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福建省发现为害苏铁害虫——曲纹紫灰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纹紫灰蝶 Chilades pandava( Horsfield)属灰蝶科紫灰蝶属 ,也称苏铁小灰蝶 ,是一种专门为害苏铁的检疫性害虫。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马来西亚、斯里兰卡 ;国内分布于台湾、香港、广东、广西、海南。目前在福建福州、漳洲两地发现该虫发生为害苏铁。为了加强对该虫的检疫工作 ,本文描述其为害特点和形态特征以供参考。1 为害症状苏铁隶苏铁科 ,苏铁属 ,适应性强 ,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是一种观赏性较强的观叶花卉品种。曲纹紫灰蝶幼虫的盛发期适逢苏铁新叶抽发期 ,幼虫啃食叶肉或咬短小叶 ,造成叶片缺损 ,严重时芽叶全部吃光 ,导致苏铁… 相似文献
2.
苏铁的危险性害虫——曲纹紫灰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曲纹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 (Horsfield)]是苏铁的危险性害虫。幼虫为害新芽嫩叶。一年中以夏、秋叶受害最烈。 相似文献
3.
曲纹紫灰蝶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曲纹紫灰蝶Chiladespandava在广东省苏铁上大量发生 ,一些苏铁园 ,苏铁的受害株率为 2 0 %~ 3 0 % ,有的高达 5 0 %~ 60 %。调查研究了曲纹紫灰蝶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发生动态 ,结果如下。 ( 1 )幼虫分 4龄。据广州 9~ 1 0月的观察 ,卵的平均历期为 ( 1 5 2± 0 1 1 )d ,幼虫期为 ( 5 96± 0 1 9)d,蛹期为 ( 5 1 4± 0 3 8)d。成虫卵散产于苏铁嫩芽上。幼虫危害苏铁嫩芯 ,严重时苏铁的叶片、叶柄全部被吃光。 ( 2 )成虫在上午 9:3 0~ 1 0 :3 0活动数量最多。 ( 3 )曲纹紫灰蝶全年都能发生。成虫、卵、幼虫、蛹分别在 5月和 1 0月出现发生高峰 ,前峰高于后峰。其发生高峰期与苏铁的抽芯盛期相吻合。 ( 4 )防治策略 :合理采取措施压基数 ,综合防治控为害 ,即全年曲纹紫灰蝶防治的关键是掌握每年苏铁的第 1个抽芯高峰期 ,采取合理措施 ,压低曲纹紫灰蝶数量 ,持续监控发生动态 ,在第 2个发生高峰的卵孵化盛期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4.
曲纹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是一种以幼虫危害苏铁(Cycas revolute)嫩枝嫩叶的园林害虫,对苏铁的生长繁殖、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园林的美观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曲纹紫灰蝶和苏铁的现存分布点,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ArcGIS、R软件对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曲纹紫灰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当前气候条件下寄主苏铁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了预测,其中当前气候数据基于1970—2000年的历史数据,未来气候数据(2021—2040年、2041—2060年和2061—2080年)选择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中国北京气候中心中等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BCC-CSM2-MR)下的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属于低强迫情景), SSP370(属于中等至高等强迫情景), SSP585(属于高强迫情景))。结果表明:(1)模型预测结果非常好,各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0.95,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等温性(bio3)、最热季平均温度(bio10)、最湿月份降水量(bio13)是影响曲纹紫灰蝶分布的主导...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白带锯蛱蝶指名亚种Cethosia cyane cyane(Drury)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规模化饲养的方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白带锯蛱蝶规模化饲养成功的关键,而幼虫饲养是规模化饲养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通过匀虫控制好虫口密度。白带锯蛱蝶在海南尖峰岭地区全年发生、世代重叠,完成1个世代冬季需30~34d,夏季21~30d,1年发生8代左右,幼虫共5龄。成虫群集产卵和幼虫群集生活的习性,使该蝶成为规模化饲养中最易养殖的蝶种之一,其色彩华丽、飞翔姿态缓慢优美,尤其适宜在生态蝴蝶园与喜庆等场合放飞。嗜食的寄主植物有三开瓢(Adenia cardiophylla(Mast.)Engl)、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L.)。初孵幼虫至化蛹宜在室内饲养,3龄前用保湿养虫盒,4~5龄改用塑料花盆饲养并使其于盆的盖顶化蛹,将蛹盖挂入羽化室内,通过空调和喷雾装置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60%~80%,使蛹能正常发育和羽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筑巢行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化。在实验室内采用48 h等级法和连续144 h巢材获取重量法,比较了东方田鼠长江亚种(M. f. calamorumt)和指名亚种(M. f. fortis)筑巢行为。结果表明,东方田鼠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皆能主动获取巢材并建筑质量良好的巢,具有稳定的筑巢行为;东方田鼠两个亚种的筑巢行为在利用巢材能力(P <0.01)和获取巢材能力(P <0.05)上皆具有显著性差异;指名亚种雌雄个体在利用巢材(P <0.05)和获取巢材的能力(P<0.05)上皆具有显著差异,而长江亚种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苏铁豆荚灰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荚灰蝶(EnchyrsopscnejusFabrCius),别名鸡豆蝶,分布于我国大陆南部、台湾省、以及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缅甸、斯里兰卡等国.据文献记载,豆荚灰蝶仅为害豆科的几种植物,包括台湾野葛(Puerarialobata(Wild.)Oh... 相似文献
8.
快步麻蜥复合体(Eremias velox complex)分布于亚洲中部干旱区,不同地理居群形态和遗传变异较大。学界长期认为,快步麻蜥在我国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E.veloxvelox)和E.v.roborowskii亚种。前者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谷;后者分布于新疆吐鲁番盆地,近年分类地位由亚种提升为种——吐鲁番麻蜥(E. roborowskii)。我们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一万泉附近捕获到3只麻蜥,经过COI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以及外部形态比较,鉴定为快步麻蜥指名亚种。这是首次发现新疆天山以南存在快步麻蜥指名亚种分布,同时也确定为吐鲁番盆地的蜥蜴类分布新记录种,此发现可为研究快步麻蜥的谱系地理格局和演化历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2018年5月27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木吉河边湿地(38°56′33″N,74°34′22″E,海拔3421m)发现2只草鹭(Ardea purpurea),依据现场观测及拍摄到的照片分辨,该鸟为成鸟,额和头顶黑色,后颈有2枚延长的黑色饰羽。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3.8 ±1.5 只, 妊娠期20~21 d , 繁殖间隔期39.3 ±26.4 d , 雌雄比为1.48。幼鼠3 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 日龄开始长下门齿, 5 日龄长上门齿, 7~8 日龄睁眼, 20 日龄可断奶, 55 日龄左右性成熟。3 种生长模型(Logistic 方程、Gompertz 方程和Von Bertalanffy 方程) 对体重、体长、尾和后足的生长过程的拟合优度均很高,择优选用Von Bertalanffy 方程对体重、体长和尾长进行描述, 选用Logistic 方程对后足长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将该鼠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4 个阶段, 乳鼠阶段: 初生至10 日龄; 幼鼠阶段: 11 日龄至20 日龄; 亚成年阶段: 21至55 日龄; 成年阶段: 56 日龄以后。对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生长、繁殖特性异同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桉树翘喀木虱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翘喀木虱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桉树新梢嫩叶,严重时造成新梢枯死,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该虫在福建闽南1 a发生6代,若虫5龄,以若虫在嫩梢叶腋和当年新萌未展开新叶中越冬。越冬代历期193-230 d,其他世代历期46-52 d。该虫具有明显趋嫩性。采用不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辛灭利、爱诺虫清、尿洗合剂等药剂对桉树翘喀木虱均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1.8%阿维菌素乳油1500-3000倍稀释液、5%吡虫啉1000-2000倍稀释液以及洗衣粉、尿素、水按0.2∶0.1∶200混合液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但阿维菌素、尿素与洗衣粉更生态环保,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灰褐谷蛾是灵芝等食用菌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它不仅为害生产中正在生长的食用菌,即使贮存的生产成品,亦可被蛀食为害。该害虫在安徽六安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有群集钻蛀性。成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稀释液,可杀灭成虫;幼虫发生期喷洒敌敌畏薰杀幼虫效果可达95%以上。对贮存的生产成品,采用磷化铝熏蒸和50~60℃烘干杀虫效果均好。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瑶山濒危物种金斑喙凤蝶(广西亚种)的形态学、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斑喙凤蝶Teinoplpus aureus Mell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已报道有5个地理亚种。在世界保护协会(IUCN)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金斑喙凤蝶被列为DD(Data deficient)物种,在我国动物保护名录(1989)中在我国动物保护名录(1989)中被列为一级保护物种被列为一级保护物种。自从1923年以来,由于数据欠缺,尤其是生物学方面的数据,使得金斑喙凤蝶的研究工作一直难以深入开展,保护工作更是难以做到实处。作者于2003年3月至2005年11月在广西大瑶山开展了对金斑喙凤蝶(广西亚种)的自然形态学、生物学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观察、跟踪与记录等方法,结果首次揭示:在大瑶山金斑喙凤蝶1年发生2代,少数1年1代,以蛹越冬。成虫活动时间为每年的4月上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雌虫产卵方式为散产,通常为"一枝一叶一卵"式。已确认其寄主植物有两种:光叶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nitida)与广东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离开寄主植物,在林下层各类植物上化蛹。文章首次对金斑喙凤蝶物种在自然栖境中的形态学、生物学特征进行详尽描述。 相似文献
18.
烟草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烟草甲在安徽每年发生2~3代,以3龄以上幼虫越冬,幼虫期5~6龄,极少4或7龄。贮存期2年左右的烟叶受其为害最重(虫口密度最大)。米象金小蜂为其天敌优势种。 相似文献
19.
20.
苍耳杆野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杆野螟是寄生在苍耳上的1种重要药用昆虫。在湖南(常德)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五龄)在苍耳茎杆蛀道内越冬。室内自然变温下(22.2~25.0℃)饲养,卵期为4.8天,幼虫期为23.6天,蛹期为见11.8天,成虫期为6.1天。每雌可产卵124~585粒,块产。一、二龄幼虫食叶,三龄后蛀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