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泽井的故事     
日本学者泽井芳男(Yoshio Sawai)博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蛇伤专家。1913年1月出生于日本东京194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入东京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工作,从事抗蛇毒血清的研制获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东京大学副教授。1972年在东京大学退休后任财团法人日本蛇族学术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蛇伤防治研究工作,研究成功精制冻干抗烙铁头蛇毒血清及蛇毒类毒素免疫注射剂,使日本的蛇伤中毒死亡率大大降低,推动了国际蛇伤防治工作的进展,他多次荣获日本国科学“紫绶褒勋章”“保健文化奖”“瑞宝勋章”“医疗功劳奖”等奖勋。泽井芳男博士曾到过中国等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讲学、科学考察和科研合作,他主编的《The SNAKE》是世界第一本蛇的杂志。他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荣誉,1974年被当选为“国际毒素学会”主席。  相似文献   

2.
李端方  丁仕兰 《蛇志》1992,4(2):12-14
为摸清我县蛇伤发病情况,对全县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时间是1989年至1991年三年;调查人口20.3万人.蛇伤数213人,平均年发病率为0.35‰.其中男性161例占75.59%.死亡2例,死亡率0.94%.蛇伤高峰在5至8月.受伤者绝大多数是农民(97.65%).受伤部位多为下肢(78.40%).受伤地点多在山林中(40.85%)和山间小路上(38.03%),致伤蛇种主要是蝮蛇(40.85%)和烙铁头蛇(33.80%),其次是竹叶青蛇(13.62%)和五步蛇(8.45%).本地对人危害最大的是五步蛇。  相似文献   

3.
张玉雄  蓝晓莲  张炎安 《蛇志》2013,25(1):30-31
目的探讨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与致伤蛇种及就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222例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致伤蛇种、就诊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我院蛇伤(血循毒和混合毒)患者以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眼镜蛇为常见,少数为乡城烙铁头蛇、白头蝰蛇、眼镜王蛇,其它蛇伤罕见。(2)五步蛇伤早期(6h内)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3)除五步蛇、蝰蛇外,其它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6h后就诊者凝血功能障碍机率高。结论我院蛇伤以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眼镜蛇咬伤常见,五步蛇咬伤早期(6h内)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它血循毒、混合毒毒蛇咬伤6h后凝血功能障碍率高;早期凝血功能障碍对五步蛇咬伤有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抗蝮蛇毒血清的质量提高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奚益民  陈正伟 《蛇志》1991,3(2):18-20,17
精制抗蝮蛇毒血清问世后,我国蝮蛇伤死亡率大为降低,随着抗血清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临床医生的积极配合,经近万例蛇伤患者治疗统计,死亡率可达0%,过敏反应率可降为0.3%以下,而且对竹叶青蛇伤及烙铁头蛇伤均有效。  相似文献   

5.
庞丕万 《蛇志》2007,19(4):287-288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是我国常见的毒蛇之一,也是蛇伤病例的主要病因蛇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据广西蛇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率占蛇伤病例的11·6%[1]。我县位于广西南部六万大山,毒蛇种类较多,近年来我院诊治的12例烙铁头咬伤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6月至2006年7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各种毒蛇咬伤中确诊为烙铁头咬伤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岁。患者多于天气闷热时入夜后,在树前屋后、柴草堆处被咬伤。1·2诊断依据患者被蛇咬伤时看清该蛇或将该蛇一…  相似文献   

6.
广西1990年蛇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乃平  泽井芳男 《蛇志》1993,5(1):10-17
为摸清广西1990年蛇伤发病情况,对广西东、南、西、北、中的5市16个县的13家医院以及18个乡进行了蛇伤流行病学调查。蛇伤人数为993例,其中男性732例(73.7%),女性261例(26.3%),死亡率为2.7%,致残或留有后遗症者73例(7.4%).致伤蛇种按发生率依次为眼镜蛇(30.5%)、竹叶青(20.2%)、烙铁头(13.3%)、银环蛇(11.6%)、五步蛇(6.9%)、蝰蛇(4.9%)、金环蛇(2.9%)、眼镜王蛇(1.4%)、海蛇(0.7%)、以及白头蝰(0.3%)。致死率最高为银环蛇和眼镜王蛇,在27例死亡病例中分别占33.3%和29.6%。经推算结果广西每年有蛇伤3万余例,其中死亡一千多例.伤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其中多数是农民,越是偏僻的山区,发病率越高.调查结果提示如何在农村建立有效的蛇伤防治网络,推广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仁干 《蛇志》1992,4(4):44-46
我院从1988年元月——1991年12月30日(?),收治了58例蛇伤患者,按照本院自拟的“蛇伤治疗常规”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2岁,以青壮年患者居多,其中农民占绝大多数,学生及其他占极少数.蛇伤种类:眼镜蛇咬伤40例,竹叶青咬伤7例,山烙铁头蛇咬伤9例,白头蝰蛇咬伤2例.所伤部位:下肢38例,上肢20例.咬伤后诊断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16小时.蛇伤与季节的关系:除1、2、3月以外其它季节均可发生.以6~9月份为发病最高峰.  相似文献   

8.
陈康德  杨渭川 《蛇志》1997,9(2):6-10
对磐安县1973年 ̄1985年的蛇伤流行病学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普查了全国2个国营林场、1个农场、356个行政村屯。13年累计人口2412884人,其中蛇伤数为735人次(男546人次,女189人次),死亡10人。年平均发病数56.54人,发病率为29.7/万,年均病死0.77人,病死率为1.77%,死亡率为0.037/万。各种致伤蛇种数高低依次是蛇蛇、竹叶青蛇、五步蛇、眼镜蛇、银环蛇、烙铁头蛇等。  相似文献   

9.
广西柳州市1976—1990年蛇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辛贵 《蛇志》1994,6(2):18-23
本文对柳州市1976~1990年15年蛇伤流行病学作了一次回顾性调查,在全市五区两县共查20506927人次(年均人口数1367128.40人)蛇伤数为1419人,总死亡69人,年均发病率为:6.92/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4/10万,年均病死率为:4.86%。总致残84人,年均致残率为0.43/10万。通过调查知道柳州市毒蛇种类有:银环蛇、金环蛇、竹叶青蛇、蝰蛇、烙铁头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七种。并掌握了蛇伤的季节、致伤的人群、时间、场所及转归,为今后开展蛇伤的防治、教学、科研及蛇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98~ 2 0 0 0年 ,在莽山地区对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种群数量等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确实是一种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的蛇类 ,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程度 ,建议尽快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1.
莽山烙铁头蛇Ermiamangshanensis(Zhao,1990)专项调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辉 《四川动物》2002,21(3):183-184
1998-2000年,在莽山地区对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种群数量等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确实是一种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的蛇类,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程度,建议尽快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2.
莽山烙铁头蛇的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远辉 《蛇志》2003,15(1):62-64
莽山烙铁头蛇 ( Ermia mangshanensis)是中国特有蛇种 ,于 1 989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 ,1 990年被学术界正式命名 [1]。我们于 1 990~ 1 997年对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的前期调查 ,于 1 998~ 2 0 0 0年对其进行了专项调查[2 ]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时间和方法1 .1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是 1 990~ 2 0 0 0年 ,其中前期调查是1 990~ 1 997年 ,专项调查是 1 998~ 2 0 0 0年。1 .2 调查方法  前期调查以走访调查为主 ,实地调查为辅 ;专项调查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 ,兼顾走访调查。   ( 1 …  相似文献   

13.
广西部分地区1990年蛇伤399例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乃平  李其斌 《蛇志》1991,3(2):4-8
为摸清广西1990年蛇伤发病情况,对广西东南西北中的罗城、三江等13个县市一些乡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总人口约35万人,蛇伤数399人,平均发病率为千分之1.14其中男性297人,占74.4%,女性102人,占25.6%。死亡12人,死亡率3%。致伤蛇种按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眼镜蛇(26.3%),竹叶青(17.8%),烙铁头(13.3%),蝰蛇(8.3%),银环蛇(7.8%),五步蛇(4.5%),金环蛇(1.5%),海蛇(1.5%),眼镜王蛇(0.8%),以及白头蝰(0.8%).在12例死亡病例中,银环蛇致死者占将近一半。广西全年均有蛇伤发生,但以5、6、7、8月为高峰。由于受伤者绝大多数为农民(80.7%),因此蛇伤的发生地点多在田里、山上和山间小路上(共占47.9%),其次为蛇入家中或捕蛇时被吱(分别占11.5%和9.5%).  相似文献   

14.
蒋笑怡  黄琪  周丽  李文敏  刘治昆 《蛇志》2016,(2):139-140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配合贴敷如意金黄散对烙铁头蛇伤伤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烙铁头蛇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刺拔罐后贴敷如意金黄散治疗;对照组予土黄连液纱布外敷局部伤口,再予如意金黄散外敷肿胀处。比较两组治疗后伤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治疗5天后,观察组患者伤肢肿胀消退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拔罐后配合贴敷如意金黄散疗法对烙铁头蛇伤伤肢肿胀具有明显的消退作用,是一种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龙岩市急诊蛇伤流行病学特征和综合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1年资料完整的458例蛇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8例急诊蛇伤患者中,死亡6例,病死率1.3%,致伤蛇种以竹叶青蛇、烙铁头、眼镜蛇、银环蛇、眼镜王蛇为主,近年来还发现一些罕见蛇类如白头蝰蛇、红脖颈槽蛇咬伤病例;掌握了我市蛇伤的发病季节、致伤人群、致伤部位及转归。结论初步掌握了龙岩市急诊蛇伤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救治措施,为今后开展蛇伤的防治、教学、科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启才 《蛇志》1989,1(3):35-36
毒蛇咬伤伤口由于处理不当、治疗不及时或中毒量太大往往造成患肢溃烂坏死。严重者截指(趾)、截肢;轻者经过外科适当处理,一部分患者伤口可自愈;一部分却需靠植皮,方能消灭创面,不致于成为慢性溃疡。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应用营养液湿敷肉芽创面和新植皮法比1978年前旧方法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对照组:以1970~1977年毒蛇咬伤致患肢溃烂坏死需植皮36例,采用旧植皮法为对照组。其中五步蛇伤18例,眼镜蛇伤12例,烙铁头蛇伤2例,竹叶青蛇伤4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10例。实验组:1978~1987年毒蛇咬伤致患肢溃烂坏死需植皮56例,施以新植皮法为实验组。其中五步蛇伤38例,眼镜蛇伤14例,竹叶青蛇伤3例,烙铁头蛇伤1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16例。治疗方法对照组:溃烂创面按外科常规换药,有坏死组织就予以清除。脓液多,用攸锁纱布换药,脓液少  相似文献   

17.
吴蠡荪 《蛇志》1989,1(4):24-27
青龙蛇药是集各蛇药之长,在综合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简称蛇伤)经验方剂的基础上,是中国蛇协会长舒普荣副主任医师治疗蛇伤积25年的经验。反复筛选研制而成,并由福建大竹岚蛇伤研究所、浙江海宁市人民医院、江苏常州东风医院、江苏无锡崇安医院、江西景德镇刘家蛇园、江西景德镇经公桥医院、江西余江人民医院等单位。组成、临床验证协作组。临床验证烙铁头蛇、银环蛇、五步蛇、蝮蛇、竹叶青蛇、眼镜蛇等6种毒蛇伤441例,死亡1例,余440例均痊愈,治愈率达99.8%,无1例致残,疗效显著,副作用少。1983年通过技术鉴定1988年3月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剂型改进,浓缩后较原剂缩小三分之一,现已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研究所“飞行员蛇伤自救盒”救生装备之一。预计于1990年9月投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在广东省信宜市云开山自然保护区调查时采集到越南烙铁头蛇(Ovophis tonkinensis)标本2号,为广东省新纪录,为该种在中国分布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标本保存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正>蛇咬伤致剥脱性皮炎临床罕见,一旦发生则治疗困难。如果合并感染极易发生器官衰竭,预后不良。我院2014年9月收治1例烙铁头蛇咬伤致剥脱性皮炎,皮肤受损面积达体表面积97%的患者,成功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被烙铁头蛇咬伤致全身多处水泡5天,于2014年9月25日入院。患者诉,入院前5天被毒蛇(烙铁头蛇,重约100g,长42cm)咬伤左踝关节,当即出现肢体疼  相似文献   

20.
陈远辉  杨道德  龚世平 《蛇志》2012,(4):387-388
目的探讨我国特有的珍稀蛇种──莽山烙铁头蛇的濒危现状与保护对策。方法基于文献资料,结合作者近年来的调查工作,对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区、种群数量、濒危现状与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近10年来,莽山烙铁头蛇的种群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基本保持稳定,但是仍遭受猎捕、贸易及栖息地破坏等因素的威胁。结论要保护好我国这一特有的珍稀蛇种,需要尽快将莽山烙铁头蛇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加强法律保护力度及国际贸易管控,积极开展生态生物学研究,实施人工繁殖和放归野外计划,以促进野生种群复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