石组TEER值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蒙脱石剂量在0~1 g/L的范围内,感染Caco-2细胞单层TEER值随着蒙脱石剂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蒙脱石剂量在1~1.67 g/L的范围内,TEER值变化趋平.感染Caco-2细胞的3H甘露醇表观渗透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蒙脱石组各时间点3H甘露醇表观渗透系数均显著低于大肠杆菌K88感染组(P<0.05).大肠杆菌K88感染后,相邻Caco-2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遭到破坏,occludin的表达减少,而蒙脱石处理后可使大肠杆菌K88引起的紧密连接结构受损减轻、occludin表达增多.结果提示蒙脱石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K88黏附Caco-2细胞引起的通透性增加、屏障功能损坏,改善紧密连接的结构和OCtludin的表达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冬凌草甲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肠上皮屏障障碍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将Caco-2细胞进行单层培养21 d使其分化后,分为对照组、LPS组(2μg/mL LPS处理24 h)、LPS+低剂量冬凌草甲素组(10μg/mL冬凌草甲素预处理30 min,2μg/mL LPS处理24 h)和LPS+高剂量冬凌草甲素组(40μg/mL冬凌草甲素预处理30 min,2μg/mL LPS处理24 h)。采用跨上皮电阻法和FITC-dextran 4通量法评估细胞单层屏障功能;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LDH释放活性;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分泌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屏障功能相关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 1, ZO-1)的表达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和p-eIF2α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LPS组比较,冬凌草甲素能改善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单层屏障障碍,增...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包膜糖蛋白gp120能够引起大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的行为学改变并增加海马中P2X7受体的表达;柚皮苷对gp120引起的行为学改变及P2X7表达增多具有改善作用。为了研究柚皮苷通过减少P2X7受体表达减轻gp120导致大鼠神经功能损害的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选择SD大鼠并分为假手术操作的对照组、脑室注射gp120的gp120组、脑室注射gp120及不同剂量柚皮苷灌胃的柚皮苷组、脑室注射BzATP的BzATP组、脑室注射gp120、BzATP及90mg/kg柚皮苷灌胃的90mg/kg/d柚皮苷+BzATP组。Morris水迷宫检测逃避潜伏期及错误次数,TUNEL法检测海马中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P2X7受体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gp120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及海马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的含量、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gp120组比较,不同剂量柚皮苷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及海马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的含量、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90mg/kg/d柚皮苷组比较,90mg/kg/d柚皮苷+BzATP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及海马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的含量、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柚皮苷减轻HIV-1包膜糖蛋白gp120诱导的神经功能损害,这一作用与抑制海马组织中P2X7受体表达并减轻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创新在于首次阐明了柚皮苷减轻HIV-1包膜糖蛋白gp120诱导神经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在gp120引起大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激活的过程中,柚皮苷通过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来改善行为学改变、抑制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激活。  相似文献   

4.
利用Caco-2肠上皮细胞单层屏障模型研究四种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大肠埃希菌组(Eco)、肺炎克雷伯菌组(Kpn)、粪肠球菌组(Efa)、乳酸杆菌组(Lac)。加入各组细菌共培养,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均引起单层细胞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明显下降(P0.001);Eco组、Kpn组作用后细胞释放zonulin蛋白增加(P0.01),Efa组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后,zonulin释放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o组、Kpn组三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明显减少,Efa组、Lac组occludin、claudin-1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胞浆蛋白ZO-1表达降低;细菌与细胞共培养6 h后免疫荧光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分布情况,Eco组、Kpn组可见荧光强度减弱,荧光不连续,甚至有缺口及裂隙,Efa组、Lac组荧光强度稍减弱,但仍沿胞膜分布,条带较清晰,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肠道四种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可能通过zonulin途径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蛋白分布,最终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益生菌对肠道屏障无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复苏培养人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通过RT-PCR检测细胞IL-6及IL-1β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38MAPK及NF-κB蛋白表达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及IL-1β浓度。与对照组比较,TNF-α明显诱导FLS细胞IL-6及IL-1βmRNA的表达及上清液中IL-6及IL-1β的分泌(P0.05),同时磷酸化p38蛋白和核NF-κB明显增加(P0.05),且p38MAPK阻断剂SB203580能抑制TNF-α诱导的核NF-κB增加。O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NF-α诱导的FLS细胞p38蛋白磷酸化和核NF-κB增加(P0.05)。且OA、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或NF-κB阻断剂BAY 11-7082均能抑制TNF-α诱导的IL-6及IL-1β分泌增加(P0.05)。综上所述,OA能抑制TNF-α诱导的FLS细胞炎症因子IL-6及IL-1β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终浓度1μgomL-1)和LPs+黄芩苷(终浓度10,50,100μmol moloL-1)处理生长良好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及其上清液中TNF-α、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含量变化.结果:LPS刺激RAW264.7细胞可导致NF-κB激活,上调TNF-α、IL-6表达;黄芩苷预处理能降低LPS诱导的NF-κB出活化和TNF-α、IL-6表达.结论:黄芩苷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IL-6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生物来源的糖基转移酶GT-1、GT-2和BTGT-1对槲皮素进行糖基化修饰。研究发现这3种酶均能够催化以槲皮素和UDP-葡萄糖为底物生成槲皮素-3-O-β-D-葡萄糖(异槲皮苷),GT-1、 GT-2和BTGT-1催化反应的产物生成率分别为5.33%、15.18%和63.82%。通过对槲皮素、异槲皮苷和槲皮素-N-乙酰-D-氨基葡萄糖进行水溶性以及体外细胞抗炎活性检测,发现槲皮素经糖基化后其水溶性得到较大提高,异槲皮苷和槲皮素-N-乙酰-D-氨基葡萄糖水溶性分别是槲皮素的13.8倍和15.4倍。同等浓度下槲皮素糖苷对RAW264.7 细胞的毒性作用低于槲皮素,且3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 IL-1β、IL-6 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3种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柚皮苷对骨关节炎软骨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柚皮苷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柚皮苷组大鼠通过切断右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建模后,柚皮苷组大鼠每天灌胃200mg/kg的柚皮苷溶液,共灌胃4周。通过番红O/固绿染色和OARSI评分评估大鼠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组织中p-IκBα和NLRP3的表达。通过用IL-1β体外诱导SW1353细胞来模拟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病理微环境,并分别应用NF-κB抑制剂(PDTC)或NLRP3抑制剂(CY-09)处理SW1353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F-κB、NLRP3、caspase-1、IL-6、IL-10、IL-18、MMP13和ADAMTS-5的表达。通过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柚皮苷组的OARSI评分显著降低(2.63 vs 0.94,P0.05)。柚皮苷组的p-IκBα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IL-1β组相比,IL-1β+柚皮苷组的SW1353细胞中NF-κB、NLRP3、caspase-1、IL-6、IL-18、MMP13和ADAMTS-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IL-10显著升高(P0.05)。PDTC和CY-09对NF-κB和NLRP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调控作用与柚皮苷一致。与IL-1β组相比,IL-1β+柚皮苷组、IL-1β+PDTC组和IL-1β+CY-09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柚皮苷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骨关节炎的进展,柚皮苷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部分依赖于对NF-κB和NLRP3信号通路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小鼠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IL-1β、IL-6、TNF-α、COX-2mRNAs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佛波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呼吸爆发,用化学发光分析和电子顺磁共振检测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以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COX-2表达,用RT-PCR检测IL-1β、IL-6、TNF-α、COX-2mRNAs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COX-2蛋白表达。结果银杏叶提取物能清除巨噬细胞呼吸爆发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下调LPS诱导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COX-2 mRNAs和蛋白表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巨噬细胞产生呼吸爆发和LPS诱导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COX-2 mRNAs和蛋白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释放HMGB1蛋白表达的调节,为EGb761的临床运用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LPS(1μg/m L)诱导不同时间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THP-1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变化及不同浓度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释放HMGB1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释放HMGB1蛋白核转位变化。结果:(1)LPS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在刺激6-12 h后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EGb761+LPS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P0.05)。(2)EGb761处理LPS诱导THP-1细胞6 h后细胞上清液NF-κB活性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至12 h,NF-κB的活性表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3)LPS诱导THP-1细胞18 h后,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4)不同浓度EGb761对LPS诱导THP-1细胞18 h后,HMGB1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下降趋势,HMGB1蛋白含量随着EGB761浓度增加至100μg/m L呈下降趋势并呈浓度依赖效应(P0.05)。(5)LPS诱导THP-1细胞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中大量HMGB1蛋白标记分布,而EGb761+LPS共同诱导THP-1细胞后胞浆中可见少量HMGB1蛋白分布。结论:LPS可诱导THP-1细胞IL-1β、IL-6、TNF-α表达增多及NF-κB活化,导致HMGB1蛋白表达增多及核转位,而EGB761能抑制THP-1细胞IL-1β、IL-6、TNF-α表达及NF-κB活化,调节HMGB1蛋白的表达及核转位。  相似文献   

11.
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体外培养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pinal cor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屏障功能的调节机制。体外分离培养大鼠SCMEC及胶质细胞,通过双室培养系统建立体外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BSCB)模型;分别用Ang1及Ang1+wortmannin(Akt抑制剂)处理培养细胞,Western-blot检测Akt及连接蛋白质的表达;放射自显影检测Akt激酶活性变化;测定跨内皮电阻(TEER)反映各组细胞屏障功能;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连接蛋白在细胞接触面的分布变化;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连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结果显示,Ang1处理组细胞Akt活性及TEER值均有明显升高,Ang1处理后ZO-1及VE-cadherin在细胞连接处的分布增强,occludin/ZO-1、VE-cadherin/β-catenin之间的相互作用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且以上Ang1处理所引起的SCMEC功能改变均可被wortmannin所拮抗。表明Ang1通过Akt活性调节SCMEC连接蛋白的分布及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体外BSCB的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具有改善肠上皮屏障功能潜力的益生菌,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及其生物效应物质。方法 以Caco-2细胞单层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的透过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乳酪杆菌发酵脱脂乳上清对细胞单层完整性的影响及发酵时间对副干酪乳酪杆菌BD5115发酵乳上清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乳酪杆菌发酵乳上清及其代谢产物对Caco-2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对发酵24 h和6 h的BD5115发酵乳上清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对Caco-2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进行定位。结果 干酪乳酪杆菌ATCC334和副干酪乳酪杆菌BD5115发酵乳上清能显著增加细胞单层TEER及降低FITC-Dextran的透过率,上调Occludin基因表达,且BD5115发酵乳上清对细胞单层完整性的增强作用优于ATCC...  相似文献   

13.
红景天苷是传统中药红景天的主要成分,已有研究显示红景天苷具有一定的抗炎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红景天苷对BV-2细胞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实验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红景天苷组、红景天苷预处理+LPS组,用100μg/L LPS和/或10 mg/L红景天苷处理BV-2细胞,收集细胞培养基上清(条件培养基),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IL-6和TNF-αm RNA表达水平,ELSIA方法检测培养基IL-6和TNF-α含量,条件培养基处理PC12细胞24 h后,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学改变,cell counting kit 8(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方法检测BV-2细胞p38和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00μg/L LPS处理可显著提高BV-2细胞内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P0.05)。红景天苷可显著下调LPS诱导的BV-2细胞IL-6和TNF-α表达量(P0.05),下调p38和JNK的磷酸化水平(P0.05)。SB202190和SP600125可降低LPS引起的IL-6和TNF-α表达,与红景天苷共处理后可拮抗LPS的诱导效应。与LPS组相比,红景天苷预处理+LPS组的条件培养基处理后,PC12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细胞核固缩和聚集情况减少(P0.05)。以上结果提示,红景天苷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动,通过调节p38和JNK信号通路减少炎性因子释放,从而降低PC12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马兜铃酸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型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马兜铃酸和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24 h,伴或不伴黄芪甲苷进行药物干预处理。采用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8(CCK 8)检测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RAW264.7细胞IL-6、TNF-α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p-p38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提示黄芪甲苷在5~50μg/mL浓度范围对RAW264.7巨噬细胞无明显毒性,本研究选取10μg/mL作为实验干预浓度。黄芪甲苷能够显著改善马兜铃酸诱导的巨噬细胞活性(P<0.05),同时减少IL-6和TNF-α的分泌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P<0.05),抑制马兜铃酸和LPS诱导的M1/M2巨噬细胞比例(P<0.05)。黄芪甲苷可部分抑制马兜铃酸诱导的巨噬细胞p38 MAP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减少巨噬细胞M1型极化,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减少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减缓马兜铃酸肾损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部分抑制p38 MAPK信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从云南透骨草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番石榴苷(2),滇白珠甲苷(3),槲皮苷(4)(,-)-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醇9-O-β-D-木糖苷(5),五味子苷(6)(,–)-表儿茶素(7),异槲皮苷(8),金鸡纳素Ia(9),熊果酸(10)和2,5-双-(β-苯乙基)苯酚(11)。其中化合物1、2、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1是首次报导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苷(2)、异槲皮苷(3)、香草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豆甾醇(8)、麦角甾醇(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硬脂酸(11)、棕榈酸(12)、白附子脑苷B(13)和虎杖苷(14)。其中,化合物1、9、10、13和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背景】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SCFAs)具有提供能量、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生物学效应。【目的】利用建立的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研究乳杆菌对肠吸收SCFAs的影响。【方法】通过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细胞超微结构、苯酚红通透量及细胞增殖-毒性试验等来综合评价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乳杆菌干预前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Caco-2细胞单层培养至第11天时的TEER值为1290.73Ω·cm~2,在第15天时为1 319.31Ω·cm~2,而且细胞间连接紧密并覆盖着一层垂直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苯酚红通透量小于1×10~(-6) cm/s,在1 mmol/L丙酸或丁酸分别作用3 h后,模型中Caco-2细胞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99.03%和91.4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54、P58、P67、P97、P123及P198干预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14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干预后,胞内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结论】试验的乳杆菌在模型中能够促进Caco-2细胞对丙酸或丁酸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热休克反应是机体中一个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但其对TNF-α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迁移有无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TNF-α(20μg/L)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4h后炎症因子IL-1β、IL-6、IL-15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验证热休克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增加;利用细胞趋化实验观察热休克预处理(42℃,1h)对TNF-α所致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TNF-α可明显促进RAW264.7细胞株中IL-1β、IL-6、IL-15等炎症因子的释放;热休克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HSP25表达增加;细胞趋化实验发现TNF-α处理的RAW264.7细胞迁移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而热休克预处理组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单纯TNF-α处理组明显减弱.上述结果表明,热休克预处理抑制TNF-α所致巨噬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电压门控质子通道(voltage-gated proton channel,Hv1)对小胶质细胞的影响,研究了Hv1在正常、激活及抑制后对小胶质细胞活性氧、促炎因子产生的影响及机制,该研究使用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明确Hv1表达。用Hv1非特异性抑制剂Zn Cl2阻断该通道,用DCFH-DA染色、Real-time PCR观察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处理后小胶质细胞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v1和Nox2蛋白质水平。实验结果显示,小鼠脑部小胶质细胞可检测到Hv1通道的表达;单纯ODG组缺氧后小胶质细胞ROS、TNF-α、IL-1β的产生明显增加;而OGD加Zn Cl2干预组,小胶质细胞ROS、TNF-α、IL-1β的产生较单纯OGD组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显示,OGD导致小胶质细胞中Hv1和Nox2蛋白质水平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小鼠脑部小胶质细胞存在Hv1通道蛋白质,Zn Cl2阻断该通道可降低OGD诱导的小胶质细胞ROS和TNF-α、IL-1β的产生,该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DPH氧化酶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槲皮素对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下调作用。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细菌脂多糖(LPS)诱导过的BV2小胶质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绿)以及白介素-1β(IL-1β)的抑制效果。槲皮素在10μm、20μm、30μm时可降低炎症因子NO、TNF-α绿以及IL-1β的产生,与LPS组相比只加10μmol/L槲皮素处理:NO下降17.26%,IL-1β下降21.21%,TNF-α绿下降18.93%;20μmol/L槲皮素处理:NO下降45.18%,IL-1β下降35.45%,TNF-α绿下降37.77%;30μmol/L槲皮素处理:NO下降72.59%,IL-1β下降57.59%,TNF-α绿下降62.32%。但只在20μmol/L、30μmol/L槲皮素处理时与LPS组相比NO、TNF-α绿以及IL-1β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上述相同与LPS组相比槲皮素为10μmol/L、20μmol/L、30μmol/L时可降低炎症因子TNF-α绿以及IL-1βm RNA的产生,10μmol/L槲皮素处理:IL-1βmRNA下降16.88%,TNF-α绿mRNA下降14.88%;20μmol/L槲皮素处理:IL-1βmRNA下降38.96%,TNF-α绿mRNA下降37.16%;30μmol/L槲皮素处理IL-1βmRNA下降55.49%,TNF-α绿mRNA下降54.38%。但只在20μmol/L、30μmol/L槲皮素处理时TNF-α绿以及IL-1β的mRNA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槲皮素对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有一定的下调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下调NO、TNF-α绿以及IL-1β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