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科尔沁地区植物种多样性对沙地草场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科尔沁沙地草场不同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地生产力关系的研究表明 ,依据植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其中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多样性为一类 ,最高生物量变化于 2 99~ 3 3 6g·m-2 ,为简单的一元线性关系 ,相关性显著 .种丰富度和S W指数为一类 ,最高生物量变化于 42 6~ 43 3 g·m-2 ,与沙地草场生产力关系较复杂 ,曲线类型为抛物线型 ,相关性较显著 .同时 ,种丰富度、S W指数、功能多样性和组成组样性与沙地草场生产力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 ,组成多样性指数对沙地草场生产力影响最大 ,S W指数最小 ,依据灰色关联度排序依次为组成多样性 ( 0 .74) ;功能多样性 ( 0 .72 ) ;种丰富度 ( 0 .66)和S W指数 ( 0 .14 ) .可以认为沙地草场改良应建立在种的引进 (增加种丰富度 )和引进种所产生的组成 (生活型 )多样性上 . 相似文献
5.
31年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内各种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以C素最高,尤以刺槐树干中C含量多。N和Ca在刺槐叶片中含量大。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地上部分含K量高于林内其他植物。Fe在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叶片中含量较多。Al和Na在植物细根中含量为大。酸枣(Zizyphus jujuba var.spinosa) 叶中含有较高的Mg和Mn。 刺槐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层化学元素积累量以C>Ca>N> K>Mg>P>Fe>Al>Na>Mn>Cu>Zn为序。灌木层化学元素积累量除C和Ca以外,均高于乔木层。对比地表枯枝落叶层化学元素总量与人工林元素的积累量,以Na的比值最高,Ca、Mn、Fe、Zn比值次之,元素归还量都较大。P比值较低,归还量较少。刺槐林土壤化学元素贮存量是以Ca>N>Mg>Fe>K>P>Na>Mn>Al>Zn>Cu为序。植物对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富集系数以K、Al和P较高。人工林元素积累量与土壤元素贮存量之比,亦以K、P、Al比值较高。可见土壤中的K、P和Al相对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6.
苔藓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及其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苔藓植物是化学元素最有效的积累者,在指示环境质量变化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阐述了苔藓植物体内地球化学元素的组成、含量、来源及其特点,用以揭示影响苔藓植物地球化学元素的因素,从而为苔藓植物作为指示生物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苔藓植物体内所含的元素种类很多,主要来自大气沉降(如降水、降尘、扬尘、树冠淋溶等)和生长基质(如土壤、岩石等),元素含量受到区域空间、生态系统、苔藓种类以及时间季节的影响。苔藓植物体内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可以指示环境条件(如区域空间、生态系统和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8.
绒毛绣线菊、荆条和蚂蚱腿子是百花山地区杂灌丛中的3种共优势植物。通过对植物(叶、主枝、侧枝、主根、侧根5个部位)和土壤中10种元素(N、K、Ca、Mg、Mn、Cu、Zn、Fe、Al和Na)的测定,发现在不同植物、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里,各种元素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还存在着季节性的变化。10种元素在群落里的积累量以Ca为最高,其次是N。在灌木层里的顺序为Ca>N>K>Mg>Fe>Al,在草本层里则为Ca>N>Al>Fe>K>Mg,而在枯枝落叶层里又为Ca>N>Al>Fe>Mg>K。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贮藏也以Ca为最高,其次是N,其它8种元素的顺序为Na>Mg>K>Ma>Al>Fe>Zn>Cu。植物富集系数以K、Fe和Al较高,最低是Na。Na是唯一在土壤中的含量大于植物中的一种元素。 相似文献
9.
10.
长江三峡地区优势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三峡地区16种优势植物20个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1000μg.g^-1的元素有Ca,K和Mg,100-1000μg.g^-1的元素有Al,P,Si,Fe,S和Mn,10-100μg.g.^-1的元素有Na,Sr,Zn,B,〈10μg.g^-1的元素有Ti,Cu,Ni,Cr,Mo,Cd和V。 相似文献
11.
The variation in ring growth indices of Picea meyeri was assessed by dendrochronolog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response functions, 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single-year analysis on sandy dunes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step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wth of Picea meyeri wa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Furthermore, it was determined that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tot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from September of the current year to August of the preceding year can account for about 70% of the variance in the tree-ring width. The rainfalls in February and May of the current year together with that of the previous September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urrent year’s growth pattern. Additionally ,radial growt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in current May. In this region the sandy substrat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water infiltration and low soil moisture evaporation rates. As a result, relatively high precipitation from prior August to prior October can be reserved in the sandy soil and the Picea meyeri trees show strong adaptation to the sandy substrate in these se- mi-arid grasslands.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icea meyeri forest plantations in the sandy belt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Xilin River are deemed feasible. 相似文献
12.
运用响应函数、相关函数、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方法 ,研究了锡林河流域草原沙地上白扦年轮生长指数的变异。结果表明 :白扦的生长对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 ,当年 9月至上年 8月的月平均温度和月降雨量解释年轮宽度方差量的约 70 % ;白扦当年的生长量与上年 9月、当年 2月、5月的降雨量之间具明显的正相关性 ,而与当年 5月的大气温度具显著负相关关系。由于沙地具有渗透性较强和防止土壤深层水分蒸发的特点 ,特别是上年 8~10月的降雨可部分保存于沙地内 ,便于植物下年利用。由此认为 ,在沿锡林河流域中部的沙带上 ,建立以现有白扦为分布中心的人工白扦林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群落是半干旱草原地区沙地的重要植被类型,分别在植物的生长前期、中期、盛期和后期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大型同化分析仪测定了沙蒿叶片和沙蒿群落的光合动态。单叶和群落的光合速率日进程类型随气候的不同而异,瞬时光合速率主要决定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土壤干旱大大降低了单叶和群落的光合能力,晴天土壤湿润时气温和空气湿度控制着叶片的光合速率,午间大气湿度降低是光合午休的主要外因。叶片的蒸腾速率与气温呈显著线性相关,植物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也主要取决于PAR和气温,随着PAR和气温的升高利用效率下降。沙蒿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在后期也能保持较高水平。沙蒿对土壤干旱和高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土壤湿润时能迅速提高光合速率,形成较大的生物量。但是沙蒿的蒸腾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研究认为,沙蒿通过对土壤干旱和高温的忍耐机制而保持长时间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并在土壤湿润时迅速提高光合能力和积累干物质来适应半干旱的沙地环境,而且依靠高蒸腾速率和强的水分吸收能力来竞争性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分析毛乌素沙地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条件与现状的基础上,诊断高效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运行的限制因素及有利条件。运用线性规划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当降水量分别在80%保证率的280mm、中等雨量350mm、较强雨量400mm时,径流园林区中种植作物覆盖度分别为65%、82.5%、95%;高效农牧区的种植覆盖度分别为75%、92%、100%。但在毛乌素沙地降水达到400mm的保证率很低,350mm的降水保证率也较低,为保证高效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降水量以280mm计算为宜,也即径流园林区的种植覆盖度可达到65%;高效农牧区的种植覆盖度可达到75%,最大不超过80%。同时表明在毛乌素沙地高效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分。 相似文献
17.
对景观分类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并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农牧交错区沙质荒漠化土地景观分类与制图的方法,由于沙丘分布广泛,与地带性植被和土壤的分布相迭加,增加了地表景观的破碎程度,使农牧交错区沙地的主要景观要素类型在结构上具有复合性,为了更好地描述沙地景观的复合性特征,作者提出景观基本结构组分的概念,首先确定景观基本结构组分,根据景观基本结构组分的不同组合确定景观要素类型;然后在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主要土壤类型及122种主要植物硫含量的分析,并与主要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相结合,综合评价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硫的营养状况.研究表明4种主要土壤类型不同层次(0.2~0.4m,0.1~0.2m和0~0.1m)的土壤中有机硫的含量变化很大,为17~397μg*g-1,有机硫的含量与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土壤中平均无机硫含量低于10μg*g-1,但黑钙土土壤中无机硫的含量较高,达20μg*g-1左右.土壤中微生物硫含量占土壤中全硫含量的1.78%~2.80%.所测定的122种主要植物中有75%的植物体内硫含量低于0.16%,氮/硫比大于14∶1;与主要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相比,有约80%的植物缺硫.植物体中硫的含量与土壤中有效硫的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细根寿命对细根周转具有重要影响, 是生态系统C分配格局和养分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利用微管法研究了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生长的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灌丛细根生长的动态过程, 通过Kaplan-Meier方法估计了细根存活率和中位值寿命, 并做存活曲线, 用对数轶检验比较了不同生境、不同土壤层次和不同月出生细根寿命的差异程度, 同时分析了不同样地细根寿命同土壤全氮、有机质、体积含水量和容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差不嘎蒿细根具有相似的存活曲线, 但在各观测点, 流动沙地的细根累积存活率均高于固定沙地, 流动沙地细根中位值寿命(47 d)显著高于固定沙地(35 d)。细根寿命同各样地的土壤全氮和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同土壤水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土壤水分是引起细根寿命变异的关键因素。土层深度对流动沙地细根寿命没有显著影响, 但两生境深层30~50 cm的细根寿命均显著高于上层(10~30 cm)。不同出生月的细根寿命显著不同, 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细根寿命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季(4、5月)细根的寿命最长(71 d), 秋季(8、9月)次之(61 d), 夏季(6、7月)最短(39 d)。 相似文献
20.
对豫西丘陵红粘土旱地小麦根系生长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初生根、次生根长度和根条数均随生育期后延而增加,根系最大入土深度可达340cm,根系生物量(Y,kg·hm-2的增长为5次曲线方程:Y=495.195-40.980X+1.3530X2-0.014985X3+0.0000699X4+0.000000116X5,表现出越冬前和冬后至抽穗期两个增长高峰,各生育期根条数和根系生物量在土体中的分布均符合Y=ae-bx的由上到下的负指数递减方程;土壤含水量与根系生长的关系表现为,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6%时,根系和地上部分均不能正常生长,根系入土深度(Y,cm)和根尖处土壤含水量(X,%)的函数关系为:Y=2.009e0.2204X;次生根的发生与主茎叶片数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与分蘖的发生相对应,根系干物质积累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存在着正向协同关系;初生根条数增加可显著增加成穗数,次生根条数增加则主要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促进作用;用叶面宝、磷酸二氢钾等微肥、激素浸种可有效增加根的数量和根系入土深度,促进根系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