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绒蒿属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治家  廉永善 《广西植物》2005,25(2):106-106,i006
报道了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椭圆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puniceaMaxim.var.ellipticaZ.J.Cui etY.Sh.Lian)。  相似文献   

2.
发表了甘肃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光果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var. glabra M .Z. Lu et Y.Sh.Lian)。  相似文献   

3.
本文发表了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光果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 var.glabra M.C.Wang et P.H.Yang。  相似文献   

4.
经查阅文献、植物标本、植物图片库,结合野外调研,认为中国不产毛盘绿绒蒿(Meconopsis discigera Prain)。《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记载的毛盘绿绒蒿均为错误鉴定。中国绿绒蒿属具盘绿绒蒿亚属(M. subgen.Discogyne G. Taylor)有4种,分别是毛瓣绿绒蒿(M.torquata Prain)、吉隆绿绒蒿(M.pinnatifolia C. Y. Wu&H. Chuang ex L. H. Zhou)、康顺绿绒蒿(M.tibetica Grey-Wilson)和不丹绿绒蒿(M.bhutanica Tosh. Yoshida&Grey-Wilson),其中不丹绿绒蒿是中国西藏新记录种。本文对国产4种具盘绿绒蒿亚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形态学特征进行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5.
于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陈塘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未记录的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通过文献查阅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edicularis tamurensis T. Yamaz.,为其新拟中文名称:陈塘马先蒿。该种以前仅发现于尼泊尔,现也发现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此新记录种生长于海拔约2?900 m的冷杉(Abies fabri (Mast.) Craib)林下,与光唇马先蒿(Pedicularis fletcheri P. C. Tsoong)相似,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对生,两面均密生短毛,羽状全裂至深裂;花序总状,花白色,盔瓣呈镰刀状弯弓,中间渐狭成喙,顶端2裂,下唇完全包围盔瓣。本文对陈塘马先蒿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介绍了其分布信息,并提供彩色图片便于鉴别。该新记录种的发现更新了国产马先蒿属植物的资料,丰富了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比色法测定了4种绿绒蒿属植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为101.56%,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2.94%和1.22%,表明本试验的重复性较好。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以五脉绿绒蒿中最高,全缘和红花绿绒蒿次之,总状绿绒蒿中最低,4种药材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与其用途差异基本吻合,与藏医用药品次习惯较为相符。本实验结果可以为绿绒蒿属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描述了罂粟科绿绒蒿属三新种。(1)自四川西北部发现的二新种:肋蕊绿绒蒿,此种可能与拉萨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此种叶片较狭,全缘,子房具4条纵肋;狭瓣绿绒蒿,此种可能与川西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此种叶片较小,无毛,花瓣呈条状倒披针形。(2)自青海南部发现的一新种:短丝绿绒蒿,此种可能隶属于琴叶绿绒蒿亚属、滇西绿绒蒿组、滇西绿绒蒿系,与此系其他种的区别在于此种的披针状条形花瓣和较少、较短的雄蕊(花丝长1~5 mm)以及无花柱的雌蕊和被具短毛的硬毛子房。  相似文献   

8.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227-230
该文描述了自四川西北部发现的罂粟科绿绒蒿属二新种:肋蕊绿绒蒿,可能与拉萨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其叶片较狭,全缘,子房具4条纵肋; 以及狭瓣绿绒蒿,此种可能与川西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其叶片较小,无毛,花瓣呈条状倒披针形。  相似文献   

9.
周海艺  张旭  徐畅隆  徐波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0):1781-1784
吉隆沟是喜马拉雅西部最大的水汽通道,水热条件好,地形地貌多样,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该文报道了在西藏吉隆县发现的中国绿绒蒿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秋花绿绒蒿(Meconopsis autumnalis P. Egan)、美花绿绒蒿(Meconopsis bella Prain)以及1个发表后再次记录到的物种——心叶绿绒蒿[Meconopsis polygonoides (Prain) Prain]。文中提供了形态特征描述、分布及生境,并简要说明了与近似种的区别。该发现丰富了中国西藏植物区系,为中国绿绒蒿属研究提供了新资料。结合过往的调查,作者认为吉隆县的植物多样性调查应减少传统吉隆县沿吉隆藏布到吉隆镇的过度采集,建议向吉隆口岸及两侧深入采集。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杂交种Meconopsis×cookei及其亲本红花绿绒蒿M.punicea和五脉绿绒蒿M.quintuplinervia的叶绿体DNAtrnL-trnF区进行了序列测定,所得序列的长度为957~961bp,其中M.×cookei的序列长度为960bp,红花绿绒蒿为961bp,五脉绿绒蒿为957bp。利用软件Clustal X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和碱基比较,排序后的序列长度为964bp,其中trnLintron为512bp,trnL3′exon为50bp,trnL-trn Fintergenic spacer(IGS)为361bp,还包括41bp的trnF5′端片段。整个trnL-trnF区序列共有25个变异位点,其中杂交种M.×cookei与红花绿绒蒿具有相同碱基的位点有21个(占84%),M.×cookei与五脉绿绒蒿具有相同碱基的位点仅有1个(占4%),余下3个位点(占12%)中,M.×cookei的碱基与两个亲本均不相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M.×cookei的叶绿体基因trnL-trnF来自红花绿绒蒿,根据质体细胞质遗传的规律,从而推测红花绿绒蒿为该杂交种的母本,五脉绿绒蒿为其父本。  相似文献   

11.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231-232
该文描述了自青海南部发现的罂粟科绿绒蒿属一新种,短丝绿绒蒿。此种可能隶属琴叶绿绒蒿亚属,滇西绿绒蒿组,滇西绿绒蒿系,与此系其它种的区别在于此种的披针状条形花瓣,较少、较短的雄蕊(花丝长1~5 mm),无花柱的雌蕊,和被具短毛的硬毛的子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藏兰科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龙  李剑武  王程旺  金效华 《广西植物》2018,38(11):1440-1445
中国西藏东南地区位于东喜马拉雅和印缅的交接处,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尤其是位于该地区的墨脱,由于巨大的海拔高差,使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呈显著的垂直地带性,且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结构复杂。该文报道了西藏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属3个,即线柱兰属(Zeuxine)、爬兰属(Herpysma)和槽舌兰属(Holcoglossum);新记录种27个,即白肋线柱兰(Zeuxine goodyeroides)、爬兰(Herpysma longicaulis)、小花槽舌兰(Holcoglossum himalaicum)、西南齿唇兰(Anoectochilus elwesii)、窄唇蜘蛛兰(Arachnis labrosa)、短足石豆兰(Bulbophyllum stenobulbon)、尖角卷瓣兰(B. forrestii)、南方虾脊兰(Calanthe lyroglossa)、泰国牛角兰(Ceratostylis siamensis)、金唇兰(Chrysoglossum ornatum)、格力贝母兰(Coelogyne griffithii)、云南贝母兰(C. assamica)、斑舌兰(Cymbidium tigrinum)、梳唇石斛(Dendrobium strongylanthum)、狭叶金石斛((D. angustifolium)、厚唇兰(D. mariae)、粗茎苹兰(Pinalia amica)、垂叶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绿花斑叶兰(G. viridiflora)、狭叶羊耳蒜(Liparis perpusilla)、小花羊耳蒜(L. platyrachis)、三裂羊耳蒜(L. mannii)、镰叶鸢尾兰(Oberonia falcata)、阔瓣鸢尾兰(O. latipetala)、凹唇石仙桃(Pholidota convallariae)、大苞兰(Sunipia scariosa)、滇南矮柱兰(Thelasis khasiana)。这些植物新资料的发现,对于丰富西藏植物种类以及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9,39(9):1139-1142
该文描述了发现自中国西藏南部的毛茛科毛茛属二新种,即隆子毛茛(Ranunculus longziensis W.T. Wang)和单根毛茛(R. uniradicatus W. T. Wang)。隆子毛茛(新种)与睫毛毛茛(R. densiciliatus W. T.Wang)在亲缘关系上甚为相近,两者不同的是此新种(隆子毛茛)的茎无毛,叶也无毛,基生叶不分裂,多具5条脉,茎生叶呈披针状条形;单根毛茛(新种)与聂拉木毛茛(R. nyalamensis W. T. Wang)在体态上稍微相似,两者不同的是此新种(单根毛茛)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只具一条须根,茎无毛,花瓣呈狭倒卵形,子房被短柔毛。  相似文献   

14.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9,39(3):285-287
该文描述了自西藏南部发现的毛茛科毛茛属一新种,康马毛茛(Ranunculus kangmaensis)。此新种与特产云南的梅里山毛茛(R. meilixuoshanicus KadotaMing)近缘,两者的区别是康马毛茛的花葶较高,叶较大,3深裂,花具8枚且较大,并具较长爪的花瓣。  相似文献   

15.
苏兰英  彭涛  赵志国  盘波  温放 《广西植物》2019,39(8):997-1006
该文报道了产自我国重庆市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重庆石山苣苔(Petrocodon chongqingensis F.Wen,B. PanL.Y. Su)。此新种(重庆石山苣苔)在形态上与其近缘种(湖南石山苣苔)(P. hunanensis X.L. YuMing Li)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此新种无明显延长的根状茎、叶柄密被白色长柔毛,叶片两面均密被长柔毛和短柔毛、苞片互生,线形至披针形,1.3~1.5 mm×ca 0.4 mm、花冠紫红色至紫色,长3~5 cm、子房长约2 cm,无柄。根据IUCN物种红色保护名录濒危等级的评定标准,此新种的保护等级被暂定为易危Vulnerable(VU)。对此新种的种子和花粉及其近缘种(湖南石山苣苔)的种子微观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二者种子均为瘦长形,此新种的种子表面具圆形、长圆形及不规则小穴状纹饰和不规则突起,穴内有次级微突起,而其近缘种种子表面纹饰呈网状结构,网格为方形、长方形或少数规则形,网格内具次级不规则形突起;此新种的花粉为长球形,极面观为近圆形,赤道观为椭圆形,细网状纹饰,网脊上具有小颗粒状突起。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采自西藏色季拉山棉藓科(Plagiotheciaceae)植物标本的分类学鉴定过程中,发现了西藏棉藓科新记录种4种,即小叶棉藓(Plagiothecium latebricola)、毛尖棉藓(P.piliferum)、阔叶棉藓(P.platyphyllum)和长灰藓(Herzogiella seligeri)。本文对这4种植物的主要形态学识别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供了相应的图版。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农业大学标本馆(BAU)。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豆科苦参属砂生槐的一个新变型:白花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Benth.)Baker f.albiflora S.H.Yang].原变型的花冠为蓝紫色,而新变型的花冠为白色.  相似文献   

18.
该文报道了中国广西豆科(Fabaceae)植物新分布记录属,即镰瓣豆属[Dysolobium (Benth.) Prain],同时描述了该属的分类学特征,并提供了镰瓣豆[D. grande (Benth.) Prain]的引证标本、地理信息和图片。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对中国西藏色季拉山苔藓植物野外采集和鉴定的基础上,报道了西藏合叶苔属新资料。结果表明:合叶苔属植物共有13种,其中西藏新记录种2种,即厚边合叶苔(Scapania carinthiaca J.B. Jack)和东亚合叶苔(S. orientalis Steph. ex K. Müller);此外,还有色季拉山新记录种9种,分别为多胞合叶苔(S. apiculata Spruce)、刺边合叶苔(S. ciliata Sande Lac.)、短合叶苔[S. curta (Mart) Dumort.]、长尖合叶苔[S. glaucocephala (Taylor) Austin]、林地合叶苔[S. nemorea (L.) Grolle]、尼泊尔合叶苔(S. nepalensis Nees)、小合叶苔(S. parvifolia Warnst.)、弯瓣合叶苔(S. parvitexta Steph.)、粗疣合叶苔(S. verrucosa Heeg.)。同时,还对其中厚边合叶苔、东亚合叶苔和长尖合叶苔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主要形态特征的照片。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农业大学标本室(BAU)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