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栽人参     
人参(Panax ginseng),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为“关东三宝”之首,是黑龙江特产药材之一。根含皂甙、人参酸、植物甾醇、挥发油、维生素等。具滋补强壮、生津救脱、降低血糖、兴奋中枢神经等功效。人参原为野生,称野山参.现多引为人工栽培,称“园参”。也可盆栽供观赏或研究,其方法是: 1.种子催芽把当年采收的种子,在第二年的2月份以湿砂与种子1:1混合,放入室内挖好的15—20厘米深的坑内,大小视种子多少而定。覆土6—10厘米,保持土壤湿润,温度18—20℃。2个月后种子裂口,出芽率在90%左右,即可播入盆或畦内。播种后十  相似文献   

2.
人参种子发芽生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北和朝鲜。人参具有多种医疗功效,已成为国内外中西医常用要药。近年来为满足内销和出口,不仅在其原产地广泛栽培,而且在关内某些省份也有引种。不管是在哪里栽培,人们所遇到的最大障碍都是人参种子发芽缓慢,在自然条件下,从果实成熟到由种子长出幼苗需经两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野生人参最佳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人参最佳生态位的研究吴德成,陆兆华,张国君(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究研所)(柴河林业局)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是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药用植物。野生人参天然分布于北美、中亚及东亚。亚洲东部天然分布于红松阔叶林区,主产地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机选取来源于中国西藏24个不同行政县的181份近缘野生大科材料,其中包括47份六棱野生大麦,134份二棱野生大麦,选用青藏高原的二棱野生大麦(W2),欧洲的代表品种Betzes大麦及以色列的二棱野生大麦(Is)作对照。利用A-PAGE(Acidic-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法进行了醇溶蛋白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84份供试材料共得到60种不同的电泳图谱,说明西藏近缘野生大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态性非常丰富,其中有38种图谱为单一材料所独有,以ZYM0019和ZYM1488材料为代表的2种醇溶蛋白图谱占供试材料的29.3%,在西藏分布较为普遍,聚类分析表明地理环境相似的地区有着相似的图谱类型,图谱类型与地理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讨论了中国近缘野生大麦醇溶蛋白的多态性与地理分布的关系。以及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野生人参种子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PanaxginsengC.A.Mey.)是珍贵的药用植物,由于长期过度采挖,资源枯竭,现存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生人参已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2]。所以在加强其就地保护的同时,人参种质资源的迁地保存也是非常必要的。按...  相似文献   

6.
王贺新  杨秀清 《植物研究》1994,14(3):292-298
本文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群落均匀度、重要值等指标综合分析了野生人参自然分布的典型椴树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认为椴树阔叶红松林内物种数及其个体数量较多,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的均匀度都较高,物种分布均匀并具有明显的层次,生态优势度较低,具有较稳定的群落结构.这种群落特征给人参的生活和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态条件,是人参这一古老遗植物在这种群落中得以长期保存和生长繁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部的人参及林—参系统的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属(Panax)为第3纪幸存下来的极其珍贵的药用植物。野生人参(Panax ginseng Meyer)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东北东部山地的红松阔叶林下。本文主要研究了人参的天然分布、人参的生长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林参复合系统的建立及评价较利等问题。分析结果指出,林参复合系统的建立可以促进营体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推广和提倡。  相似文献   

8.
小型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人参皂苷累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型生物反应器(3~10 L)培养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Rg1、Re、Rb1)的累积规律,以及蔗糖浓度、初始接种量对其生长和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型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最佳收获周期为7周。初始接种量和蔗糖浓度影响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的累积,20或40 g/L蔗糖对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的累积优于60 g/L蔗糖;5和10 L生物反应器内最佳初始接种量分别为15和30g,其不定根的生长量分别为9.29和19.17 g,人参皂苷含量分别为5.16和4.58 mg/g。生物反应器内培养7周的人参与栽培4年的人参相比,人参皂苷Rg1和Re含量相差不大,但栽培人参中Rb1的含量远高于生物反应器中所培养的人参不定根。  相似文献   

9.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罗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一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打契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10.
外源人参皂苷对人参种子萌发和幼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人参皂苷(人参总皂苷,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三醇组皂苷, Rb族,Rb3,Re共4种皂苷混合物和两种单体皂苷)对人参种子萌发,幼苗根长、鲜重,幼根中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试人参皂苷对人参种子萌发、人参幼苗根长生长和幼根鲜重增加均具有抑制化感效应,且抑制程度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人参幼根中抗氧化酶活性方面,不同浓度人参总皂苷,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三醇组皂苷处理后,人参根系中SOD,POD和CAT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呈现出各酶活性随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的效应;人参皂苷Rb族处理后,SOD活性在低中浓度处理时,与对照差别不大,中高浓度处理后低于对照,POD活性在中高浓度处理后显著提高,高浓度处理后活性降幅较大难以恢复到对照水平,CAT活性均低于对照;人参皂苷Rb3处理后,SOD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POD活性在低浓度处理时与对照相当,中高浓度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水平,CAT活性逐渐降低,在低中浓度处理时略高于对照,高浓度处理后低于对照水平;人参皂苷Re处理后,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人参幼根中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元件HMG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参HMGR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Pg HMGR基因序列有53个限制性酶切位点,编码57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亲水性趋势较平稳,疏水性较差;三维结构与人类其中的一个HMGR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54.92%的相似空间结构;推测HMGR基因可能在生物学、细胞及分子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三七HMGR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92.49%。[结论]通过对HMGR基因功能及蛋白结构预测,明确了HMGR基因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密切相关,为人参皂苷HMG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给予人参皂甙Rb1腹腔注射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的β-淀粉样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人参皂甙Rb1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b1减少海马结构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参不同栽培群体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法对4个人参(Panax ginseg C.A.Meyer)栽培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路参、三路参、系选品系59号、北京参等4个人参栽培群体和1个西洋参(P.quinquefolium L.)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值表明,三路参变异量最大(0.4169),一路参降为0.2565,边条参系选品系59号最低为0.1881,表明选择方式和选择代数的纯化作用十分  相似文献   

14.
荞麦13S球蛋白是荞麦种子中的一类主要贮藏蛋白。本研究选用荞麦属植物甜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苦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毛野荞、左贡野荞、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6个种共44份材料,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测序得到荞麦13S球蛋白基因的保守片段序列。对序列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44份供试材料13S球蛋白基因片段的285个排列位点中不变位点为24个,多态性位点S为261个(含简约信息位点数198个和单型可变位点63个),序列总突变位点Eta为503个。野生甜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明显高于栽培甜荞,但野生苦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仅稍高于栽培苦荞。推测其一方面可能与繁殖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荞麦驯化过程中通常只有少数野生型群体被驯化有关。系统聚类分析发现栽培甜荞与野甜荞亲缘关系近,与左贡野荞亲缘关系次之;栽培苦荞与野苦荞亲缘关系近,与毛野荞亲缘关系次之;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的13S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差异较小,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上述结果为荞麦属种间遗传多样性与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洋参与人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LC和HPLC方法分析比较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人参(P.ginseng C.A.Mey.)及其加工品红参(red ginseng),以及不同规格的西洋参中人参皂甙的含量。结果表明,西洋参中人参皂甙总量及人参二醇型皂甙的含量明显高于人参及红参,且含有1种人参及红参中未发现的未知人参皂甙Rx,但不含人参及红参中含有的Rf;人参中人参二醇型皂甙的含量高于人参三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人参(Panax ginseng)栽培面积, 解决人参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研究了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超高效液相(UPLC)色谱法, 测定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不同产区人参样品中3种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 并基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平台, 获得采样区域10个生态因子(包括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海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7月最高气温、7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等)数据;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6个人参基地进行因子得分评价, 得分最高的是吉林和辽宁的人参基地, 故将吉林和辽宁的人参基地作为人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最佳区域; 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3种人参皂苷成分与上述10个生态因子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取其相应的权重, 结果发现多个温度因子与人参皂苷含量呈强负相关关系, 说明热量因子对人参皂苷活性成分的累积起主要作用, 而水分因子、地理因子和光照因子与人参皂苷含量呈弱相关关系; 以因子得分最高的吉林和辽宁人参基地为基点区域, 分别对3种人参皂苷进行单成分生态适宜性区划以及综合区划, 得知3种人参皂苷成分积累的最佳区域主要集中在长白山脉, 而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只有少量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7.
人参叶片和根部硝酸还原酶(NR)活性在花前期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叶片的NR活性显著高于根中;人参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总蛋白氮含量在花前期最高,以后随着生育期进程而下降,但根部的却随着生育进程而增加到成熟期的最高值.单光质膜下生长的人参叶和根的NR活性,可溶性蛋白和总蛋白氮含量均以蓝光膜下最高,红光、绿光膜下的较低,在红光膜或红、绿组合先膜中增加蓝光成份可提高NR活性及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人参栽培中,增加蓝光成份有利于氮代谢.  相似文献   

18.
刺人参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刺人参OplpanaxelatusNakai为五加科刺参属植物 ,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区 ,生长在海拔 10 0 0~ 190 0m ,空气湿度大 ,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层深厚的针叶林 ,阔叶或针阔混交林中。刺人参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 ,有类似人参之效 ,但由于刺人参的野生资源日渐减少 ,加之分布区狭窄 ,生态幅度小 ,已处于临危状态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 。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刺人参这一珍稀药用植物 ,本文对刺人参的研究进行整理 ,以便保护和发展现有的刺人参…  相似文献   

19.
<正>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为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在我国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人参根部入药,是驰名中外的贵重药材和滋补佳品。  相似文献   

20.
人参(Panax ginseng)别名棒槌,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在东北三省,河北、云南和陕西均有栽培,是名贵的中药材,有滋补强壮、固脱生津和安神作用. 人参播种后,一般是6年收获.为了出产大支头高档商品参,部分地区把收获年限延长到8-9年.个别地区为使人参具备野山参的形体——灵体,芦长,须长而少,而把收获年限延至12-15年.国内外同行对人参的化学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