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稀土元素也称镧系元素,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和配位性质,其发光复合物被广泛研究于生物技术领域。其中稀土铽(Ⅲ)离子复合物因具有优异的光谱特性,关于其研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主要从其发光特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发光机理,并对铽(Ⅲ)离子与不同有机化合物结合形成的发光铽配合物以及铽(Ⅲ)离子及其配合物与不同纳米材料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分类综述。此外,还详细地阐述了铽离子及其复合物在荧光探针、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细胞成像、癌症治疗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其今后发展趋势和潜在的研究价值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胶原蛋白多肽-铬(Ⅲ)(CPCC)螯合物对由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小鼠的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小鼠糖尿病模型,观察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对小鼠血糖、脾指数、胸腺指数、脾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CD40、CD40L的表达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螫合物可以有效预防小鼠血糖升高,对脾指数、胸腺指数有一定的恢复作用,脾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被提高,CD40、CD40L的阳性表达率增加。结论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能活化免疫细胞,恢复和改善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一定程度地减轻四氧嘧啶的毒性作用,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4.
5.
壳聚糖Fe(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壳聚糖Fe(Ⅲ)配合物,利用IR、UV、和TG-DTA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壳聚糖铁(Ⅲ)配合物对常见的两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水溶性的壳聚糖在配合前后,其结构表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壳聚糖铁(Ⅲ)配合物的抑菌性能比水溶性壳聚糖本身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6.
Fe(Ⅲ)的微生物异化还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是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利用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而获能。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功能,可还原许多有毒重金属包括一些放射性核素,还可降解利用许多有机污染物,在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的分布、分类,代谢功能多样性以及异化Fe(Ⅲ)还原的意义做了评述,旨在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此的了解和重视,通过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加快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分离法和柠檬酸铁还原实验法相结合,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Fe(Ⅲ)还原菌F7,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不同柠檬酸铁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的实验表明,柠檬酸铁浓度为0.32g/L时,菌株生长情况较好,柠檬酸铁浓度为0.16g/L时,Fe(Ⅲ)异化还原比例较高;pH6.5时,菌株生长情况较好,Fe(Ⅲ)异化还原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重金属铬(Ⅲ)不同胁迫强度(0、100、200、300、400、500、600、800 mg·L-1)和胁迫时间(25、45和150 d)条件下,对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成熟胚轴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Ⅲ)胁迫(0~800 mg·L-1)对白骨壤成熟胚轴的初期萌发无明显的影响.胁迫栽培45 d时,随着Cr(Ⅲ)浓度的提高,白骨壤幼苗苗高生长、根系生长及各组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当胁迫时间延长至150 d时,Cr(Ⅲ)浓度在100 mg·L-1时对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浓度在100 mg·L-1以上,达到200 mg·L-1以上水平,则对幼苗根系生长、苗高、叶片大小及生物量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的作用,并将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9.
对钝顶螺旋藻生物富集Cr(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螺旋藻对Cr(Ⅲ)的生物富集主要经历了快速的吸附和缓慢的吸收两个步骤;化学键较弱的Cr(Ⅲ)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富集效率;藻细胞浓度一定时,随着Cr(Ⅲ)浓度的增加,单位重量螺旋藻对Cr(Ⅲ)的富集量不断增加,最后趋于饱和;当Cr(Ⅲ)浓度一定时,随着藻细胞浓度的增加,螺旋藻对Cr(Ⅲ)的总富集量逐渐增加而单位重量藻体的富集量减少。研究还证实,螺旋藻干粉比新鲜藻能富集更多的Cr(Ⅲ);pH值是影响Cr(Ⅲ)生物富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最佳pH在7左右;温度升高和加强光强均可加强Cr(Ⅲ)的富集;阳离子对Cr(Ⅲ)的富集存在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异化Fe(Ⅲ)还原酶促反应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化Fe(Ⅲ)还原菌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它具有系统发育及环境来源多样性的特点。与其他大多数的电子受体不同,在近中性pH值条件下,Fe(Ⅲ)的溶解度很低,通常以不溶性的Fe(Ⅲ)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对微生物如何获得和还原不溶性Fe(Ⅲ)的机理仍缺乏系统的了解。以希瓦氏菌和地杆菌为例,本文综述了3种异化Fe(Ⅲ)还原的酶促反应机制及其分子调控机理:异化Fe(Ⅲ)还原菌与Fe(Ⅲ)氧化物直接接触机制、电子穿梭体的作用机制、铁载体作用机制,多种膜蛋白特别是多血红素的细胞色素蛋白参与微生物的异化Fe(Ⅲ)还原过程,并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此外,本文也对异化Fe(Ⅲ)还原酶促反应及其分子调控机理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这一重要的生化过程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4种抗真菌药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与胰岛素组合使用以及单独使用时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前4组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同时分别喂食4种抗真菌药物;第5组单独皮下注射胰岛素;第6—9组分别喂食4种抗真菌药物;第10组既不注射胰岛素也不喂食抗真菌药物。定时对糖尿病大鼠尾静脉采血,使用CX5PRO生化检测仪对其血糖进行检测。结果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分别与胰岛素合用时,可使糖尿病大鼠血糖降低(P〈0.05);不与胰岛素合用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可使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P〈0.05);特比萘芬无论是否与胰岛素合用,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均无影响(P〉0.05)。结论唑类抗真菌药物无论是否与胰岛素合用均会影响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特比萘芬无论是否与胰岛素合用,都不会影响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导致营养代谢疾病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率骤增。患者血糖升高及并发症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现行降糖药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而益生菌具有安全、经济和有效等特点,并且能够降血糖和减轻并发症等。益生菌在糖尿病预防、治疗和重塑肠道微生态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糖尿病防治的研究热点。虽然益生菌有望攻克糖尿病,但是调控血糖的机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益生菌调控血糖的应用及机制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景及挑战,为调控血糖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对蝇蛆壳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对正常大鼠及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蝇蛆壳聚糖干预30d,测定各实验组干预前后血糖(blood glucose,BG)、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C肽(C-Peptide,CP)等糖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显示.经蝇蛆壳聚糖干预后,蝇蛆壳聚糖高剂量组BG、INS及CP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蝇蛆壳聚糖中剂量组INS、CP水平下降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蝇蛆壳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红花水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及胰腺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STZ (60 mg/kg)连续2 d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糖尿病模型(DM)组、西红花水提物(SE)组、阳性对照二甲双胍(MH)组。另取10只正常小鼠设为正常对照(NC)组。给药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6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期间每周测定小鼠进食量、饮水量及体重,给药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OGTT)、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和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进食量、饮水量、线下曲线面积、FBG、GSP以及血脂中的总胆固醇(TC)均显著升高,空腹体重、血清胰岛素(INS)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降低;与DM组相比,SE组小鼠饮水量、FBG、线下曲线面积、TC显著降低,HDL-c以及INS显著升高。病理学显示DM组胰岛结构破坏、胰岛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胰岛血管增生、形态不规则等变化,SE能明显修复受损胰腺组织。结论:SE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有一定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胰腺病变的情况,提示西红花可能用于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5种药用植物对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菊叶三七(GnuradivaricatiumO.Hoffm.)、仙鹤草(AgrimoniapilosaLedeb.)、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Ait.)和枸骨(IlexcornutaLindl.etPaxt.)的降糖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菊叶三七鲜样的水提物(0.2和0.4g kg)及95%乙醇提取物(0.2和0.4g kg)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干样95%乙醇提取物(0.5、1.0和2.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其中鲜样95%乙醇提取物(0 4g kg)的降糖作用优于优降糖,干样95%乙醇提取物(2.0g kg)的降糖作用与降糖灵(0.1g kg)相当。仙鹤草的水煎液(30和60g kg)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95%乙醇提取物(30、60和12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夏枯草的95%乙醇提取物(30、60和120g kg)和女贞子的95%乙醇提取物(11.25和22.5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枸骨的正丁醇提取物(30和6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血糖均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菊叶三七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降糖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T2DM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40 mg/kg)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40,80,160 mg/kg)组,每组10只大鼠;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4周,每周测量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FBG),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收集血清,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结果:干预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FBG,TC,TG,LDL-C,ALT,AST,BUN,SCr,UA均显著升高(P<0.01),而HDL-C 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葛根素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均显著增加(P<0.01),FBG,TC,TG,LDL-C,ALT,AST,BUN,SCr,UA均显著降低(P<0.01),而HDL-C显著升高(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减少T2DM大鼠体重降低幅度,降低血脂、血糖水平,可用于T2DM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A naked plasmid with human pre-pro-insulin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skeletal muscle of diabetic rats by electric pulses and gene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 decreased from 24 mmol l–1 to 8.5 mmol l–1. Circulating insulin-like protei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o 15–20 U ml–1,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jected with the empty vector remained at less than 10 U ml–1. The low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lasted 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electroporational transfer of plasmid with human pre-pro-insulin gene into skeletal muscle could be a potential method of gene therapy for human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18.
Seongah Han Taro E. Akiyama Stephen F. Previs Kithsiri Herath Thomas P. Roddy Kristian K. Jensen Hong-Ping Guan Beth A. Murphy Lesley A. McNamara Xun Shen Walter Strapps Brian K. Hubbard Shirly Pinto Cai Li Jing Li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2013,54(10):2615-2622
Hepatic glucose overproduction is a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type 2 diabetes. Because glucagon is a key regulator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antagonizing the glucagon receptor (GCGR) is a possibl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patic GCGR inhibit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we generated siRNA-mediated GCGR knockdown (si-GCGR) in the db/db mouse. The hepatic knockdown of GCGR markedly reduced plasma glucose levels; however, total plasma cholesterol was increased. The detailed lipid analysis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 LDL fraction, and no change in VLDL HDL fractions. Further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in LDL was the result of over-expression of hepatic lipogenic genes and elevated de novo lipid synthesis. Inhibition of hepatic glucagon signaling via siRNA-mediated GCGR knockdown had an effect on both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db/db mice. 相似文献
19.
将P277多肽融合在 L-天冬酰胺酶的C端,中间引入破伤毒素肽(TTP),重组嵌合酶AnsB-TTP-P277能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周质内,且能保持大约80%的天然酶催化活力.用纯化的嵌合酶腹腔注射非肥胖性(NOD)小鼠, 可成功诱导小鼠体内产生高水平抗P277抗体.研究表明,P277肽可呈现于 L-天冬酰胺酶表面,有效地克服单独P277的弱免疫原性,激发机体产生较强烈的免疫反应.小鼠胰腺病理学切片也显示:重组嵌合酶AnsB-TTP-P277和单纯P277肽相比,能更有效地抑制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6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局部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中药坐浴,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64例全部治愈,2例复发再次入院,治愈时间26~64d。结论综合降糖、手术、应用抗生素,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