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距今六千七百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适宜,林木繁茂,水草丰盛,万物争荣,好一派生机蓬勃的兴旺景象!硕大无朋的恐龙们,蹒跚于密林深处,嬉戏于山水之间,无物堪为其匹,俨然地球主宰。但是到了第三纪最早期,这些庞然大物却一下子神秘地消声匿迹了。究竟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呢?人们上下求索,而终不得其解。这就是地质学中长期使人困惑的“白垩纪末期事件之谜”。其实,在这场浩劫中惨遭灭族之灾的又何止恐龙一类。据统计,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白垩纪动物属和百分之七十五的动物种,在这次事件中全部灭绝;体重大  相似文献   

2.
徐星  王原 《化石》1998,(2):14-15
漫谈集群绝灭(上)——什么是集群绝灭徐星王原邵颖编译在地球的历史进程中,发生过多次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绝灭事件(见图一)。这些绝灭事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生物演化的进程,也涉及到我们...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生物绝灭事件是很显著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统治了几乎一亿四千万年的恐龙绝灭。然而这次绝灭仅仅是地球历史时期若干大的绝灭中的一幕。科学家根据消失了的生物科的百分比,指出在显生宙(最近五亿七千万年中)有五次大的动物绝灭:寒武纪末期、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有人认为第一次大绝灭是发生在奥陶纪末期而不是寒武纪末期。白垩纪末期是第二个大的绝灭。  相似文献   

4.
生物进化史中曾经发生了多次生物物种灭绝事件,其中有五次生物“物种大灭绝”事件。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期中,全球范围内许多种类的生物个体全部死亡,从而造成地球上生物物种数目在较短的地质时间突然下降,称之为生物物种大灭绝。根据化石记录,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均发生过物种大灭绝事件。其中,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但是,人们对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更关注一些,因为在那一次物种大灭绝中,地球上曾经盛极一时的恐龙灭绝了。人类作为现时代地球的主宰者一直在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测类似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会不会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5.
白垩纪生物大量灭绝无纬度差异白垩纪一第三纪生物大量灭绝为地质史上最大灭绝之一,不仅以影响恐龙著称,并且也影响很多陆地和海洋生物,导致全球物种减少60—80%。这一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终结。由于对它的了解远较地质年代上任何其他事件更为充分,放提供最好的机...  相似文献   

6.
大约在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曾经在整个中生代(距今2亿2千5百万年—6千5百万年)都一直兴旺发达,称霸于世的恐龙家族几乎一下子消失了。在白垩纪以后的地层中,再也找不到恐龙的化石。这样一个曾在地球上做了长达1亿数千万年霸主的庞大家族为什么会突然绝灭呢?与此同时,绝灭的还有菊石类、双壳纲中的固着蛤类和叠瓦蛤类、六射珊瑚大型底栖有孔虫和超微浮游生物。从白垩纪末到第三纪,生物属数由原来的2868属一下子锐减为1502属,仅为先前的52%。灭绝的生物种数竟为绝灭前生物  相似文献   

7.
李雅轩 《化石》1997,(3):6-8
第三纪的自然环境与部分生物演化李雅轩编译第三纪是指从距今6500万年起到距今200万年的一段地质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地球板块运动剧烈,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生物演化复杂。怀俄明州山谷中有向东流出的水系,两侧沉积形成了从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的岩层。这些沉积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neriaceae居榜首(27属),Compositae位居第二(20属),Labiatae有12属,居第三。含2属的科有15个,含1属的科有30个;其中Ginkgaceae,Davidiaceae,Eucommiaceae,Acanthochlamydaceae组成了中国植物区系最具古老性、特有性和代表性的4个单型科。在此基础上,从特有属在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各个纲的分布特点,以及在各个科组成和系统关系及已有地质、化石历史和系统学,形态,分子证据论述了这些特有属的起源、系统关系及在植物地理上的关系。在裸子植物中,特有属最为丰富,几乎皆是地质历史上北极-第三纪成分的残遗,起源时间较早,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被子植物中,中国特有属存在于八纲被子植物的所有纲中,几乎在现代被子植物各个演化阶段均有古老残遗的特有类群存在,同时也不乏新特有类群尤其是在演化的高级阶段的类群。从起源上看,被子植物的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历史上大都占有广阔的分布区;新特有属多发生在新第三纪以后。其源头主要是北极第三纪、古热带第三纪(冈瓦纳第三纪)和古地中海第三纪的奇妙结合,不少类群是就地起源的;特有性是在第三纪中晚期以后北半球气候变迁,迁移途径(如北大西洋陆桥和白令陆桥)中断后形成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特有属形成发展的起始标志。  相似文献   

9.
以往人们根据地质层次和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所公认的地质年代划分。如此明显的地质层次及相应化石对比关系,不能不触发人们寻根问底,探索原因。就古生物的化石记录来说,人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寒武纪末期、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末均发生过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绝灭,最典型的是发生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古生物绝灭事件。很多植物和动物物种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突然死绝了,各种恐龙均在这一期间绝灭,且灭绝的记录显示出异常。例如没有一个体重超过25公斤左右的陆地动物幸存下来,而且消失动物中还有许多是小得多的,这似乎可以用“灾变说”来解  相似文献   

10.
吕群昌 《化石》2000,(1):15-16
上几期我们谈了翼龙类的起源、适应空中飞行的骨骼构造特征、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最后一个问题,即翼龙类的绝灭问题。任何一个生命体都要经过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翼龙类也不例外。在白垩纪的末期(6500万年前),翼龙类与它们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以及水中霸王———鱼龙类、蛇颈龙类以及沧龙类等同时在地球上绝灭了。在地球的历史上,虽然发生过多次明显的大的生物绝灭事件,但是,惟独在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事件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在这次事件中,当时曾经横行一世的陆地霸王———恐龙类…  相似文献   

11.
钟石兰 《古生物学报》1989,28(1):109-116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巴什布拉克组的时代归属长期以来说法不一(表Ⅰ),争论的实质是如何确定始新统和渐新统的界线问题。笔者曾于1980年,1982年两次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及早第三纪海相地层古生物专题研究队”赴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实地考察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  相似文献   

12.
统治地史中生代的巨型恐龙,于距今6500万年白垩纪末期在地球上大规模灭绝事件,曾一度引起科学家的激烈争论。传统的理论认为,由于陨星坠落地球引起气候灾变、寒冷与黑暗致使食物链中断,造成恐龙大规模灭绝。但是,一些科学家最近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种庞然大物完全有能力忍受持久的寒冷与暗无天日。去年  相似文献   

13.
汪浩  张锐  张娇  沈慧  戴锡玲  严岳鸿 《生物多样性》2019,27(11):1221-29
全基因组复制在动植物中普遍存在, 被认为是促进物种进化的重要动力之一。作为蕨类植物的单种科物种, 翼盖蕨(Didymochlaena trancatula)是真水龙骨类I的基部类群, 在蕨类中具有独特的演化地位。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 通过同义替换率(Ks)分析、相对定年分析揭示翼盖蕨的全基因组复制发生情况。Ks分析表明, 翼盖蕨至少经历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 其中一次发生于59-62 million years ago (Mya), 另一次发生于90-94 Mya, 这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分别和白垩纪第三纪的Cretaceous-Tertiary (C-T)大灭绝事件以及翼盖蕨的物种分化时间相吻合。进一步对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保留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结果显示与转录及代谢调控相关的基因优势被保留。翼盖蕨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可能促进了该物种的分化及其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华南白垩纪和早第三纪非海相腹足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77,(2):191-216
本文记述了华南地区白垩纪和早第三纪非海相腹足类化石群,共32属、40种,其中8新属、32新种。根据化石群分布的特点,将本区白垩纪至始新世的腹足类分为七个化石组合,并对化石组合的面貌及其地层时代进行了讨论,对研究华南红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西藏科考队1974—1976年在西藏地区的昂仁县的日喀则群和东嘎地区的秋乌组、冈底斯山门士组(门士下组)及野马沟组(门士上组)、南木林县的乌龙组等处采集的植物化石,对晚白垩纪以来西藏地区植物区系的发展、与邻近地区的相互关系以及晚白垩纪—老第三纪初的植被和气候、新第三纪的植被和气候进行了讨论。在西藏发现可靠的桉属化石,联系该属化石在北半球的广泛分布及其他有花植物的相似分布特征,说明晚白垩—老第三纪初亚洲大陆和澳洲有连接的可能性。而新第三纪的植被和我国云南地区新第三纪的植被极相似,反映那时该区同属于一植物区系省。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人们认为地球上最原始的花朵是玉兰花。玉兰是木兰目、木兰科、玉兰属的植物。在现生的显花植物中,非常原始的科都集中在木兰目里,其中又以木兰科最为原始。在晚白垩纪和第三纪,木兰科植物曾兴盛一时,繁衍遍及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甚至远及格陵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等地。今天,木兰科在植物界中并不扮演什么重要的角色,只不过是一群从被子植物进化早期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罢了,但是,它们的原始性状却比比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蚂蚁区系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正会 《动物学研究》1999,20(6):446-450
从早寒武纪至早侏罗纪,西双版纳古陆一直与其南面的缅甸古陆连为一体,并具有相同的物种起源和演化历史,但西双版纳古陆分别于晚石炭纪和中,晚侏罗纪两次沦为海洋,其物种起源与演化成果前功尽弃,蚂蚁起源于白垩纪中后期或更早,大量分化于第三纪,至白垩纪早期,西双版纳古陆同时与南面的缅甸古陆和北面的中国古陆 为一体,从此再未沦陷,因此西双版纳的物种是此时开始从缅甸古陆和中国古陆同时移入的,至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平邑卞桥剖面龙介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近年来,讨论我国东部早第三纪沉积环境的文章甚多,这些文章从古生物、沉积学、地球化学等诸方面的证据,论证了我国东部早第三纪的沉积,曾数度受到海水的影响,这一观点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可,并为愈来愈多的事实所证明。当前,是在承认这个观点的前提下,需要探讨海水究竟以何种方式泛入我国东部有关盆地的。例如远距现代海岸线800多公里的潜江、衡阳等盆地(早第三纪的海岸线在台湾、日本海峡沿岸以西,福建-岭南隆起带以东,当时渤海、黄海和南海北部都未形成),海水是怎样泛进去  相似文献   

19.
关於地球上生命发生的问题,关於各种植物和动物出现的问题,从最古的时候起就为人们所注意。各种宗教从古代开始,就说生物正如地球本身一样,是由於神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的。神似乎“赋予”死的物质以某种精神原基,而这种原基就是生命的本质。认为神创造地球上一切现存植物种和动物种、并认为这些种从当时起就一直保持到现在的神话,在很长一个时期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宗教的教条现在还为某些资产阶级的科学家,以非常隐秘的方式保留着。他们说生物有一种特别的精神“生命力”,说有机体有一种使它的构造和机能合理化的意图等等。但是,先进人们爱好研究的智慧,在古代就已经不满足宗教对於世界和生命起源问题的解释。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企图唯物地解释生命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对化石记录的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生命物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约每隔二千六百万年就出现一次生物大绝灭现象。白垩纪末事件就是最明显的一例,其规模之大、殃及生物范围之广都是前昕未有的。生物进化理论把这种大绝灭解释为受生物自身发展规律控制的正常的交替演变现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从不同角度对周期性大绝灭的发生机理作出了新的解释。如超新星爆炸论、小行星碰撞论等都在科学界引起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